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临床上行开颅手术后病人需要给予颅脑保护,以减少病人因颅骨切除失去生理的保护装置。我们研制了一种头颅固定帽对颅脑术后病人提供了安全保护装置。现介绍如下。1材料和制作1.1材料普通布料,轻质纳米PBT块等。1.2设计与制作颅骨固定帽设为3层,内外两层均为普通布材料,中间层为硬质轻质纳米PBT块镶入。纳米块镶入在颅骨固定帽的不同部位,根据不同部位手术制作不同部位硬质轻质  相似文献   

2.
眼部术后通常采用绷带包扎固定。自1987年以来,我们采用自制的眼部包扎固定带(附图)为200例患者行单、双眼术后包扎,均收到满意效果。此带适用于头围不同的患者,便于调整眼罩对眼球的压力。现介绍如下:1.制作方法取白棉布四层,按附图附表所示图样及尺寸剪裁后缝制;再用两层白棉布,照图样尺寸裁剪制成固定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弹力固定网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常因患儿穿刺时哭闹、挣扎,头部出汗较多,固定的胶布容易脱落。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制作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弹力固定网帽",并从2005年5月起用于我院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辅助固定,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小儿行胃肠减压期间,因年龄小、不配合,且长时间留置胃管可以造成鼻腔分泌物增多,固定胃管的胶布极易遇湿失去粘性而脱落,进而导致胃管脱出。为此,我科使用了一种新的粘贴方法来固定胃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1)取3 M硅胶舒乐贴胶带,卫生纸若干。(2)用卫生纸清洁患儿鼻子周围分泌物及汗液,特别是鼻尖部,要保持干燥。(3)取2cm长的3M硅胶舒乐贴胶带,将一端从中间  相似文献   

5.
金海燕 《护理研究》2007,21(10):929-929
小儿输液是儿科临床上最有效、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1].但是,由于小儿生性好动,加上疾病造成的不适、对穿刺的恐惧,常使患儿哭闹不安,致使穿刺局部药物外渗,引起肿胀等,造成重复穿刺,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又浪费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应用一种新的固定小儿头皮静脉针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应用一种新的固定小儿头皮静脉针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段金华 《现代护理》2006,12(22):2135-2135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操作方法之一。由于小儿天性好动,加上胆怯、不配合,在穿刺成功后,为确保治疗顺利完成,针头固定非常重要,经临床实践发现,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按常规固定针头后,将一次性针头的硅胶管用胶布固定在离穿刺较近的一侧耳廓上。其优点是较传统用绷带绕头1周固定针头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且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介绍一种小儿头皮静脉针固定方法@段金华!432000$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注射室  相似文献   

9.
小儿输液是儿科临床上最有效、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但是,由于小儿生性好动,加上疾病造成的不适、对穿刺的恐惧,常使患儿哭闹不安,致使穿刺局部药物外渗,引起肿胀等,造成重复穿刺,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又浪费了医疗资源。为此,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小儿静脉输液固定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静脉输液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小儿不易配合,常因固定不当而致穿刺失败。临床上多采用穿刺成功后再倒手或用另一只手撕取胶布,针头容易脱出,造成穿刺失败。我科对穿刺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小儿静脉输液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小儿不易配合,常因固定不当而致穿刺失败。临床上多采用穿刺成功后再倒手或用另一只手撕取胶布,针头容易脱出,造成穿刺失败。我科对穿刺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1方法准备4条长度和宽度适当的胶布,其中有1条比针柄略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小儿静脉输液固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但在穿刺成功后 ,输液针头固定中以小儿最困难 ,原因是小儿胆怯、好动、不配合。因输液的部位多在腕关节或踝关节附近选取手背、足背浅静脉网中任意一条分枝 ,在输液穿刺成功后 ,为达到治疗目的 ,常常采用绷带夹板固定。通过临床小儿输液护理发现 ,用绷带夹板固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就地取材 ,使用一长方形注射小纸盒 ,放于腕、踝关节处 ,再用两条细长胶布固定纸盒两端 ,使之不容易脱落 ,既不影响肢体活动 ,又不影响血液循环 ,松紧容易掌握 ,而且也便于临床观察护理。其优点是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  相似文献   

13.
头颅包扎帽     
各地医院对患者头颅外伤多采用绷带包扎、再以胶布固定。此法既费时间,又费敷料,有时还需两人配合才能完成。我们试制了一种包扎帽(图1、2),经临床应用受到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欢迎,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4.
手指外伤病人在门诊换药室是很常见的,其包扎方法也是各种各样.笔者介绍一种换药包扎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玉华  王玲 《现代护理》2005,11(23):2027-2027
手指外伤病人在门诊换药室是很常见的,其包扎方去也是各种各样。笔者介绍一种换药包扎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五官科护理工作经常用而又一贯感到最费时间和人力的操作是眼部热湿敷。如果一个病人热敷廿分钟,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小儿吸痰时固定头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的特点是易哭闹、好动,护士一个人吸痰时,为了固定好小儿头部,采用左手固定头部方法,使患儿哭闹而不能动,保证吸痰顺利进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敏 《护理研究》2008,22(5):413
先天性唇裂患儿手术后常规使用胶布和唇弓固定切口,由于患儿对胶布及唇弓固定约束及疼痛刺激耐受性差,术后常哭闹、烦躁,用手抓挠,易使固定用的唇弓脱落而造成不良后果.普通胶布透气性差,粘贴不牢;易被扯去.  相似文献   

19.
小儿的特点是易哭闹、好动,护士一个人吸痰时,为了固定好小儿头部,采用左手固定头部方法,使患儿哭闹而不能动,保证吸痰顺利进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护士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摄住吸痰管靠近玻璃接头部位,其他3个手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扰、伸直,稍用力固定小儿右侧耳下脸部位置,力度使小儿头部不能动为宜,右手插管吸痰。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控制吸痰管松紧,插管时捏紧,使管内无负压,吸痰时松开。  相似文献   

20.
张敏 《护理研究》2008,(2):413-413
先天性唇裂患儿手术后常规使用胶布和唇弓固定切口,由于患儿对胶布及唇弓固定约束及疼痛刺激耐受性差,术后常哭闹、烦躁,用手抓挠,易使固定用的唇弓脱落而造成不良后果。普通胶布透气性差,粘贴不牢,易被扯去。图此,手术室护士采用泰州市精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胶布自制成蝶形胶布,用于小儿唇裂修补术后的切口固定。固定牢固,不易滑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