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吞咽障碍的康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吞咽障碍对患者营养的维持、疾病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常的吞咽运动过程可分口腔期、咽喉期和食道期。任何一期发生障碍均可导致吞咽障碍。由此 ,吞咽障碍可分为口腔期吞咽障碍、咽喉期吞咽障碍和食道期吞咽障碍。脑卒中的吞咽障碍多为混合性吞咽障碍。1吞咽障碍的诊断如患者存在流涎、构音障碍、湿性罗音、进食呛咳、反复肺部感染、体重下降、口腔失用 ,同时伴有神经病学检查异常 ,即可诊断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原因可分为真性延髓麻痹或假性延髓麻痹 ,两者的康复治疗的预后有所不同。附表 真性延髓…  相似文献   

2.
神经性吞咽困难的评定与治疗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吞咽困难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口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当神经疾病作为吞咽障碍的病因时,称为神经性吞咽困难。典型表现有口控制能力和食物咀嚼能力减弱,吞咽反射出现延迟。吞咽后,咽部遗有残留食物。在吞咽之前、中间或之后,残留食...  相似文献   

3.
吞咽障碍的功能性检查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吞咽是人类最复杂的行为之一。吞咽障碍(dysphagia)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口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对液体或固体食物的摄取、吞咽发生障碍或吞咽时发生呛咳、哽噎。近年来,随着对吞咽障  相似文献   

4.
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是脑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双侧皮质脊髓束损害所致的延髓支配肌肉的痉挛,以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为主要特点。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1]称为摄食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吞钡造影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各期的功能状态的评估效果。方法选择邢台市第三医院2000-01/2005-02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30例,其中,延髓麻痹9例,假性延髓麻痹21例。在胃肠造影机下,按半流食-软食-流食顺序令其吞咽,评估吞钡各期吞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全部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延髓麻痹吞咽障碍主要在咽喉期,占82%,其中梨状隐窝滞留发生率为100%,误咽发生率为89%;假性延髓麻痹以口腔吞咽障碍为主占77%,其中口唇闭合差占90%,舌运动差占95%,两种麻痹食道期功能障碍均较轻。吞咽食物浓度从易到难依次为:半流食-软食-流食-水。结论吞钡造影可以了解吞咽各期的功能状态,了解吞咽障碍的部位、程度、进食时体位和食物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郑志红 《全科护理》2013,11(7):606-606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吞咽通道及下咽的敏感性、呼吸或吞咽的循环链断裂及咽喉部位失用性肌萎缩,均影响正常吞咽运动,造成吞咽障碍。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老化,正常吞咽复杂的协调生物力学特性发生改变,咽喉部感觉运动功能减退,加上有原发疾病,易导致吞咽障碍。在临床工作中对吞咽障碍病人重视不够。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011年11月—2012年11月  相似文献   

7.
李星亮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03-103,109,i0002
目的观察吞钡造影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各期的功能状态的评估效果。方法选择邢台市第三医院2000-01/2005-02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30例,其中,延髓麻痹9例,假性延髓麻痹21例。在胃肠造影机下,按半流食一软食一流食顺序令其吞咽,评估吞钡各期吞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全部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延髓麻痹吞咽障碍主要在咽喉期,占82%,其中梨状隐窝滞留发生率为100%,误咽发生率为89%;假性延髓麻痹以口腔吞咽障碍为主占77%,其中口唇闭合差占90%,舌运动差占95%,两种麻痹食道期功能障碍均较轻。吞咽食物浓度从易到难依次为:半流食-软食-流食-水。结论吞钡造影可以了解吞咽各期的功能状态,了解吞咽障碍的部位、程度、进食时体位和食物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神经性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1]。当吞咽障碍是由于神经肌肉疾病导致时,称为神经性吞咽障碍。资料显示在中风患者中,发病初期有25%-40%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2];而另有统计认为两周后有86%会产生吞咽障碍[3]。一般认为吞咽的全过程可分为三阶段:口腔阶段、咽腔阶段和食道阶段[4]。正常吞咽的神经解剖机制目前已较清楚,整个过程受大脑皮层、皮质延髓束、脑干神经核、吞咽中枢、第Ⅴ、Ⅶ、Ⅸ、Ⅹ、Ⅺ、Ⅻ对颅神经及Ⅰ、Ⅱ、Ⅲ脊…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神经外科监护室吞咽障碍病人康复护理的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团队协作、规范评估工具的使用、加强进食管理以及早期康复训练对102例神经外科监护室病人的第一口进食进行系统规范评估,筛查出21例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1级b障碍8例,2级障碍5例,3级障碍2例,4级障碍4例,5级障碍2例),对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给予系统化管理。[结果]21例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中,8例1级b障碍病人及5例2级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均恢复正常,2例3级障碍病人吞咽功能改善至2级,4例4级障碍病人中有2例病人改善至2级,其余病人吞咽功能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为80.95%。[结论]对神经外科监护室病人进行吞咽功能的标准化管理,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进一步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进食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评定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周维金  何静杰  崔利华 《现代康复》1999,3(11):1329-1331,1341
吞咽障碍是指正常的吞咽功能发生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全部吞咽障碍的25%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发生率为41%.慢性期为16%。脑干卒中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1%。  相似文献   

