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明确心肌梗死后大量心包积液的病因诊断,以进一步治疗。方法回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大量心包积液的临床资料,分析心包积液产生的原因。结果 3例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包积液经进一步检查证实为不同原因所致。结论心包积液的病因诊断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结核性心包积液、假性室壁瘤都可导致心包积液的出现,临床应仔细鉴别,尽早诊断。  相似文献   

2.
杨巍  赵晓琴 《中国医药》2008,3(2):112-112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5岁。入院前3d在活动中突然咽喉疼痛、出汗伴胸部不适,休息后迅速缓解。第3天清晨7时在走动中突然剧烈胸痛伴大汗。急诊测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明显上抬,T波高尖,有小Q波,诊断为下壁急性心肌梗死。体格检查:血压120/75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不怒张,双肺有少许散在干性哕音,肺底有少许湿性啰音;心律齐,心音低钝,无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脾不大,全身无紫斑。为使冠状动脉再通,当日11时(距发病4h)给予尿激酶50万U静脉注射,10min完成;继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滴注30min完成,未见ST段明显回降,至住院第4天才有明显回降。  相似文献   

3.
1例36岁男性患者因急性白血病给予DA方案(柔红霉素100mg,1次/d静脉滴注,第1~3天;阿糖胞苷早100mg、晚150mg静脉滴注,第1~7天)化疗。入院第6天胸部CT检查示心包增厚;入院第11天患者出现咳嗽、气短、心悸。BP145/105mmHg,HR120次/min,心音遥远。结合超声心动图,考虑为心包积液、急性心包填塞。急行心包穿刺术,穿刺失败,患者于入院第12天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4.
王辉 《中国实用医药》2013,(31):107-107
目的研究分析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青年患者在临床中的发病病因和表现特征。方法在2011年本院共收治6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青年患者,先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本组60例青年患者中,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男性患者(83.3%)、吸烟患者(83.5%)、饮酒患者(55.9%)、肥胖患者(50.0%)、存在高血脂症状(56.7%)、冠心病家族遗传病史(30,0%)等。胸痛是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青年患者在临床中常出现的症状表现。结论为降低青年人患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青年人群必须重视日常生活饮食问题,并且积极实施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陈鹤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3):125-12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发病突然,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于中老年人,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因素。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约占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3%~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抑制梗死后心室重塑,改善预后。现将本院收治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非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年龄〈70岁)203例和高龄AMI(≥70岁)患者60例进行对比,旨在了解静脉溶栓对AMI患者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王瑛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20):34-35
目的 观察非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方法 将不以持续剧烈胸痛、胸闷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心电图和(或)心肌酶确诊后,记录其首发临床症状。结果 首发症状不典型者占急性心肌梗死的31.5%,无疼痛症状者58.1%。结论 非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病情重、死亡率高,对可疑病人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7.
突发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向左肩臂或其它处放射,是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而非典型性的临床表现是指无胸痛或无症状或以其它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常导致误诊误治。临床医师必须提高警惕。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以颈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患者男性,60岁,因持续性颈部疼痛2天,加剧2小时急诊入院。患者近2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颈部疼痛,曾先后两次到外院骨伤科及外科就诊,诊断为颈椎病,给予萘丁美酮片等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前2小时疼痛加剧,并向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心悸、气促、出冷汗,而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  相似文献   

