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火归原考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甚者从之”王冰注,“病之火甚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以水湿折之。适足以火焰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火扑灭。”王冰提及的“龙火”以及“以火逐之”为后世开“引火归原”治法的先河。“引火归原”一...  相似文献   

2.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牦,毫牦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鉴者,镜也;镜者,照也;“波平如鉴”,“水清可鉴”之词。引申为“前车之鉴”,“鉴别”,“有比较才能鉴别”等。  相似文献   

3.
是新辟栏目。专为深得购、藏、读之“三昧”者设。古往今来,嗜书之士,不乏其人;有关佳话美谈,何啻千万。为求善本书,常铁鞋踏破而淘之,倾囊而购之;为有宝书,必筑“金匮”而藏之;若间有心得,多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愿世之同道者,将美文常赐之。为了接近“傻子”水平,我——搜尽钱袋急购《汉语大词典》我还有够傻 日前,我托三联书店的一位朋友,购得一部《汉语大词典》,心中真有说不出的无上快慰的感觉。友人问我:“此书怎么现在才去买呢?”对自:“非不早买,钱袋空如,望而生畏也”。“那您现在为什么又要去买呢?”曰:…  相似文献   

4.
医经“左”“右”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经中”左”“右”之说颇多,而以“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为总纲。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天元纪大论)所言与此相类,唯缺“阴阳者”二句,多“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一语。王冰以”阴阳间气,左右循环”【列释之。其说似本(五运行大论):“(帝日)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歧伯日: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阴阳造化,唯中华民族文化所独有。古人研究天地造化之道,重性命,意在养生。性命之学被后世历代的高僧、高道及养生家所重。“无情无种,无性无生,无命不立。”性命之学是中国古文化的根源。如《汉书·董仲舒传》曰“夫性命之道,本乎太极,散于万株。有性命然后三教立,有性命然后五论生。故造化者性命之炉冶。道学者性命之绳墨。医药者性命之赞育。”“古代中医,体之太极为性命,测之阴阳为动静。配之五行为生克。调运气之往来为长养无穷。故古之从事中医者,外通经史,内修人妙。”古代的中医学术和“易”与“道”是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此受五脏浊气”置于“传化之府”条文中属于错简,运用医、文、哲理方法进行剖析。证明“此受五脏浊气”实质是奇恒之府接受五脏的精气,因而提出,将“此受五脏浊气”移至”奇恒之府“条文中”名曰奇恒之府“句后,句式上,上下经文形成了完好对仗,医理上,补充了奇恒之府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浅谈“火郁发之”罗珍春(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景德镇333000)关键词火郁发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导意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本论原是阐述五运之郁的治疗,张景岳说:“天地有五运之郁,...  相似文献   

8.
习针者,无不知九针;针籍者,无不载九针。古有《外经》之谓、堪为针灸医书之精粹的《灵枢经}),合计八十一篇,其首篇即以“九针十二原”名之,并明言“虚实之要,九外最妙”,九针在医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九针之名与形已具体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然九针之义却未见论及。就针形而言,针之本义为“所以维也”(见《说文解字》),针尖锐利、针身细长是其基本外形。如果说毫针、长针等之外形近于针形,“未如剑锋”之被针则更近于刀形,《灵枢》以“九针”合称,除名形之外,似另寓义也,即何以应九之数的问题。考之古籍…  相似文献   

9.
尹燕  张婷婷 《陕西中医》2007,28(3):366-367
外治法历史源远流长,其理论依据源于《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说:“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至真要大论》说:“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血气形志》说:“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等等。  相似文献   

10.
亦议“火郁发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卫生局王天辉“火部发之”是(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吱伯回答黄帝所问“郁之过者治之奈何”时提出的一个治则。火本五运之一,而都有闲结之义,故“火郁”在这里是指火热闭授于体内所致的病症;发有排放发散之义,“发之”就是对...  相似文献   

11.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此把肝喻为将军之意蕴,历代注家并未深究其意,率多随文衍义.独从其“志怒气急”、“刚悍用强”之意作训。将军之设,始于春秋,晋国以卿为军将,因有将军之称.战国始为武官名。汉袭之而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故将军之用,自有抵御外侮,保家卫国之深意.设若唯以刚愎自勇、气急善怒为能事.何以为三军之帅?何以御敌卫国?又何能“谋虑出焉”而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故“肝者,将军之官”之意蕴有深究之必要。无独有偶,敦煌医书残卷《明…  相似文献   

