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IgA肾病患者血、尿骨形成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临床指标及病理组织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在本院肾内科住院经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89例.根据光镜切片病变轻重将患者分为3组:A组(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47例;B组(中、重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29例;C组(增生硬化和硬化性IgA肾病)13例.检测患者的血压、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尿中TGF-β1和BMP-7水平;计算病理切片中硬化肾小球数、新月体数;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肾间质纤维化面积.结果 血、尿BMP-7浓度随着肾小球病变的加重、肾小管萎缩的增多、肾间质纤维化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1);血BMP-7水平与尿BMP-7水平呈正相关(r=0.802,P<0.01);血、尿BMP-7水平与CCr呈正相关(r=0.840,P<0.01);与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排泄率、硬化肾小球数、新月体数及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呈负相关(r=-0.808、-0.783、-0.726、-0.830、-0.827、-0.815,均P<0.01);3组IgA肾病患者血、尿TGF-β1浓度随着肾小球增生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升高(P<0.01);而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较多、肾间质广泛纤维化时,血、尿TGF-β1浓度明显下降(P<0.01);血TGF-β1水平与尿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792,P<0.01);血、尿TGF-β1水平与尿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r=0.307,0.237,均P<0.05).结论 TGF-β1血、尿在IgA肾病系膜增生严重时明显增加,肾脏广泛纤维化时明显降低,可能参与了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BMP-7血、尿随肾脏病变的加重,明显降低,可能导致其抗肾纤维化作用减弱.临床上测定血、尿BMP-7和TGF-β1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判断IgA肾病患者肾脏病变进展程度的新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轻中度蛋白尿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IgA肾病中表现为轻中度蛋白尿的成人患者529例。根据血脂水平分为高脂血症组和血脂正常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与病理差异。比较不同尿蛋白水平的患者高脂血症与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血脂正常组相比,高脂血症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升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重(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高脂血症组总胆固醇(CHOL)与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ALB)负相关;甘油三酯(TG)与24 h尿蛋白定量、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与BMI、ALB、UA、舒张压呈负相关。24 h尿蛋白定量在1~3.5 g的患者中,高脂血症组患者239例(76.6%),与血脂正常者相比,其BMI、收缩压、舒张压、UA、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升高,系膜增殖、系膜细胞增生程度加重(P0.05)。尿蛋白定量不足1 g的患者中,高脂血症患者132例(60.7%),与血脂正常者相比,前者BMI、UA均升高,吸烟、饮酒多见,间质纤维化程度较重(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的BMI、血压、UA、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升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重。24 h尿蛋白定量在1~3.5 g患者中,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尿蛋白不足1 g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g A肾病中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与高血压、蛋白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等临床资料及肾脏病理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共纳入了264例经肾活检确诊的Ig A肾病患者。记录活检前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e GFR、血脂等临床资料及活检后病理资料。分别比较伴不同血脂异常类型的Ig 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Ig A肾病伴高胆固醇血症者较胆固醇正常者更易于合并高血压(43.5%vs.25.7%,P=0.015),e GFR[(62.56±21.00)ml·min-1·(1.73 m2)-1 vs.(74.76±19.20)ml·min-1·(1.73 m2)-1,P<0.001]及血白蛋白水平[(34.12±9.22)g/L vs.(40.74±3.27)g/L,P<0.001]更低,24 h尿蛋白量[1.57(0.47~3.84)g/24 h vs.0.28(0.11~0.70)g/24 h,P<0.001]更多。而Ig A肾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则较甘油三酯正常者更容易倾向为男性(46.3%vs.29.5%,P=0.019),年龄更大[(38.6±12.3)岁vs.(34.3±11.9)岁,P=0.017],也易发生高血压(46.3%vs.24.3%,P=0.001),24 h尿蛋白量[0.69(0.26~2.16)g/24 h vs.0.30(0.11~0.77)g/24 h,P=0.001]亦更大,并易发生肾间质纤维化(70.4%vs.45.7%,P=0.001)及肾小动脉病变(31.5%vs 18.6%,P=0.038)。血脂异常与肾脏病理Hass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胆固醇血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加重Ig A肾病的临床指标。