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揭示大鼠脊髓后角内5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5)与一级传入C纤维的关系。方法 在大鼠单侧足底注射福尔马林作为疼痛刺激,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光镜下观察疼痛对脊髓后角内mGluR5的影响;在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以毁损C纤维,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内mGluR5阳性结构与C纤维间的超微结构关系。结果 脊髓后角疼痛刺激侧Ⅰ~Ⅱ层内mGluR5免疫反应性较对照侧明显增强;在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的大鼠,电镜下可见其后角浅层内大量变性的C纤维轴突终末与1至多个含mGluR5的树突形成突触联系。结论提示脊髓后角浅层内mGluR5主要作为突触后受体参与介导和调节C纤维内对伤害性信息的传入。  相似文献   

2.
应用制霉菌素穿孔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了5-HT对急性分离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层)神经元甘氨酸激活的全细胞电流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在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甘氨酸作用于士的宁敏感型的甘氨酸受体,在钳制电位为-40mV时,可引起内向电流(IGly);(2)5-HT呈浓度依赖性的增强Gly反应;(3)5-HT的增强作用既不改变IGly的平衡电位,也不影响Gly与受体的亲和力;(4)5-HT2受体激动剂α-甲基-5-HT能模拟5-HT的增强效应;而5-HT2受体的拮抗剂ketanserine可阻断5-HT对IGly的增强作用;(5)蛋白激酶C(PKC)的抑制剂chelerythrine可抑制5-HT对IGly的增强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说明:5-HT可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强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的IGly,5-HT经5-HT2受体介导其对IGly的调控,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内经PKC的信号转导途径在5-HT对IGly的增强效应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提示5-HT和Gly的相互作用在脊髓水平的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控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制霉菌素穿孔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了5-HT对急性分离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甘氨酸激活的全细胞电流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在脊级角浅层神经元,甘氨酸作用于士的宁敏感型的甘氨酸受体,在钳制电位为-40mV时,可引起内向电流;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免疫电镜技术研究了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内5-HT样、SP样和L-ENK样的免疫反应阳性亚微结构。5-HT样免疫反应阳性的胞体较多,常见5-HT样阳性树突与阴性轴突终末形成多为非对称性的轴-树突触;偶见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以及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胞体分别构成轴-树和轴-体突触.SP样阳性胞体数目较少,可见少量含多形性小泡的阴性轴突终末与之形成轴-体突触;由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所形成的轴-树突触最常见;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胞体和阳性树突分别构成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L-ENK样阳性胞体数目也较少,L-ENK样阳性树突与阴性轴突终末所形成的轴-树突触最多见,可见L-ENK样阳性胞体与阴性轴突终末构成轴-体突触;偶见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形成轴-树突触。上述各种突触均主要含圆形小泡,有时有少量扁平小泡、椭圆形小泡和颗粒囊泡。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鱼藤酮处理大鼠脑内相关脑区5-羟色胺(5-HT)和5-羟色胺转运体(SERT)的表达变化,探讨鱼藤酮对5-HT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2只,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作帕金森病大鼠动物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印迹法及流式细胞术显示大鼠脑内相关脑区5-HT和SERT的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硫酸镍铵加强的PAP法)对5只大鼠胃肠道的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胃肠道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胃幽门部、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密度最高,在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密度中等,在胃体部密度最低。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状多样。有的细胞有几个突起穿行于其它上皮细胞之间;有的细胞的基底部有突起,突起的末端含有5-HT阳性物质;有时还见突起穿过基膜进入固有层内。多数细胞的5-HT阳性物质释放到腺腔面和肠腔面,说明EC细胞有内、外两种分泌方式释放5-HT。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福尔马林实验动物行为反应与脊髓内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福尔马林实验大鼠不同时程的脊髓后角浅层内SP、CGRP的含量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并与大鼠的行为反应分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脊髓后角浅层内SP和CGRP的含量在福尔马林实验后的第1期反应(0~5min)时迅速降低;在间歇期(5~20min)仍持续降低,在15min达最低值;间歇期后进入第2期反应(30~60min)时,逐渐开始缓慢恢复,60min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并开始逐渐增高,于90min达最高值。