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难经铁鉴》为日本广冈苏仙所撰,此书全文注释《难经》,在《难经》众多注本中较有特色,并从《难经铁鉴》的作者与成书、主要内容、学术特色三方面论述此书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根海 《河北中医》2001,23(8):635-636
近十几年,郭霭春教授陆续完成了《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难经集解》。《伤寒论校注语译》。《金匮要略校注语译》等古典医籍的整理校注。1995年在郭霭春教授85周岁高龄时,他的"《素问》整理研究"获得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整理医籍之多,获奖等级之高,成就之大,令学界仰瞩。郭霭春教授之所以在学术上独树一帜,是因为他是当代治儒通医的大家,他学有所宗,功力深厚,文理、医理兼备,于训诂、音韵、校勘、版本、目录等专门之淡,造诣颇深,且能师古创新,故有力作不断问世。现在他已90岁高…  相似文献   

3.
凌耀星,全国著名的《内经》、《难经》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上海市青浦县人,祖籍归安(今浙江湖州),祖上凌云字汉章、是明代御医,到她父亲凌禹声已是世传第十五代。她的学术专著《难经校注》、《难经语译》达到目前全国学术领域的高水平,1993—1994年分别荣获上海市卫生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凌教授,今年85岁高龄,乐观开朗,心胸豁达,行动灵活,反应敏捷,思路清晰,面少皱纹,  相似文献   

4.
《难经校注》是《难经》整理校释的重要著作,其词语训释仍难免偶有疏误:《五难》中"菽"指作物"豆",非谓重量单位"豆";《十五难》中"前曲后居"的"居"指"仰直",非谓"微曲如锯";《十六难》中"善洁"指"嗜好洁净",非谓"瘈瘲"病。  相似文献   

5.
析滑寿注释《难经》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婷  李淑杰 《天津中医药》2006,23(6):473-476
《难经本义》是历代注释《难经》的经典之作。滑寿上承张仲景、王叔和以及唐、宋、金、元20余家之说,广征博引,并参以己见,对《难经》进行了全面注释。并从注释体例、注释内容、注释特色3个方面对滑寿的注文进行了详细阐述,将其注释特色总结概括为3点:尊崇《内经》,以经释经;提示互见,融会贯通;异说并陈,直书己意。  相似文献   

6.
《难经集注》作为现存最早的《难经》注本,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该书成书于宋代,但宋、元间目录均未见载,明代中期国内仍有流传,至清代《四库全书》却未收此书,知其在国内亡佚已久,而日本还存有《集注》仿刻本和古抄本,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辑者、成书年代、版本源流及国释的考查、研究。日本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抄、刊印、校勘及对辑者、成书年代的考证。  相似文献   

