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天性唇瘘、腭裂、并趾畸形均为胚胎发育异常所致,临床上唇瘘合并腭裂或腭裂合并唇裂者较多,而唇瘘、腭裂、并趾畸形同时出现者却极少见,我科于1994年9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刘×,女性,5岁,山东泰安人,住院号:193139.因下唇赘生物与腭部豁裂畸形5年入院.患儿出生后即被发现下唇长一赘生物,腭部裂开,后进食发呛,语言不清.临床检查:心肺-,下唇正中唇粘膜上有一似小舌状赘生物,粘膜颜色正常,其两侧各有一对称性圆环状瘘口,探之深度左10mm,右12mm,瘘管内直径左3mm,右4mm,挤压与进食时有透明液体溢出.腭部正中左侧自切开牙孔至悬雍垂完全裂开,…  相似文献   

2.
皮角多见于头部、骶尾部、背部、阴茎等处,发生于面部如此之巨大者不多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性,72岁.因面部赘生物2年余,于1993年12月7日来院.患者于2年前左侧面部丘疹样物,此后则逐渐变硬,且逐渐增长,无明显不适,近1个月局部搔痒,有烧灼感,...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8岁,农民。就诊日期:1979年4月1日。患者在三年前发现下唇右侧接近口角处粘膜高出周围粘膜约1mm左右的突出物,色微白自觉该处干燥,粗糙,病变处逐渐增厚,基底日渐扩大,但无疼痛,不痒,故未治疗。近半年来,肿块增大较明显,形成角状质硬赘生物,下唇有重坠感,影响说话与进食,要求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的作用机理和效果。方法 选择采用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安氏Ⅱ类 1分类混合牙列期患者 9例 ,矫正前后均摄头颅侧位片 ,并对矫正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器除了前移下颌 ,刺激下颌髁突生长外 ,还有向前牵拉下唇 ,将下唇的肌力经矫正器传递到上颌 ,抑制上颌骨的生长 ,从而迅速矫正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关系不调。结论 采用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伴有咬下唇习惯的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 ,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作用机理和效果.方法选择采用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混合牙列期患者9例,矫正前后均摄头颅侧位片,并对矫正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器除了前移下颌,刺激下颌髁突生长外,还有向前牵拉下唇,将下唇的肌力经矫正器传递到上颌,抑制上颌骨的生长,从而迅速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关系不调.结论采用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伴有咬下唇习惯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的作用机理和效果。方法 选择采用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混合牙列期患者9例,矫正前后均摄头颅侧位片,并对矫正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器除了前移下颌,刺激下颌髁突生长外,还有向前牵拉下唇,将下唇的肌力经矫正器传递到上颌,抑制上颌骨的生长,从而迅速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关系不调。结论 采用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伴有咬下唇习惯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7.
副耳廓为耳廓前部的赘生物,由第一腮沟或第一、二腮弓过度发育所致,一般位于耳屏至口角的连线上。国外有人报告副耳廓发生于鼻咽部,乃由迷走的耳廓原基发展而来,实属罕见。我科遇一例副耳廓发生于上唇系带处、鼻小柱右侧者,报告如下: 曾某某,男性,18岁,出生后上唇正中有一裂隙伴上唇系带处、鼻小柱右侧各有一赘生物,于1986年3月11日来我科就诊,要求手术治序。家族无先天性畸形者。口腔颌面部检查:上唇正中有一裂隙至鼻小柱底部下方约3mm处,裂隙顶端有一个约2×1.5×1.5cm带蒂卵圆形赘生物,蒂部位于上唇系带处;右鼻前庭有一个约1.5×1.2×1.2cm带蒂卵圆形赘生物,蒂部位于鼻小柱右侧(附图)。赘生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CO2 激光治疗口腔皮肤粘膜病损 ,从美容和治疗角度出发 ,既消除了病损 ,又在面部不留痕迹。方法 :通过CO2 激光对 5 12例患者的治疗 ,CO2 激光照射深度应在真皮内 ,使病损部位炭化或气化。结果 :组织被激光照射后吸收光能转化为热能 ,蛋白质变性 ,凝固炭化或气化达到治疗的目的。结论 :CO2 激光对于疣、皮赘、皮角治疗效果最好。治疗黑色素痣有复发的可能。治疗牙龈组织病变应深度达骨膜 ,但对血管瘤的治疗仅限对毛细血管瘤有效  相似文献   

