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张卫  梁世娇  林文敏 《光明中医》2016,(8):1091-1094
目的探讨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UC)血清Th17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4组,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造模,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7、IL-23、IL-6、TGF-β、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UC大鼠血清IL-17、IL-23、IL-6、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正常大鼠(P0.05),而TGF-β低于正常组(P0.05)。经过治疗后,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大鼠血清IL-17、IL-23、IL-6、TNF-α、IL-1β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TGF-β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隔药组在下调大鼠血清IL-17、IL-23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而在IL-6、TNF-α、IL-1β、TGF-β的调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够调控UC大鼠血清Th17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这可能是隔药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Th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Th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河北省中医院肿瘤二科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Ⅲ~Ⅳ期胃癌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5例作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2组外周血清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h2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Th1相关细胞因子中I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6、IL-10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Pearson分析表明,IL-4与IFN-γ(r=0.66,P=0.00)、TNF-α(r=0.51,P=0.00)具有正相关性。IFN-γ、TNF-α具有正相关性(r=0.62,P=0.00)。结论胃癌患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失衡,IL-4与IFN-γ、TNF-α具有正相关性,外周血清中IFN-γ表达增高可能是胃癌患者应激性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5):131-134
目的:研究补脾强力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重症肌无力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选择Lewis大鼠,经造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强的松5.4 mg/kg组、补脾强力方9.49 g/kg、7.12 g/kg、4.75 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采用鼠源性AchR-α亚基97-116肽段序列(R97-116)免疫接种复制实验性自身免疫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给药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chR-Ab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0、IL-17的含量。结果:补脾强力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重症肌无力大鼠体质量的作用效果与给药剂量的高低成正相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强的松组5.4 mg/kg组、补脾强力方9.49 g/kg、7.12 g/kg、4.75 g/kg组中AchR-Ab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7的含量明显下降,且下调趋势与剂量高低成正相关。而大鼠血清中IL-10的含量,各给药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补脾强力方可明显改善实验性自身免疫重症肌无力大鼠的体质量,同时,可明显下调该模型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7的含量,抑制AchR-Ab的产生而起到治疗作用,且干预效果与给药剂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血清IL-4、IFN-γ、TGF-β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AChR加等量完全福氏佐剂,免疫Lewis大鼠,制备EAMG大鼠模型.40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福氏佐剂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黄芪复方组和西药强的松组.各组给药治疗30天后,采用ELISA法分别测血清AChRab、IL-4、IFN-γ、TGF-β水平.结果:黄芪复方组、强的松组能明显改善EAMG大鼠肌无力症状,其血清AChRab、IFN-γ水平明显下降,TGF-β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用药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中药黄芪复方可能是通过调控血清中IFN-γ、TGF-β水平,抑制AChRab的生成或增加其降解而达到治疗EAMG大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肺平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大鼠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及JAK/STAT信号通路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5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卵白蛋白和氢氧化铝免疫反应制备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生药量10.8,21.6,32.4 g/kg进行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4周后,分离大鼠血清和肺组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FN-γ、IL-4水平变化,RT-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JAK/STAT信号通路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4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FN-γ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IL-4/IFN-γ提示免疫调节显著向Th2水平失衡,肺组织JAK1、STAT6 mRNA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免疫调节明显向Th1方向调节(P0.01),肺组织JAK1、STAT6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补肺平喘汤能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大鼠Th1/Th2细胞因子失衡,降低JAK1、STAT6 mRNA表达,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炎康泰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大鼠Th1/Th2细胞平衡偏移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ewis大鼠建立AIT大鼠40只,6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炎康泰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每天分别按去离子水、0.708、1.417、2.834 g ? kg -1 剂量连续灌胃8周。