11.
吞咽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使病人吞咽过程的三阶段中某阶段或者整个吞咽过程的障碍。我科收住的吞咽障碍的病种主要系脑中风或脑外伤后,同时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为了进行吞咽功能及躯体功能的训练,入院后一般要求鼻饲流质逐渐减少,由于病人的吞咽功能恢...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介入护理方法,对3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早期吞咽摄食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在入院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30例患者,28例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平均得分和才藤氏吞咽障碍分级均明显提高,有效率为93%。提示对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介入,可以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患者环咽肌功能障碍(CPD)的临床及影像学评定,旨在找到有效治疗CPD的依据和方法。方法: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均在入院24h进行临床吞咽功能评定,入院7d内完成吞咽造影录像检查(VFSS),以确定患者的吞咽异常模式及客观判断环咽肌功能。结果:100例患者中存在吞咽障碍40例,能完成VFSS 30例,其中环咽肌功能正常24例;存在CPD 6例,其病变部位在脑干及小脑,临床上表现为中重度吞咽障碍,其中口咽期均受损2例,咽期障碍4例。6例中环咽肌打开不能1例,打开不全5例,同一患者可以存在多种吞咽异常模式,包括喉上抬不足、梨状窝较多钡剂残留、喉渗透及误吸。结论:脑卒中后CPD主要发生在脑干的损伤部位,表现为环咽肌打开困难,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为环咽肌的皮质延髓通道发生退行性变,使之呈现去抑制的后果。CPD对患者生活影响很大,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性分阶段的护理方法对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80例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吞咽训练。吞咽训练工作包括基础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及摄食管理。结果经吞咽训练后,75例患者顺利拔除胃管,无1例发生训练相关并发症。5例因病情发生变化未完成训练计划,其中2例发生肺炎,3例因头痛剧烈病情加重而停止训练。结论针对吞咽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阶段护理的吞咽训练,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石慧  苏林  李雪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169-4169
目的吞咽障碍治疗仪结合整体护理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方法障碍患者80例,运用吞咽障碍治疗仪结合整体护理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80例吞咽功能障碍者经过10~30 d的康复练习,总有效率为97.50%。结论运用吞咽障碍治疗仪结合整体护理技术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吞咽 鄄 摄食管理在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临床吞咽功能评估确定吞咽障碍及严重分级;对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患者 8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40 例、对照组 40 例。 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吞咽 鄄 摄食管理;对照组:根据病情采用神经营养、改善脑循环药物及其他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针对肢体功能障碍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等常规方法, 2~5h / d , 6d / 周。 分别治疗前、治疗后 30d 记录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情况及进行吞咽功能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实验组、对照组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5% 和 62.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肺部感染情况明显偏低( 10% 与 22.5% , P<0.05 )。 结论 急性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患者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吞咽 鄄 摄食训练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功能训练与摄食行为指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介入护理方法,对3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早期吞咽摄食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在入院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30例患者,28例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平均得分和才藤氏吞咽障碍分级均明显提高,有效率为93%。提示对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介入,可以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吞咽训练与实时电刺激结合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17例80岁以上脑卒中后乔咽障碍的患者采用Vocastim吞咽言语诊治仪进行吞咽训练与实时电刺激结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吞咽能力评价方法和适应性系数a值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0次后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吞咽能力评价方法和适应性系数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吞咽训练与实时电刺激结合治疗可改善高龄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能力。  相似文献   

19.
吞钡造影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吞钡造影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30例患者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后行吞钡造影,观察吞咽的动态过程及其障碍发生的不同时相。结果:吞咽障碍可出现口腔内食物异常滞留、鼻腔逆流、误咽、梨状隐窝食物残留等情况,吞咽康复训练1个月前后比较,上述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吞钡造影评估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客观、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后颅窝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吞咽障碍和优化术后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1月—9月在我院住院的后颅窝手术治疗病人29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及吞咽障碍相关指标,对拔除气管插管后4 h的病人使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进行吞咽功能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曲线。结果:290例后颅窝术后病人中113例(38.97%)发生吞咽障碍,吞咽功能恢复时间为(9.49±10.06)d。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及面瘫分级是后颅窝术后病人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后颅窝术后病人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病变范围和面瘫分级可联合诊断后颅窝术后病人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发生。护理人员应重视后颅窝病变术后病人的吞咽功能,早期实施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