7.
柯雪帆 《中医研究》1992,5(1):15-19
腹诊是中医诊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都有关于腹诊的记载。自中医腹诊传入日本之后有所发展,有不少古代的腹诊专著,现在日本汉方医大多应用腹诊,有的还作为主要的诊断方法,也有不少近代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直解》一书中,程林采取"以经证经"之法,注释内容悉本《灵枢》《素问》《神农本草经》《脉经》《难经》《针灸甲乙经》《中藏经》及《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并附六朝唐宋名家之论。其直接引用古籍经典及医家论述,不故作僻语迂论曲解,广求善本校注,参以己意论述,言简意精,申明仲景原意,重视药物的煎煮、服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腹诊起源于《内经》,但于《伤寒论》中叙述较为详细,我国一直将腹诊置于望、闻、问、切四诊的“切诊”中加以探讨。而日本则非常重视腹诊,腹诊的地位与脉诊相同。日本的腹诊有两大学派,一是难经派,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依据,强调以“肾间动气”结合脐诊法来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并将脐周划分区域,如脐左动气为肝病,脐右动气为肺病,脐下动气为肾病,中脘动气为脾胃病等。受《难经·六十六难》和《难经·十六难》影响较深,代表作为《论病奇赅》。我国曹永康氏曾撰文对此派内容进行过研究,并作了补充、发展(见《江苏中医》6:4,1985)。此派原无方药治疗,仅有诊断之法,近代日本大家敬节先生作了补充和发展,认为脐上可用人参汤,四君子汤,脐下可用八味丸,从脐上觉穿脐下者用真武汤,但总的来说,难经派目前已衰落,在历史上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10.
孙现鹏 《中医研究》2010,23(8):77-78,F0003
《难经》是中医学经典理论著作,年代久远,语义深奥,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始为其作注,此后,历代注释不下数十家。至宋金元时期,医家更重视对《难经》的研究,出现了一大批整理和研究的专著。如庞安时《难经解》、宋廷臣《黄帝八十一难经注释》、周与权《难经辨证释疑》、王宗正《难经注义》、王惟一《集注八十一难经》以及滑寿《难经本义》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日本汉方医学"难经派"腹诊理论的发展轨迹、学术特点。方法: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对汉方医学"难经派"腹诊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对腹诊条文进行归纳,并查阅古今中外腹诊证治文献资料,展示腹诊证治研究概况。结果:以《内经》《难经》为理论基础所形成的"难经派"腹诊,以脐部为中心,采用轻手寻抚、中手寻扪、重手推按等手法,对五脏病证开展诊察,以腹诊辨体质、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有效指导疾病的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结论:借鉴日本汉方医学腹诊理论,对于充实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提高中医诊断学的整体水平,挽救濒临失传的中医特色腹诊诊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滑寿,字伯仁,一字伯休,晚号樱宁生。元末明初著名医家,著有《十四经发挥》、《诊家枢要》、《读素问钞》、《难经本义》等医学著作,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十四经发挥》为针灸学著作,《诊家枢要》则是脉诊专著。《读素问钞》是分类整理、择要类编《素问》之作,开节要类编《素问》之先河。《难经本义》则考证《难经》条文出处,详加点校,求其本义,使《难经》医理彰显于世,成为注释《难经》的典范之作。本文通过对《读素问钞》和《难经本义》两书的分析探讨,论述了滑寿对《内经》、《难经》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郭文娟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834-1835
《难经》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称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然而由于《内经》对中医学术奠基于前,《伤寒杂病论》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确立于后,处于其间的《难经》,其对学术的创新反隐而不彰。特别是以撰集、整理《难经》和《伤寒杂病论》的脉学理论为主要内容的《脉经》,以脉学第一部专门著作的身份行世以后,《难经》脉学理论及其学术意义更为世人所忽略。认识《难经》脉学的学术内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当代脉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金匮要略》和《难经》对虚劳的治疗特点。《金匮要略》治虚劳重在调和阴阳、补益脾肾、虚实兼顾,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的学术特色。《难经》提出了"五损"之说,从调整五脏功能治虚损,灵活运用益、调、适、缓等大法。两者关于虚劳的论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山居四要》,简体本,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成果之一。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本《山居四要》,影印本,与校注简体本《山居四要》采用同一底本。文章以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本《山居四要》为依据,探讨校注简体本《山居四要》在文字校勘方面的差错和不规范现象,认为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底本正而校注简体本校改误、底本误而校注简体本校改亦误、底本未衍脱而校注简体本或衍或脱、校注简体本存在繁体字异体字处理失当现象、校注简体本存在用字未律齐现象。  相似文献   

16.
《内经》《难经》几个概念辨析江苏215003苏州市中医院欧阳八四高洁指导老师肖少卿主题词《内经》《难经》中医名词注释《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难经》在诸多方面阐发了《内经》的旨意,并大大丰富了有关内容,在主要观点上与《内经》保持了一致,但也涉及...  相似文献   

17.
张蕾 《国医论坛》2012,27(4):44-45
徐大椿(1693~1771年),字灵胎,又名大业,晚号洄溪老人,是清代雍乾年间著名的医学大家.徐氏谓"学医必先明经脉脏腑",故作《难经经释》.是书分上、下两卷,对《难经》八十一条经文逐条加以注释、发挥,是研习《难经》的重要书籍.  相似文献   

18.
试论《难经》对针法的贡献410007湖南中医学院针灸系王泽涛难经:是继《内经》之后又一部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本书从第六十九难至八十难主要讨论针法问题,继承了《内经》旨意,并多有阐发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窥视《难经》对计法的贡献。一、创立“补母泻子”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难经》对腧穴学的贡献王泽涛湖南中医学院针灸系(长沙410007)《难经》是继《内经》之后又一部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该书从第六十二难到六十八难及第四十五难主要讨论腧穴问题,继承了《内经》旨意,并有所阐发。笔者从以下4个方面,来窥视《难经》对腧穴学...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44-1346
肝脾相关是中医学五脏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渊源来源于《内经》《难经》,应用于《伤寒论》。文章主要从《内经》《难经》和《伤寒论》三部经典著作中溯源肝脾相关理论,从生理、病理及方证运用方面探讨肝脾相关的学术源流,为肝脾相关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经典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