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评价起搏器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对93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和症状。结果:起搏功能异常1例,检出感知异常28例,检出率为31.18% (29/93),除1例感知异常及1例起搏异常在常规心电图中检出外,其余均在DCG中发现。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起搏器程控调整和相应的临床处理后,28例中22例(78.6%)起搏及感知异常有不同程度改善或消失。结论:DCG监测对间歇性起搏及感知功能异常检出率较高,DCG是起搏器随访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64例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对比其检查结果,并分析起搏器功能异常以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 64例患者中,常规心电图起搏器功能异常4例(6.25%),DCG异常28例(43.75%),两者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感知功能异常15例,起搏功能异常8例,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5例。结论 DCG能较好监测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及其相关心律失常,是植入起搏器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监测不同类型起搏器术后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12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监测,分析所有患者的感知、起搏器起搏功能异常、起搏器导致的心律失常以及自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治疗心力衰竭的心室同步化起搏(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型患者的起搏比例为100%。有26例出现感知功能异常(13例表现为感知过度,13例表现为感知不良),有4例出现起搏功能异常,有3例表现为起搏器介导的心律失常[第3代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和CRT-D型患者中有2例表现为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1例表现为放电],有6例出现自发性心律失常(ICD和CRT型患者主要为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DCG在起搏器术后功能障碍识别中具有重要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起搏器起搏及感知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惠普43400B型DCG分析系统,对95例年龄在50岁以上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功能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并与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共检出起搏器功能障碍23例,其中间歇性起搏功能障碍2例(占2%),间歇性感知功能障碍21例(占22%)。检出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17例(18%)。而常规心电图仅发现感知功能障碍2例。两种检查方式在检测间歇性感知功能障碍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检出起搏功能异常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水平。DCG对3种类型(AAI、VVI、DDD)之间感知功能异常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根据DCG结果,进行临床相应处理后,起搏器的起搏及部分感知功能障碍消失,相关心律失常引起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结论起搏器的起搏、感知功能障碍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多为间歇性发生,DCG对其检出率较高,并可系统了解起博器工作状态及各种心律失常,是对起博器随访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自身心律失常与起搏器功能的工作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植入DDD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起搏器特殊功能以及与自身心律、自身心律失常的相关情况以及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统计共发现9种起搏器特殊功能,和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性最高53例(37.9%),房室交接区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次之。结论 DCG能提供完整的起搏器工作信息,特殊功能的发生和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分析心电图时应正确认识特殊功能与自身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圈(DCG)在起搏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Mortara公司12通道DCG,对40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行24h检测,分析起搏、感知功能及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 检出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5例,与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5倒。结论 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殛相关心律失常多为间歇性发生,DCG对其检出率较高,可作为心脏起搏器随访的常规性检查。  相似文献   

7.
83例起搏器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后随访的意义。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83例置入心脏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分析,并与常规心电图进行比较,判断起搏器起搏、感知状况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分析起搏器与自身心律相互作用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DCG检测出起搏器功能障碍14例,检出率为16.9%,常规心电图检出起搏器功能障碍4例,检出率为4.8%,两者检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CG检出与起搏器无关自身心律失常55例,与起搏器相关性心律失常5例,发现伪融合波15例。结论 DCG起搏器功能障碍检出率高,可为起搏器置入后临床随访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随访中对心律失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动态心电图(DCG)对起搏器随访时的心律失常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博利屋8000Ⅱ型3导联及美林公司12导联DCG,对128例人工心脏起搏器者行24h检测、分析.结果 检出起搏源性心律失常16例,自身传导系统引起的心律失常44例,电池耗竭引起的心律失常12例.结论 DCG对植入起搏器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较高,是起搏器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老年人安装起搏器术后起搏器功能及疗效。方法 对114例植入各种类型起搏器按常规时间和程序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DCG)随访观察。结果 经3个月-7年(平均4.8)年随访:各种类型起搏器有各自起搏特征及其工作模式,81%患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感知不足4例,感知过度1例,心房电极移位1例,介入性心动过速1例,电池耗竭4例,死于心梗、脑出血、顽固性心衰4例。