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p-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从60只大鼠中随机选择24只,再将之随机分成正常组和假手术组,12只/组,其余36只大鼠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依达拉奉组,12只/组。造模大鼠生命体征平稳后,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只捆绑不针刺;针刺组大鼠针刺大椎、百会、人中三穴,留针30 min;依达拉奉组大鼠按3 mg/kg(稀释至1mL)腹腔注射依达拉奉,均为每12小时1次;首次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次治疗完成后处死大鼠,行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面积比显著上升(P0.01),提示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及依达拉奉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面积比下降(P0.01);同时,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及依达拉奉组大鼠p-VEGF蛋白表达上升(P0.01)。针刺组与依达拉奉组比较,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比及p-VEGF蛋白表达均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蛋白磷酸化表达,进而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大椎、人中、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挑选10只为假手术组,其余30只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对照点组、针刺穴位组3组,每组10只。大鼠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假手术组只捆绑不针刺,针刺穴位组针刺大椎、人中、百会三穴,针刺对照点组针刺针刺穴位左侧旁开0.3 cm处,每12小时针刺1次,6次治疗后处死大鼠,取缺血海马组织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治疗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穴位组和针刺对照点组均下降更明显(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线粒体结构正常;模型组线粒体肿胀明显,嵴断裂,空泡结构明显;针刺对照点组线粒体肿胀,可见嵴断裂,少量空泡结构;针刺穴位组线粒体稍肿胀,嵴断裂及空泡化不明显。结论针刺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缺血再灌注局灶的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大鼠分为非治疗组(N-T组30只)、EPO治疗组(T组30只)。其中治疗组再按EPO不同剂量分为三个亚组(EPO1组、EPO2组、EPO3组)。EPO治疗组缺血再灌注损伤2h后分别注射EPO1000u/Kg,3000u/Kg以及5000u/Kg,24h后所有受试对象均处死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Ngb的表达情况。结果EPO治疗组Ngb表达明显高于非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205,P=0.000);EPO治疗组不同亚组之间随着EPO剂量的增大,Ngb的表达呈递增趋势,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EPO治疗剂量呈正相关(rs=0.872,P=0.000)。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采用EPO治疗能促进Ngb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大椎对老年性痴呆大鼠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纯系Wistar老年大鼠5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采用β-淀粉样蛋白向海马CA1区定向注射制作老年性痴呆模型,进行百会、大椎针刺治疗。检测大鼠脑内AChE的含量。结果:针刺老年性痴呆大鼠的百会、大椎穴,可降低脑组织内AChE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提高老年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自由基代谢,促进老年性痴呆大鼠的智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治疗对脑缺血模型大鼠局部葡萄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只3个月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2 h针刺组和24 h针刺组4组,每组20只。采用开颅法复制急性脑缺血模型。针刺治疗取百会、人中穴,采用泻法,针刺行针捻转频率120次/min,每隔4 min行针1次,每次行针1 min,总共针刺治疗30 min。2 h针刺组在造模后2 h即开始针刺治疗,在24 h后再次针刺治疗,一共治疗2次;24 h针刺组在模型制备后24 h针刺1次。针刺治疗结束后,大鼠予以神经功能评分,并取材,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缺血区域梗死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脑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指数较正常组升高,TTC染色结果显示左侧大脑半球肿胀,梗死体积明显大于对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缺血脑组织区域GLUT1和GLUT3免疫阳性物较正常组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2 h针刺组和24 h针刺组均能有效改善脑缺血状况,降低神经功能评分指数,减少TTC染色后的梗死面积,增加缺血脑组织区域GLUT1和GLUT3蛋白表达(P0.05),而2 h针刺组疗效优于24 h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损伤。针刺改善缺血性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脑内GLUT1和GLUT3的蛋白表达,提高葡萄糖的血脑屏障转运效率,从而促进葡萄糖代谢,为缺血性脑组织提供能量以延缓供能的相对不足,对抗脑缺血损伤。早期以针刺干预调节脑缺血大鼠能量代谢可以起到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手术对照组(n=32)、雌二醇治疗组(n=32),后2组又分为3、6、12、24h4个时点。手术对照组和雌二醇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插尼龙线。制作模型前,雌二醇治疗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7d,其余2组腹腔注射等量花生油7d。