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海  李会忠  黄眉飞  徐欣 《西部医学》2017,48(3):19-20;2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50例,采用男女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Hensson脑室指数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 d、7 d、14 d 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室缩小例数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肱骨外上髁部桡侧伸肌总腱附着处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2004年6月~2007年12月,笔者采用针刺结合穴位贴敷治疗网球肘7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临床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和住院收住的120例咳嗽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天突穴、定喘穴、膻中穴、双侧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两组患者均治疗后随访1年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攒竹穴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肛周疾病手术后出现尿潴留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自行排尿时间、残余尿量、泌尿感染发生率及舒适度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短的自行排尿时间,更少的残余尿量以及更低的泌尿感染发生率(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具备更高的舒适度(P0.05)。结论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排尿时间,减少残余尿量,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与针灸联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胃瘫综合征提供临床治疗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86名胃瘫综合征的患者均分为3组,分别进行单纯中药治疗(中药组)、单纯针灸治疗(针灸组)、中药加针灸辅助治疗(联合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检测,痞满症状评分和分级,临床有效率和胃动力恢复时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生化指标(GAS、MTL、ALB、Hb、TRF)、痞满症状评分(饱胀程度、饱胀持续、胃部压痛、食欲、嗳气次数、大便情况)、痞满证分级(+级、3+级、4+级)比较差异显著(0.05),联合组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著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痞满症状评分显著低于中药组和针灸组,痞满证分级3+级、4+级患者人数显著少于中药组和针灸组,+级患者人数显著多于中药组和针灸组。不同时点比较,3组患者随着时间迁移,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痞满症状评分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痞满证分级由3+级、4+级向+级、2+级转变。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且有效率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3组患者胃动力恢复时间差异显著(0.05),联合组胃动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中药组和针灸组。结论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对于胃瘫综合征患者有一定疗效,中药加针灸辅助治疗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方法:我院2007年10月~2013年10月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21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本组胃瘫综合征发生率4.1%,均发生在术后6~10天,全部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经过6~12个月的随访均无复发。结论:非手术综合方法是治疗胃瘫综合征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2006—2008年笔者应用耳穴贴敷联合消痞颗粒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 paresis,DGP)患者7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32例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资料,其中15例患者确诊后给予禁饮食、营养支持治疗作为对照组,17例患者确诊后给予禁饮食、营养支持、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乳糖酸红霉素粉针剂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32例中15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17例行胃镜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观察组正常饮食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瘫综合征一旦确诊,保守治疗可痊愈,积极的药物治疗可加快患者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术后胃轻瘫是指手术后因胃动力障碍所致胃排空迟缓,主要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大多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自1987年以来,笔者用针刺疗法治疗2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 Med)等数据库,检索日期建库至2018年10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应用Rev Man5. 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质量评价。结果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8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外治法治疗PGS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RR 1. 22,95%CI(1. 15,1. 30),n=13,I2=0%],且治疗后中医外治组胃液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D-0. 65,95%CI(-0. 87,-0. 36),n=4,I2=0%]。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PGS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由于本研究纳入的RCTs质量和数量原因,临床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s研究对中医外治治疗PG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大黄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住院的10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配,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针刺联合中药大黄穴位贴敷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计算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排便症状、治疗前后患者大便性状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0%,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各项症状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大便性状,实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大黄穴位贴敷具有通调脏腑、调畅气机、润肠通便的作用,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胃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方法.方法 选择51例胃瘫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穴位注射治疗组有26例,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通过监测进食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穴位注射治疗组进食的恢复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复安、维生素B6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能明显改善术后胃肠道功能,促进术后胃瘫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39-142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在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内科门诊就诊DGP患者8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予个体化的饮食运动方案及药物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耳穴压豆治疗。两组连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胃排空时间情况,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8周后,联合组FBG、2hPG和HbA1C的达标率分别为95.35%、90.70%和81.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72.09%和60.47%(P0.05);同时两组胃排空时间显著缩短(P0.05或P0.01);且联合组缩短幅度更显著(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35%)较对照组(81.40%)更佳(χ~2=4.071,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用于DGP患者的效果确切,不仅能更明显提高降糖药效果,有利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而且能加快胃肠运动,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  相似文献   

14.
15.
于静 《中外健康文摘》2012,(33):240-24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泌尿外科术后腹胀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肠蠕动,早日排气,早日进食,有利于切口愈合.方法60例泌尿外科术后腹胀的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进行治疗.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泌尿外科手术后腹胀符合用药原则,无副作用,疗效好,无创伤,经济简便,有利于临床推广,有效率93.33%.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穴位贴敷配合腕踝针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按照研究标准,将59例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予以穴位贴敷结合腕踝针治疗)和对照组(30例,予以局部热敷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排尿情况。结果穴位贴敷结合腕踝针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整体有效率为93.10%,而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穴位贴敷结合腕踝针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方法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男,64岁。患者因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8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复合性溃疡。因经长期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于1994年3月28日在我院外科行胃大部切除,胃空结肠吻合术。术后5天停胃肠减压,术后7天,患者呕吐咖啡样液体100ml,考虑术后吻合口梗阻,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术后半月在X光下服碘水透视发现输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1年以来收治的13例胃瘫病人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术后胃瘫的发生往往是综合因素所致,如精神因素、手术创伤、残胃本身因手术或异物反应,发生炎症、水肿、胆汁反流、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往往是综合因素所致,主要采用非手术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降逆理气汤在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11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逆理气汤中药方剂治疗.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加莫沙必利5 mg口服和胃复安10 mg静脉点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7 d血清中胃动素﹑IL-6水平;治疗后饮食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胃动素水平(256.2±15.2)mg/mL与对照组(262.9±11.5)m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352.1±19.2)mg/mL﹑第7天胃动素水平(485.4±18.1)m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93.2±14.1)﹑(371.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IL-6水平(23.2±3.2)pg/mL与对照组(24.3±5.2)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19.4±2.1)pg/mL﹑第7天IL-6水平(13.2±4.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2.4±6.2)pg/mL﹑(19.4±7.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饮食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治疗组饮食恢复正常时间(11.2±1.3)d明显短于对照组(18.5±2.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逆理气汤对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能够促进胃瘫综合征患者快速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