检测血清TgAb、TPOAb;Th1、Th2细胞分布比例及Th1/Th2比率;检测血浆中IL-4、IL-5、IFN-γ、TNF-α和IL-1α含量;HE染色观察甲状腺组织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甲状腺IFN-γ、IL-4蛋白表达。结果:甲炎康泰高剂量组能够下降AIT大鼠TPOAb、TGAb水平,降低甲状腺炎发生率、Th1与Th2细胞分布比例以及Th1/Th2比率;降低血浆IFN-γ、TNF-α、IL-1α、IL-4、IL-5含量;降低甲状腺IFN-γ、IL-4蛋白表达。结论:甲炎康泰具有降低AIT大鼠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作用,可能与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和Th1/Th2细胞平衡偏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大鼠辅助性T细胞(Th)Th1/Th2信号漂移的变化规律及抵当汤的干预机制。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12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抵当汤小剂量组和抵当汤大剂量组,每组30只,每组又根据术后第1、3、7日处死时间的不同随机平均分笼饲养。Reyers法制备DVT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抵当汤大、小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1.8、0.9g/100g体重抵当汤药液灌胃。于术后第1、3、7日灌胃2h后,取相应10只大鼠,腹腔麻醉,开腹,腹主动脉取血,检测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血栓形成后同一时相,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显著升高(P0.01)。随着干预天数的增加,模型组IL-10/TNF-α比值在第3天变小,第7天增大,而IFN-γ/IL-4比值在第3天增大,第7天回落。抵当汤治疗后TNF-α、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IL-4、IL-10水平及IL-10/TNF-α比值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且抵当汤大剂量组作用强于抵当汤小剂量组。结论:Th1/Th2信号漂移与DVT的发生密切相关,抵当汤呈剂量依赖性地升高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Th1细胞因子表达,进而调节Th1/Th2信号平衡,达到治疗DVT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解毒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大鼠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调控影响。方法:采用高热量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用解毒中药复方按10mL·kg-1·d-1灌胃(C组),并与模型对照组(B组)、二甲双胍组(D组)及正常组(A组)作对照。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第12周后检测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动物外周血、脾组织中表达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1L-4、IL-10)抗原的淋巴细胞数百分比。结果:解毒中药复方能显著降低T2DM大鼠FBG、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改善ISI的同时,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TNF-α的表达(P<0.01),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IL-10、脾淋巴细胞IL-4的表达(P<0.01,0.05)。结论:解毒中药复方下调Th1型细胞因子、上调Th2型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发挥对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是拮抗T2DM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母胎界面Th1/Th2型细胞因子TNF-α IFN-γ、IL-4及IL-10在正常妊娠与反复自然流产模型小鼠的不同表达.方法:建立反复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DBA/2及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J×BALB/c,取孕14天的蜕膜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及IL-10的表达.结果:TNF-α、IFN-γ、IL-4及IL-10在自然流产小鼠模型及正常妊娠小鼠模型蜕膜组织均有表达,但与正常妊娠组比较,TNF-α和IFN-γ的表达在反复自然流产小鼠明显升高(P<0.05),而IL-4和IL-10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4、IL-10的平衡可能在妊娠的维持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Treg/Th17细胞失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慢加亚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时的表达变化,进而探讨Treg/Th17细胞对内毒素介导的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致敏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以腹腔注射D-Gal+LPS液(合D-Gal 400mg/kg,LPS 100μg/kg)急性攻击建立肝衰竭IETM大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频数,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节点大鼠结肠组织IL-10、TNF-α、IL-17A、IL-23、TGF-β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reg、Th17细胞频数在各时间节点均升高(P 0. 05),Treg、Th17细胞与前一时间节点比较均有上升(P 0. 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Treg/Th17型细胞因子IL-17A、IL-23、TNF-α、TGF-β、IL-10各时间节点表达均升高(P 0. 05),且各炎症因子与前一时间节点比较均有上升(P 0. 05);正常组大鼠IL-10、TGF-β等抑炎因子水平高于IL-17A、IL-23、TNF-α等促炎因子,模型组Th17比例高于Treg,失衡向Th17方向偏移。