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相对固定的分组式排班法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护理排班进行改革,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病区护理工作分为临床组和办公室组,办公室组执行功能制护理,临床组实施以主管护士负责制的小组式整体护理,相对固定。结果 相对固定的分组式排班法实施后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病人的健康教育认知率、功能锻炼指导率、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实施前后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陪护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下降,实施前后分别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相对固定的分组式排班法可节省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深化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徐爱华 《护理学报》2004,11(10):56-5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对责任护士实施量化考核的效果。方法量化考核住院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落实、病历书写质控、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5个方面。结果量化考核实施前后责任护士考核平均成绩经t检验,P<0.01,病人满意度、护理病历合格率、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及病房管理分别经字2检验,P<0.01或<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施量化考核后,责任护士考核的平均成绩、病人满意度、护理病历合格率、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及病房管理合格率5个方面均提高。结论对责任护士进行量化考核,有效提高责任护士素质,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使护理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赵惠霞  冯凌 《护理学报》2005,12(8):90-92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三甲医院外科组的实施,以及对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外科组3个科室实施个性化护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综合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每月进行监测,观察实施个性化护理前后的上述质量指标数据变化。结果实施个性化护理后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比以前提高。实施个性化护理前后病人对护士满意度经字2检验,3个科室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基础护理质量和护理综合质量评分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实施个性化护理后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促使护士素质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的家庭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开展新生儿家庭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新生儿出院后3 d由专业护士上门通过现场示范、口头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等,给年轻父母普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帮助解决新生儿护理操作上的技巧和认识问题。结果210例产妇接受专业指导后在新生儿护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干预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分别经2χ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干预组210例新生儿呼吸道疾病、脐炎、皮肤脓疱、结膜炎发生情况比对照组减少,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经2χ检验,除结膜炎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新生儿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提高新生儿健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输液中心病人的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有序轮候;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结果病人安心、放心;护士细心、舒心。实施前后病人满意度和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成功率经字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施有序轮候后病人满意度和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实施前后轮候时间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施有序轮候后病人轮候时间缩短。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结论在输液中心应用有序轮候,增加了病人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高了护士的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CCU护士配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工作能力.方法对CCU 32名护士采取讲课、观看录像、护理查房、现场指导及建立长期考核评价制度的方法进行培训.结果培训前、后32名护士在理论知识测试中答错的题数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CCU工作年限<1年、1~3年2个时间组的护士培训前、后的操作考核平均分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3年的.护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将有效教学行为充分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活动中,才能切实地 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实施护理文书质量分级管理 提高护士专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文书质量分级管理在提高护士专业能力中作用。方法:选择泌尿系疾病中心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从2009年5月开始,以《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为指南,根据40名护士的任职资格、职责和能力实施临床护理文书质量三级管理。对2009年实施临床护理文书质量三级管理前后各100份护理文书进行分析,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对实行临床护理文书质量三级管理在提高护士专业能力8方面主观反应。结果:40名护士对实施分级管理前后在提高专业能力主观反应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施前后护理文书中所反映专科护理内涵、安全护理等5项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映病情转归、治疗护理过程和护理程序应用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展临床护理文书质量分级管理能有效启发护士专业思维和提高其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部分科室推行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将护士进行分层使用和分层管理,通过护理部、科护士长考核,将结果进行分析、反馈。结果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理差错、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经χ2检验,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层级管理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社区脑卒中患者偏瘫及语言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偏瘫及语言功能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将60例脑卒中出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出院指导,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定期随访;观察组30例,采用社区护士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的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传统指导前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经Ridi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经Ridi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后提高患肢肌力及语言功能;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护士遵循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地促进了患者患肢及语言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将工作激励有步骤、有计划地融入到日常的护理人员管理工作之中,建立并实施护士和护士长工作绩效标准和业绩考评标准,设立业绩目标,根据不同业绩进行奖优罚劣,同时配以培训激励、政策激励等多维交叉激励。实施系统性工作激励4年后护士和护士长的工作业绩、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专业水平、护理人员的在职学习与实施前比较,数据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运用激励机制可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纳入重症医学科在岗护士76名。选取2019年3-6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feter,CVC)的8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月-2020年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留置CVC的8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实践的集束化护理,比较证据应用前后,ICU护士对CRBSI预防及管理的认知水平及2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的发生率。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ICU护士对CRBSI预防及管理的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应用前(t=16.367,P<0.001),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88,P=0.043)。 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的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应用,可提升护理人员对证据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规范执行率,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病种病房和护理管理模式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单病种病房建立前在本院泌尿外科门诊诊断为前列腺癌的8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前列腺癌常规诊治、护理),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单病种病房建立后在本院泌尿外科门诊诊断为前列腺癌的120患者纳入观察组(前列腺癌单病种病房和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相关诊治指标、护理满意度、3个月内定期回院复诊率及疾病认知程度。结果观察组就诊到确诊的天数、确诊到开始治疗的天数、入院前等待病床的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3个月内回院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纳、感知评分高于对照组,无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癌单病种病房和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能够缩短患者的诊治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回院复诊率。  相似文献   

13.
正性暗示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正性暗示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运用语言暗示、行为暗示、自我暗示及榜样暗示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结果正性暗示实施前后比较,护士自我满意度、病人满意度、护士自我成就感、管理规范性、工作业绩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正性暗示可减轻护士的压力,提升护士的自信心、责任心、护士自我满意度和自我成就感,使护理管理趋于科学性、规范性,病人满意度提高,完善护理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对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的AE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CICARE沟通模式,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包括记忆能力(memory quotient,MQ)、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和脑部受损程度(development quotient,DQ);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能力;比较两组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Q和IQ评分较前增加(均P<0.01),DQ降低(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的掌握和护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增加(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均提升(均P<0.01)。结论:对有认知功能损伤的AE患者提供CICARE沟通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强疾病知识的掌握和护理能力,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项目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骨病性疼痛的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的46例同病种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项目管理。对比两组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疼痛程度、舒适度、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实施项目管理后,观察组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护理前疼痛程度、舒适度、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疼痛程度、舒适度及心理状况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项目管理模式可有效缓解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的疼痛问题,并改善舒适度和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腹膜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F-36各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方案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况,对患者各类并发症的预防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门诊无痛内镜心血管疾病患者负面情绪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拟行无痛内镜检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均等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负面情绪、BP、HR、SpO2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检查前、检查后SBP、DB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中显著高于检查前、检查后(P<0.05),显著高于观察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3%(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门诊无痛内镜心血管疾病患者负面情绪,并保持血氧饱和度(SpO2)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程序的强化护理干预对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及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护理程序的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指标及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喘息、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EF、FRC及FEF25%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护理程序的强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指标,提高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9.
吴立新  马萍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12):744-749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早期风险识别与管理策略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5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ACS患者60例。将2018年8-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2019年1-5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基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联合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 qol five-dimensional questionnaire,EQ-5D)进行早期风险识别,并实施管理策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总住院日缩短(t=-2.288,P=0.026);医生对护士病房巡视、报告病情、医护沟通满意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主动观察病情、关注患者不适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NEWS评分联合使用EQ-5D量表对ACS患者进行评估,利于护士在判断病情严重度基础上更好地实施护理策略,能改善疾病相关指标,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性个案护理结合细节护理在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80例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针对性个案护理结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舒适度、肺功能[包括用力呼气量(FVC)和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FVC、FEV1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实施针对性个性护理结合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