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门腔静脉分流术对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大鼠胃粘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胃粘膜病变是门脉高压人上消化道了的主要原因,而门脉分流术(PCS)又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常用术式,本实验旨在观察PCS术后胃粘膜的功能改变,方法:化学方法诱导大鼠肝硬变门脉高压模型,并分成正常组,术前及术后组,观察PCS术后门脉压力(FPP)胃粘膜血流量(GMBF)粘膜内前列腺素(PGS)糖蛋白(GP)的含量等,统计学处理为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肝硬变门脉高压大鼠FPP明显高于正常组(1.  相似文献   

2.
术后再出血率高是断流术的主要缺点,究其原因,胃粘膜损害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探索其发生机制,以求改善断流术疗效,本实验观察了实验性肝硬变门脉高压时以及联合断流术,尤其是迷走神经切断后大鼠胃粘膜防御性及致伤性因素的变化。结果发现:肝硬变门脉高压时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及胃结合粘液量明显低于正常(P<0.05),而基础胃液量、胃酸分泌量、及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单纯血行阻断术后,胃粘膜血流量、胃结合粘液量、胃酸分泌量及酸浓度明显低于非手术组,而联合断流术(迷切)后进一步降低;各组胃蛋白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术后动态观察发现,迷切后近期胃酸分泌量有恢复趋势。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肝硬变门脉高压时胃粘膜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胃粘膜防御机制的削弱;断流术、尤其是其中的迷切,进一步降低了胃粘膜血流量及结合粘液量,使本已脆弱的胃粘膜防御机制更加削弱,从而促进了胃粘膜损伤。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迷切在断流术中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3.
门脉高压断流术后再出血的病因和治疗(附1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5-1999年行门脉高压断流术后再出血的16例病人行急诊胃镜检查,分析出血原因,发现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糜烂出血10例(62.5%),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2例(12.5%),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25%),认为断流术不但没有解决肝硬化后胃粘膜缺血问题,反而加重了胃体、胃底的缺血,导致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是断流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联合断流术是防治断流术后胃粘膜病变出血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硫代乙醯胺复制大鼠肝硬变合并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模型,并作断流手术。应用放射自显影^3H-TdR两次脉冲标记法研究断流术后细胞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断流术后大鼠胃粘膜细胞DNA合成期,细胞周期较正常组及模型组均明显延长(P〈0.01),标记指数降低(P〈0.01)。多数变化主要在胃体部,而胃窦部变化不大。提示断流术后胃粘膜细胞增殖能力极度低下,削弱了粘膜自身防御能力,可能是胃粘膜病变导致再出血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不同术式对肝硬变门脉高压大鼠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门奇断流术,门腔分流术,远端脾腔分流术对门脉高压大鼠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肝硬变门脉高压时,虽然整体胃血流处于高动力状态,而粘膜却明显缺血,从而造成粘膜抵抗力降低,构成了粘膜缺血及病变,可能是断流术后再出血率高的原因之一;PCS术则明显改善了粘膜微循环;DSCS选择性改善了胃底部粘膜微循环,提高 膜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分流与断流对门脉高压时胃粘膜的影响,本实验采用CCL4皮下注射诱导制作肝硬变门脉高压大鼠模型,模仿临床方法施行肠腔分流与联合断流术,以假手术作对照同步观察两类手术对肝硬变门脉高压大鼠胃粘膜多项功能与形态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类手术在实验观测时期内均有显著降低门静脉压作用,降压幅度以分流术为大;同对照组相比,分流组胃粘膜血流量、胃粘膜电位差显著增加,胃粘膜下层厚度、血管相对横截面积及胃粘膜病变指数明显降低,提示分流术后胃粘膜血运循环得到改善,胃粘膜屏障功能得以恢复,胃粘膜充血水肿减轻及胃粘膜病变减轻,而断流组除粘膜下层厚度及血管相对横截面积有轻度降低外,上述其他指标均呈相反结果。  相似文献   

