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伤寒六经欲解时看中医与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每读伤寒论时,六经病各有一条欲解时条文"某某病欲解时,从某至某上"的句子,共6条,且欲解时每条文以3个时辰为标准.三阳病中太阳病从巳至未,阳明病从申至戌,少阳病从寅至辰;三阴病中太阴病从亥至丑,少阴病从子至寅,厥阴病从丑至卯.这些条文到底蕴含着什么涵义?为什么欲解时都是3个时辰.  相似文献   

2.
王兴臣教授在十二地支代表空间与时间的定位,十二消息卦取象表述一日十二时辰的阴阳消长过程的基础上,解释六经病欲解时,并将之用于临床。三阳病欲解时,始于寅,终于戌,其过程反映了阳气于外的升降状态。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代表阳气升发至极,日中而阳气隆,故立汗解之法,制桂枝等方,使邪随汗出而散,使病愈于日中之时;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代表阳气转降,日西而阳气已虚,故立攻下之法,制大、小承气等方,以泻下肠胃燥实而病愈于日西之时;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代表阳气初升,平旦前后为阳气升发之时,故制小柴胡等方,和解表里而病愈于平旦之时。三阴病欲解时始于亥,终于卯,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潜藏于内且逐渐升发,人体的阳气亦随之由潜藏而升发,阳从内生有助于驱逐阴寒,有利于三阴病欲解,故曰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相似文献   

3.
<正>1理论依据1.1《伤寒论》三阴三阳及三阴三阳病欲解时1.1.1《伤寒论》三阴三阳《伤寒论》三阴三阳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三阳感受寒邪后,人体发生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荣卫、气血变化,产生疾病,仲景制定理、法、方、药,而成为《伤寒论》。1.1.2《伤寒论》三阴三阳病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子上;少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很强调六经病欲解各有其一定的时间: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在一天当中,六经经气各有其自旺之时,其所以自旺,乃得天地正气之扶助也。如在其自旺之时用药或针灸,则能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其效果必定理想。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景岳探病以药饵,笔者经临证数十例观察,以昼夜脉象变化,妙案虚实寒热,应用十二时辰脉率,脉畅变化观察:从丑、寅、卯、辰、巳、午6个时辰,脉率缓慢,脉畅窄;若未、申、酉、戌、亥、子脉率加快、脉畅宽,即阳虚气亏;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六经病皆有欲解时一条。其含义较难理解,历来争论颇大,未有定论。为了正确理解,本文试对其含义及价值作一初步探讨。原文: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98),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91),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328),六经病欲解时的含义:古人用干支记日的方法,大概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春秋战国便成了史官记日的传统方法。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运用十二地支,借以说明六经在一昼夜(24小时)中有当旺之时。根据这个理论,指出  相似文献   

7.
左瑞  祝泊远  王晓燕 《新中医》2014,46(9):208-209
<正>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我国古人根据太阳一昼夜出没的自然规律及日常生产、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记时方法,最早见于《汉书·翼奉传》,并沿用至今。每个时辰都精确的对应着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在每个昼夜中"阳气由升到降、阴气由消到长"的变化过程。十二个时辰与人体十二条经脉相对应,即气血起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于大肠,随后依次进入胃、脾、心、小肠、膀胱、肾、胃、心包、三焦、子时入胆,最后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之"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明确指出阳明病的缓解时间在申酉戌三个时辰,在此时辰服药治疗有利于该病缓解。临床观察到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午后申酉戌缓解,凌晨寅卯辰时加重,其缓解和恶化时辰符合阳明腑实证特点。以"阳明病,欲解时"理论指导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规律,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天人相应”思想渊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阴三阳病的欲解时角度探讨,着重探求了十二地支纪时的起源和三阳病的欲解时由寅到戌的时段和夏至日周日视运动的关系,认为汉代历法、天文对《伤寒论》“天人相应”思想有影响;本文从《伤寒论·伤寒例》的内容和三阴三阳病的欲解时所体现的阳大阴小的思想进行研究,认为《周易》和《春秋繁露》“天人相应”思想对《伤寒论》有影响;本文从天人相通、天人同律、地人相关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伤寒论》“天人相应”思想继承了《黄帝内经》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六经病欲解时"是指各经在其所属时间里,经气正旺,功能活动相对强盛,故祛邪却病正当其时。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正由于六经病皆有"欲解"的时间窗,当值之际,经气正盛,正能胜邪,易于愈病,若能捕捉良机,"得时而调之",  相似文献   

11.
子午流注纳子法经脉配地支的理论基础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午流注是时间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子法是子午流注针法的一种取穴方法。它是以“天人相应”的观点为基础,结合人体经脉循行、气血流注的原理,配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学说而形成的,以一天十二时辰(地支)配合相应经脉按时开穴的方法。关于纳子法中十二经脉配合十二地支,《针灸聚英》[1]所载歌诀如下:“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午心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整理,本文认为经脉配地支的理论基础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关系密切。1昼夜更替节律人与天地相应,自然界昼夜的节律性更替必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活…  相似文献   

