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头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对膝骨性关节炎兔关节液中TNF-α(肿瘤坏死因子)和PGE_2(前列腺素E2)含量的影响,探讨乌头注射液对膝骨性关节炎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乌头注射液组、玻璃酸钠组和正常对照组。在除正常组以外的其他3组兔膝关节腔中注射木瓜蛋白酶建立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实验造模完成后,分别以0.1 mL/kg的剂量标准依次注入玻璃酸钠、乌头注射液和生理盐水,药品注射时间为第1、4、7、10天。注射完毕,饲养1周后以空气栓塞法处死所有实验白兔。抽取各组兔膝关节液,采用ELISA法测定关节液TNF-α和PGE_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关节液TNF-α和PGE_2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头注射液组和玻璃酸钠组两者均明显下降(P0.05),但高于正常组(P0.05);乌头注射液组两者均较玻璃酸钠组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头注射液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PGE_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微肿痛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关节液中IL-1β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超微肿痛贴组)与对照组(狗皮王膏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膝关节液中IL-1β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和降低IL-1β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超微肿痛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降低膝关节液IL-1β浓度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微肿痛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关节液中IL-1β的影响。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超微肿痛贴组)与对照组(狗皮王膏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膝关节液中IL-1β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和降低IL-1β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微肿痛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降低膝关节液IL-1β浓度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中药贴膜治疗早期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透明质酸(HA)含量变化,评价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应用Hulht方法建立兔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分别采用医用橡皮膏外敷、传统方法粉碎的中药粉外敷、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中药贴膜外敷治疗,另取10只健康白兔作为正常组。治疗6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实验动物右膝关节液IL-1、IL-6、TNF-α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实验动物右膝关节液HA的含量变化。结果:关节液中IL-1、IL-6、TNF-α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正常组最低,模型对照组最高;治疗1、2、3组治疗后均有改善,其中治疗2、3组治疗结果优于治疗1组;治疗3组IL-1、IL-6检测结果与治疗2组无差别,TNF-α含量检测结果低于治疗2组。关节液中HA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最低;治疗1、2、3组治疗后均优于模型对照组,其中治疗2组最高,治疗3组其次,治疗1组最低。结论:中药贴膜可以改善动物模型关节液中IL-1、IL-6、TNF-α、HA含量水平,推测中药贴膜治疗骨性关节炎作用机理与降低关节液中IL-1、IL-6、TNF-α,增加H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兔行为学及关节软骨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针灸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关节机械制动法造成KOA模型,造模后对各组兔进行Lequesne MG行为学评估。治疗组选用"内膝眼""犊鼻""血海""阳陵泉"进行温针灸干预,每次干预20min,每日1次,共干预4周。4周后再次进行行为学评估,HE染色后观察膝关节软骨病理形态变化,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兔膝关节软骨中TNF-α、MMP-3水平。结果:造模后模型组与治疗组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前后行为学评分差值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炎性反应细胞聚集现象,治疗组炎性反应现象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模型组膝关节软骨中TNF-α、MMP-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治疗组膝关节软骨中TNF-α、MMP-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温针灸可有效治疗兔KOA并降低关节软骨中TNF-α、MMP-3水平,发挥抗炎作用可能是其起效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微肿痛贴配合针刺膝五针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超微肿痛贴配合针刺膝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针刺治疗。两组均观察3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超微肿痛贴配合针刺膝五针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优于注射玻璃酸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微肿痛贴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的影响。方法:将90例膝骨性关节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超微肿痛贴外敷惠处治疗,对照1组采用传统散剂肿痛贴外敷惠处治疗,对照2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膏药均为每天1贴,7d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玻璃酸钠每周注射1次,共注射3次。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1组为83.33%,对照2组为90.00%,治疗组与对照2组疗效相当,均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血清TNF-α浓度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1组与对照2组。结论:超微肿痛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短期疗效与玻璃酸钠相当;降低血清中TNF—α浓度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刺消巴布剂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骨刺消巴布剂组(A组),奇正消痛贴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正常组(D组)。