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吡贝地尔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01/2005-03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6例,在原有复方左旋多巴或息宁治疗基础上添加吡贝地尔。在治疗前和服药3个月后进行Webster评分测定,观察副反应。结果①Webster评分结果:治疗后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3.89±4.77,17.30±5.15,P<0.05)。分项中的震颤、僵直与坐起、手部动作过缓及步态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0.05)。②副反应:以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等消化症状为主,减药量或加用多潘立酮科缓解。结论吡贝地尔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的多项功能障碍,且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吡贝地尔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01/2005—03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6例,在原有复方左旋多巴或息宁治疗基础上添加吡贝地尔。在治疗前和服药3个月后进行Webster评分测定,观察副反应。结果①Webster评分结果:治疗后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3.89&;#177;4.77,17.30&;#177;5.15,P〈0.05)。分项中的震颤、僵直与坐起、手部动作过缓及步态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0.05)。②副反应:以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等消化症状为主,减药量或加用多潘立酮科缓解。结论吡贝地尔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的多项功能障碍,且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吡贝地尔治疗酒精依赖性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酒精依赖睡眠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给予阿普唑仑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吡贝地尔缓释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PSQI评分及睡眠结构。结果:治疗前2组的PSQI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PSQI各项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NREM各期及REM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NREMS1和S2期显著缩短(P0.05),S3、S4期和REM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吡贝地尔可显著改善酒精依赖性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以吡贝地尔治疗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包括578例PD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吡贝地尔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30,95%CI(1.15,1.46),P0.0001];吡贝地尔组的UPDRSⅠ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MD=-1.98,95%CI(-2.77,-1.18),P0.00001]。吡贝地尔组的UPDRSⅡ评分和UPDRSⅢ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吡贝地尔组的HAMD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MD=-4.95,95%CI(-7.32,-2.57),P0.0001]。吡贝地尔组的总不良事件、消化道症状和头晕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贝地尔能够明显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抑郁情绪,提高有效率,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帕金森病(Pakinson disease,PD)为常见的一种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及补充多巴制剂较长时间后,多数患者出现疗效减退及运动波动并发症.吡贝地尔(Piribedil,泰舒达)是继溴隐亭之后一种缓释型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具有治疗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的作用,被认为是目前较好的一种缓释型DA受体激动剂.为此,我们应用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的吡贝地尔对帕金森病进行治疗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冰  杨永利  施学忠 《临床荟萃》2008,23(11):814-815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致残性疾病,目前不可治愈,其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吡贝地尔对帕金森病的疗效以及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吡贝地尔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口服多巴丝肼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吡贝地尔缓释片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帕金森症状评分、睡眠质量、日常活动能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肢体感觉异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帕金森症状评分、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帕金森症状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日常活动、运动能力以及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D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肢体感觉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贝地尔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减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肢体感觉异常等症状的发生,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赵磊 《医学临床研究》2016,(8):1477-1479
[目的]综合评估吡贝地尔与美多芭单独给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4例早期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2),A组应用吡贝地尔治疗,B组应用美多芭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TRODAT-SPE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99m Tc-TRPDAT-1特异性摄取值、帕金森病量表(UPDRS)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和治疗10个月后,两组的UPDRS均显著降低,且A组治疗6个月、治疗10个月时的UPDR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受累肢体同侧及对侧的99mTc-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0.63%、90.63%,均显著高于B组的25.00%、65.62%(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显著低于B组的31.25%(P <0.05).[结论]在早期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单独服用美多芭会加快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促使病情恶化,而吡贝地尔不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贝地尔联合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吡贝地尔治疗,观察组给予吡贝地尔联合苯海索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认知功能(MoCA)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食欲不振、短暂性白细胞下降、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吡贝地尔联合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malignantsyndrome,NMS)是应用精神药物所致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药物不良性疾病,以高热、肌强直、意识障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的特点,病死率在10%~20%[1].经典治疗为:早期停药、抗感染、对症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相关研究,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数据库,回顾文献,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情况进行概述,并归纳和总结其测评工具、影响因素、负性影响以及干预措施。结果当前成熟量表用于测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有帕金森病睡眠量表、Epworh嗜睡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RBD筛查量表。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帕金森病病情严重程度、夜间运动症状、夜间非运动症状、药物使用、合并原发性睡眠障碍,且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存质量,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运动疗法、认知行为干预、光线疗法、针灸疗法等。结论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负性影响。需根据帕金森病患者个体化情况、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情况。  相似文献   

13.
