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大隐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透照下动力静脉切除术(transilluminated powered phlebectomy,TIPP)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大隐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顺行抽剥+分支点式剥脱术,观察组应用透光旋切系统(TriVexTM)行TIPP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行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生活质量量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estionnaire,CIVIQ)评分,比较2组切口数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VCSS评分在观察组[(4.02±0.77)、(1.29±0.46)分]、对照组[(4.54±0.51)、(2.04±0.74)分]均低于术前[(9.45±2.02)、(9.33±1.98)分],CIVIQ评分在观察组[(80.64±5.20)、(88.07±2.61)分]和对照组[(74.71±3.83)、(83.86±3.01)分]均高于术前[(54.36±12.35)、(55.25±13.58)分](P0.05),且观察组术后3、6个月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CIVI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数量[(2.36±0.49)个]、术中出血量[(45.71±8.25)mL]较对照组[(3.71±0.76)个、(61.25±7.53)mL]少(P0.05),切口长度[(3.29±0.76)cm]、手术时间[(56.43±7.80)min]、住院时间[(7.04±1.14)d]较对照组[(5.00±0.94)cm、(79.29±6.49)min、(9.29±2.01)d]短(P0.05);观察组术后皮下血肿发生率(21.4%)高于对照组(3.6%)(P0.05),术后切口感染及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7.1%、3.6%)低于对照组(21.4%、14.3%)(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0、3.6%)与对照组(3.6%、1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PP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大隐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具有微创、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切口感染及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低的优点,但皮下血肿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10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6例,对照组47例.研究组行电凝法,对照组行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内曲张静脉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7.0 ±8.6)min与(110.0±8.8)min,P<0.01],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19.64%与40.42%,P<0.05),两组1年内均未见曲张静脉复发.结论 电凝法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双下肢的髂静脉、下腔静脉压力,计算压力差(髂腔静脉压力差),并探讨髂腔静脉压力差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经MRV确诊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32例,均合并同侧下肢静脉曲张。32例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测定静息状态下双侧(患侧及健侧)髂静脉压力、下腔静脉压力,并计算压力差;同时行下肢曲张静脉的高位结扎术及激光闭合手术。结果:DSA造影结果显示,12例受压髂静脉管径增宽、密度减淡,2例受压段髂静脉充盈缺损,3例受压段髂静脉有分隔形成,21例伴有明显的侧枝循环,12例静脉排空延迟,5例未见明显异常。髂腔静脉测压结果显示,健侧髂腔静脉压力差为(1.1.406±0.0985)cmH_2O,患侧髂腔静脉压力差为(1.3594±0.1510)cmH_2O,两侧静脉压力差均小于2 cmH_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未发现复发或加重病例;合并静脉淤滞性溃疡患者的手术满意度最高,达83.3%。结论:若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健侧与患侧的髂腔静脉压力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可认为髂静脉受压尚未造成患肢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或已代偿,故无需处理受压迫及狭窄的髂静脉,只需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即可达到良好效果。测定静息状态下髂腔静脉压力差可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576-578
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32例(38条患肢)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治疗及护理状况。结果术后出现静脉炎3例,注射治疗过程中或后无头痛、头晕、一过性视力障碍和干咳等并发症。随访3~25(6±1.5)个月,1例静脉曲张再发,2例出现硬条索状、局部红肿疼痛。余患者无复发,下肢肿痛好转,溃疡愈合,色素沉着不同程度减轻,静脉触诊较治疗时软化。膝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膝下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操作方法简单、有效、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通过观察术前和术后腘静脉相关指标,评价腘静脉环缩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返流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43例行腘静脉环缩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检测腘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及返流持续时间。结果腘静脉内径术后明显小于术前分别为(0.7±0.14)cm,(0.88±0.16)cm,P<0.01;腘静脉返流持续时间术后较术前明显缩短分别为(0.36±0.14)s,(1.12±0.40)s,P<0.01;腘静脉血流速度及腘静脉血流量术后较术前均略增加,但皆无显著性差异(分别P=0.058,P=0.089)。结论腘静脉环缩术通过缩窄腘静脉内径和缩短腘静脉返流持续时间,使术后的腘静脉起到了静脉瓣的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是评价腘静脉环缩术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股静脉人工肝置管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实施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为主的护理干预的人工肝患者32例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2014年1月前实施常规护理的人工肝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腘静脉及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和下肢DVT、肿胀及疼痛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腘静脉及股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提高,但干预组腘静脉血流速度(21.24±2.69)cm/s及股静脉血流速度(29.77±4.85)cm/s显著高于对照组(17.23±1.96)cm/s,(23.52±4.38)cm/s(P0.05),干预组术后DVT发生率6.25%、术肢肿胀发生率15.63%、术肢疼痛发生率21.88%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37.50%,40.63%(P0.05)。