而且,高甘油三酯血症是Ig A肾病发生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IgA肾病肾组织进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7的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血清IgA浓度及肾组织IgA沉积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IgA肾病牛津分型评分标准对139例患者的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下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和Smad7蛋白;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配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IgA免疫复合物在IgA肾病肾小球的沉积量;分析各病理参数与临床指标、血清IgA浓度及肾组织IgA沉积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系膜细胞增生评分组间(M0/1)24h蛋白定量(24hnp)高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不同肾小球节段硬化/球囊黏连积分组间(S0/1)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不同程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组间(T0/1/2)24h蛋白定量、eGFR和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1,P<0.001)。TGF-β1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与肾小球节段硬化/球囊黏连、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呈正相关(r=0.349,P<0.001;r=0.325,P=0.001);Smad7蛋白与系膜细胞增生评分的表达呈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5.
沈沛成  何立群  汪维 《临床荟萃》2010,25(16):1397-1400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IgA肾病患者102例,男48例,女54例,年龄16~65岁,平均(36.3±18.6)岁.进行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情况与临床和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伴足细胞尿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尿足细胞阴性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尿足细胞数目与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s=0.332,P<0.05;rs=0.387,P<0.05).足细胞尿组肾组织中的足细胞(6.03±3.61)个/肾小球,明显少于无足细胞尿组(12.58±7.23)个/肾小球,且尿足细胞数与该患者肾组织中足细胞数呈负相关(rs=0.416,P<0.05).伴足细胞尿患者中系膜基质增多、间质纤维化、足突融合的情况明显重于尿足细胞阴性患者;而系膜细胞增生、新月体、基底膜增厚、血管襻坏死、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小管萎缩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足细胞检测是一项可反映IgA肾病病情轻重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receptor,PLA2R)抗体阳性率变化,探讨其对IMN患者发生肾间质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268例IMN患者,发生肾间质损伤219例为损伤组,未发生肾间质损伤49例为未损伤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清白蛋白水平等;比较2组血清抗M型PLA2R抗体阳性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MN患者发生肾间质损伤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抗M型PLA2R抗体阳性联合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预测IMN患者发生肾间质损伤的价值。结果损伤组年龄[(46.32±13.20)岁]大于未损伤组[(35.16±9.53)岁](P<0.05),24h尿蛋白定量[(6.58±3.50)g]、血肌酐[(72.53±32.62)mmol/L]、血尿酸(352.26±96.48)mmol/L]水平均高于未损伤组[(4.04±1.78)g、(60.21±17.36)mmol/L、(309.05±72.64)mmol/L](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92.83±18.71)mL/(min·1.73m2)]、血清白蛋白水平[(21.76±4.80)g/L]低于未损伤组[(122.03±32.05)mL/(min·1.73m2)、(28.91±6.18)g/L](P<0.05);2组性别比例、民族、体质量指数及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血清抗M型PLA2R抗体阳性(1∶10)率、血清抗M型PLA2R抗体阳性(1∶100)率(49.8%、35.6%)均高于未损伤组(24.5%、12.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尿蛋白定量(OR=1.503,95%CI:1.164~1.940,P=0.002)、血肌酐(OR=0.971,95%CI:0.944~1.000,P=0.047)、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0.911,95%CI:0.867~0.958,P<0.001)、血尿酸(OR=1.011,95%CI:1.003~1.018,P=0.005)、血清白蛋白(OR=0.804,95%CI:0.720~0.898,P<0.001)、血清抗M型PLA2R抗体(OR=19.939,95%CI:5.558~71.530,P<0.001)是IMN患者发生肾间质损伤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抗M型PLA2R抗体阳性预测IMN患者发生肾间质损伤的AUC为0.813(95%CI:0.736~0.889,P<0.001),灵敏度为89.0%,特异度为73.5%;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以79.5mmol/L、23.01g/L、6.45g/L为最佳截断值,联合血清抗M型PLA2R抗体阳性预测IMN患者发生肾间质损伤的AUC分别为0.859(95%CI:0.802~0.916,P<0.001)、0.907(95%CI:0.861~0.952,P<0.001)、0.923(95%CI:0.886~0.960,P<0.001),灵敏度分别为89.0%、88.6%、79.0%,特异度分别为73.5%、83.7%、91.8%。结论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血清白蛋白、血清抗M型PLA2R抗体是IMN患者发生肾间质损伤的影响因素,血清抗M型PLA2R抗体阳性联合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对IMN患者肾间质损伤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尿蛋白定量与肾脏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指导治疗。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肾病科,并行肾脏穿刺活检的92例HSPN患儿,对其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病理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脏病理以Ⅲ级以上最多见,为60例(65.2%)。