缺血2h分别再灌注3、6、12、24h后断头取脑,应用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N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2h再灌注6h及12h后,手术对照组脑组织NGF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假手术组升高(P均〈0.05);再灌注6、12、24h后雌二醇治疗组NGF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且12、24h时亦高于手术对照组(P均〈0.05)。结论:雌二醇可以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GF表达增加,从而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脑红蛋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红蛋白是新发现的携氧珠蛋白,在脑和视网膜中高表达,与神经细胞对氧的摄取和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曾研究了沙鼠急性脑缺血后脑红蛋白在脑内的表达变化,发现其可在急性缺血的情况下上调,在脑的适应性保护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尚少见关于脑损伤后脑红蛋白在血清中变化情况的报道。本研究拟通过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脑损伤后脑红蛋白在血清中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期为相关损伤提供新的血清学检测或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针刺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ircRNAs的表达,为针灸临床治疗脑缺血提供一定的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使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 MCAO/R),针刺组大鼠捆绑后,选取大椎、百会、人中穴进行针刺处理,每隔15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间隔12 h进行1次,连续进行7次;模型组、假手术组只捆绑,不做其余处理。干预前及干预72 h后,行Garcia神经功能评分;干预72 h后,行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比,采用circRNAs基因芯片检测缺血侧海马区circRNAs表达谱。结果 (1)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针刺组、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与假手术组比较,针刺组、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脑梗死面积比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脑梗死面积比减少(P<0.05)。(2)circ...  相似文献   

10.
石焱 《浙江医学》2010,32(10):1514-1515,1517,1584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应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各组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BDNF蛋白有基础性表达,胞质平均光密度值0.27±0.05.模型组大鼠BDNF蛋白胞质平均光密度值0.18±0.06,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治疗组大鼠BDNF蛋白胞质平均光密度值0.25±0.05,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电针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电针促进BDN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SD大鼠脑在缺血后不同再灌注流量时可渗性钙离子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的表达特点.[方法]SD大鼠随机分3组,A组(适应性再灌注组,n=15)为缺血后逐步开放脑血流量10 min,B组(一次性再灌注组,n=15)为缺血后完全开放脑血流量10 min,C组(对照组)为缺血重度损伤组.分别观察海马CA区ASICs的表达,脑血流量的变化及缺血大脑半球的pH改善状况和海马区形态学改变.[结果]重度脑损害后A组再灌注流量由(0.5±0.1)mL/min逐渐增加到(3.2±0.6)mL/min,B组再灌注流量由(0.5±0.1)mL/min增加到(6.2±1.5)mL/min,灌注流量明显增加.A组pH值改善最为明显,由7.15±0.05上升到7.38±0.04(P<0.05),而B组pH值由7.15±0.05变为7.10±0.04,A组pH值与B、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颈总动脉脑血流量值与A、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海马CA区ASICs的表达B组较A组明显上调,而A组可以看到较B组更多密集的正常神经元细胞.[结论]ASICs3的表达和脑缺血不同再灌注方式有相关性,适应性再灌注流量有较轻的脑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注对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建立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3、6、12、24、48、96h脱颈处死大鼠,提取睾丸组织,常规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NGB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后睾丸生精细胞水肿,96h后可见细胞层数减少,排列紊乱,管腔内精子细胞减少。NGB在睾丸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升高,其中mRNA水平6h组和48h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蛋白水平6h组、12h组和96h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NGB在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升高可能对睾丸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大鼠 2 8只随机分组后用动物离心机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卒中指数和神经症状评分、组织学及电镜技术 ,观察±Gz交替和单纯 +Gz对大鼠海马组织的损伤。结果 ±Gz组及单纯 +Gz组大鼠在暴露后不同时间 ,卒中指数和神经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光镜观察CA1区变性锥体细胞数 ,±Gz组和单纯 +Gz组显著增多 ,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电镜观察±Gz组与单纯 +Gz组暴露后 6 .0h和2 4 .0h可见大鼠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及血管出现程度不等的损伤。