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感冒病的用药规律,总结倪老治疗小儿感冒病临证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倪珠英教授门诊病历扫描成电子版存档,并录入结构化临床病例采集系统,选取其中治疗小儿感冒病病例696诊次,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录入数据进行预处理,再进行用药频次、药物剂量、药类统计等分析,并利用复杂网络系统分析核心药物和常用配伍规律。结果: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感冒病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前12味药:白芷、金银花、黄芩、陈皮、羌活、桔梗、蜜麻黄、薄荷、炒苦杏仁、麸炒枳壳、瓜蒌皮、前胡,药类前5类依次是清热药、解表药、化痰药、补虚药、理气药。复杂网络分析核心药物组成:蜜麻黄、炒苦杏仁、瓜蒌皮、陈皮、羌活、白芷、黄芩、金银花、薄荷、桔梗、麸炒枳壳、前胡。常用药对配伍:黄芪-麸炒白术-防风,葛根-北柴胡-芦根,鱼腥草-钩藤-法半夏,麸炒神曲-炒山楂,姜黄-生大黄-蝉蜕,苍耳子-辛夷等。结论:倪教授善“从气”、“从痰”、“从热”治疗小儿感冒病,注重“先证治之”,主张大剂祛邪。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总结名老中医用药规律,与临床情况较符合,能够更客观的整理总结名老中医的经验,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病的用药规律,为小儿咳嗽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选取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病病例1 640诊次,将所有病例录入结构化临床病例采集系统,用数据挖掘平台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利用复杂网络分析系统进行核心方和中药配伍规律研究,对核心药物及常用配伍做有效率及卡方的比较。结果: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咳嗽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前12味药:陈皮、炒苦杏仁、蜜麻黄、瓜蒌皮、前胡、麸炒枳壳、法半夏、白芷、黄芩、鱼腥草、钩藤、麸炒僵蚕。复杂网络分析基本方组成:蜜麻黄、炒苦杏仁、麸炒枳壳、前胡、瓜蒌皮、陈皮、法半夏、白芷。常用药对配伍:葶苈子、川芎、细辛;姜黄、生大黄、蝉蜕;地骨皮、醋青皮、桑白皮;黄芪、麸炒白术、茯苓;麸炒神曲、炒山楂;浙贝母、玄参;地龙、鬼箭羽等。药味与疗效卡方结果:主要配伍药物对疗效的影响趋势更大。结论:倪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病主要从痰、从热、从气论治,注重患儿个体差异,辨证论治,可为临床小儿咳嗽用药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李云英教授治疗鼻鼽的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李云英教授门诊辨治鼻鼽的有效病例的 处方,采用R语言中的相关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 【结果】共纳入1 682首中药处方,涉及单味中药 173味。将使用频次居前30位者定义为高频中药,高频中药主要包括甘草、辛夷、防风、白芷、苍耳子 、白术、白芍、地 龙、细辛、蒺藜、茯苓、黄芩、党参、蜂房、路路通等。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阶有效关联规则10条,三阶有效关联规则 42条,四阶有效关联规则64条。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 【结论】李云英教授治疗鼻鼽的核心药物配伍为苍耳子、辛夷、 白芷、白术、防风、白芍;常用方剂有二陈汤、苍耳子散、辛夷散、玉屏风散、四君子汤、桂枝汤、痛泻要方;总以祛风 散邪、宣利鼻窍、健脾益肺为法。其用药规律可为中医临床治疗鼻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7,(6):485-488
目的 :挖掘整理李淑良教授治疗鼻鼽的主要证型及所用方剂,总结李老师治疗鼻鼽的诊疗思路和经验方。方法 :使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挖掘平台",收集209例李老师经治的鼻鼽患者资料,建立模板,录入病例,对症状、证候、治法、治则、用药频次进行挖掘,人机结合提炼出李老师治疗鼻鼽的主要证型及方剂。结果:证型为肺脾两虚型最多,占76.6%。主要治法为益气、散风、健脾、温中、通窍。药物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为:白芷、辛夷、防风、牡丹皮、蝉蜕、生甘草、百合、黄精、炒白术、桂枝、羌活、高良姜、莲子、诃子。李老师治疗鼻鼽主方的药物组成为黄精、百合、白术、防风、白芷、辛夷、牡丹皮、蝉蜕、桂枝、羌活、高良姜、诃子、甘草。结论: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基本反映了李淑良教授治疗鼻鼽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四川中医》1990年6期46页。治额窦炎验方”(基本方:鱼腥草30克,黄芩、钩藤各15克,羌活,防风、苍耳子各12克,川芎、白芷,蔓荆子各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拟“镇痛饮”治疗额窦炎,经临床验证,效果满意。介绍如下。方药:鱼腥草30克,黄芩、钩藤各15克,羌活、防风、苍耳子各12克,川芎、白芷、蔓  相似文献   