结论 永久起搏器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但必须定期随访,及时判断起搏系统故障,对准确诊断起搏源性心律失常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DCG监测40例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其中17例在安装前已作此项检查。DCG能发现常规心电图未能检出的潜在、短暂严重心律失常。39例起搏功能正常并有须率不等的自主心律,肌电位抑制起搏8例,短阵室性自身心律和起搏电能耗竭各1例。DCG有助于识别、处理心律失常和起搏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MarquetteMars30 0 0动态心电图仪 ,对 36例 (4 9例次 )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 ,分析起搏、感知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 :共检出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 17例 (2 4例次 ) ,检出率为 4 7.2 % ,有 5例 (7例次 )合并两项感知异常。所有感知异常除 1例在常规心电图中检出外 ,其余 16例只在动态心电图中发现。检出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 12例。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相应临床处理后 ,部分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消失。结论 :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多为间歇性的 ,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感知异常的检出率较高 ,应是起搏器随访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动态心电图在评估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SEERMC型三导及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对48例(64例次)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功能异常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共检测出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22例(39例次),检出率为45.83%。有7例(11例次)合并两项感知功能异常,所有感知功能异常除2例经常规心电图检出外,其余20例在动态心电图中被发现。检出与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14例。经临床处理后,大部分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消失。结论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多为间歇性,而动态心电图对其检出率高,是起搏器随访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起搏器的正常起搏功能、起搏功能障碍及可能发生的自身心律失常。方法分析84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随访者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结果①83%为正常起搏功能,包括室性融合波和假性室性融合波;双腔起搏器中的上限频率+模式转换、心室安全起搏;单腔起搏器中的起搏器滞后功能;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②17%起搏功能障碍,包括室房逆传、起搏功能异常、感知功能异常、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③81%出现自身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纤颤、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结论安置永久起搏器后起搏心电图变得复杂,只有对正常起搏及起搏器故障的心电图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及时正确处理,以避免起搏器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68例永久起搏器动态心电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了解永久起搏器工作状态和发现各种可能的心律失常。方法:记录和分析68例起搏器动态心电图(DCG),结果:(1)94%的起搏器功能良好,但存在TI皮误感知,肌电干扰误感知及室性融合搏动和伪室性融合波等心电现象;(2)52%存在起搏器引起或作为媒介的各种心律失常,部分患出现室房传导及起搏器介入心动过速等起搏器综合征;(3)47%检出与起博无关的自身心律失常。结论:植入永久型起搏器的患,定期的DCG检测,可系统的了解起博器工作状态及各种心律失常,为临床恰当处理病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明确RR间期散点图 (RR图 )评价VVI和AAI起搏功能的价值。起搏器专用记录仪记录 2 1例患者的 2 4h动态心电图 (DCG)用以人工逐搏分析判断起搏功能 ,并与RR图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 2 1例人工与RR图起搏功能的判断结果相符。虽然 14例起搏功能正常者的RR图与起搏心搏的比例不一而分为三型 :起搏优势型、部分起搏型、快速自身心搏优势型 ,但共同的特点是不显示低于起搏器所定的逸搏心率的缓慢心搏点。 7例起搏功能异常者均示异常的RR图 ,5例证明缓慢心搏存在 ,2例分别提示双重起搏频率或起搏和感知障碍。结论 :DCG的RR图可快速、准确判定VVI和AAI的缓慢性起搏异常  相似文献   

16.
218例永久起搏器患者术后起搏功能异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218例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20例发生起搏功能异常。其中起搏电极导管脱位4例(1.8%),电极断裂1例(0.5%),绝缘层破损3例(1.4%),感知功能障碍10例(4.6%),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2例(0.9%)。通过调整有关起搏参数或更换起搏器和/或电极导管后,起搏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的临床发生率。方法:对851例永久起搏器进行随访研究,分析其感知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感知功能异常总发生率为10.81%(90例),其中感知过度41例(45.56%),感知低下28例(31.11%),交叉感知21例(23.33%)。结论:感知功能异常是起搏器治疗的重要并发症,它可使起搏周期发生不规则的变化使起搏心电图复杂化。临床上则引起不同程度的起搏障碍,如起搏的脱落及停搏,因此及时对感知异常作出正确诊断并排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常起搏器具有起搏、感知两大功能。双腔起搏器还具有类房室结的传导功能。而现代新型起搏器具有一些特殊功能及自动化功能。在分析起搏心电图时,我们往往未能注意或掌握起搏器本身设置的不应期(可程控)以及心肌自身心电活动的不应期(不可程控)。此外,起搏器一些特殊功能及自动化功能往往易导致起搏器心电图的明显变化,而此时用一般起搏时间周期及诊断方法则难以解释,很容易被误诊为起搏器功能异常。本文总结了易误诊为起搏器功能异常的心电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中亦不少见.其出现使起搏心电图的表现更为复杂,但也为分析起搏心电图提供了线索.本文主要讨论在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正常时,临床中常见起搏模式下室性期前收缩对起搏心电图的影响以及起搏器针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起搏器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博利屋8800型动态心电图仪,对90例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并与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共检出起搏器功能异常22例,其中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19例,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相应临床处理后,部分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消失。结论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多为间歇性的,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感知异常的检出率较高,是起搏器随访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