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与CYP1A1、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影响. [方法]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自2006年9月~2007年10月收集女性乳腺癌病例及对照共70对.采用气相色谱法(GB/TS009.19-2003)检测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色素P4501A1 Msp Ⅰ(CYP1A1 Msp Ⅰ)、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STT1)3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携带CYP1A1 MspⅠ突变等位基因与有机氧农药(HCH/DDT)高残留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别为1.558和8.491;携带GSTT1缺失型基因与DDT高残留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系数γ为1.726. [结论]CYP1A1 MapⅠ突变基因型、GSTT1缺失基因型对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效应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有机氯农药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类物质暴露及细胞色素P4501A1m2突变基因型对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自2003年12月起至2004年9月止,收集组织病理学确诊乳腺癌的女性病例104例,社区来源的健康女性对照154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病例和对照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信息;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方法检测血清样品中对,对-二氯二苯三氯乙烷(p,p’-DDT)、对,对-二氯二苯三氯乙烯(p,p’-DDE)的含量;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检测CYP1A1m2突变型基因;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DT类有机氯物质血清含量及CYP1A1m2突变基因型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OR),以及二者的联合作用。结果病例和对照两组血清中的DDT的含量分别是(36.90±79.41)ng/ml和(50.60±150.70)ng/ml;DDE的含量分别是(7.43±11.10)ng/ml和(8.96±11.30)ng/ml,几何均数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1A1m2型突变纯合型基因型(Val/Val)的调整OR=2.61,95%CI:1.00~6.80;绝经前乳腺癌病例与对照组中,携带Val突变基因型且DDT高暴露的OR=4.35,95%CI:1.140~16.950,参照等级是Ile/Ile野生纯合型基因且DDT低暴露。结论CYP1A1m2突变型基因型可能与乳腺癌有关,DDT暴露可能增加携带CYP1A1易感基因型的绝经前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与CYP1A1、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自2006年9月~2007年10月收集女性乳腺癌病例及对照共70对。采用气相色谱法(GB/T5009.19-2003)检测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色素P4501A1Msp I(CYP1A1Msp I)、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STT1)3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携带CYP1A1Msp I突变等位基因与有机氯农药(HCH/DDT)高残留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别为1.558和8.491;携带GSTT1缺失型基因与DDT高残留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系数γ为1.726。[结论]CYP1A1Msp I突变基因型、GSTT1缺失基因型对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效应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有机氯农药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和六氯环乙烷(HCH)类雌激素污染物在非职业暴露人群的内暴露水平及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90名乳腺癌新确诊患者和136名社区健康女性对照。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病例及对照的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信息。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方法检测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物水平。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物的血清水平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OR)。结果病例和对照血清中均能检出p,p’-DDT、p,p’-DDE、o,p’-DDT、p,p’-DDD以及α、β、γ、δ-HCHs有机氯农药残留物,其中β-HCH、p,p’-DDE及p,p’-DDT的总检出率为91·2%、92·1%和91·2%;各物质检出水平在乳腺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控制了混杂因素后,p,p’-DDT、p,p’-DDD及δ-HCH暴露与总乳腺癌患病呈正相关(OR>2,P<0·05)。分层分析中绝经前女性的p,p’-DDT、p,p’-DDD、β-HCH血清水平与乳腺癌呈正相关,调整OR分别为3·59、5·70和3·06(P<0·05)。结论有机氯农药残留物(DDTs和HCHs)可能增加妇女,尤其在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有机氯化合物与女性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有机氯化合物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六氯环乙烷(HCH)和多氯联苯(PCBs)在宁夏女性人群中的内暴露水平及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1∶1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确诊的新发乳腺癌患者和同一医院的非肿瘤患者各92名。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病例及对照的乳腺癌相关危险信息。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方法检测血清中有机氯化合物的残留水平。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有机氯化合物的血清水平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OR)。结果 15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物在病例和对照血清中均有检出,其中β-HCH、δ-HCH、p,p’-DDE、PCB28及PCB52的检出率高于90%;β-HCH、p,p’-DDE和PCB52的检出水平在乳腺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控制了混杂因素后,β-HCH、p,p’-DDE和PCB52暴露与乳腺癌患病呈正相关(OR>2,P<0.05)。结论有机氯残留物(DDT、HCH和PCB)可能增加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有机氯农药残留及GSTM1基因与女性乳腺癌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谷胱甘肽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运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自2006年9月-2007年10月收集女性乳腺癌病例及对照共70对,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2型交互作用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单独暴露于滴滴涕(DDT)高残留的OR值为3.859,95%CI=1.195~12.466,单独GSTM1缺失基因型的OR值为1.343,95%CI=0.355~5.075,两因素共同作用的OR值为5.557,95%CI=1.633~18.903,r值为1.237,提示GSTM1缺失基因型对血清DDT残留效应有放大作用;单独暴露于六六六(HCH)高残留的OR值为2.731,95%CI=0.841~8.869,单独GSTM1缺失基因型的OR值为1.483,95%CI=0.478~4.603,两因素共同作用的OR值为3.866,95%CI=1.178~12.682,r值为1.379,提示GSTM1缺失基因型对血清HCH残留效应有放大作用。