7.
<正> 治疗方药:苍耳子12克,鱼腥草30克,辛荑、白芷、菖蒲、川芎、羌活、防风各10克,黄芩9克,薄荷、甘草各6克。病程长者加黄芪、丹参、当归;反复发作加连翘、银花;治疗后期清涕多者合玉屏风散;太阳穴痛加柴胡;头顶痛加藁本;颈后痛加葛根;额部痛加白芷。水煎服,每日1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从火热论治鼻鼽的古文献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和《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从火热论治鼻鼽的方药,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使用频次、常用药对、中药组合及新处方组合。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61首共涉及117味中药,药物以辛温为主,集中于肺胃脾心四经,使用频率位于前五位的中药为甘草、黄芩、栀子、薄荷、桔梗,常用中药组合为“黄芩-甘草”“栀子-甘草”“黄芩-栀子”等,黄芩、防风、栀子、连翘、薄荷、桔梗、川芎、荆芥、甘草9味药是药物的核心组方。结论:古文献药物归经以肺、胃、脾为主,用药以清肺泻火、补益脾胃为先,肺胃郁热、脾胃虚弱为鼻鼽的主要病机,古文献鼻鼽用药特色对现代中医防治过敏性鼻炎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麻黄、白芷、薄荷、五味子各10g,苍耳子、辛夷花各15g,细辛6g,冰片2g。急性加薏苡仁、菊花、金银花、黄芩、藿香Ⅰ慢性加党参、黄芪、防风、白术。剂量酌情加减,水煎200ml,过滤后,雾化吸入,每次20ml,日2次I7日为1疗。  相似文献   

10.
川芎茶调散加味袋泡剂治疗慢性鼻窦炎1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芬兰 《四川中医》2004,22(12):84-84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味袋泡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味,制成袋泡剂(川芎、荆芥、防风、薄荷、白芷、羌活、细辛、黄芪、黄芩、苍耳子、辛夷等)治疗慢性鼻窦炎。结果:有效率96.3%。提示:本方具有疏风清热,散结排脓,透窍止痛,扶正祛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宣肺通窍疏络法对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似方鼻渊宁方(辛荑、苍耳子、白芷、细辛、荆芥、防风、羌活、川芎、皂刺、薄荷、僵蚕、蝉衣、金银花、连翘、葱白)等,水煎先熏吸后温服。结果60例,痊愈42例,好转18例。有效率100%。结论宣肺通窍疏络法对小儿鼻窦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793-179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王雪峰教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雪峰教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病例,应用结构化的电子病例系统,采集临床数据,运用频数分析总结药物频次规律;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总结核心处方及中药配伍规律。结果:频数分析显示频次在20以上的中药共106味;复杂网络分析显示的核心处方为黄芩、前胡、炙桑皮、麦冬、芦根、炒杏仁、桔梗、炙枇杷叶;常用药物组合共8个,其中"药对"4个分别为酒大黄、枳壳,郁金、合欢,丹参、丹皮,佩兰、砂仁;"角药"4个分别为辛夷、苍耳子、荆芥;辛夷、蒲公英、鱼腥草;半夏、竹茹、旋覆花;苏子、莱菔子、钩藤。结论:王雪峰教授诊疗小儿慢性咳嗽时以宣泻清降为主,佐以滋润,巧用药物组合,善用角药,喜用炮制,中西互参,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叶海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叶海教授为首次到宁波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211例KOA患者开具的211首中药处方。所有患者后期均获得定期复诊,且疗效肯定。将中药处方信息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制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由2人负责数据审核,确保数据准确。使用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并基于关联规则和熵聚类进行组方规律分析,最终预测新的处方。结果:叶海教授开具的211首治疗KOA的处方中,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中药分别为防风(205次)、炒谷芽(205次)、延胡索(202次)、茯苓(200次)、制川乌(167次)、桑寄生(167次),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组合为防风-炒谷芽(200次)、延胡索-防风(197次)、延胡索-炒谷芽(197次)。挖掘出22个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仙茅-姜半夏-怀牛膝、鸡内金-荆芥-炒白术、鸡内金-炒白芍-炒白术、芡实-炒白芍-肉苁蓉、芡实-炒白芍-炒白术、黄芩-蝉蜕-党参、龙骨-浮小麦-牡蛎、桑寄生-苍术-重楼、甘草-桂枝-酸枣仁、荆芥-姜半夏-细辛、酸枣仁-首乌藤-钩藤、太子参-党参-巴戟天、炒白芍-肉苁蓉-薏苡仁、炒白芍-肉苁蓉-火麻仁、怀牛膝-薏苡仁-通草、柴胡-熟地黄-陈皮、黄芩-甘草-桂枝、灯心草-甘草-酸枣仁-首乌藤、黄芩-甘草-桂枝-党参、黄芩-桂枝-太子参-党参、荆芥-柴胡-细辛-熟地黄、荆芥-细辛-熟地黄-炒白术。预测出6个新处方,处方1药物组成包括仙茅、姜半夏、怀牛膝、薏苡仁、通草,处方2药物组成包括鸡内金、荆芥、炒白术、炒白芍,处方3药物组成包括芡实、炒白芍、肉苁蓉、炒白术,处方4药物组成包括甘草、桂枝、酸枣仁、黄芩,处方5药物组成包括黄芩、甘草、桂枝、党参、太子参,处方6药物组成包括荆芥、柴胡、细辛、熟地黄、炒白术。结论:叶海教授治疗KOA用药注重个体化差异和顾护中焦,常以健脾益肾、益气养血、祛风散寒、行气化湿、疏肝和胃、豁痰化瘀立法。  相似文献   