结论对人工肝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增加术肢血液血流速度,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腘静脉穿刺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4月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放射科行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患肢顺行静脉造影待腘静脉显影后直接穿刺和经健侧股静脉置导丝于患侧腘静脉后穿刺的36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留置导管后溶栓和(或)抽吸血栓.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溶通时间为(3.6±1.3)d,总治愈率为92%,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腘静脉穿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做好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和做好适当的康复指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syndrome,PVES)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PVES 14例(16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均有间歇性跛行病史,术前均确诊。除双下肢受累1例1条患肢(Ⅲ型)拒绝行手术治疗外,余15条患肢均进行了周围组织松解和(或)腘动脉探查术,其中8条患肢因动脉闭塞或动脉瘤同时施行了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除1例术后死于肺栓塞,1例(1条患肢)术后腘动脉发生血栓仍有间歇性跛行外,余患者治疗效果均较满意。结论 PVES早期确诊和及时正确外科治疗预后较好,并可减少青年周围血管缺血患者截肢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行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术后24h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次,1次/d,连续服用10d;观察组术后30min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嘱家属按摩双下肢,均30min/次,2次/d,连续5d。术后10d行静脉彩超检查,记录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检测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结果术后10d,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30.00%)(P0.05);观察组D-D[(157.09±92.87)μg/L]、Fib[(3.43±1.02)g/L]水平低于对照组[(329.67±93.68)μg/L、(5.02±1.13)g/L](P0.05),TT[(15.31±0.87)s]、APTT[(32.37±2.69)s]及PT[(12.41±0.52)s]水平与对照组[(15.22±0.81)、(32.06±2.71)、(12.21±0.51)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术后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头低位对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呼吸及循环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记录术中人工气腹开始后平卧位5min(T_1)、以及头低位30°5min(T_2)、头低位40°5min(T_3)、气腹结束20min(T4)时气道压(airway pressure,Paw)、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IP)、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_(ET)CO_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并进行比较。结果T2、T3时患者Paw[(17.0±2.2)、(22.1±1.8)cm H_2O)]、PIP[(20.5±2.6)、(26.7±4.9)cm H_2O]、P_(ET)CO_2[(4.722±0.399)、(5.613±0.439)kPa]、SBP[(120.0±6.1)、(130.0±7.1)mm Hg]、MAP[(79±6)、(88±7)mm Hg]、HR[(74.0±4.1)、(80.0±4.5)次/min]均高于T_1[Paw(15.1±1.8)cm H2O、PIP(17.2±2.4)cm H_2O、P_(ET)CO_2(4.003±0.399)kPa、SBP(110.1±5.0)mm Hg、MAP(75±5)mm Hg、HR(70.1±2.3)次/min],且以上指标T_3与T_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与T_1以及T_4[(Paw(14.6±1.3)cm H_2O、PIP(16.1±2.4)cm H_2O、P_(ET)CO_2(4.003±0.293)kPa、SBP(115.0±4.0)mm Hg、MAP(77±4)mm Hg、HR(72.0±3.2)次/min]与T_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头低位角度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可产生影响,以头低位30°为宜。  相似文献   

11.
曾宗焱  唐玉梅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31-3432
目的:探讨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对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SEPS治疗47例(61条肢体)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61条肢体中,24条为已愈合溃疡,37条为活动性溃疡(溃疡面积0.3 cm×0.3 cm~2 cm×4cm),59条下肢行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SEPS(其中7条下肢加行股静脉瓣膜带戒术),2条下肢只行了SEPS.结果:37条肢体活动性溃疡术后4~17d内全部愈合,所有患者随访6~8个月均无复发.结论:SEPS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具有创伤小、安全、临床效果好的优点.根据病情同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股静脉瓣膜带戒术可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1992-01~2006-10共收治了96例复发性PDVI患者.均在外院单纯行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其中11例首次剥脱术后浅静脉曲张复发而再次行曲张浅静脉剥脱术.入院后行下肢静脉肌袢代瓣术.结果:本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患者随访1~8 a,患肢功能良好.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诊断明确后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静脉肌袢代瓣术是治疗严重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通过观察术前和术后腘静脉相关指标,评价腘静脉环缩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返流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43例行腘静脉环缩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检测腘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及返流持续时间。