结论 两种方式的脑缺血再灌注均可造成海马组织较为严重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针刺神庭、百会穴是否减轻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脑病理损伤。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3组,各组10只。其中假手术组置于普通笼中饲养,只给予同等条件抓取,不给予任何治疗;模型组造模后回笼饲养,只给予同等条件抓取,不给予任何治疗;电针组取大鼠神庭和百会穴,应用GM101电针仪,电压峰值6V,以针体轻轻抖动为度,疏密波频率120 Hz,每次30 min,每天1次。干预完成后取材、制样,透射电镜观察3组脑神经元及血管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元及血管超微结构有病理性改变,但针刺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病理轻,与假手术组接近。结论针刺神庭、百会可有效减轻MCAO大鼠脑神经元及脑内血管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海马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I/R损伤组、前列地尔组,各24只。采用二血管阻断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对照组于暴露双侧颈总动脉后,经阴茎静脉滴注0.9%Na Cl溶液1 m L/kg;I/R损伤组于脑缺血前5 min经阴茎静脉滴注0.9%Na Cl溶液1 m L/kg,持续2 h;前列地尔组于脑缺血前5 min经阴茎静脉滴注前列地尔24μg/kg,持续2 h。对照组、I/R损伤组和前列地尔组分别于再灌注后0,6,12,24 h断头取脑组织并分离海马组织。检测脑组织中UCP2蛋白的表达和海马UCP2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0、6、12、24 h海马UCP2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无变化,I/R损伤组0、6、12、24 h海马UCP2 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海马UCP2蛋白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前列地尔组0、6、12、24 h海马UCP2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0.824±0.023)比较,I/R损伤组24 h UCP2 mRNA表达(1.036±0.069)和前列地尔组24 h UCP2 mRNA表达(1.060±0.022)均显著增加(P<0.05)。与I/R损伤组比较,前列地尔组6 h UCP2 mRNA表达(1.129±0.053)和12 h UCP2 mRNA表达(1.076±0.029)显著增加(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增强脑I/R后UCP2 mRNA和UCP2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前列地尔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脑温状态下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假手术组、常温脑缺血对照组、亚低温脑缺血组、轻度高温银杏叶组、常温银杏叶组、亚低温银杏叶组,测定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SOD、GSH-Px、MDA含量,采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病理改变特点。结果:亚低温银杏叶组、亚低温脑缺血组、常温银杏叶组、常温脑缺血对照组、轻度高温银杏叶组大鼠缺血脑组织病理损伤呈依次加重趋势,与SOD、GSH-Px、MDA水平失衡有关。结论:①GBE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受不同脑温影响,37~37.5℃常温状态下GBE的神经保护作用有限,与脑温较高时GBE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一定限度有关,而32~32.5℃亚低温状态下GBE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增强,与亚低温状态下GBE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强有关。②亚低温和GBE联合干预,增强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及增强对脑缺血的保护,可能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亚低温作用为主,两种干预因素共同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 ,动物脑海马区作为脑缺血后选择易损区 ,伤后出现神经细胞延迟性死亡 ,目前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公认 ,有关其确切机制尚无全面的报道。本研究利用动物暂时性脑缺血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分组 取 30 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购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 ) ,体重 30 0~ 35 0 g,随机分成脑缺血组、假手术组及美洛宁治疗组。每组又分别划分为伤后 3、6、12、2 4、4 8、72、16 8、336h等 8个时相组 ,…  相似文献   

19.
叶世武  汤永红 《医学综述》2009,15(24):3731-3733
脑红蛋白是继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之后发现的第三类具有运输与储存氧的球蛋白,广泛分布于脑组织的各个区域以及周围神经系统。脑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红蛋白在神经元中高度表达,并可能作为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再灌注性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剔除死亡大鼠后每组各5只.假手术组只分离颈内外动脉,其余两组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损伤模型.用Longa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行为学障碍程度,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缺血侧额叶皮层区以及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PCNA的阳性表达.结果:再灌72 h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缺血侧SVZ及皮层区PCNA的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 0.01,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能通过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CNA的表达,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和DNA的修复从而改善其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