12.
11.余虽不知医。而甚知医之难。且伤世医之陋。大都不识丁。人为之趋。运善觅钱。(P.213ler“人为之趣”一句,不知所云。按“越”乃“趁”之异体字,要属下为句。“人为之”三字应连上句。这样就句顺而义明矣。——…··徐虽不知医,而甚知医难。且伤世医之陋,大都不识丁人为之,起运善觅隼12.医和之论清源。推六气五味六疾。与黄帝素难书符合。其论盅惑之疾。女惑男风。落山刺义。周易精义。齐鲁之儒者。未有以过也。(P.445ler“女惑男风”和“落山刺义”二句,点得莫名其妙,使人啼笑皆非。考《左传》有文日:“在《周易》,女…  相似文献   

13.
“轻法频下”属于“通因通用”之法,是中医常用的反治法之一,即应用通利之品治疗下利之证。因为下利之证本是机体祛除秽浊邪气的一种反应,若见利止利,则易闭门留寇。而通利之品恰能益助机体之祛邪外出,因其势而利导之。特别是湿邪缠绵之性,峻下恐有遗邪之弊,故当“轻法频下”可使邪尽去而正复安。  相似文献   

14.
“惊者平之”再析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楚更五“惊者平之”一直作为确定重镇安神、凉肝熄风治则的依据,然而,考医家之论和临床之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惊者平之”当是对恐怖症提出的一种心理疗法。考“惊者平之”之“惊”,《说文解字》释“...  相似文献   

15.
甘草临证应用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为常用中药,协和群品,为药中“良相”,有“国老”之称。卑之者以为平常之品,调和之剂。笔者通过长期临床体味,略有所获,谨陈浅见如次: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结节临证以肝郁、脾郁者多见,胡宗德教授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疗中,结合《黄帝内经》“五郁之治”“结者散之”“以平为期”等理论,提出了甲状腺结节“木郁达之,土郁夺之,结者散之,以平为期”的中医治疗理念,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病分燥湿 药别刚柔:石芾南阴阳燥湿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肺脏是一身中心历来医家或重后天脾,或重先天肾,唯石氏独重肺。其言“人之身,肺为华盖,居于至高,一呼一吸,与天气相通,体极轻虚,用主肃降,肺固人之天也”,而各脏腑之本气以运行,“皆随肺气以运行,皆为肺气所贯通”。甚至有言:“人身肺之真阴,下布于肾而为水;肺之真阳,下纳于肾而为火。”五行之间,“一气相生,始于肾,终于肺”;“一气相克,始于肺,终于肺”,一切均以肺为中心。而脾只是堤防之土,“为胃散精以上输于肺耳”;肝为“地上之木,以枢转地中生发之气耳”;“心系于肺,犹日系于天”,“人身肺之宗气,统…  相似文献   

18.
刘国晖  赵致镛 《河南中医》1996,16(3):141-142
本文作者对《伤寒论》236条之“瘀热”的含义进行了考证,认为“瘀热”之“瘀”字既非湿,亦非郁,乃是血行不畅,积血之义。“瘀热”的本议应为湿热胶结,瘀阻血脉  相似文献   

19.
杏苑“三情”灯下翻阅明代医家李中梓的《医宗必读》,被李氏一段精妙言论所吸引,读之深受启迪。李氏在《医学必读》“不失人情论”中提出,医生治病要力求做到“不失人情”,而要做到此,必须注意“三情”。即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医人之情。若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说,...  相似文献   

20.
姬越越  田露 《天津中医药》2022,39(11):1394-1398
“火郁”作为疾病之机要,能够反映当下的疾病状态,贴近于疾病本质。张仲景根据火邪郁滞在体内的不同阶段和部位,利用汗、散、和、补之法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在论治过程中还注意把控“发之”的程度,防止“发之”太过,提倡气机得通则止。《伤寒论》熔理论与实践为一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实用价值,推动了“火郁发之”理论的发展。文章从“火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火郁发之”的具体应用3个方面探讨“火郁发之”理论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