正常尿蛋白定量组肾病理损害较轻,以Ⅱ级以下为主。轻中重度蛋白尿组之间肾小球病理分级均较重,以Ⅲ级以上为主,随尿蛋白的增加,肾小球病理分级有逐渐加重趋势。肾小管间质病变:尿蛋白定量正常组肾小管病理分级为+级,改变较轻。轻度、中度及重度蛋白尿组之间肾小管间质分级为+++,分级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92例中IgA+IgG+IgM沉积型所占比例最大(30.4%),1例无任何免疫物沉积。28例IgA+IgG+IgM沉积型所对应的肾小球病理分级主要在Ⅲ级以上(92.9%),病理分级与IgA+IgG+IgM沉积正相关(P<0.05)。轻度及重度蛋白尿组均以IgA+IgG+IgM沉积为主,分别占37.0%、37.5%,中度蛋白尿组以单纯IgA沉积常见(34.6%),尿蛋白定量分度与免疫沉积物分型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免疫沉积物中伴有C3沉积者71例(77.2%),分级以Ⅲ级以上为主,C3沉积与肾脏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蛋白尿是影响HSPN肾脏病理的因素之一,肾脏病理损害程度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不一定平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IgA+IgG+IgM的病理改变相对较重。C3沉积和病理分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肾间质纤维化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间质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经肾活检261例肾间质纤维化肾病患者和132例经肾活检无肾间质纤维化肾病患者对照研究.选用年龄、性别、病程、24 h尿蛋白定量、血压、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白蛋白、血尿酸、血肌酐、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损害、肾血管损害、新月体类型和新月体形成作为自变量,是否有肾间质纤维化为应变量,采用多因素非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肾间质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结果:24 h尿蛋白定量P=0.000,OR=1.782,95%CI:1.346-2.358;血肌酐P=0.002,OR=1.012,95%CI:1.004~1.019;血压P=0.037,OR:1.412,95%CI:1.022~1.952;肾小管损害P:0.000,OR=6.025.95%CI:3.385~10.724;肾小球硬化P=0.025,OR=1.247,95%CI:1.028~1.512;新月体形成P=0.009,OR=1.581,95%CI:1.121~2.229.结论: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高血压、肾小管损害,肾小球硬化和新月体形成可能是影响肾间质纤维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对延缓肾间质纤维化和终末期肾衰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征(NS)患者肾间质病变对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肾病综合征合并间质病变的患者,根据间质病变情况分为轻度肾间质病变组(A组)、中度肾问质病变组(B组)及重度肾间质病变组(C组)。分别进行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及病程的统计分析,并观察不同分组间的药物疗效。结果:肾脏病理损害程度与肾问质损害相关;肾间质病变重的患者病程长,肾功能明显下降,药物疗效相对较差。结论:肾间质病变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功能及预后有重大影响。早期治疗对于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及其β受体与各种IgA肾病患儿的临床关系及意义.方法 47例IgA肾病息儿分为轻度增生组(13例)、局灶增生组(19例)、增生硬化组(15例),留取其血尿和肾活检标本;以13例健康查体儿童的血、尿标本以及13例非IgA肾病患儿的肾活检标本作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DGF-D、PDGF-B以及PDGF-β在血液、尿液及肾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检测各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肉眼血尿程度以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结果 IgA肾病患儿血、尿PDGF-D和PDGF-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理分级增高逐渐增加(P均<0.01);血、尿PDGF-D和PDGF-B水平分别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PDGF-D:r血=0.546,r尿=0.760;PDGF-B:r血=0.634,r尿=0.577,P均<0.01),与血浆Al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DGF-D:r血=-0.649,r尿=-0.528;PDGF-B:r血=-0.613,r尿=-0.531,P均<0.01),与肉眼血尿程度及血BUN、Cr无相关关系.PDGF-D和PDGF-β在IgA肾病患儿肾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表达量随疾病的进展而增加(P均<0.01);PDGF-B只在局灶增生组和增生硬化组患儿肾组织中呈显著表达.结论 PDGF-D可明显促进IgA肾病患儿系膜细胞增殖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DGF-D对反映IgA肾病的严重程度及评价预后可能比PDGF-B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通络方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血尿、蛋白尿及对其肾脏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葵组与中药(益气养阴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4、8、12、16周末对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同时给药后8周分别通过HE染色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及TNF-α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黄葵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给药8周后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TNF-α表达均不同程度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葵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给药8周后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T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给药8周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黄葵组(P0.05)。