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桂玲 《北京中医》2003,22(6):45-46
中脘穴 ,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任脉 ,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 ,八会穴之一 ,腑之会穴 ,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别名中管、太仓。《千金方》云 ,中管、承满 ,主胁下坚痛。《千金翼》云 ,中管、建里二穴 ,皆主霍乱肠鸣 ,腹痛胀满。《针灸资生经》云 ,中脘、三阴交 ,治食不化 ;霍乱吐泻 ,须先中脘而后水分可也。《针灸聚英》云 ,便血灸中脘、三里、气海。《针灸大成》云 ,霍乱吐泻 ,中脘、天枢。在临床上 ,中脘穴除常用于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泻泄、纳呆、食不化等证外 ,还广泛应用于呃逆、精神疾病、冻疮、四肢关节疼痛、前…  相似文献   

2.
中脘(《甲乙》),一名太仓《《灵枢》)。穴位取法:(骨曷)骭至脐八寸,太仓居其中,为脐上四寸(《素问》)。俞穴特性:腑会(《难经》),胃募(《甲乙》),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甲乙》),足太阴之结穴(《灵枢·根结》)。临床应用:(一)《资生》:“初不知灸中朊等穴以壮脾胃,亦惑之甚也”。《循经考  相似文献   

3.
中脘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腑之会穴,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别名中管、太仓.<千金方>云,中管、承满,主胁下坚痛.  相似文献   

4.
王彩清 《四川中医》2008,26(5):105-106
根据中脘穴的穴性特点及与相关脏腑在经脉循行上的相互络属关系,探析中脘穴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以其为主穴通过改善脾胃功能,辨证针灸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6.
中脘穴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脘穴临床应用举隅221009江苏省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张育勤221003江苏省徐州市市级机关门诊部张巍221144江苏省铜山县乌坡乡卫生院赵宜群失眠:刘×,女,42岁,工人。患者夜间不能睡已有3~4个月。近日来昼夜不能入眠,胃脘胀满,有时疼痛,时有恶...  相似文献   

7.
中脘是治疗胃肠道疾患之要穴,笔者根据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道理,扩大应用范围,对于寒蕴中焦、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痰浊化火等引起的多种疾病,均以中脘为主穴治疗,屡获满意效果,兹举病例数则,仅供同道参考。1呃逆赵某,男,50岁,1994年7月20日诊。呃逆3...  相似文献   

8.
9.
戴晖 《天津中医药》1999,16(4):35-36
1995年10月~1998年5月共收治急性胆囊炎胆绞痛61例,其中结合针刺疗法治疗31例,单纯西药治疗30例为对照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1例全部为急诊入院病人,经体征、B超证实均为急性胆囊炎胆绞痛(排外结石造成的绞痛),61例随机分为针刺疗法治疗31例,对照组30例均采用西药治疗.两组一般情况:治疗组,男12例,女19例,年龄21~68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0~68岁.  相似文献   

10.
11.
上脘、中脘、下脘穴是任脉上位置临近的3个腧穴,皆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上脘穴居上,中脘穴居中,下脘穴居下,三穴都可以治疗脾胃疾病,如胃痛、腹痛、腹胀等,此为三者治疗之普遍性,但在临床应用中,因其腧穴定位及穴性的不同,上脘穴主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中脘穴主升清降浊、补益气血;下脘穴主通畅肠腑、消积化浊,三者的临床应用有所区别。现通过查阅古典医籍、近现代文献汇总比较三者腧穴定位、刺灸方法及功能主治的异同,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诊断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脘单穴针刺加灸法的临床应用100010北京中医医院王京喜,徐春阳单穴治疗具有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少,易于接受的特点,如能辨证难确,可取得较好疗效。现对贺普仁教授应用中院加灸法的经验进行总结。病夫举例病例一殷XX,女,41岁,初诊日期:1习m年z月14...  相似文献   

13.
周运峰  焦凡  石洪霞 《河南中医》2010,30(8):832-833
手三里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具有镇痛抗炎作用,能解除肌肉痉挛,调节消化系统,祛风通络。本文综述了手三里穴在落枕、肩周炎、急慢性腰痛、咽喉及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指出对手三里穴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作用的相关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脘穴的古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脘穴在《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并且因其临床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通过查阅古今医籍、参阅现代实验研究、结合临床报道,本文介绍了其解剖、功能、主治、现代研究及应用进展等,并列举了典型病例的治疗。进一步论证出,中脘穴尤其适宜于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心神被扰所致病症。  相似文献   

15.
耳尖乃最常应用耳穴之一,《针灸大成》云:“在耳尖上,卷耳取之,尖上是穴”。此穴取法简便,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且对诸多常见病症和部分疑难杂症确有良好治疗和辅助效果,对某些急性症状往往还能显示出“术到病除”的神奇疗效。纵览古今耳尖一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可谓百花集锦。  相似文献   

16.
夹脊穴治疗范围主要以神经系统疾病和骨科疾病为主,在脑瘫、脊髓损伤、中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治疗上应用较为广泛,且具有较好疗效;治疗手段较为丰富,包括针刺、电针、艾灸、叩刺、火针、穴位注射、温针灸、点刺放血等。但总体治疗范围相对狭窄,在内科、儿科、妇科等方面运用偏少;在临床上与其他穴位...  相似文献   

17.
18.
所谓中脘五穴,是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胃肠病时常用的五个穴位,用来调和中焦的气血,是治疗各种胃肠疾病的基本用穴.这五个穴位主要是指上中下三脘和左右梁门.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笔者对中脘五穴的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脘穴穿线治疗胃下垂225265江苏江都真武中心卫生院吴有宽取中脘穴(先以龙胆紫作记号),消毒、铺巾、戴手套。在穴位上下各2cm处用2%普鲁卡因浸润麻醉(须先作皮试,阴性方可使用),使成两个皮丘,再以带肠线的大号三角弯针从皮丘进针,经穴位肌层从另一皮...  相似文献   

20.
四关穴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关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首见于《针灸大成》,为对穴范畴。合谷乃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主治头痛,齿痛,失音等多种疾病;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和原位,主治头痛,眩晕、口渴等诸多疾病,四关穴为临床证治之要穴,有行气活血,平肝熄风,镇惊安神,祛风止痛之功,在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可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