14.
大秦艽汤始载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药、细辛、川羌活、防风、黄芩、石膏、吴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白茯苓、川独活十六味药物组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郑启仲教授临床运用桂枝汤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郑启仲教授门诊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使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以咳嗽、体虚感冒、腹痛、鼻鼽等病症的用药规律,研究郑启仲教授运用桂枝汤用药规律。结果:门诊处方中,175首运用桂枝汤处方涉及儿科多种疾病,其中应用次数超过10次的是咳嗽、体虚感冒、腹痛、鼻鼽、鼾症、汗证等。郑启仲教授运用桂枝汤治疗疾病药物使用频次前10位的是: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乌梅、炙甘草、黄芪、蝉蜕、五味子;用药归经分析以脾经、肺经、胃经、肝经、心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咳嗽、体虚感冒、腹痛、鼻鼽等疾病的用药规律。结论:郑启仲教授运用桂枝汤治疗咳嗽、体虚感冒、腹痛、鼻鼽、鼾症、汗证等儿科多种疾病。以桂枝汤为主方,常加用的药物有黄芪、蝉蜕、乌梅、法宗伤寒,方崇仲景;阴阳为纲,和法为要;调和营卫,平衡阴阳的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
鼻炎康糖浆为湘潭县中医院医院制剂 ,由白芷、金银花、黄芪等十四味中药组成 ,具有疏风清热、利湿化浊、宣肺通窍等功效 ,主治鼻渊头痛 ,头昏目眩 ,流黄脓鼻涕、嗅觉失灵。为控制其质量 ,我们对其质量标准初步进行研究。1 处方与制法( 1 )处方 :茯苓 37.5g、黄芪 75g、金银花 37.5g、辛夷 2 5g、白芷 2 5g、石菖蒲 2 5g、连翘 2 5g、藿香 37.5g、鱼腥草 37.5g、甘草 1 2 .5g、皂角刺 37.5g、苍耳子2 5g、蒲公英 37.5g、薏苡仁 75g、蔗糖 450g。( 2 )制法 :取藿香、辛夷、白芷、鱼腥草提取挥发油 ,药渣与其余九味药加 8倍量…  相似文献   

17.
董淑霞  卫元峡  林新 《陕西中医》2007,28(8):960-96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通畅鼻窍类中药配伍治疗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鼻渊舒口服液(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黄芩、栀子、桔梗、黄芪等)治疗本病12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清热解毒,通畅鼻窍,祛风排脓,消肿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组用鼻复安汤:藿香、白芷、防风、葛根、辛夷花、苍耳子、黄芩各10g。岗梅根20g,三栖苫30g。川芎、薄荷各6g,桂枝5g,细辛3g,路路通15g。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症状消失后,用玉屏风散加味:黄芪、首乌各20g。路路通、  相似文献   

19.
<正> 治疗方药:辛夷花、苍耳子各12克,黄芩、防风、升麻、藁本、荆芥、牛蒡子、蝉蜕各9克,连翘、川芎各10克,白芷15克。水煎服,每d1剂,7 d1疗程。伴有黄脓稠涕,鼻粘膜红肿者加冬瓜子、鱼腥草、败酱草、薏苡仁、金银花、蒲公英等;鼻流清涕,鼻粘膜苍白水肿者加附子、干姜、白术、黄芪等;鼻塞甚者加石菖蒲、白蔻仁、远志等。治疗结果:显效(临床症状消失)35例;好转(临床症状减退,局部肿胀消失,但遗留头痛,鼻塞,嗅觉失灵者)8例;无效(用药2个疗程后症状  相似文献   

20.
张超武 《四川中医》2006,24(9):89-89
目的:观察自拟加味辛夷饮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加味辛夷饮(辛夷、藁本、黄芪、杭菊、防风、荆芥、川芎、羌活、白僵蚕、升麻、薄荷、白芷、苍耳子、蔓荆子、细辛、甘草)为基础方治疗慢性鼻窦炎75例。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用加味辛夷饮治疗慢性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