9.
CO2激光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志刚 《口腔医学》2000,20(4):190-191
目的 :应用CO2 激光治疗口腔皮肤粘膜病损 ,从美容和治疗角度出发 ,既消除了病损 ,又在面部不留痕迹。方法 :通过CO2 激光对 512例患者的治疗 ,CO2 激光照射深度应在真皮内 ,使病损部位炭化或气化。结果 :组织被激光照射后吸收光能转化为热能 ,蛋白质变性 ,凝固炭化或气化达到治疗的目的。结论 :CO2 激光对于疣、皮赘、皮角治疗效果最好。治疗黑色素痣有复发的可能。治疗牙龈组织病变应深度达骨膜 ,但对血管瘤的治疗仅限对毛细血管瘤有效。  相似文献   

10.
面横裂是面部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其发病率约为1/15万,常伴有小耳、耳赘及颜面萎缩等畸形。其唯一治疗方法就是施行手术修复。以往修复面横裂常用直线缝合法和“Z”形瓣成形法。笔者自1983年至今采用下唇矩形瓣法对10例先天性面横裂患者进行整复,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生物调节器主要适应替牙期Ⅱ类Ⅰ类分类错(牙合)的上牙弓狭窄、下颌后缩的低角病例。本文介绍的改良生物调节器是把生物调节器和下唇挡结合使用,不仅可矫治安氏Ⅱ类病例,而且对颏肌紧张的病例可以起到松弛的作用。它主要由带颊屏的唇弓、腭杆、下唇档和塑料基托等构成。其优点是体积较小,日夜都可以戴用,因此能持续恒定给舌和口周肌肉施加矫治力。缺点是控制困难和对骨性畸形疗效较差。现将几年来制作改良生物调节器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口腔尖锐湿疣五例张景泉,傅凤英目前尖锐湿疣的发病率仅次于淋病,通常发生于生殖器、会阴部及肛门周围,所以又被称为生殖器疣或性病疣。现将我们见到的5例口腔内尖锐湿疣报告如下。例1女,22岁。因外阴部赘生物半年,口角内赘生物20多天就诊。既往无不洁性交及口...  相似文献   

13.
口腔内尖锐湿疣一例报告中山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赖维中山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科梁焕友,吴坚患者杨××,男,62岁,退休干部。因发现龟头、冠状沟部赘生物2个月余,舌底部赘生物1个月余而来诊。患者3~4个月前与一发廊妹发生不洁性交,有口交行为...  相似文献   

14.
口腔尖锐湿疣1例谭泽勇(1)牟华光(2)徐文豪(2)(1山东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2山东省潍坊市皮肤病防治所)1病例报告裴某某,男,22岁,司机,未婚。因舌系带处赘生物40d就诊。开始仅在包皮内板、冠状沟、尿道口等处出现米粒大淡红色疣状赘生物数个。3...  相似文献   

15.
口腔梅毒伴尖锐湿疣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 ,女 ,3 2岁 ,离异 ,洗浴业服务员。因无痛性舌部溃疡1个月伴舌尖部刺状赘生物 10天就诊。曾自服核黄素等药物无明显缓解。追问病史 ,患者有不洁性交及口交史 1年余。发病以来无全身不适感。口腔检查 :口腔左侧舌腹及舌根部 1/3黏膜不规则堤状溃疡 2处 ,触诊无痛感 ,左侧舌尖下缘见 2处绿豆粒大小刺状赘生物 ,触诊易出血。皮肤科检查 :左侧大阴唇内侧指甲大瘢痕 1处 ,肛周见不规则扁平丘疹多处 ,污秽 ,有异臭味 ,掌趾见豆粒大红铜色斑块多处 ,。血清RPR检验呈强阳性 ,TPHA阳性。舌尖赘生物醋酸白试验阳性。诊断 :①二期梅毒  …  相似文献   

