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伸筋通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3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勇 《四川中医》2005,23(7):77-77
目的:观察伸筋通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伸筋通痹丸(麻黄、青风藤、木瓜、伸筋草、杜仲、当归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34例。结果:治愈40例,显效51例.好转3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1.04%。结论:伸筋通痹丸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通痹丸、清热通痹丸两种中药丸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沙利度胺片、洛索洛芬钠胶囊治疗,治疗组分为肾虚督寒和湿热痹阻两型,分别予口服补肾通痹丸、清热通痹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和高敏C反应蛋白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补肾通痹丸、清热通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可靠、安全性好、服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祛湿通络丸对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符合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祛湿通络丸,对照组口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疗程12周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相关主要症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ASAS、BASMI各项主要指标、降低ESR、CRP等实验室指标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1.4%,对照组总有效率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祛湿通络丸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痹强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为清痹强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一种可靠的疗效分析依据。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各组病例4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个证型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清痹强筋法治疗第1个疗程(6周)和第2个疗程(12周)后两个证型患者主要症状积分、体征积分、主要实验室指标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湿热痹阻证总有效率为95.0%,寒湿痹阻证总有效率为92.5%。结论:清痹强筋法对以上两种证型强直性脊柱炎有明显的疗效,两种证型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中医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中发挥出特色优势。椎间盘源性腰痛多分为气血不足、脾肾阳虚以及寒湿痹阻等多种证型,其中以寒湿痹阻型最为常见,作为外感风寒之邪、经脉受阻所致,治疗强调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此次研究引入督灸联合蠲痹通瘀汤加减治疗,收集寒湿痹阻型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例60例,旨在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总结汇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寒湿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属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78例,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正清风痛宁片治疗,实验组则采用寒湿痹颗粒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71.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43.59%),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寒湿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骨关节炎等寒湿痹阻证疗效明显,可以有效改善健康状况,加快患者的恢复,此治疗法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属“顽痹”之列,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文章认为本病不同于风寒湿痹,其病理特点是以肾督亏虚为本,寒湿痰瘀阻于经脉为标,临床分为肾督阳虚、寒湿瘀阻及肾督阴亏、湿热瘀滞两型,治疗当在益肾壮督、荣筋强骨的基础上,蠲痹通督,泄浊祛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督灸配合蠲痹通瘀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将118例寒湿痹阻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蠲痹通瘀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督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脊柱活动度、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的变化情况,检测血清TGF-b1、sIL-2R、MMP-3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脊柱活动度各项指标、BASDAI评分、BASFI评分及血清TGF-b1、sIL-2R、MMP-3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脊柱活动度各项指标、BASDAI评分、BASFI评分及血清TGF-b1、sIL-2R、MMP-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配合蠲痹通瘀汤能够有效改善寒湿痹阻型AS患者脊柱活动度和血清TGF-b1、sIL-2R、MMP-3水平。  相似文献   

9.
寒湿痹颗粒治疗风湿病寒湿痹阻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寒湿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属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37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予寒湿痹颗粒与正清风痛宁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缓解关节疼痛、降低类风湿因子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寒湿痹颗粒治疗风湿病证属寒湿痹阻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6)
目的 观察运用和中运脾理论拟定壮督通痹系列方剂治疗肝肾不足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探讨壮督通痹系列方剂的现代抗炎、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将72例患者分2组,治疗组36例患者给予壮督通痹系列方剂,根据肝肾不足主证相兼证4型,分别兼寒湿痹阻证、兼湿热痹阻证、兼肾气虚寒证、兼肝肾阴虚证,根据不同证型主方分别给予合用活络蠲痛丸、独活五妙丸、煦督丹、滋肾丸。另设对照组36例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叶酸片。均6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主要观察患者的疼痛、脊柱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等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症状体征(疼痛情况、枕壁试验及胸廓活动度、Schrber试验)、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表明壮督通痹系列方剂能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体征,显著降低实验室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自拟壮督通痹系列方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理想,壮督通痹系列方剂的抗炎免疫调节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有关。该方案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的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肾阳亏虚,寒湿痹阻为其主要病机,温阳通络法是治疗本病的不易之法。从微观角度探析寒湿痹阻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关系,为温阳通络法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清络通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自拟清络通痹方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10例,并与单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对照组10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显效率为50%,对照组为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络通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具有良好疗效,可以降低炎性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活动,优于对照组,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筋骨平衡理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强直性脊柱炎是归属于自身免疫紊乱所造成的炎症性疾病,瘀血作为病理产物痹阻督脉从而加重脊柱强直、腰背疼痛、关节僵硬及畸形等,致筋骨失衡。棍点理筋作为外治手法治疗时高效精准、简便、安全,尤其擅长脊柱治疗,通过手摸心会、棍点代手后松解粘连,缓解腰背软组织损伤,活血逐瘀、舒筋通络,可促进筋骨失衡的恢复。文章从筋骨平衡理论入手,以棍点理筋手法为治疗手段,研究瘀血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在理筋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患者52例分组治疗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Ig A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是高效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筋固本方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内服舒筋固本方结合熏洗治疗,对照组52例口服醋酸泼泥松片和甲氨喋呤片,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53.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筋固本方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王冬峰 《光明中医》2023,(17):3383-3385
目的 研究散寒除湿通络法、隔姜灸对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6月将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86例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分别给予散寒除湿通络法、散寒除湿通络法联合隔姜灸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散寒除湿通络法联合隔姜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型)患者,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和ESR水平,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帮助患者脊柱功能早日恢复健康,获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天龙灸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口服,7.5 mg/次,1次/d.4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采用天龙灸,1次/周,4周为1疗程,疗程间隔1周,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臀髋关节疼痛、腰脊活动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督灸配合通蠲痹幽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寒湿痹阻型的效果。方法: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4例。两组均给予蠲痹通幽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加用督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脊柱侧弯度、胸廓扩张度高于对照组,指地距、枕墙距、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灸配合蠲痹通幽汤加减治疗AS寒湿痹阻型效果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院自制制剂益肾强脊通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1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益肾强脊通痹丸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正清风痛宁片口服治疗。均1个月为1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沉等变化及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为70.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无毒副作用。结论:益肾强脊通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通痹舒筋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64例AS寒湿痹阻证患者。男48例,女16例;年龄16~55岁,中位数30岁;病程3个月至16年,中位数7年。均采用口服通痹舒筋丸治疗,每天2次,每次5 g,共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Bath活动指数、Bath功能指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脊柱活动度、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检查,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Bath活动指数、Bath功能指数、疼痛VAS评分、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试验、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改善[(4.42±1.18)分,(1.83±0.92)分,t=20.763,P=0.000;(47.67±16.61)分,(19.98±10.95)分,t=16.923,P=0.000;(5.98±1.47)分,(2.75±1.22)分,t=17.700,P=0.000;(35.62±8.49)cm,(15.12±6.62)cm,t=20.163,P=0.000;(2.50±0.93)cm,(1.08±0.60)cm,t=14.679,P=0.000;(2.71±1.03)cm,(5.30±1.99)cm,t=-15.550,P=0.000;(40.75±11.33)mm·h-1,(18.42±10.03)mm·h-1,t=16.676,P=0.000;(33.95±11.48)mg·L-1,(14.53±8.79)mg·L-1,t=13.435,P=0.000]。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但无任何不适症状,停药后1个月复查血生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2例患者出现口舌糜烂、口苦、咽红肿痛、大便干等表现,口服三黄片后缓解;1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口服蒙脱石散后症状缓解。结论:口服通痹舒筋丸可有效改善AS寒湿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