之后逐渐回落,在12~24h又恢复至正常水平。结果提示:福尔马林实验引起的大鼠两期伤害性反应可能与伤害性信息传递引起的SP和CGRP在脊髓后角浅层内的释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导致一级传入纤维中的C纤维变性后,用免疫电镜技术在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内观察到:(1)大量含甲啡肽的轴突终末与末标记树突形成对称性突触;(2)含甲啡肽的轴突终末与突性终末共同会聚于同一甲啡肽阴性树突;(3)少量含甲啡肽轴突终末与变性终末间形成轴-轴突触或接触(4)变性终末与含甲啡肽的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5)甲啡肽阴性轴突终末与变性终末会聚于同一未标记树突并与变性终末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5-羟色胺(5-HT)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技术观察了臂旁核(PBN)内5-HT阳性神经纤维和终末的来源。将FG注入PBN后,FG逆标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三叉神经核簇、脑干网状结构外侧小细胞部、中缝核簇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的结果显示5-HT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中缝核簇和PAG;在中缝核簇和PAG内可见FG逆标并呈5-HT阳性的双重标记神经元。上述结果表明,中缝核簇和PAG内的5-HT能神经元向PBN发出投射,它们在躯体和内脏感觉信息的传递和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后大鼠中缝核团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变化规律,本实验采用自制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研究伤后大鼠脑干中缝核团内5-HT及5-HT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色胺酸羟化酶(TPH)的表达。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伤后1、2、4、8、16和24d组(n=8)。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及图像分析法定量分析伤后大鼠脑干中缝核团内5-HT和TPH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TPH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中缝背核、正中中缝核的表达在伤后2d时达到高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缝大核和中缝苍白核分别以伤后1d组和4d组阳性反应最强;(2)5-H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中缝背核、正中中缝核的表达也在伤后2d时达到高峰,16、24d组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而中缝大核和中缝苍白核内5-HT的免疫反应性在各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多重脑震荡后中缝核团内TPH和5-HT的表达增高,这为研究5-HT对MCC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应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结合神经降压素(NT)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的双标记技术,观察了大鼠脊髓背角向丘脑(TH)和外侧臂旁核(LPb)的NT能投射。将FG注入一侧TH或LPb后,FG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脊髓背角的I层;NT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背角的I层、II层外侧部及II层内侧部与III层交界处;脊髓背角I层内可观察到FG逆标记并呈NT阳性的双标记神经元。上述结果表明脊髓背角I层的NT阳性神经元向TH和LPb投射,提示脊髓背角I层内的NT阳性神经元可能向TH和LPb传递伤害性信息。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脊髓背角内FOS和NDP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联系(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还原性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DP)组织化学和原癌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产物Fos免疫细 胞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脊髓背角内 NDP和 F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联系。一侧足跖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同侧背角内可见大量Fos阳性细胞,而对侧背角内未见或偶见Fos阳性细胞。在背角各层中,大多数Fos阳性细胞分布于Ⅰ层及Ⅱ层外带的内侧部.背角内也可见大量NDP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密集分布于Ⅱ层内带。双标结果说明部分背用内的Fos阳性细胞也是NDP阳性,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区层的内侧部。在Ⅱ层内,Fos阳性细胞周围常有NDP阳性纤维和终末分布,部分NDP阳性终未直接附着干Fos阳性细胞膜上。本文结果为NO参与脊髓内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过程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部分去背根猫备用背根节 (L6 )和 L3、L5脊髓 II板层 NT-3及其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正常组 NT-3及其 m RNA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背根节的大型神经元和少数中、小型神经元。部分去背根后 ,3 d和10 d两时相 NT-3 m RNA大型神经元阳性数明显减少 ,而 NT-3阳性大型神经元数术后 10 d时方明显减少 (P<0 .0 1) ;NT-3及其 m RNA阳性小型细胞数在术后两时相均较正常组者增多 (P<0 .0 1) ;而在中型神经元只有 NT-3阳性神经元数有增加。