结论GSTM1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危险因素DDT、HCH暴露在乳腺癌发生中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CYP1B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1B1突变基因型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2003年12月起至2004年9月止,序贯收集组织病理学确诊乳腺癌女性病例共95名,社区来源健康女性对照140名。采用问卷调查和病例查询方法收集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及患病资料;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检测CYP1B1第3外显子432密码子基因型(3*型突变);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突变基因型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OR)。结果按绝经状态分层分析,绝经前和绝经后人群病例和对照携带突变基因率差异也无显著性。在控制了年龄、哺乳史和未足月产史后,总病例-对照及按绝经状态分层分析均未观察到CYP1B1的3*型突变杂合型(Val/Leu)及突变纯合基因型(Leu/Leu)与乳腺癌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1,P>0.05)。结论CYP1B1的3*型突变基因型并不能增加一般人群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水平及谷胱甘肽转移酶M1(GSTM1)基冈多态性对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 自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在唐山市5所二甲以上医院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70例.选取病例所在医院同期住院的女性患者,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按相近居住地Ⅸ进行1:1配比作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方法检测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包括4种同分异构体:P,P'DDE、P,P'DDT、o,p'DDT、P,P'-DDD;六六六(HCH)包括4种同分异构体:α-HCH、β-HCH、γ-HCH、δ-HCH]残留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GSTMl基因多态性,根据交互作用系数(γ)判断交互作用存在与否以及不同的基因.环境作用类型.结果 GSTM1基因多态性与DDT及HCH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系数分别为1.237、1.379,交互作用分别表现为次相乘模型和超相乘模型.结论 乳腺癌的发生是环境和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GSTM1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危险因素DDT、HCH的暴露在乳腺癌发生中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between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 (GSTM1) and serum organochlorines residues on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women, in China. Methods Seventy newly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femal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from September 2006 to October 2007 were selected as the cases from five large hospitals in Tangshan. The controls were identified at the same hospital as cases. 1:1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Between the cases and controls, the difference of age was not over two years and the residence was similar. The organochlorine residues levels in the serum were measur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GC). Genotypes of GSTM1 polymorphisms were analyzed by multiplex 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nteraction indexes (γ) were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the type of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Results After confounding factors adjus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teraction existed in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GSTM1 and DDT, HCH residues, and interaction indexes (γ) value were 1.237 and 1.379. Conclusion GSTM1 genetic polymorphisms and DDT, HCH may present an intera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唐山震后有机氯农药暴露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07年6月在唐山市3家医院就诊的经病理学确诊的新发女性乳腺癌患者150例,以同期住院的非肿瘤、非生殖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女性患者为对照,进行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和六六六(HCH)的含量。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有机氯农药残留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 p,p’-DDD及o,p’-DDT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高于对照组;血清中p,p’-DDE、α-HCH及δ-HCH残留水平在乳腺癌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唐山震后农药不同暴露地区血清中δ-HCH、p,p’-DDE及o,p’-DDT残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暴露地区高于低暴露地区;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震后农药高暴露、p,p’-DDE和p,p’-DDT均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联,OR值分别为6.592(95%CI:1.402~31.002)、2.405(95%CI:1.033~5.600)和1.845(95%CI:1.028~3.353)。结论环境有机氯农药暴露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唐山震后农药的高暴露可能增加当地乳腺癌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YP1B1基因Ala119Ser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88例广西壮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0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CYP1B1 Ala119Ser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乳腺癌患病的关系。结果病例组CYP1B1 Ala119Ser 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30.7%)明显高于对照组(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3种基因型(GG、GT、TT)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CYP1B1 Ala119Ser突变型纯合子(TT)的分布频率为10.2%,明显高于对照组(2.8%);与野生型纯合子(GG)相比,病例组TT基因型能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OR=4.74,95%CI为1.22~18.51)。结论 CYP1B1 Ala119Ser突变可能增加广西壮族妇女乳腺癌易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缺锌对生长期大鼠海马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锌配喂组和缺锌组,正常组喂饲常锌饲料(32.5mg/kg),缺锌配喂组喂饲高锌饲料(73.5mg/kg),缺锌组喂饲缺锌饲料(1.2mg/kg)。