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素有脾胃病、又外感六淫邪气而发病的一类病证。作者认为,脾胃内伤的存在使外感病呈现复杂的证候,其治疗与单纯外感有显著的不同;将脾胃内伤分为伤食、脾气虚、胃阴虚、腑气不畅、脾胃气滞、脾胃湿盛、气虚湿热七种类型。辨识脾胃内伤基础的存在与类型,对提高外感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实为一体。而现代社会常常忽视外感病证的治疗,致使许多外感疾病失治误治,外邪入里而成内伤杂病。文章从六经辨证体系及外感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不可截然分开、脾胃气机的出入是外感病证和内伤杂病相统一的枢纽、外感疾病的治疗应重视脾胃等方面来探讨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的关系,为外感病证及一些内伤杂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徐江雁  刘文礼 《光明中医》2009,24(9):1652-1653
1 学术特色 李振华教授早年对流脑、乙脑等外感热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晚年精于脾胃病、肝病等内科杂病的诊治.李氏多年潜心于脾胃学说和脾胃病症的治疗,提出"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脾虚是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治脾胃必须紧密联系肝;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脾胃病不可单治一方;胃阴虚治疗用药宜轻灵甘凉"等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4.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理脾胃在治疗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思想,从选穴组方、调理脾胃入手,阐述了内伤杂病调和脾胃和外感疾病慎补脾胃的不同规律,同时提出时间针法和辨证施灸用罐等治疗特色,从5个方面较为详细总结了高玉瑃教授"调和脾胃"针法的经验,以资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脾胃外感论     
脾胃学说历来重视"脾胃内伤",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脾胃学说理论创新,作者结合现代临床和病因学研究成果,首次明确提出"脾胃外感"论,是从新的视角阐述脾胃病发生原由,为临床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思维角度。  相似文献   

6.
<正>诊治疾病,从整体观念上说外感与内伤并不能截然分开,治外感病不能光解表,治内伤病也须注意可能有伏邪。在外感病治疗过程中,能否正确的调治脾胃往往是直接影响病程的长短和转归的关键。中医重脾胃思想,源于《内经》,迨至金元李东垣已臻完善,而将重脾胃思想贯穿于外感病证治中,当首推仲景的《伤寒论》。笔者谨以感冒为例,试阐如下。1脾胃不健,为感冒频发之主因  相似文献   

7.
从脾胃病临床诊治现状出发,将《伤寒论》经典理论与温病热病证治互补相结合的辨证方法应用于脾胃病临床,提出"寒温可以一统"的观点,具体如下:(1)外感热病中寒温可以一统。温病是对伤寒热病阶段的有效补充,温病理论体系很好地补充了从伤寒表实证到里热证的辨证治疗短板。(2)内伤杂病中寒温可以一统。脾胃病患者临床多见寒热错杂征象,"寒温一统"在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的脾胃内伤治疗方法中有所体现。列举全国名中医蔡淦教授医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魏喜保教授是湖北省中医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二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魏师擅治脾胃病 ,治法独成体系。现将魏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 审因论治纳呆证纳呆是一种以不思饮食、饮食减少或食不知味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证。魏师在治疗纳呆证时 ,强调审证求因 ,并指出纳呆证可因外感或内伤而致。外感者病在胃 ,内伤者病在脾。外感邪盛者 ,以祛邪为第一要义 ,邪去而正自安 ,脾胃纳运功能自可恢复。内伤脾胃虚弱或病后胃口不开、饮食不进者 ,一是病邪未尽 ,脾胃已伤 ;二是病邪虽去而中气未复。曾治二例纳呆证…  相似文献   

9.
王琦教授对中医学的理论建树颇多 ,先后创立了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等 ,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提出了“阳痿从肝论治”、“前列腺炎分期论治”等论说 ,被学术界广泛认可。脾胃外感学说则是王琦教授在治疗脾胃病过程中提出的新的论点。1 脾胃外感说的提出及其内涵脾胃内伤说是金  相似文献   

10.
克罗恩病在临床治疗上存在复发率高、药物毒副作用大等问题,中医治疗具有增强西医药物的治疗效果,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并减少副作用发生的优势。文章总结了王小娟教授治疗克罗恩病的临证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机,其中以脾虚湿盛及肝郁脾弱多见,在治疗上应重视补益脾胃,顾护正气,疏肝解郁,标本兼治,虚实兼顾。  相似文献   

