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阳微阴弦"语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是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本文评析阳微阴弦在胸痹中的病机纲要,从仲景"阳微阴弦"理论入手,提出温阳通脉的主要治法,并运用于临床。1论病机,着眼"阳微阴弦"《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对本病病因病机做了高度概括:"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金匮要略》用巴豆有五方。其用途、配伍、制剂、用量、服法各异。笔者试结合有关文献和点滴临床体会,浅析仲景对巴豆的运用。不当之处,请同道指正。一、巴豆的应用范围:《伤寒论》用巴豆有一方,即三物白散(见146条),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金匮要略》用巴豆有四方:一为桔梗白散(见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症治第七之附方),治肺痈咳嗽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而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二为九痛丸(见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第九之附方),治九种心痛,兼治连年冷积流注,冷气上冲,落马坠车血疾等。三为走马汤  相似文献   

3.
胸痹之名称,首见于《内经》。《灵枢本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具体详细阐述胸痹病及其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则治法和方药。并命名为胸痹心痛,而痰浊、瘀血、  相似文献   

4.
论五脏虚损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之病证范畴,其病机多与脏气亏虚、痰瘀痹阻有关。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所云"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就指出了本病之病因病机乃"阳微阴弦"。《医宗金鉴》认为"阳微,寸口脉微也,阳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绞痛可属中医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病证范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是《金匮要略》中论治心病专篇 ,其系统阐述了胸痹心痛的理法方药 ,对后世心病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临床实用价值。笔者试述对其胸痹心痛证治特点的认识 ,以期从经方运用角度探讨进一步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诊疗水平。1 胸痹心痛病机特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1〕(以下简称《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开篇第 1条即云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  相似文献   

6.
边秀娟 《中医研究》2003,16(6):13-15
《金匮要略方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该书治法严谨 ,方药精练 ,尤其论胸痹一篇 ,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选方用药上均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规律性。笔者就本篇论治特点 ,谈些个人浅见 ,供参考。1 胸痹病机特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开篇第一条即云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 ,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是本条主要精神的概括 ,历代医家对“阳微阴弦”的解释稍有分歧。如《金匮要略释义》认为阴阳指诊脉之…  相似文献   

7.
徐贺  顾宁 《江苏中医药》2020,52(3):32-34
心脏X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认为其发病基础为心阳不足,从而下焦阴寒之气上乘,形成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因素。这与坎离失济中心火不足以温煦肾水发为胸痹心痛病有相通之处。桂枝汤君药桂枝为温通心阳要药,基于坎离交济理论理解的桂枝汤方义与胸痹心痛"阳微阴弦"病机相符。桂枝汤类方以桂枝汤为基础,其中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汤类方均强调温通心阳。验之临床,效果满意。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乃仲景治疗"虚劳风气百疾"的代表方,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疗效显著,是临床常用经方之一.本文就薯蓣丸对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作了系统论述,主要从中医基本理论、病机特点及组方思路等方面进行说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损害神经等组织的疾病,其病机复...  相似文献   

9.
从阳微阴弦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证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古籍对阳微阴弦的阐述 冠心病常以胸闷、气短、甚或胸痛为主要临床特点,归属中医“心痛”、“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篇中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是对胸痹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一语中的,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载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笔者临床运用此方化裁,治疗顽固性痛证①顽固性头痛,②肩关节周围炎,③冠心病,均收到满意疗效。体会:1乌头赤石脂丸大辛大热,燥烈走窜之品,临床运用本方须辨证精当,谨守“阴寒痼结”之病机...  相似文献   

11.
<正>《黄帝内经》借鉴阴阳理论阐述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亦是一脉相承地运用阴阳理论解析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病因病理。兹将体会阐述如下。1病因病机重阳气,"阳微阴弦"为总纲《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明确指出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总纲为"阳微阴弦",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脉诊上焦"阳微",可见上焦阳气极虚,为胸痹的病因,上焦为心肺  相似文献   

12.
仲景先师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制定了九方(九痛丸不计在内),各有主治,如法用之,皆有良效。第1、2、3方应用最多,成为治疗胸痹心痛的常用方剂,由于这3个方中均有瓜蒌、薤白二药,所以后世医家有的特称这3方为“瓜蒌薤白剂”。  相似文献   

13.
陈香涛  张有为 《河北中医》2011,33(9):1327-1328
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相当。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明确提出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其对于胸痹心痛的治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后世医家所认可,对现代冠心病的治疗仍有指导意义。1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方论》有两处方剂使用了"狼牙"一药,即"狼牙汤"和"九痛丸",但历来狼牙在以上方剂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争议,出现了使用狼牙还是狼毒的不同观点。经相关考证,狼牙即现在所习用的鹤草芽,从功效主治来看与狼毒应为不同种药物。本文从方剂功用角度进行考辨认为,"狼牙汤"中使用"狼牙"较为妥当;从功效主治、方源年代、病因病机等方面分析,"九痛丸"中使用"狼毒"较为合理,载为狼牙可能因后世医家校注时的抄误所致。  相似文献   

15.
余方 《陕西中医》2009,30(3):381-383
肾气丸一方,源于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之《金匮要略》,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也叫八味地黄丸、八味肾气丸、崔氏八味丸或附桂地黄丸,是一首配伍严谨、构思独特的经方。方剂的组成体现了《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而“异病同治”就是这一基本治则的具体体现。在临床应用“肾气丸”的实践中,笔者对于“异病同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以下仅就肾气丸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谈谈我对“异病同治”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心绞痛证治探讨原平市中医院(034100)皇甫云喜关键词心绞痛养血扶阳活血心绞痛的病名古代有胸痛、心痛、厥心痛、真心痛、胸痹等。最早记载见于《内经》。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有较深入的认识,并有一些有效的方药如瓜蒌薤白白酒汤,...  相似文献   

17.
张孔  张云 《新中医》1991,23(6):4-6
张季高老中医是是广东省阳江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世代习医,从医四十余年,治妇、儿科病经验丰富,善于把握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独具心法。今简介其运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妇科病的经验。桂枝茯苓丸乃《金匮要略》方,由桂枝、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鳖甲煎丸方抗肿瘤研究日渐增多,药味数为仲景方中之最,但其配伍谨遵仲景组方用药之本意,并非杂乱无章。故本文基于中医肿瘤特征共性,从肿瘤病因病机及治法分析鳖甲煎丸组方用药特点,认为鳖甲煎丸具有善用虫类药,活血化瘀、丸药缓图,扶正祛邪、多方合用,配伍精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消渴病的命名、病因、病机、症状、治则、预后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金匮要略》有专篇论述消渴病,并立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有效方剂,至今为临床医家所推崇。研究主要根据《金匮要略》的学术理论,结合诸多医家的学术观点及临床实践,从气虚的角度重新解读及辨析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提出"气虚"是消渴病的共性及关键病机,应主要从"补气"方面来治疗消渴病。  相似文献   

20.
董筠 《江苏中医药》2018,50(11):50-52
分析《金匮要略》中鳖甲煎丸、大黄虫丸、薯蓣丸的方药组成及功效主治,结合临床体会运用《金匮要略》理念辨治肿瘤的临证要点分别是复法大方治癌病、以毒攻毒夺先机、善用虫药走血络、后续治疗重脾胃、病证结合察病机、病证结合及辨病用药。附典型病案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