饲养4周后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RT-PCR法检测UCH-L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UCH-L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和缺锌配喂组比较,缺锌大鼠海马中UCH-L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结论]缺锌大鼠海马UCH-L1的表达异常,可能是缺锌导致认知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深入研究hCASK功能,构建Id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ECV-304细胞,筛选出Id1强制表达细胞株,观察Id1上调表达对ECV-304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RT-PCR方法获取编码Id1的cDNA序列,并将其导入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pIRES2-EGFP-ld1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染人ECV-304细胞株,经G418加压筛选,成功筛选出Id1强制表达的细胞株.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鉴定转染细胞中Id1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细胞计数的方法观察筛选出的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变化. [结果]成功建立了Id1强制表达的ECV-304细胞株.同未转染细胞相比,Id1强制表达细胞株中G0/G1细胞比率下降约4.8%,G2M期细胞比率上升约26.3%,增殖指数明显增高,细胞增殖能力增强. [结论]Id1强制表达细胞株的成功建立和鉴定为CASK、Id1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有效手 段.Id1的上调表达可导致ECV-304细胞增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4周龄和8周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鼠)的痛觉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分别挑选4周龄和8周龄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和野生型小鼠(Wild Type,WT)各20只,雌、雄各半,共80只,应用PL-200热刺痛仪测定小鼠后肢热痛阈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周龄和8周龄KO鼠的痛阈均比同周龄WT鼠的痛阈增高。结论 Fmr1基因敲除导致痛觉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HIV-l进入抑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IV包膜糖蛋白gp120与宿主细胞表面CD4分子和辅助受体的结合位点,以及跨膜糖蛋白gp41的融合活性.细胞表面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可以粘附到受体CD4分子上,并于CD4分子与包膜糖蛋白gp120结合位点临近.这种结合可以分解包膜糖蛋白gp120上的二硫键,进而促使包膜糖蛋白gp120和跨膜蛋白gp41发生主要的构象变化,使HIV进入到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实验教学因素对药学专业学生综合成绩的影响,为指导实验教学、提高授课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药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估计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学习兴趣因子对学生综合成绩有显著影响,其他因子与综合成绩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内在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综合成绩的关键因素,外部学习环境对其成绩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噪声和吸氧对耳蜗外淋巴氧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极谱式氧电极观察了1kHz125dB纯音暴露和吸氧对耳蜗鼓阶外淋巴氧分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于1kHz125dB纯音中30min后,皮层听区电位阈值明显提高,耳蜗外淋巴氧分压显著降低;吸氧导致氧分压明显上升,对氧分压的改变在听损伤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贵州布依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B1基因多态性及分布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贵州布依族96名健康人群进行HLA-DRB1、DQ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检出了21个DRB1等位基因,7个DQB1等位基因。[结论]得到了贵州布依族人群HLA-DRB1、DQB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可靠资料,为少数民族群体遗传和疾病关联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遗传学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紫菜粉含量的饲料的润肠通便、抑制肠道有害菌以及对粪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低、高剂量3组,给予含不同紫菜粉的配合饲料30d,测小鼠体重、粪便持水量、粒数、重量、排首黑便时间、pH、大肠杆菌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结果在连续喂食30d后,紫菜组小鼠粪便持水量、排便粒数、重量都显著增加(P<0.05),首黑便时间缩短,其中以5%的喂食量效果较好。另外,粪便pH值随紫菜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大肠杆菌的含量也呈浓度趋势减少,包括醇类、酚类、烃类、酮类等的挥发性臭气化合物含量下降,同样以5%的功效较好。结论动物实验表明紫菜粉中的膳食纤维具有通便、改善肠道功能和减少粪便臭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枯草芽孢杆菌PY-1对柑橘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  龚萌  袁宇  杨浩  陆燕蓉  程惊秋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58-859,865
[目的]以枯草芽孢杆菌PY-1为拮抗菌研究其对柑橘果实采后由指状青霉引起的绿霉病的防治作用.[方法](1)体外实验:在混有病原菌孢子的PDA平板上接种PY-1和PY-1发酵滤液.(2)体内实验:对柑橘果实人工接种绿霉病,测定PY-1菌悬液、发酵液、无菌发酵液、热处理发酵液对绿霉病以及对菌斑扩展的抑制作用.[结果](1)体外实验中PY-1及其发酵滤液均表现出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2)与对照组相比,PY-1的四种处理液均对绿霉病以及菌斑的扩展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强弱依次是:发酵液,菌悬液,无菌发酵液,热处理发酵液.[结论]PY-1可作为生物拮抗菌应用于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20.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对煤工尘肺遗传易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武  郝长付  王娜  赵毅波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75-187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位点多态性对煤工尘肺遗传易感性的影响。方法:以110例汉族煤工尘肺患者和110例汉族煤尘接触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并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其TGF-β1基因-509位点多态性。结果:煤工尘肺患者中TGF-β1基因-509位点为C/T及T/F基因型的占81.8%,C/C基因型占18.2%;而煤尘接触者中则分别为53.6%和46.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接尘工龄后,C/T及T/T基因型罹患煤工尘肺危险度是C/C基因型的3.308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F-β1基因-509位点基因型、接尘工龄、吸烟3个因素均对罹患煤工尘肺有影响。结论:TGF-β1基因-509位点C/T及T/T基因型可能比C/C基因型者易于罹患煤工尘肺,接尘工龄、吸烟亦是煤工尘肺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