11.
外感病并不只表现为表证,当其脾胃已伤除表现为表里同病外,纯里无表者亦多见。脾胃内伤不足以卫外,外邪直趋而入,不在表停留而直中于里,表现为里证,治疗当纯从里证入手即可。笔者通过分析《内外伤辨惑论》中补中益气汤方证、当归补血汤方证和李东垣清暑益气汤方证,发现此三方均可用于治疗外感病,但治法专于补脾胃之气。李东垣从调补正气出发,以“正气充盛,邪气乃消”为主要思想治疗太阴里虚外感证,对外感病的施治论治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岭南名医陈瑞芳教授是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熟读中医经典,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脾胃病。陈教授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全身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胃脘痛无论外感还是内伤所致,最终都会伤及气血,气血不通是胃脘痛的根本原因,故陈教授提出"和脾胃、调气血"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其学术思想将进一步为中医理论和实践引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方萍萍  卢艺丹  敖俪元  骆云丰 《光明中医》2024,(7):1253-1256+1331
目的 通过文献挖掘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PubMed的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48篇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软件,以数据分析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49首方剂,涉及中药109味,白术、茯苓、白芍、党参为多,中药以补虚药最常用,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主归脾、肺、胃经;在关联规则分析中,白术-茯苓是关联度最高的中药组合。结论 据目前已有的数据显示,中药治疗克罗恩病注重中焦脾胃功能,特别是注重脾的充实,兼顾正气守护,处方灵活。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目前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郝瑞芳从"内外合邪"论治小儿疱疹性龈口炎的经验。郝瑞芳认为其病机关键是外感风热疫毒与体内脾胃积热相合,以银翘散合泻黄散加减治疗,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元 《新中医》2014,46(7):234-235
<正>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生活在金末元初的动荡时代,战争和饥荒使民众突然大量死亡,医者多认为是瘟疫引起的外感病爆发,李东垣却认为,发热症状不是因为外感瘟疫伤寒,而是源于脾胃内伤。他认为民众饱受饥饿、劳役及精神上的创伤,严重损害了脾胃元气,削弱了机体抗病能力。以补益脾胃的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他提出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著名观点,独具见地,从而创立了脾胃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6.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是李东垣的主要学术思想特点,并以此指导针灸治疗,文章通过东垣针法与脾胃学说,背腧治外感与腹募治内伤,同精导气、导气同精,应用放血疗法治疗虚实两证四个方面对东垣针法归纳分析,不仅可以继承东垣思想的学术特点,而且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中医临床有外感和内伤之分,虽然病位在肺,但与全身五脏六腑都有着密切联系,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就曾指出五脏六腑的气机升降失调都能引发咳嗽。如《素问·咳论》中有论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脾胃咳为内伤咳嗽中较为典型的疾病之一。《素问·举痛论》中又指出:"百病生于气也。"而脾胃咳就是众多气机失调所导致疾病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所以"脾胃咳"的治疗重在"调理气机"。故通过对脾胃咳病因病机的梳理,探讨其致病与脾胃以及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临床医案从"百病皆生于气"的角度对"脾胃咳"的证候分类、疾病转归、治疗原则进行了深度的阐述,对其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肖子忠老中医,出生于中医世家,9岁开始诵读<药性赋>、<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等医学入门书籍,后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临床医学典籍,20岁时就在当地小有名气,因善治外感病、脾胃病及妇科病而闻名.肖师曾多次获得"优秀中医工作者"称号.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肖师耳提面命,获益匪浅,兹举肖师治疗外感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倪青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4):195-196
糖尿病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痰证"、"湿证"范畴.病因与饮食、内伤、外感、体质等多因素有关,病机为脾胃、肾虚,湿浊内停,蕴久成痰,治疗以健脾益肾,利湿祛痰为法,灵活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20.
鲁承业教授为北京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内科专家,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脾胃病委员会委员,业医50余载,医理精湛,学验俱丰,辨证确切,用药精准。擅长治疗各种脾胃病外感病亚健康类相关疾病,尤其是论治外感咳嗽的思路和经验独具匠心、效如桴鼓。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亲聆教诲,受益菲浅,现将其对外感咳嗽诊治经验简介如下,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咳嗽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病位在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