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介绍余尚贞主任医师运用乌梅丸的经验,认为厥阴病病机是厥阴枢机不利、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余尚贞主任医师基于“厥阴病病机”和“厥阴欲解时”在临床上应用乌梅丸十分广泛,浅谈对厥阴的理解,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2.
正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中乌梅、人参、当归益气养阴、补血生津,同时乌梅味酸,收敛而不伤阴,也缓  相似文献   

3.
在《伤寒论》厥阴病寒热错杂理论指导下,介绍乌梅丸加减治疗牙痛、五更泻、久利的临床经验。乌梅丸寒热并用,疏通厥阴,是治疗寒热错杂病之效方,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为《伤寒杂病论》厥阴病脉证治篇经典方,随着"经方热",乌梅丸在临床中大量应用以及现在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乌梅丸可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临床发现符合乌梅丸寒热错杂病机,厥阴病特点的患者,均可考虑用乌梅丸,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同时发现乌梅丸可作为"精神调节剂"治疗因肝气不舒或者阳气馁弱致使肝用不及而出现肝气郁结的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正连建伟教授临证40余载,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平脉辨证,精于舌脉,运用乌梅丸法治疗消化系统疾患,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随连教授学习,受益颇多,现将其运用乌梅丸法治疗验案飨于同道。1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男,54岁。2015年6月19日初诊。嗳气反酸半年余,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及促胃肠动力药疗效欠佳。嗳气频频,反酸明显伴口苦,食少腹胀,大便偏稀,舌质淡白、苔黄腻,左关弦,右脉缓,此乃寒热错杂之厥阴病也。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黄芪建中汤治胃痛案、苓桂术甘汤治胃痞案、小柴胡汤治呕吐案介绍吾师陆为民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陆师使用经方首先抓其主证,并结合体质辨证,据"有是证,用是药",先抓主证而后立方,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化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8.
乌梅丸作为《伤寒论》厥阴病主方,主要用于厥阴病枢机不利,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的寒热错杂证。临床在把握主证基础上,灵活将乌梅丸用于眼科疑难疾病,疗效甚笃。  相似文献   

9.
正乌梅丸是《伤寒论》的经典名方,主要用于治疗蛔虫引起的寒热错杂证,结合《伤寒论》326条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可以得之乌梅丸治蛔不只是安蛔作用,而是针对厥阴病中的上热下虚寒的整体体质环境进行干预,达到蛔虫不扰动的目的。鉴于此,笔者在治疗寒热错杂之咳嗽的临床观  相似文献   

10.
乌梅丸治疗消化道出血验案举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附子、人参、桂枝、当归、黄连、黄柏、细辛、干姜、蜀椒组成 ,原治蛔厥及久利。笔者改丸为汤 ,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疾病颇效 ,兹举验案 3则以示其治。1 便血并紫癜 任某 ,男 ,2 0岁 ,1 993年 1 2月 1 4日初诊。患者以四肢皮肤紫斑 7天、便血 1天 ,于1 993年 1 2月 5日入院 ,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经对症治疗 1周余 ,症状未见改善 ,遂请中医会诊。刻诊 :面白无华 ,气短懒言 ,神疲乏力 ,起则头晕、汗出 ,脐周疼痛较著 ,喜温喜按 ,大便呈暗红色 ,日 2次~ 5次不等 ,四肢皮下满布出血点 ,略高出皮肤 ,对称分布 ,以关…  相似文献   

11.
孙闻佳  刘沈林 《光明中医》2022,37(3):500-502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对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症状及预后有其独特优势.全国名中医刘沈林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中医诊治.乌梅丸乃经典古方,可用于治疗难治性肠道疾病,对消化道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疗效.此文旨在介绍运用乌梅丸化裁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经验,并列举验案2则,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世全  袁红霞  杨幼新 《光明中医》2009,24(8):1570-1571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经文第338条云:"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历代伤寒注疏大家皆谓此方乃厥阴之总方,这里不再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一、治疗胆道蛔虫症胆道蛔虫症是现代医学病名,根据它的主要症状,适属于中医的蛔厥范畴。本方治疗胆道蛔虫症,近贤已有不少报道,但笔者体会,本方治疗胆道蛔虫症,必须适用于里虚寒热错杂的患者,方能恰中病机,效如桴鼓,否则不但无效,变证却随之而生。盖厥阴禀风木而内寄相火,虫因风化,蛔感风木之气而生,故蛔厥乃厥阴病主证之一。因此,厥阴乃病之本,而蛔厥乃病之标。所谓“治病求本”,本拔则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为仲景治"蛔厥"主方.《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338条[1]言:"蛔厥者,乌梅丸之,又主久利."根据后世医家的临证经验及相关文献报道,乌梅丸的应用从不应囿于"蛔厥"之症,本方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临证凡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特点的见症,皆可使用乌梅丸化裁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刘菊荣 《新中医》1990,22(8):22-23
本文抓住乌梅丸的功效,根据异病同治之理,随证灵活加减,用治肠蛔虫、蛔虫肠梗阻、胆道蛔虫、慢性肠炎、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等证,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16.
曹亚莉 《新中医》2000,32(12):43-43
乌梅丸是《伤寒论》治疗蛔厥及久痢之经方.吾师张子俊,临证40余载,对仲景经方甚为推崇,擅长用治各种疑难杂症,颇多效验.笔者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吾师应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厥阴头痛、胃院病、慢性泄泻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俊杰 《河南中医》2008,28(1):16-16
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腹痛、崩漏、口疮诸证,收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乌梅丸的临床观察研究。方法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篇主方,由乌梅、附子、干姜、川椒、桂枝、细辛、人参、黄连、黄柏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所致的蛔厥、下利证。在临床上运用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等疑难杂症,紧紧抓住"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病机,异病同治,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的疑难患者,疗效确切。结论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三种病,异病同治,其关键是抓住了"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相同病机,故得心应手,疗效如神。  相似文献   

19.
乌梅丸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梅丸乃《伤寒论》经方 ,由乌梅、黄连、黄柏、细辛、花椒、干姜、桂枝、炮附子、当归、人参组成。具有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之功 ,主治蛔厥。笔者临证以该方化裁治疗与厥阴上热下寒相关疾患 ,往往能收到满意疗效。兹举验案如下。1 脊髓内血吸虫病术后鲁某 ,女 ,40岁。 1 995年 5月 6日初诊。诉春节前因下水捕鱼后感腰部呈阵发性刺痛 ,伴尿频、尿急、尿痛收住入院。入院后行 CT及多项检查 ,未见异常。7天后因刺痛转向小腹伴二便不通而转入省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核磁共振检查 ,诊断为脊髓内肿瘤 ,予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诊断为脊髓内血吸虫…  相似文献   

20.
李士懋运用乌梅丸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鹏 《中医杂志》2007,48(5):401-402
李士懋(1936~),男,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辨证中遵从中医理论以脉诊为中心,以脉解症,以脉解舌;辨证首分虚实,虚实之要在于脉之沉取有力无力;崇尚经方,尽量避免中西药混用干扰;倡温病本质为郁热,传变唯气分血分,治疗大法为精、透、滋。近50年来,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