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显微镜下直肌联结术治疗外直肌麻痹1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采用显微技术行直肌联结术治疗外直肌麻痹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5年1月~2007年7月显微镜下行直肌联结术联合同侧内直肌后退矫正13例15眼完全性或近完全性外直肌麻痹的手术效果.随访时间1个月至2年.结果 一次手术后正位7例8眼,4例5眼欠矫<10°,2例2眼欠矫15°.术后平均外转过中线达11°(5°~20°)大部分病例外观满意,外转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现眼前节缺血等并发症.结论 直肌联结联合同侧内直肌后徒术治疗外直麻痹效果理想,显微镜下分离睫状血管降低了眼前节缺血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直肌移位联合改良肌联结术治疗麻痹性内斜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直肌移位联合改良的肌联结术治疗麻痹性内斜视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1例(33眼)麻痹性内斜视病人采用直肌移位联合改良加强的肌联结并同时行相应内直肌后徙术治疗。观察术后原在位眼位、代偿头位、眼球运动及复视的改善效果。随访6月~36月,平均14.5月。结果术后26例(27眼)原在位〈+10△,2例(3眼)欠矫10△以上,3例(3眼)轻度过矫。原在位满意者(+10△~-10△)占90.9%。术后27例代偿头位矫正。2例残存微小头位。外转过中线5°~20°,平均9°。随访期间过矫的3例恢复。原在位满意者占81.8%。未发现眼前节缺血并发症。结论直肌移位联合改良的肌联结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麻痹性内斜视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Jensen术(直肌联结术)治疗外直肌全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05/2006-09采用Jensen术治疗15例外直肌全麻痹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一次手术后正位14例、欠矫1例二次手术后正位.所有患者外观满意,复视消失、代偿头位消失、第一眼位正位、眼球可外转10°~20°,未发现眼前节缺血现象.结论:Jensen术是治疗外直肌全麻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外直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保守治疗半年无效者,根据外直肌麻痹程度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轻度麻痹,采用内直肌后徙术加外直肌缩短;重度采用内直肌后徙术加外直肌与上、下直肌联结术或先行内直肌后徙,3-6个月后再行上、下直肌部分移植于外直肌附着点处。结果16例保守治疗无效,经手术治愈12例(75%),好转4例(25%)。观察6个月-1年,眼位稳定,无眼前段缺血改变。结论内直肌后徙术加外直肌与上、下直肌联结术是治疗重度外直肌麻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麻痹性内斜视分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麻痹性内斜视患者,采取眼外肌分期手术治疗,一期手术后徙患眼内直肌,缩短患眼外直肌;二期手术行患眼上下直肌颞侧半与外直肌联结术.术后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18月发现,2例患者仅通过一期手术即可矫正斜视,3例患者一期手术后初期达到正位,6周后手术效果同退,二期行直肌联结术达到正位;10例患者一期手术后眼位部分改善,仍有欠矫,二期手术后7例恢复正位,3例仍有部分欠矫.结论 麻痹性内斜视采取分期手术治疗,有可能使部分患者仅通过相对损伤较小的一期手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即使一期手术仍有欠矫,接受二期直肌联结术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性内斜视手术方案的术后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a来26例45眼固定性内斜视患者手术治疗过程。2000-01/2006-12采用内直肌断腱联合外直肌超常量缩短术式(术式I) 治疗17眼,2007-01/2010-12采用内直肌断腱联合外直肌折叠并固定于颞侧眶骨膜术(术式Ⅱ) 治疗28眼。结果:采用术式I的17眼,术后第1d有4眼发现内斜>15°,即行外直肌眶骨膜固定于过矫5°~10°,术后随访1a左右眼位外斜5°左右。13眼随访6~18mo,其中7眼复发内斜10°~30°,均行外直肌眶骨膜固定并过矫于外斜5°~10°,术后随访1a以上眼位在外斜5°左右。采用术式Ⅱ的28眼,术后第1d复查发现眼位均过矫与术中设计情况类似,出院后随访1~2a术眼眼位均在外斜5°左右,2例随访3~4a, 眼位轻微外斜5°以内。 结论:常规固定性内斜视手术治疗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逐渐回退,内直肌断腱联合外直肌超常量缩短术式手术效果良好,安全简便,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长期随访回退率低,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外直肌超常量后徒治疗大度数外斜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治疗大度数外斜视的效果。方法 对 3 6例 ( 72只眼 )大于 2 5°的共转性外斜视患者施行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 8~ 14mm ,加或不加内直肌缩短 ,随访 6个月~ 2年。结果 术后眼位 ,2 9例正位 ,5例欠矫 ,2例过矫。 3 2只眼外转不足 2~ 4mm。结论 该手术操作简便快捷 ,损伤小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固定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固定性内斜视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0例固定性内斜视采用内直肌肌腱完全断腱,外直肌缩短联合眶缘骨膜固定术,且将跟球固定于过矫5°。结果 出院时10例中6例眼位正位,1例残留有5°内斜,3例仍过矫5°。随访1年后,9例为正位,1例欠矫。结论 固定性内斜视,采用内直肌断腱、外直肌缩短并眶缘骨膜固定联合手术,眼位过矫5°~10°。一年随访观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眼外肌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眼外肌病变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 993年 1月到 1 999年 1 2月施斜视矫正术的 2 0例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眼外肌病变患者。其中男1 4例 ;女 6例 ;年龄 2 8 0 67 0岁 (平均 5 0 2岁 )。手术方式包括下直肌后退术 (1 2条 ) ,上直肌后退术 (7条 ) ,下直肌缩短术 (4条 ) ,上直肌缩短术 (2条 ) ,上直肌断腱术 (2条 ) ,内直肌后退术(1条 ) ,外直肌缩短术 (1条 )。术后平均随访 1年。结果 术后 9例达到正位 ,复视消失 ;7例术后斜视度小于或等于 5° ,4例有小度数斜视但复视明显改善 ;手术并发症为 :肌肉缝线撕脱 2例 ,过矫3例 ,欠矫 4例 ;轻度眼睑退缩 5例。过矫 3例中 2例是由于术后手术肌肉缝线撕脱所致 ,经手术探查肌肉复位后眼位矫正满意。结论 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眼外肌病变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垂直直肌移位治疗外直肌全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外直肌全麻痹的内斜视患者,采取垂直直肌全移位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1周,12例患者第一眼位均为正位,功能视野复视消失,麻痹眼外转均可过中线;术后1 a,9例患者眼位正位,2例患者欠矫10Δ~20Δ,1例患者欠矫>20Δ.12例患者麻痹眼外转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垂直直肌全移位术治疗外直肌全麻痹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麻痹眼外转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