16.
Mohr综合征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Mohr综合征属口-面-指综合征Ⅱ型(orofacial-digitalsyndrome typeⅡ,OFDⅡ)非常罕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儿杨某某,男,8岁,河北省鸡泽县人。主诉:舌及左磨牙后区多发性赘生物8年。出生即发现双侧舌缘及左下磨牙后区多个淡黄色结节样赘生物及左手六指、左足六趾、右足七趾畸形,舌尖不能抬起和伸出口外,伸舌时舌背隆起,舌前部呈沟状,但不影响吮吸母乳及进食,无红肿、无疼痛。赘生物随舌体发育增长,进食时有时被牙咬伤。因指趾畸形影响美观及功能,2岁时在外院行左手多指切除术,4岁时行双足多趾切除术。术后左手无名指仍弯曲不能并拢,双足诸趾基本正常。现个别音节发音不清,舌部赘生物影响进食。既往无其它疾病,第2胎,足月顺产。其母无妊娠期患病服药史,非近亲婚配。近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及其它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7.
嘴唇皮角3例     
钟永持  孙耀  李武修 《口腔医学》1983,3(3):119-119
<正> 皮角是皮肤角化增生性病变,以局限性的表皮棘细胞较速增殖,角质细胞过度角质化的结果。由于角质异常较快增生,病变细胞呈柱状同心性排列,并堆集增高,其质坚硬,外形逐渐生长类似兽角,故而取名皮角。本病老年多发,临床以单发性多见,少数病  相似文献   

18.
皮角指锥形突出的角化性结节,类似于动物角,系角质异常增生所致。好发于淡肤色的中老年人,常见于易摩擦部位。面部巨大皮角病例罕见,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70岁,于2011-02-14以"面部长角近1年"为主被诉收入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患者20年前曾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拔除第一前磨牙和拔除第二前磨牙安氏Ⅰ类错病例治疗前后下唇软组织变化的比较,探讨两种拔牙模式的异同。方法:选取50例安氏Ⅰ类(骨性Ⅰ类)临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拔4个第一前磨牙和4个第二前磨牙病例各25例,按性别、年龄、骨面型、拥挤度严格配对,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软组织的14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在相对X、Y轴的绝对值测量中,治疗前两组无任何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第一前磨牙拔除组线距的明显增长表现在垂直方向上,而第二前磨牙拔除组表现在在水平方向上。在软组织测量项目中,治疗前第一前磨牙拔除组颏唇角和下唇厚度均大于第二前磨牙拔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拔除第一前磨牙组下唇倾角、下唇长、下唇基部厚度、颏唇沟深度增加,而颏唇角、下唇基角、下唇厚、下唇突度、下唇突凹点相对E线的距离减小。拔除第二前磨牙组颏唇角、下唇倾角、下唇基角、下唇基部厚度均增加,其中下唇倾角和下唇基部厚度的变化明显;下唇长、下唇突度、下唇突凹点相对E线的距离减少,而下唇厚基本不变。结论:拔除第一和第二前磨牙组在治疗前后下唇的各项软组织角度和线距变化均无统计学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面部皮角——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角(cutaneous horn)在临床卜较少见,1791年Everard最早提出。皮角是一种临床形态学诊断,指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圆锥形的过角化物,角质增厚,隆突于皮肤表面如动物的角。组织病理学上为过度角化所形成,并夹杂一些角化不全细胞。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及头皮,唇部少见;也可继发于痣、皮肤囊肿或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