光镜显示空白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多数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出现中、重度增生,肾间质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伴灶状纤维化;各治疗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均有一定程度缓解。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方可减少IgA肾病模型大鼠血尿、蛋白尿,减轻肾脏组织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尿红细胞数、24 h尿蛋白,抑制肾脏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尿检异常的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行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的25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Lee氏分级标准将肾脏的病理改变分级,采用Katafuch i的半定量标准做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肾血管病变评分。依据尿检程度分为显微镜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组(A组)、蛋白尿组(B组),分析两组间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学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慢性肾炎(53.10%)为最常见,蛋白尿、血尿发生率分别达84.88%、86.43%;病理分级两组主要以Ⅲ、Ⅳ级为主(89.15);伴有肾小管间质损害者234例(90.70%)。B组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总积分、系膜增殖、节段损害、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积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IgA肾病患者蛋白含量较高,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级相对较重,预后较差。提示肾活检对判断肾脏病变意义重大,且对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进行相关分析,能全面评估预后并指导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7例IgA肾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4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24 h尿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IL-17(P0.001)、VEGF(P0.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IL-17与24 h尿蛋白(r=0.461,P=0.001)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r=-0.571,P0.001)。VEGF与24 h尿蛋白(r=0.571,P0.001)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r=-0.596,P0.001)。结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IL-17、VEGF的表达上调可破坏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患者肾间质容量和尿表皮生长因子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敏  王英杰  路学文  杨林  段惠军 《临床荟萃》2006,21(16):1144-1146
目的探讨尿表皮生长因子含量与IgA肾病(IgAN)患者肾小球和肾间质病理改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0例有不同程度肾小管、肾间质损伤的IgAN患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测定尿表皮生长因子浓度;采用CMIAS2000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测量肾小球的包曼囊、肾小管及血管面积总和以及所采集图像的总皮质面积。根据WHO诊断标准,将IgA 70例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另外,对照组为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结果尿表皮生长因子浓度:对照组为(56.8±6.7)μg/L,轻度病变组为(97.6±15.1)μg/L,中度病变组为(36.1±6.9)μg/L,重度病变组为(6.7±2.6)μg/L。4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肾间质容量:对照组为(18.6±1.8)%,轻度病变组为(23.0±2.9)%,中度病变组为(36.2±6.7)%,重度病变组为(55.0±6.5)%。4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间质容量反映肾间质小管的损害程度。尿表皮生长因子与肾小管、肾间质损伤有密切关系,可作为IgAN病变进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浸润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①收集2004-06/2006-0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6例IgA肾病住院患者的肾活检标本,均经肾活检确诊肾小球系膜区存在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IgA肾病,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完整,患者全部签署肾穿刺知情同意书。另取5例配型不合的移植肾或肾穿刺后病理结果正常的肾组织(捐献者均签署捐献协议)作为正常对照组。②两组标本均行常规组织化学染色及特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在肾组织中的浸润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肥大细胞与巨噬细胞阳性呈黄褐色,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呈深黄色。③IgA肾病活动性指标包括每系膜区系膜细胞增生数、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性新月体占肾小球面积的百分比3项。慢性化指标包括纤维性新月体占肾小球面积、局灶性节段性硬化占肾小球面积、肾小管萎缩占肾小管间质面积、间质纤维化程度占肾小管间质面积4项。④单盲法分析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关性及其与IgA肾病活动性指标、慢性化指标、血肌酐、尿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的浸润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正常肾组织中偶见或无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而患肾中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均明显增强(t=3.82~7.27,P<0.01)。②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相应部位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1~0.91,P均<0.01)。