结论:肝衰竭IETM发生时Treg/Th17细胞失衡,向Th17方向偏移,相关抑炎、促炎因子均释放增加,加剧IETM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扁咽宁汤对急性咽炎大鼠的干预作用及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氨水喷咽法造模,选取造模成功后的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扁咽宁汤高、中、低剂量组(简称高、中、低剂量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给药组分别按照28.8、14.4、7.2 g/kg剂量给予扁咽宁汤灌胃,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同法灌胃等量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7天。观察各组大鼠症状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4、IFN-γ和TNF-α的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其形态特征。结果扁咽宁汤可有效缓解氨水诱导的急性咽炎大鼠的咽部充血、肿胀症状,对肺组织炎性浸润和充血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β、IL-4、TNF-α含量升高(P<0.05),IFN-γ、IFN-γ/IL-4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NF-α、IL-1β含量下降(P<0.05),IFN-γ含量均增加(P<0.05),中剂量组IFN-γ/IL-4增加(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TNF-α、IL-1β含量降低(P<0.05),中剂量组IFN-γ/IL-4增加(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指标的影响不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结论扁咽宁汤对急性咽炎模型大鼠具有较好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血清中Th1/Th2相关因子的失衡、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而有效缓解炎症局部的炎性浸润和组织结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起痿汤对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辅助性T细胞相关因子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采用人工合成免疫原制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模型,采用抗原包被法测定大鼠血清AChR-Ab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EAMG模型大鼠胸腺及脾脏组织液中IL-2、IL-6、IL-17A、IFN-γ的浓度变化。结果:运用人工合成的鼠源性AChR-α亚基97~116肽段为免疫原诱导LWEIS大鼠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模型组大鼠血清AChR-Ab水平,胸腺及脾脏组织中IL-2、IL-6、IL-17A、IFN-γ浓度均明显升高,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经补脾益肾起痿汤治疗4周后,大鼠血清AChR-Ab水平,大鼠胸腺及脾脏组织液中IL-2、IL-6、IL-17A、IFN-γ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高中低剂量组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以上指标的降低幅度逐渐增强。结论:本研究应用人工合成的鼠源性AChR-α亚基97~116肽段为免疫原诱导LWEIS大鼠模型,从T细胞平衡免疫调节的角度研究了补脾益肾中药复方的免疫作用,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5):134-137
目的:孕康口服液及其不同药效部位对肾虚流产大鼠外周血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羟基脲连续灌胃9天,第10,11天灌胃米非司酮制备肾虚流产孕鼠模型,计算孕鼠流产率,ELISA法观察孕鼠血清中β-HCG、P、E2表达,比较Th1/Th2细胞因子(TNF-α/IL-4和IL-2/IL-4)比值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孕康口服液12 ml/kg及其不同药效部位组(乙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水溶液部位组)12 ml/kg孕鼠流产率显著降低,血清中β-HCG、P、E2水平显著升高,TNF-α、IL-2表达明显降低,TNF-α/IL-4、IL-2/IL-4比值也明显降低,孕康口服液、乙酸乙酯组、水溶组孕鼠血清中IL-4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孕康口服液及其不同药效部位对肾虚流产大鼠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因子的动态平衡,达到抗流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益髓生血法对苯与环磷酰胺诱导A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75只,造模组皮下隔天注射苯(1 mL/kg)7周,取材前2周连续隔天腹腔注射CTX(25 mg/kg)3次,建立苯与环磷酰胺诱导AA大鼠模型。三周后灌胃前,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力龙组、益髓生血组、温肾生血组和滋肾生血组。第七周处死大鼠,股动脉取血,静置离心后,取上层血清,放免法检测血清中IFN-γ、TNF-α、IL-2、IL-4、IL-5、IL-10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明显升高(P0.05),IL-2显著升高(P0.01),TNF-α有升高趋势,经过治疗后,IFN-γ、IL-2、TNF-α均有降低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4、IL-5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显著降低(P0.01),经过治疗后,IL-4、IL-5、IL-10均有升高趋势。结论:补肾益髓生血法可降低A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负调控,增加细胞因子IL-4、IL-5、IL-10正调控,对AA大鼠免疫和造血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滋肾生血方疗效优于益髓生血颗粒、温肾生血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止咳平喘合剂对哮喘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深化探讨名老中医经验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止咳平喘合剂大、中、剂小剂量组,每组均为10只,以卵白蛋白(oval albumin,OVA)复制哮喘大鼠模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4、IFN-γ含量,取右肺组织行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血清中IL-4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IFN-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存在IL-4/IFN-γ失衡;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中药大剂量与中剂量组IL-4含量降低(P〈0.05),而IFN-γ含量均有升高(P〈0.01~0.05);并且血清IL-4与IFN-γ呈明显负相关(r为-0.974,P〈0.01)。