相对地 ,在脊髓 板层 ,两时相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百分数均较正常者明显增加 (P<0 .0 1) ,且以 3 d组者为最明显 ,但均未见 NT-3 m RNA阳性信号。结果表明 ,部分去背根不仅导致背根节各类神经元中 NT-3的表达发生了变化 ,且对 板层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数量也有明显影响。提示 NT-3可能在脊髓 板层可塑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股神经损伤后脊髓内部P物质和L-脑啡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技术观察了大白鼠单侧股神经切断以后,脊髓内SP和Enk样免疫产物的变化。一侧股神经切断后,同侧脊髓腰2、3、4节段后角的Ⅰ、Ⅱ板层内SP、Enk样免疫产物的减少开始于术后第10天,SP减少最明显在30天。此后,随着存活时间延长逐渐恢复,两侧差异缩小,一直维持至60—90天,至120天两侧差异已不很明显。术后各时期Enk样免疫产物反应性的两侧自然对比差别没有SP那样明显。本文对SP和Enk样免疫产物的减少和恢复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导致一级传入纤维中的C纤维变性后,用免疫电镜技术在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内观察到:(1)大量含甲啡肽的轴突终末与未标记树突(或棘)形成对称性(少数为非对称性)突触;(2)含甲啡肽的轴突终未与变性终末共同会聚于同一甲啡肽阴性树突;(3)少量含甲啡肽轴突终末与变性终末间形成轴-轴突触或接触;(4)变性终末与含甲啡肽的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5)甲啡肽阴性轴突终末与变性终末会聚于同一未标记树突并与变性终末间形成轴-轴突触或接触.以上结果表明,在脊髓后角内,脑啡肽除主要以突触后抑制方式调节C纤维传入外,也可通过轴-轴突触或接触对C纤维传入进行突触前抑制;非甲啡肽能神经元也能对C纤维传入进行突出后又突触前抑制.此外,C纤维在脊髓后角内可通过兴奋性轴-树突触直接影响甲啡肽能中间神经元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腰神经根受压后后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研究.结果大鼠腰神经根受压后4周,实验组背根神经节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细胞数、平均面积明显增多,脊髓后角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末梢也明显增多,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元形态以中、小型细胞为主.结论大鼠腰神经根受压后感觉神经元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上调,提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可能与根性腰腿痛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5-HT受体亚型在原代培养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脊髓背角内 5 -HT发挥作用的受体类型及其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本研究首先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胎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产率进行了观察 ,再利用反转录 PCR方法观察了 5 -HT受体 14种亚型 m RNAs在原代培养神经元中的表达。原代培养的背角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 ,存活时间达到 14~ 2 1d。对培养的背角细胞用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细胞核蛋白 (Neu N)进行免疫荧光检测的结果表明 ,神经元的产率超过 90 % ;用 PCR方法在培养的背角神经元中检测到了 5 -HT1 A、5 -HT1 B、5 -HT1 D、5 -HT1 F、5 -HT2 A、5 -HT2 C、5 -HT3、5 -HT4 、5 -HT5A、5 -HT5B、5 -HT6 和 5 -HT7等受体亚型 m RNAs的表达。但上述各受体亚型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未检测到 5 -HT1 E和 5 -HT2 B受体亚型 m RNAs的表达。结果表明 ,本研究建立的实验方法可满意地获得原代培养脊髓背角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不但表达多种受体亚型 ,而且表达类型与以往在成年大鼠脊髓背角观察到的表达状况基本一致。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 5 -HT作用机制的体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腰神经根受压后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含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选用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组,实验组用硅胶管压迫右L4脊神经后根,采用原位杂交法结合图像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大鼠腰神经根受压4周后,实验组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内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面积明显增多,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元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结论大鼠腰神经根受压后可使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内神经元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上调,提示生长抑素可能与根性腰腿痛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细胞内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之后,将玻璃微电极中的biocytin用去极化方波电流导入。切片经ABC法孵育,DAB呈色。标记细胞呈Golgi样,胞体直径从数μm到数+μm不等,形态各异;树突树完整,光滑或有棘;轴空有时可以显示,如出现串珠样轴突终末及侧枝则提示细胞标记完整。上述结果表明,在在体细胞内记录与细胞内标记相结合中,biocytin能够完整地显示所记录细胞的形态。特别是在用于标记中、小细胞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