肥大细胞数量与慢性化指标、血肌酐呈显著正相关(r=0.87,0.69,P均<0.01),与活动性指标和尿蛋白定量无明显相关性(r=0.30,0.21,P均>0.05);巨噬细胞数量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与活动性指标、慢性化指标、血肌酐、尿蛋白定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39~0.90,P均<0.01;r=0.34~0.68,P<0.01或0.05)结论:①肥大细胞可能是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参与者,其数量增加可能预示着IgA肾病的慢性化和预后不良。②巨噬细胞可能是IgA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全程参与者,它的浸润可能是肥大细胞在肾间质中浸润的前提条件之一。③转化生长因子β1不仅是贯穿始终的重要的致纤维化因子,而且可能是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的重要趋化因子,并能促进它们的增殖、活化、发挥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TQ)技术评价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0例NS患儿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利用VTQ检测肾实质剪切波速(SWS),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肾间质纤维化组与对照组比较SW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其他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及各组间两两比较SWS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TQ诊断NS患儿中、重度肾间质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96,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84m/s、3.02m/s,灵敏度分别为89.5%、92.9%,特异度分别为91.3%、88.2%。结论 VTQ技术可无创性定量判断NS患儿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肾间质病变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有肾间质病变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n=22)与无间质病变患者(n=29)分别进行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IgG`尿白蛋白、尿微球蛋白统计分析。结果:有间质病变组的肾功能比无间质病变组的肾功能明显下降(P<0.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IgG、尿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间质病变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功能及尿蛋白有重大影响,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肾间质病变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有肾间质病变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n=22)与无间质病变患者(n=29)分别进行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IgG、尿白蛋白、尿微球蛋白统计分析.结果有间质病变组的肾功能比无间质病变组的肾功能明显下降(P<0.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IgG、尿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间质病变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功能及尿蛋白有重大影响,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DcR2、p16表达变化及其与肾组织损伤程度和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组,60例同期行肾脏肿瘤切除术取其病灶旁正常肾组织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免疫荧光法对DcR2、p16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分析肾小管上皮细胞DcR2、p16表达阳性率与临床相关资料的相关性,并评估肾小管上皮细胞DcR2、p16表达阳性率与肾组织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DcR2、p16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χ~2=9.35,15.94,均P0.01),且研究组进展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DcR2、p16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χ~2=11.96,14.97,均P0.01)。研究组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DcR2、p16表达变化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与患者收缩压、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胱抑素c(Cyc)及血肌酐(Scr)呈正相关。研究组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DcR2、p16表达变化与患者肾小管萎缩与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系膜增生及肾小球硬化病变程度存在显著性关系(P均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DcR2、p16的表达变化与其肾组织损伤程度及肾功能均存在显著性关系,在肾组织损伤程度及肾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IgA肾病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346及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4, SFRP-4)水平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程度将IgA肾病患者分为轻度组(n=35)、中度组(n=43)和重度组(n=24),根据随访结果将IgA肾病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70)和预后不良组(n=32),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miR-346和SFRP-4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IgA肾病患者血清miR-346和SFRP-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着IgA肾病患者病情程度的增加,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 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