结论:IFN-γ/IL-4的失衡参与哮喘发病过程,止咳平喘合剂可能通过下调IL-4的水平和提高IFN-γ的含量,纠正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进而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黄连素对阿尔兹海默症大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 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Treg)亚群比例,以及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素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联合Aβ25-35海马注射的方法建立阿尔兹海默症大鼠模型,药物干预4周后,留取标本,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大鼠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大鼠海马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7、IL-2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mRNA转录水平。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h17、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连素组大鼠外周Th17细胞比例降低(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17、IL-22、TNF-α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抑炎性细胞因子TGF-β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IL-1β、IL-6、IL-17、TNF-α转录水平均降低(P0.05),TGF-β转录水平升高(P0.05)。结论黄连素能降低阿尔兹海默症大鼠外周血Th17亚群比例,减轻脑组织内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千佛菌对I型糖尿病小鼠Th1/Th2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2%的四氧嘧啶制备模型。给各组小鼠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千佛菌液30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h1的标志性细胞因子IFN-γ和Th2的标志性细胞因子IL-4的含量;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结果模型组血糖和IFN-γ水平明显增高,而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千佛菌大、小剂量用药组血糖、IFN-γ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01);而IL-4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千佛菌对I型糖尿病小鼠失衡的Th1/Th2具有调节作用,并可降低小鼠的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招募慢性HBV携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基线时和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和组间的一般资料、病毒载量、转氨酶水平、以及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的比较。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 05);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滴度、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亦无显著差异(P 0. 05)。扶正祛毒方干预12周后,治疗组血清HBV-DNA和HBe Ag滴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 0. 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表达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显著(P 0. 05);同时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 0. 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较基线时血清HBV-DNA和HBe Ag复制水平下降,差异显著(P 0. 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及IL-2表达较前上升(P 0. 05),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下降(P 0. 05);对照组12周后与基线时比较,血清HBV-DNA和HBe Ag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及IL-10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1)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P 0. 05);(2)扶正祛毒方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对肝脏炎症反应无激活(P 0. 05),疗效安全;(3)扶正祛毒方对Th1/Th2类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P 0. 05),这可能是其抑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维药神香草对COPD 小鼠Th1/Th2 和Th17/Treg 平衡的影响,探讨神香草治疗COPD 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前期熏烟法建立COPD 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神香草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酌、IL-4、IL-17 及IL-10 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OPD 模型组小鼠血清IL-4、IL-17 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IL-10 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神香草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小鼠血清IL-4、IL-17 水平明显降低,IFN-γ和IL-10 水平明显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IFN-γ与IL-4,IL-17 与IL-10 都呈负相关。结论:神香草在纠正Th1/Th2 和Th17/Treg 失衡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Th细胞亚群(Th1/Th2)在不同证型中的变化规律,为微观辨证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选取DVT患者66例,分为湿热下注型组、血瘀湿重型组,并设30例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清中Th1/Th2相关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结果:DVT不同证型的Thl/Th2细胞因子水平有不同的变化特点。湿热下注型组、血瘀湿重型组的TNF-α、IFN-γ、IL-4、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湿热下注型组的Thl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血瘀湿重型,说明该型患者Thl细胞因子占优势,Th细胞向Th1分化;血瘀湿重型的Th2细胞因子IL-10、IL-4水平明显高于湿热下注型,说明此型患者Th2细胞因子占优势,Th细胞向Th2分化。结论:Th1/Th2细胞因子在DVT不同证型中存在不同变化规律,为DVT证型客观化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