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立足中医理论,系统分析并总结了经间期出血的发病机理,指出冲任不固和热扰冲任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肾虚失藏、脾虚失摄、肝失疏泄是常见病因,为临床治疗经间期出血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两地汤联合氯米芬治疗经间期出血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间期出血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发生周期性出血者.相当于西医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影响患者受孕时机.经常有经间期出血,出血增多,持续时间长达7天以上,应及时治疗.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0例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滋肾益阴法治疗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的6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滋肾益阴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止血效果,并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滋肾益阴法治疗经间期出血,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益阴法治疗经间期出血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刘长英主任运用中药循周治疗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刘长英主任临诊,从月经周期的规律、阴阳的变化,认识经间期出血的病因及辨证治疗,并附验案。结果:刘长英主任认为经间期出血主要病因是肾阴虚,治疗的重点在月经后期,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规律,经后期益肾滋阴养血,重阴转阳;经间期平调阴阳,调理气血;经前期补肾养血温阳,重阳转阴;行经期行气活血益肾通经。结论:刘长英主任中药循周治疗经间期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凡在两次月经之间,有周期性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我们采用辨证施治针刺治疗经间期出血67例,效果很好,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肾虚型:选穴照海、肾俞、关元、阴陵泉,留针40分钟,每日针1次,10次1个疗程。温  相似文献   

6.
经间期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影响女性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不孕。其发病机制未明,西医治疗以补充雌激素为主但副作用大且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经间期出血主要责之于肾,以肾阴虚为主兼夹肝郁、湿热、瘀血等,其诊断明确,疗效显著。故对近10年来中医药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了解其研究进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肾凉血调经方在肾阴虚血热型经间期(排卵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肾阴虚血热型经间期出血病例均给予补肾凉血调经方治疗,分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愈率63.1%(41/65)例,总有效率98.5%。结论:补肾凉血调经方用于肾阴虚血热型排卵期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经间期出血为女性常见病、多发病。本文介绍了卓毅主任医师在临床上以滋水清肝饮为主方治疗肾虚肝郁型经间期出血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郭海红  郭丽丽 《光明中医》2011,26(12):2538-2538
经间期出血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笔者在近年随师学习过程中总结出经间期出血的病因病机多为肾阴亏虚,虚火内扰,治疗以六味地黄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经间期出血指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少量出血,经间期出血的治疗重点不在于止血,而是在于经后期尚未出血前进行预防[1]。经后期依据不同证型给予相应治疗,主要以滋阴养血、调血固冲、疏肝清火、利湿祛浊为主要治则。现介绍以耳穴压豆联合乌鸡白凤丸治疗经间期出血验案1例。患者,女,31岁。有经间期出血病史10年。月经周期28d,排卵期规律,月经干净后5d开始腹胀痛,腰酸胀,腰部酸困甚至不能直立,白带增多,呈透明拉丝样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间期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经间期出血的患者采用盆炎净胶囊、桂枝茯苓胶囊等药物治疗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对经间期出血合并胃肠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消炎利胆片等非妇科药物治疗也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整体观的精神。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上述疾病16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例经间期出血患者,其中子宫附件炎11例,胃肠炎5例;年龄19~39岁,病程1~5个月。11例子宫附件炎患者中均有经间期出血伴腰酸,小腹隐隐不适,偶尔有刺痛,伴有少量黄白带,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有压痛,TCT检查阴性,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舌苔质微红有瘀血点,两侧有齿凝,考虑为湿热下注夹杂瘀症。5  相似文献   

12.
经间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即细绵期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子宫出血者,又名纲绵期出血,相当于西医学的排卵期出血。笔者运用我科徐琴主任医师经验方妇宁汤,以益气补肾、调和阴阳为法治疗经间期出血8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间期出血在1982年全国第一次中医妇科学术交流大会上被正式命名。在月经问期,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少量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其治疗可参考月经先期、崩漏、赤白带下等相关病证。刁军成教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多年,擅长辨证治疗月经病、功能性不孕、妇科疼痛性疾病等。对于经间期出血,刁师认为月经中期是冲任阴精充实,阳气渐长,由阴盛向阳盛转化的生理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介绍王秀霞教授从肝阳虚治疗经间期出血的临证经验。认为肝阳不足、疏藏失职是经间期出血的主要病机。将温补肝阳、理气调经作为治疗此病的首要原则。注重温肝阳药物的运用,临床常用温肝调经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治疗阴虚血亏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经间期出血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治疗,于月经第7 d服至基础体温上升后3 d,3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7.36%,治愈率73.68%。结论采用经典方剂组合,以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治疗经间期出血38例,服用方便且临床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检索近8年中医药干预经间期出血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对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15篇临床研究文献入选,研究结果异质性检验:x2=14.93,P=0.38。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合并后OR值为5.21,95%,可信区间为3.54~7.66,菱形位于中间线的右侧,经Z检验,Z=8.39,P〈0.00001,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漏斗图”图形显示存在发表偏倚。结论:①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与西药治疗疗效相当,且可发挥其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的优势;②在有力证据方面,中医药(尤其针灸)治疗经间期出血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文献,现阶段文献资料欠严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滋肾调经方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滋肾调经方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46例.结果:46例中痊愈3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结论:中医药方法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固冲化瘀法治疗经间期出血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蕊 《光明中医》2010,25(1):60-61
目的观察固冲化瘀法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诊断为经间期出血的38例患者服用自拟固冲化瘀汤,1剂/天,经期第8天开始连服7天,3个月为1疗程。结果用药1个疗程,治愈28例,好转7例,无效3例,有效率92.1%。结论运用固冲化瘀法治疗经间期出血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两次月经中间周期性阴道出血称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一般发生于月经周期第12~16天,出血量较月经量少,持续1~4天,现代医学称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常见于月经初潮后l~2年和近更年期,有人认为有些不孕症由此而引起。对于经间期出血的治疗,由于病因有异,因此治疗亦不相同。笔者本着经水出诸于肾,肾为月经之本的原则,根据月经周期性阴阳消长转化规律,从肾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祖国医学对经间期的认识经间期即织组期,如《女科准绳》中引古人袁了凡之言回:“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细组之候,于一时辰间,气蒸而热………  相似文献   

20.
秦击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78-78,80
目的:观察中药调肝汤对于经间期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予调肝汤口服,对照组予已烯雌酚口服,两组均于经净5天开始服用,至BBT上升2天停服,三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总有效率62.9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调肝汤治疗经间期出血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