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应用胰岛素泵 (CSⅡ )或多次皮下注射 (MSⅡ )的方法 ,模拟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节律 ,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从而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应用CSⅡ方法对临床 4 5例磺脲类降糖药物 (SU)继发失效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强化治疗 ,观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于磺脲类继发失效后联合应用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足量应用磺脲类的基础上 ,加睡前中效胰岛素 (NPH)皮下注射。结果 :碘脲类加睡前中效胰岛素联合治疗 2型糖尿病可满意控制空腹血糖 ,并使全天血糖谱下降。结论 :磺脲类继发失效联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磺脲类继发失效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于磺脲类继发失效后联合应用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足量应用磺脲类的基础上,加睡前中效胰岛素(NPH)皮下注射。结果:碘脲类加睡前中效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可满意控制空腹血糖,并使全天血糖谱下降。结论:磺脲类继发失效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是常见而棘手的问题之一。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后引起的高血糖造成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其后果是严重的。为控制这部分患者的血糖,我们采用诺和灵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胰岛素联合非磺脲类口服药物治疗口服磺脲类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病人40例,随机分3组:A组采用优泌乐25单纯胰岛素治疗;B组采用优泌乐25加二甲双胍;C组采用优泌乐25加拜糖苹,治疗后观察4周。结果:3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B组、C组血糖达标的时间及最后每日胰岛素用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胰岛素治疗时,联合应用非磺尿类口服药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和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相似文献   

6.
徐淑杰  徐宁  吴岩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1013-1014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胰岛素治疗对老年患者血糖的控制及其对胰岛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方法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 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 ,A组三餐前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治疗 ;B组早晚餐前二次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 ;C组胰岛素强化治疗 ;对照组为口服药物 ,观察其血浆糖化血红蛋白 A1 ( Hb Alc)、空腹 C-肽 ( C- P)、空腹血浆葡萄糖 ( FBG)、二两馒头餐后 2 h C- P水平、2 h血浆葡萄糖 ( 2 h BG)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 FBG、2 h BG水平均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 ;B、C组空腹 C- P水平均明显低于 A组 ,有显著性差异 ;B、C组间空腹 C- 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2 h C- P水平 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 ,应及早补充基础胰岛素 ,而预混胰岛素治疗基本可以替代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税30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口服磺脲类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诺和锐30及诺和灵30R治疗。结果:3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诺和灵30R组。结论:诺和锐30有效地控制全天24h的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提供灵活的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8.
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间断胰岛素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继发磺脲类药物失效,为探讨间断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现对15例继发磺脲类药失效的2型DM患者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药失效患者15例,间断胰岛素治疗前均使用最大剂量的磺脲类药物。男8例,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主要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失效患者的疗效.方法:磺脲类继发失效患者21例.停用原口服药后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疗程2周.检测治疗前后的糖代谢参数,并以此计算B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状况等.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4.4±2.1)d,胰岛素剂量平均为(48.9±19.5)U/d,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B细胞分泌功能显著改善(P<0.05或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亦有改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磺脲类继发性失效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探讨疏肝理气法对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血清CRP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CRP以及空腹和2h真胰岛素(FTI,2hTI)等指标的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FBG及2hPBG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TC、TG、LDL-c、CRP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变化;FTI、2hTI、HOMA-IR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疏肝理气中药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多次皮下注射对胰岛β细胞及血糖控制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在本院住院的5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Ⅱ)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两种方法,通过自身前后对比和组间比较,分析高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糖耐量实验(OGTT)、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之间及与自身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下降,平均血糖达标天数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血中空腹C肽产生无统计学差异,各自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c1)与体重指数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代表胰岛β细胞功能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且血糖控制的更平稳,发生低血糖不良反应比例较少,使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功能可以恢复到糖尿病病程的更早期阶段,这可能是通过减少β细胞毒性的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和精氨酸刺激试验两种方法检测β细胞功能后,给予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采用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法).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和精氨酸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空腹胰岛素与空腹血糖比值(FINS/FPG)、Homa-β、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25例纳入研究,18例完成.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血糖均达到理想控制,空腹和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曲线下面积(AUC)、Homa-β和FINS/FPG治疗后有明显升高(P<0.05).反映胰岛素抵抗的Homa-IR治疗后明显下降,ISI明显升高(P<0.05).精氨酸刺激试验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无明显变化(P=0.7).随访3个月时,4例患者仅靠饮食和运动血糖控制满意,其余患者均需加用降糖药物才能使血糖达到良好控制.结论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快速控制高血糖,改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但对精氨酸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门诊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龚海英  唐志浩 《广西医学》2007,29(7):989-991