7.
门奇断流术联合肠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硬变门脉高压症在我国是常见病,治疗方法是选择分流术还是断流术,意见仍不一致[1]。我们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门奇断流术)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以下简称联合术)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83年1月~1996年8月我院共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255例,其中行断流术192例,分流术28例,自1995年3月始择期施行联合术共35例为本文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4~56岁,平均(36-2±10-8)岁。均经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袁晖  孙格非 《广东医学》1998,19(2):89-91
目的:探讨大鼠肝硬化形成中和门奇断流术后门脉压力(简称PVP)、外周血和门脉血中甘胆酸(简称CGA)的变化。方法:用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硬化,然后行门奇断流术,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和门奇断流术后,测PVP、外周血和门脉血中CGA。结果:肝硬化早期PVP增高,外周血CGA增高,门脉血CGA降低。随肝硬化加重,PVP和外周血CGA逐渐增高,门脉血CGA逐渐降低。断流术后肝硬化鼠外周血CGA增高,PVP和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理及肝硬化病人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方法 设计了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模型,并对其实施常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了断流手术前后大鼠胃粘膜功能及形态学变化的特点。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胃粘膜屏障功能受到严重削弱,组织形态学变化亦更具特征型。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粘膜防御能力进一步削弱,术后胃粘膜病变发生率高,是术后再出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在行远端脾腔静脉分流术(DSCS)后胃粘膜的功能改变。结果显示门静脉高压症时胃窦及底部粘膜血流量(GMBF)、糖蛋白(GP)及PGE2、PGI2含量等均显著下降,DSCS术后胃底部粘膜的上述指标均逐渐升高,术后5周时明显高于术前;而胃窦部上述指标在术后初期显著下降,尔后逐渐升高至术前水平,以上结果表明:门静脉高压症时胃粘膜防御能力被削弱,导致粘膜病变的发生。DSCS术后选择性改善了胃底部的微循环及功能,对治疗粘膜病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手术方式对肝硬变大鼠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鼠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及不同术式对其肝脏功能的影响进行观测以评价各术式的治疗效果。动物分为肠腔侧侧分流术、远端脾分流术、门奇断流术、肝硬变及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症术后再出血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吻合器组(A组,n=45)与传统开腹手术(B组,n=35),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统计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②两组术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B组.结论: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配合吻合器应用,微创,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再出血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不同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血胰岛激素水平影响的临床实验研究结果。21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外周血和门脉血IRI、IRG水平均显著升高。DSCS和PAD能不同程度改善病人胰岛素血症,但未能改善病人胰高糖素血症;MCS术后胰岛素血症和胰高糖素血症则较术前加重。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特立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对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平均动脉压及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采用美国BIOPAC公司生产的MP1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定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和胃粘膜血流量,并观察给予特立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前后门压力及胃粘膜血流量的变化。发现特立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均可显著降低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及胃粘膜血流量,但特立加压素对动脉压力的影响较垂体后叶素小,且降低胃粘膜血流量的速度快,结果表明特立加压素对于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较垂体后叶素为优,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作者联合应用Hassab手术和Linton手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69例,其中36例附加吻合口固定。进行了1~4年的随访并观察了术后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均有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减轻;附加吻合口固定组术后未见吻合口扩张,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大多在30%以内,无发生肝性脑病;未加吻合口固定组术后3月吻合口扩张19例,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大于30%,发生肝性脑病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断流术加小口径分流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合理性和附加吻合口固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40例门脉高压(PHT)患者胃粘膜内镜观察显示:粘膜充血水肿发生率为90%;“蛇皮”样改变和樱桃红斑发生率分别为65%和22.5%,远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PHT组腺细胞超微结构显示腺体萎缩,腺细胞分泌功能降低,而CSG组则无此改变。  相似文献   

17.
收集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吻合器组(观察组,n=45)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n=35),分析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血压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②两组术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配合吻合器应用,微创,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再出血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