12.
明代杨继洲在其针灸巨著《针灸大成》有一段简短的著述,叫《十二经纳地支歌》。其内容为:"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己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寥寥数语,二十八个字,其寓意之深刻,足使吾辈冥思终身。读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蔡洪光先生著《实用  相似文献   

13.
<正>时间性病症是指在固定的时辰发作或加重的病症,每过这一时辰后,症状即会消失或减缓[1]。此类病症经常规治疗后往往没有显著效果,而多被当作奇证和怪证。高树中教授运用子午流注理论进行针治,每有佳效。兹介绍其治疗验案如下。时间性病症的临床针灸治疗,亦当随时辰不同而采取不同取穴。按子午流注理论,人体气血每天循行十二经脉一周,不同时刻为不同经脉所主时。如徐凤《针灸大全·十二经纳地支歌》曰:"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  相似文献   

14.
“少阳病欲解时”为《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理论之一,被束之高阁已久,近来得以重光。但目前存在理论机理探究不明确、临床应用指征不清晰的问题,因此临床运用时存在一定难度。该文从“开阖枢”“十二辟卦”“时间节律”等多角度出发探讨“少阳病欲解时”理论,发现该理论实则是恢复少阳生理状态的时间处方。寅、卯、辰三时存在与它经病欲解时交叠的情况,因此对应的处方亦有不同。通过对“少阳病欲解时”理论的合理运用,往往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厘清思路,在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中抓住辨证眼目,从而做到灵活处方,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浅析六经病欲解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如峰 《河南中医》2016,(3):373-375
阳病病在皮肤、络脉部,而在"从巳至未上(9∶00-15∶00)",即日中之时,其应为夏,人体正气盛于络脉、皮肤,此时太阳之邪易解。阳明病病在肠胃之腑,而在"从申至戌上(15∶00-21∶00)",即日入之时,其应为秋,人体正气盛于腑,则此时阳明之邪易解。少阳病病在分肉,而在"从寅至辰上(3∶00-9∶00)",即平旦之时,其应为春,人体正气盛于分肉之间,则此时少阳病易解。三阴病病变部位在五脏部分,夜半人体正气入脏,所以三阴病欲解时均在夜半之中,即太阴病亥至丑上(21∶00-3∶00);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3∶00-5∶00)。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1∶00-7∶00)。三阴病的欲解时未能完全重合,而是逐个向后推一个时辰,这与少阴病、厥阴病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古人重"时"的角度探求《伤寒论》欲解时的理论渊源,采用十二消息卦研究欲解时的机理,欲解时反映了张仲景的重阳的思想。并且探讨了欲解时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灵枢经脉篇十二经络通行的自然顺序,是周而复始的,它和一天中十二时辰运行相同,而每一天是从寅时开始的,所以将肺经属寅,因肺经是十二经通行始点.它依据经络的走向,以每一经分配一个时辰作为该经流注时间,如肺寅、大肠卯、胃辰、脾巳、心午、小肠未、膀胱申、肾酉、心包戌、三焦亥、胆子、汗丑,如环无端,周流不息.此种纳支法,是古人细察循环系统的运行,而作出的结论,是值得深究的,不若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开穴的繁琐.而纳支法的疗效,确有高度成绩.余在辨  相似文献   

18.
乌梅丸是《伤寒论》治疗厥阴病的主要方剂。该文浅述厥阴病病机及主要症状,分析厥阴病"欲解时"的时间特点,并附乌梅丸治疗厥阴病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9.
"质疑《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一文中郑氏对《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提出质疑,提出观点认为《伤寒论》中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若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则更为合理。笔者认为此观点有待商榷。本文运用武当山祝华英[2]道长关于人体十二经脉左右正反双向运行的理论,对经脉循行形成新的认识,并以此就文中所提几点质疑给予释疑,得出结论认为《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并不是附会《内经》而为,而是对《内经》经络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择时服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惠 《中医杂志》2000,41(6):380
择时用药,属当代时间治疗学的范畴,古今皆有应用,择时依据也是多方面的。对脾虚泄泻法采用的巳时给药法,是依据经脉气血流注节律来确定的。气血在十二经脉中的流注次序,《灵枢·营气》篇已有阐述,但十二经脉经气运行和12时辰相配合,则起于金元时期,首见于当时流行的“十二经脉纳地支歌”,歌云“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据此知巳时是气血流注于脾经,脾经经气旺盛的时辰。气血流注的昼夜节律,以往主要用于子午流注针法,当代也有一些实验研究证实其有一定客观基础,但用于指导择时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