A、B、C组通过改良经典的Videman固定法制备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A、B组外敷相应药物,C、D组不做任何处理,于造模成功后第1天和药物治疗后第5周测关节液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造模后A、B、C组IL-1β和TNF-α与D组比较显著高表达(P〈0.01),而3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5周后,A组、B组与C组比较,IL-1β和TNF-α含量下降(P〈0.05),C组IL-1β和TNF-α表达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刺消巴布剂可能通过降低关节液IL-1β和TNF-α的含量,对膝骨性关节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合剂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兔炎症因子及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关节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兔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阳性药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的Hulth造模法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成模后中药组给予活血化瘀合剂(2.6g/kg)灌胃,阳性药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溶液(15 mg/kg)灌胃,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日2次,连续28d。末次给药后,切除兔右后膝关节软骨用于组织病理分析,分离血清及关节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Westernblot检测关节软骨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兔关节软骨存在浅表层纤维化,软骨细胞成簇、肥大、排列紊乱、部分坏死,滑膜增厚,基质染色丢失等病理现象,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IL-1β、IL-6含量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5,P0.01),软骨TLR4、NF-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兔关节软骨病理损伤得以缓解,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P0.05,P0.01),TLR4、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活血化瘀合剂能缓解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的损伤,其机制与抑制TLR4/NF-κB通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壮骨颗粒对兔膝骨性关节炎中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将50只兔随机分为4组,采用Hulth法造成骨关节炎的病理模型,以壮骨颗粒浓缩液喂食饲养,于治疗后3周、6周分别抽取关节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兔膝关节液中IL-1及TNF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3周,膝关节关节液中即可明显检测到IL-1及TNF的表达,各治疗组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均见下降,3周、6周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壮骨颗粒能降低骨性关节炎中IL-1及TNF的表达水平,壮骨颗粒可能通过影响IL-1及TNF等细胞因子而对骨性关节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颗粒对兔膝骨性关节炎中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将50只兔随机分为4组,即补肾壮骨颗粒组20只、塞来昔布组20只、空白对照组5只、正常组5只,采用Hulth法造成骨关节炎的病理模型,以补肾壮骨颗粒浓缩液喂食饲养,于治疗后3、6周分别抽取关节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兔膝关节液中IL-1及TNF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3周,膝关节液中即可明显检测到IL-1及TNF的表达,各治疗组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均见下降,3、6周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壮骨颗粒能降低骨性关节炎中IL-1及TNF的表达水平,补肾壮骨颗粒可能通过影响IL-1及TNF等细胞因子而对骨性关节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903-1905
目的:探讨鹿角壮骨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480 mg/d,3次/d。连用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鹿角壮骨胶囊,3粒/次,3次/d,连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功能评分、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膝关节液IL-1β、TNF-α、MMP-3、TIMP-1表达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及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膝关节液IL-1β、TNF-α、MMP-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膝关节液TIM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角壮骨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均好。可降低膝关节液IL-1β、TNF-α和MMP-3表达水平,提高TIMP-1的表达,有效保护关节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散外敷治疗兔骨性关节炎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关节冲洗液中白介素-β1(IL-β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热敷散对兔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兔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的方法,建立兔骨性关节炎模型: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10)、模型对照组(B组,n=10)、热敷散组(C组,n=10)。造模后1周,在3组动物中各随机抽取1只实验动物,空气栓塞法处死后进行患膝关节病理观察,明确造模是否成功。A组每天热水袋热敷膝关节2次;B组造模成功后每天热水袋热敷膝关节2次;C组造模成功后,每天用热敷散热敷治疗2次。在治疗4周后,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抽取膝关节液后,切开兔的膝关节,观察膝关节股骨髁关节面大体病理变化及股骨髁关节软骨病理变化,并检测关节冲洗液中IL-β1与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①在造模成功,给予3组实验动物相应治疗4周后处死实验动物,抽取膝关节液后,做病理观察见A组动物关节及关节软骨正常;B、C组动物关节肿胀,关节软骨面破坏。②B、C组动物关节冲洗液中IL-β1和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同时C组动物关节冲洗液中IL-β1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热敷散能通过降低关节液中IL-β1和TNF-α的含量进而起到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蒙药森登-4味汤对家兔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森登-4味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6只家兔。改良Hulth法建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家兔模型。各组分别给与相应处理28 d后,取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ELISA检测滑膜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模型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1);森登-4味汤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IL-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模型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TGF-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1);森登-4味汤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TGF-β水平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结论:蒙药森登-4味汤能通过抑制IL-1β及TNF-α、上调TGF-β的分泌,有效减轻膝骨性关节炎家兔的炎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乌头注射液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中ADAMTS-4、ADAMTS-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为正常、模型(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玻璃酸钠)、乌头注射液组4组,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兔膝关节进行关节炎造模。