目的 探讨在门诊用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价值.方法 62例初诊2型糖尿病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三餐前即时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对照组三餐前0.5 h皮下注射可溶性人胰岛素,两组均睡前皮下注射中效人胰岛素,患者自行监测血糖.结果 两组主要代谢指标均显著改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肽、胰岛素分泌曲线变化相类似,1、2 h C肽、胰岛素均显著升高(P<0.001),3 h C肽、胰岛素均显著下降(P均<0.05);2个月后两组分别有45.16%和41.92%仅饮食和运动治疗仍可维持血糖达标控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比可溶性人胰岛素疗效好、更安全、依从性高,是门诊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一种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郭向阳  朱志刚 《中原医刊》2007,34(11):28-29
目的研究短期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泵CSII组(68例)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组(68例),观察其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剂量和低血糖次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都明显下降,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MSⅡ组,低血糖发生的次数更少。结论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控制血糖更为迅速、理想,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的短期疗效及长期影响.方法:收集T2DM病人130例,进行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病人的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以及稳态评估法测量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并统计随访12个月时的缓解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病人FPG、2hPG、HbA1c、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均明显下降(P<0.01),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上升(P<0.01).而随访12个月时,病人FPG、2hPG 、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随访12个月时,病人总缓解率为42.31%(55/130),其中病程<3个月、3个月至1年、>1~5年、>5~10年、>10~15年以及>15年病人的缓解率分别为81.82%(18/22)、71.43%(15/21)、54.55 %(12/22)、31.82%(7/22)、13.64%(3/22)和0.00%(0/21).缓解组病人的病程明显短于未缓解组(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保护T2DM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使病人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联合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科诊治的空腹血糖(FBG)≥11.1mmol/L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4次/d三短一中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口服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15mg/d,B组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8周后重新评价上述指标。采用稳态模型(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评价研究对象的胰岛素抵抗情况;以HOMA-β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FBG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HOMA-IR和HOMA-IAI改善好于B组(P〈0.05),A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可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助于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和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长期强化控制血糖对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 将2002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糖组(24例)和标准降糖组(25例),进行为期5年的分组血糖管理,强化降糖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为≤6.5%,标准降糖组进行一般降糖治疗,HbA1 c控制目标为≤7.0%.由同一位眼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并做眼底照相,评估有无新发DR(微动脉瘤、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在分组血糖控制5年后,两组再进行开放式血糖控制2年.之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眼底照相,分析比较长期强化与标准血糖控制对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后续作用.结果 ①分组血糖控制中,强化降糖组的HbA1c水平从第2年开始明显低于标准降糖组[(6.3±0.6)%与(7.1±2.0)%,t=2.09,P<0.05],并一直维持了4年.②分组血糖控制5年间,强化降糖组无新发眼底出血和糖尿病性失明;发生微动脉瘤、黄斑水肿的例次数较标准降糖组少(分别为5例次比10例次,1例次比3例次),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及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的例次数较标准降糖组明显减少(分别为4例次比23例次,15例次比25例次,Z=-4.459,P<0.05).③开放式血糖控制后半年,强化降糖组患者血糖水平上升达到与原标准降糖组相似的水平[HbA1c分别为(7.2±1.1)%比(7.3±1.3)%,=0.25,P=0.806],并维持到末次随访时(2009年11月).④开放式血糖控制2年期间,两组均无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的发生.强化降糖组新发微动脉瘤、眼底出血、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较标准降糖组明显减少(3例次比14例次,1例次比7例次,2例次比4例次,3例次比11例次,合计9例次比36例次,x2=4.719,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5年严格强化血糖控制,对降低DR发生风险的“后遗效应”可持续到开放式血糖控制后2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诊断的空腹血糖(FPG)≥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8.0%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行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持续皮下组,36例)或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多次皮下组,32例)治疗,强化控制血糖达标后,比较两组胰岛素日用量,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稳态模型计算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结果两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胰岛素日用量持续皮下组(0.53±0.06)U·kg^-1·d^-1,多次皮下组(0.71±0.04)U·kg^-1·d^-1(t=11.100,P〈0.01);两组治疗前后HOMA—β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中等程度低血糖发生率持续皮下组为0.34%(13/3806人次),皮下多次组为1.09%(44/4045人次)。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皮下多次与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可以短期内有效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而不增加胰岛素抵抗。持续注射给药所用胰岛素量小、中等程度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CSII)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6例空腹血糖≥11.1mmol/L、餐后2h血糖≥16.8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4周的胰岛素泵(CSII)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馒头餐试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原、胰岛素及C肽和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β。结果:短期的CSII治疗显示出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所有患者的血糖均于(4.0±2.0)d达到良好控制,且未出现明显低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和Homaβ治疗后显著增加,而胰岛素原水平、胰岛素原和胰岛素的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治疗具有快速降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微量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伴微量清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予以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尿清蛋白肌酐比(ACR)、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hPG)以及血压的变化。结果通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血糖和尿ACR明显下降(P0.01),而血压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来控制血糖有助于减少尿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