8.
游雪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139-1140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及护理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方法及相关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中36例(47.4%)在急诊科治愈,39例(51.3%)送人病房采用介入治疗后治愈,死亡1例(1.3%)。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及时急救及相关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苗洪萍 《天津药学》2011,23(6):35-36
目的: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经尿激酶溶栓成功后出现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治疗后疗效情况。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利多卡因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马新豫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85-186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确诊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加100ml0.9%NaCl溶液静滴进行早期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12h后给予患者12500U肝素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6d。对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冠状动脉复通成功率为65.7%(71/108),复通失败率为34.3%(37/108),复通成功患者中死亡率为4.2%(3/71),复通失败者中的死亡率为18.9%(7/37).溶栓治疗后出现皮下肌内注射部位出血6例,并发黑便5例。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患者冠状动脉的复通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无痛性心肌梗死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骨后剧烈持续性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窒息样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特征性改变。但有相当一部分AMI患者从起病.甚至整个病程中都无胸疼发生,甚至无任何症状,称无痛性心肌梗死(painless myocardial infarction,PMI)。溶栓疗法是AMI早期心肌再灌注的主要措施之一,尽早溶栓至关重要。在AMI发病后2~6h内,溶栓治疗每提前1h.死亡率降低1%,患者缺乏典型胸疼,是造成就诊延迟、丧失最佳治疗时间的一个主要原因。本组资料将PMI与伴有胸痛的急性心肌梗死(chest painfal myocardial infarction.CP—MI)进行比较,旨在探讨PMI患者的临床特征,减少漏误诊,有效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临床特点,临床上常遇部分老年患者无胸痛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PMI),易被临床医生忽视,造成误诊、漏诊而贻误治疗。我们对一组老年AMI中PM127例与有典型症状心肌梗死(CPMI)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旨在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探讨PMI的发病机制,以期对PMI的诊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成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0):55-55,5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病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AMI患者溶栓后RA。结果AMI溶栓后RA发病率40%,多发生在胸痛缓解、ST段下移之后持续2-120min。其中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发病率占10.9%,心动过缓低血压综合症(BHS)发病率占12.3%,新出现室早或室早增多发病率占10.9%,室颤发病率占6.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胸痛缓解、ST段下移后应重视RA的发生,严密监护心电变化,对致命性RA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科通过绿色通道进行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科通过绿色通道进行静脉溶栓(EICU组)和在心血管科住院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CCU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开始溶栓时间、再通率、病死率、溶栓治疗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结果EICU组平均开始溶栓治疗时间为(35±5)min;再通41例(73.2%),急诊科住院期间死亡2例(3.8%);溶栓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2.01±0.18)%。CCU组平均开始溶栓治疗时间为(130±15)min;再通40例(57.1%),住院期间死亡6例(8.6%);溶栓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3.11±0.13)%。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科绿色通道的建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显著提高了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硝酸甘油治疗。结果: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治疗后14h达到峰值,72h逐渐降低,显效49例(61.25%)、有效31例(38.75%),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硝酸甘油治疗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肺心病伴发AMI患者(观察组)和同期50例单纯AMI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观察组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房性心律失常、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依次为66%、44%、62%、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6%、18%、10%(P〈0.01)。结论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应预防突然发生的急性左心衰和(或)心源性休克的可能,警惕伴发AMI。  相似文献   

17.
无痛性心肌梗死(PMI)又称为非典型心肌梗死,在整个心肌梗死过程中无胸痛的表现,而表现为非典型症状甚至无症状。有研究资料表明,PMI占所有心肌梗死的30%;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5%和33%,且随着年龄增大,发生率增加。PMI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病变、精神心理因素及免疫和炎症系统激活有关。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在尚未释放足量代谢产物引起疼痛前,相应心肌已坏死,因此可产生PMI。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形成,心肌长期缺血、缺氧,代偿性侧支循环形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易引起疼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由于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高原居民的高脂、高蛋白饮食习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对该病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以免延误治疗。本文仅探讨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1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临床表现1·1典型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是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刀割样、撕裂样疼痛或压迫感、烧灼感,持续时间较长,疼痛常放射至两侧胸部、肩胛部或上腹部,疼痛扩散的界限常不清楚,疼痛持续时间多在15分钟以上,有时可达30分钟甚至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1 1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处理后进行治疗;对照组未接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处理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功能及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7d及6个月实验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5.00%)及病死率(7.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30.00%)及病死率(3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能最大限度挽救患者心功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98例临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2-6小时、6-12/小时、12-24小时和1.3天、3-7天采集血样,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并以体检正常健康人38例为对照组。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2.6小时、6-12小时、12—24小时和1-3天、3-7天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率分别为78.6%、80.6%、98.0%、99.0%和95.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更宽的诊断时间及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