造模完成后,分别于兔膝关节腔内按照0. 1 m L/kg的剂量标准注射生理盐水、玻璃酸钠、乌头注射液。饲养1周后处死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软骨细胞中ADAMTS-4、ADAMTS-5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中ADAMTS-4、ADAMTS-5表达较正常组有显著升高;乌头注射液组软骨细胞中ADAMTS-4、ADAMTS-5的表达较模型组组显著降低(P 0. 05),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明显(P 0. 05)。结论:乌头注射液能够抑制膝骨性关节炎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中ADAMTS-4、ADAMTS-5的表达,保护膝关节软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定膏对兔骨性关节炎关节液中TNF-α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雌雄不限,体重(2.50±0.10)kg,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4组,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7d后,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按照日本鬼头康彦等的兔膝关节腔内注入木瓜蛋白酶造成OA及滑膜炎病变模型方法造模。获得稳定的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模型。术中注意不刺激关节软骨及滑膜。造模成功后空白组不做处理。对照组外涂扶他林软膏,治疗组外敷消定膏,模型组外敷凡士林,空白组亦于右膝关节表面外敷凡士林。结果: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消定膏与西药扶他林乳胶剂均可降低兔炎关节液中TNF-α的含量。结论:1.消定膏外敷与扶他林乳胶剂外擦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均有治疗作用。2.中药消定膏外敷,可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退变起明显缓解作用;能显著降低家兔关节液中TNF-α的含量,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拔伸松动手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beta,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为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模型组,正常组。拔伸松动手法组手法治疗,每天一次,治疗十天后休息一天,共治疗6周;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注射治疗,每周一次,共治疗6周;模型组正常喂养、正常组给正常喂养。结果治疗后各组关节液中IL-1β浓度平均数值为模型组〉正常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拔伸松动手法组;TNF-α浓度平均数值为模型组〉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正常组。用方差分析及LSD-t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显示,拔伸松动手法组、正常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两个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正常组之间两两比较比较,两个指标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拔伸松动手法和注射透明质酸钠,均能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兔关节液中IL-1β、TNF-α的浓度,但两种方法之间不能认为有差异。拔伸松动手法可能通过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兔关节液中的IL-1β、TNF-α浓度,从而抑制膝骨性关节炎软骨基质降解和关节软骨破坏,对软骨损伤的修复有利。  相似文献   

18.
齐立卿  杜景华  杜双庆 《河北中医》2009,31(7):1066-1067,1107
目的探讨养元柔肝汤对实验性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滑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透明质酸(HA)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养元柔肝汤组和葡立胶囊组各8只。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采用兔膝关节腔内注入木瓜蛋白酶的造模方法。养元柔肝汤组经胃管灌入兔胃养元柔肝汤药液,每次100 mL,每日2次。葡立胶囊组将葡立胶囊溶入水中经胃管灌胃,每次0.3 g,每日2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正常喂养。给药30 d。于治疗前、后分别提取兔膝关节滑液,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关节滑液中TNF-α、HA含量。结果养元柔肝汤组、葡立胶囊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养元柔肝汤组治疗后较葡立胶囊组TNF-α水平降低(P〈0.05),HA水平升高(P〈0.05)。结论养元柔肝汤可提高关节滑液HA水平,保护关节软骨,提高软骨细胞功能,促进软骨修复;降低关节滑液TNF-α水平,减轻炎症对关节软骨的破坏及所产生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膝痹膏摩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月龄左右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手法组,膝痹膏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石膏铁丝固定法制备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8周后膝痹膏3个浓度组给予膝痹膏摩法干预,手法组给予单纯推拿手法,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干预;干预8周处死动物,取血清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IL-6、IL-1β、TNF-α。结果膝痹膏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和手法组都能降低膝痹兔血清中的IL-6、IL-1β和TNF-α浓度,且膝痹膏中浓度组IL-6、IL-1β和TNF-α浓度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0)。结论膝痹膏中浓度配合推拿手法即"膝痹膏摩法"可以有效地降低IL-6、IL-1β和TNF-α浓度,抑制膝骨性关节炎软骨基质降解和关节软骨的破坏,从而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20.
葛鸿庆  薄智云 《新中医》2014,46(8):178-179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观察腹针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Hulth造模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家兔模型,随机分为2组。腹针组予以腹针治疗,对照组予以自由喂养,分别于造模前后,及治疗后在兔耳缘静脉抽取静脉全血,以ELISA定量法测出TNF-α及IL-1的含量,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造模成功后,血清TNF-α及IL-1含量均升高,与造模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TNF-α及IL-1含量比较,腹针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可以降低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动物血清TNF-α及IL-1水平,从而保护关节软骨,改善骨性关节炎的症状,这可能是腹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或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