结果腘静脉内径术后明显小于术前分别为(0.7±0.14)cm,(0.88±0.16)cm,P<0.01;腘静脉返流持续时间术后较术前明显缩短分别为(0.36±0.14)s,(1.12±0.40)s,P<0.01;腘静脉血流速度及腘静脉血流量术后较术前均略增加,但皆无显著性差异(分别P=0.058,P=0.089)。结论腘静脉环缩术通过缩窄腘静脉内径和缩短腘静脉返流持续时间,使术后的腘静脉起到了静脉瓣的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是评价腘静脉环缩术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酮咯酸静脉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其对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常规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术后采用静脉镇痛(纳布啡1 mg/kg、酮咯酸1 mg/kg、氟哌利多2 mg),对照组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吗啡3 mg复合质量分数0.15%罗哌卡因50 mL)。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2、6、12、24 h平均动脉压、心率、伤口痛和宫缩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下肢肌力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尿管后排尿时间、24 h阴道出血量、术后催产素用量、子宫收缩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6、12、24 h宫缩痛VAS评分[(1.1±0.3)、(0.9±0.2)、(0.5±0.1)、(0.4±0.1)分]和术后瘙痒、尿潴留发生率(0、0)均低于对照组[(2.8±0.7)、(2.6±0.9)、(2.1±0.6)、(1.8±0.4)分,20%、12%](P0.05),Ramsay评分[(2.1±0.5)、(2.2±0.6)、(2.4±0.6)、(2.4±0.7)分]高于对照组[(1.5±0.4)、(1.7±0.5)、(1.9±0.5)、(2.1±0.5)分](P0.05),下肢肌力恢复时间[(4.7±1.5)h]、术后排气时间[(20.5±5.0)h]、下床活动时间[(22.0±2.7)h]、拔除尿管后排尿时间[(22.9±2.9)h]明显短于对照组[(6.6±2.2)、(25.9±5.1)、(24.6±2.1)、(27.1±1.8)h](P0.05);2组术后2、6、12、24 h平均动脉压、心率和静息伤口痛VAS评分及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术后催产素用量和子宫收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纳布啡复合酮咯酸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减轻伤口痛和宫缩痛,有利于产妇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5.
亓明  白云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24):1950+1953-1950,1953
目的探讨完全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小隐静脉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11年4月间,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40例患者(47条下肢)下肢小隐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手术效果及对切口外观满意度等。结果本组肢体行小隐静脉完全点式剥脱,手术时间平均45min;手术后平均1.5d出院。所有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曲张消失,临床症状缓解。腓肠神经损伤(外侧足背皮肤麻木感)1例(2.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1~48)个月,无明确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1例腓肠神经损伤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恢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小隐静脉完全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是外科方法中简单、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病例] 男,38岁.自幼即发现右下肢静脉曲张,伴有多发性曲张团块,质软,色暗红,破裂后出血不止,创口不易愈合.并逐渐发现右下肢发育较对侧变长.1973年于当地医院行右下肢大隐静脉结扎术,1976年手术切除足背"海绵状血管瘤".此后10余年,上述症状复发并逐渐加重,足背及踝内侧逐渐出现皮肤色素沉着.1996年发现膝部皮肤有一枚直径约0.5 cm血管痣.  相似文献   

17.
微创电凝术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式,使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更简单、微创、美容,减少复发。方法:对28例(32条肢体)和34例(42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Ⅲ级),采用主干常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曲张部位迂曲静脉分别采用常规剥脱或微创电凝术逐一灼闭,2种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62例均痊愈出院,微创电凝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愈合好,瘢痕少,无明显淤斑。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曲张部位迂曲的静脉用微创电凝术,是一种更简单、微创、美容、减少复发的可推荐术式。  相似文献   

18.
腔镜交通支静脉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腔镜交通支静脉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可行性.方法7例有浅静脉倒流、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倒流和静脉性溃疡的患者,做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小腿曲张浅静脉经皮连续环行缝扎、深静脉瓣膜外修复形成术,同时做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结果术后浅静脉曲张消失,静脉性溃疡20~32d(23.3±4.8d)愈合.结论腔镜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浅静脉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及效果。方法:把全组185例249侧肢体常规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大腿段曲张大隐静脉剥脱至膝关节处,膝以下的曲张静脉以电凝术予以闭塞。观察其疗效及预后。结果:全组病例术后下肢静脉曲张均治愈;原曲张静脉全部消失。临床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针孔瘢痕全部消失,不留痕迹。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瞬间电凝高温对曲张静脉内膜及外壁烧伤促使其闭合,从而治愈下肢静脉曲张。结论:高位大隐静脉结扎加大腿段剥脱加经皮浅静脉电凝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比较理想的方法。微创,美观,恢复快,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慢性溃疡综合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53条患肢)下肢慢性静脉溃疡治疗的临床资料,患肢行手术治疗后,联合使用循环减压弹力袜和间歇性充气治疗,溃疡面予保湿敷料处理,治疗疗程为25 d.结果:所有患肢酸胀感消失,曲张浅静脉消失.患肢肿胀消退时间(7.5±2.0) d,皮肤颜色接近正常肤色时间(10.5±3.0) d,溃疡创面愈合时间(1.5±0.8)个月.随访6~8个月无溃疡及静脉曲张复发.结论:下肢慢性静脉溃疡手术治疗后,联合使用循环减压弹力袜和间歇性充气治疗,溃疡面予保湿敷料处理的综合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合并下肢皮肤慢性溃疡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