张骐  赵丽  夏小红  刘江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160-2162
目的 研究司来吉兰治疗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已用安坦、金刚烷胺、维生素E联合治疗的早期PD患者随机分为司来吉兰组和艾司唑仑组,前者在原用药物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添加司来吉兰片,5 mg/d ,后者添加艾司唑仑1 mg/d。疗程均为4周。9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同时在加药前后进行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测,分析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PS Q I评分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司来吉兰组和艾司唑仑组治疗后的 PSQI评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在PSQI中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药物三个因子的评分,两组在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司来吉兰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艾司唑仑组为36.9%,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其中治疗后嗜睡和直立性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司来吉兰组显著低于艾司唑仑组( P <0.01)。结论 司来吉兰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安全、有效,并且在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以及改善PD患者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艾司唑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帕金森睡眠评分表(PDSS)对PD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评定。结果50例PD患者中48例(96%)发生睡眠障碍,其中日间过度思睡35例(72.9%),失眠30例(625%),其它特征:多恶梦28例(58.3%),睡眠破碎28例(58.3%),早醒24例(50.0%)。结论PD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日间过度思睡、失眠、多恶梦、睡眠破碎和早醒等。其程度与年龄、抑郁、病情严重度及多巴胺能药物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帕金森病非运动并发症睡眠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评价和基本的治疗策略,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认识,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SCI数据库2000-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arkinson’sdisease,sleepdisorder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手工检索《Neurology》杂志2000-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原创性文章中以及综述性文献参考引文中包括上述几方面内容的文章,然后排除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入选文献查找全文,以是否观点具有创新性、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作为纳入标准,相似的研究以近3年的优先。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3篇关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文章,其中18篇为观点具有创新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排除35篇为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重复研究的文献。资料综合:①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分类标准,国外的学者倾向于将其分为失眠、异态睡眠、过度白天睡眠3种类型。②帕金森病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导致脑内递质失衡,这是引起睡眠障碍的生化基础。夜间功能障碍可发生在帕金森病早期,非运动“关”期相关性症状可能伴随这些夜间症状波动,促进睡眠障碍的发展。抗帕金森药物,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不安腿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腿动以及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等均可影响睡眠。③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评价包括需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多功能睡眠仪和多种睡眠潜伏期检测,以及各种简易的睡眠量表,主要包括Epworth睡眠量表和帕金森病睡眠量表。④睡眠障碍的症状间可能存在重叠,其中的一种症状可能影响或是其他症状的原因,并且对单一症状的药物治疗可能恶化或甚至诱发任何一种睡眠障碍的症状,因此治疗应强调整体化。持续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控制夜间症状波动;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方法。结论:帕金森病本身对睡眠中枢结构及递质的影响,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和精神症状,以及自主功能失调、基因突变等均可影响睡眠。帕金森病的临床评价主要包括多功能睡眠仪和多睡眠潜伏期检测,以及睡眠量表,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帕金森病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纳入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爱泼沃斯思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对受检者睡眠状况与临床特点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观察组PQSI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睡眠过程梦魇、尖叫、肢体有反击性动作、片段睡眠、入睡困难、打鼾、RLS、EDS的发生概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EDS症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帕金森病患者PQSI指数经治疗后PQSI指数评分相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数的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有睡眠障碍,通过予以合理的治疗与干预,患者睡眠质量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对此类患者临床需及时进行诊断并予以针对性综合治疗干预以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7.
安星凯  彭蓉  吴妍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16-118
目的:回顾帕金森病非运动并发症睡眠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评价和基本的治疗策略,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认识,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SCI数据库2000-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arkinson's disease,sleep disorder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手工检索《Neurology》杂志2000-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原创性文章中以及综述性文献参考引文中包括上述几方面内容的文章,然后排除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入选文献查找全文,以是否观点具有创新性、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作为纳入标准,相似的研究以近3年的优先。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3篇关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文章,其中18篇为观点具有创新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排除35篇为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重复研究的文献。 资料综合:①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分类标准,国外的学者倾向于将其分为失眠、异态睡眠、过度白天睡眠3种类型。②帕金森病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导致脑内递质失衡,这是引起睡眠障碍的生化基础。夜间功能障碍可发生在帕金森病早期,非运动“关”期相关性症状可能伴随这些夜间症状波动,促进睡眠障碍的发展。抗帕金森药物,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不安腿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腿动以及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等均可影响睡眠。③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评价包括需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多功能睡眠仪和多种睡眠潜伏期检测,以及各种简易的睡眠量表,主要包括Epworth睡眠量表和帕金森病睡眠量表。④睡眠障碍的症状间可能存在重叠,其中的一种症状可能影响或是其他症状的原因,并且对单一症状的药物治疗可能恶化或甚至诱发任何一种睡眠障碍的症状,因此治疗应强调整体化。持续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控制夜间症状波动;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方法。 结论:帕金森病本身对睡眠中枢结构及递质的影响,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和精神症状,以及自主功能失调、基因突变等均可影响睡眠。帕金森病的临床评价主要包括多功能睡眠仪和多睡眠潜伏期检测,以及睡眠量表,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18.
采取PDSS(帕金森睡眠分析标准表)对睡眠状态下的帕金森患者进行研究和评定。结果 70例帕金森患者中59例睡眠有障碍,包括沉睡患者40例,失眠19例,其明显特征表现为经常作噩梦27例,睡眠不正常25例,早起18例。帕金森患者普遍存在睡眠有障碍,一般表现为失眠、睡不醒、白天睡觉、经常做噩梦。这些症状与患者的年龄、病情的程度体现和心理抑郁程度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吡贝地尔缓释片辅治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对炎性指标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2)和研究组(n=64)。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多巴丝肼片联合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改善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包括肢体感觉症状、自主神经症状以及HY分级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与IL-18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显著(t=3.362,2.129,6.257,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肢体疼痛、肢体寒凉、肢体痉挛和不安腿综合征等症状的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χ^2=4.354,5.680、5.395,4.614,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降低并不显著(χ^2=1.442,2.185,2.563,1.846,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Y分级1、2级的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3、4级的数量明显降低(Z=2.887,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Y分级的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5,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口干、便秘、尿频尿急、出汗等自主神经异常症状的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χ^2=5.236,7.127,30.676,30.040,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口干、便秘发生率降低并不显著(χ^2=1.679,3.345,P>0.05),尿频尿急、出汗的发生率明显降低(χ^2=15.629,23.522,P<0.05)。结论吡贝地尔缓释片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和肢体感觉症状、运动症状、自主神经症状等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曲唑酮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并观察服药后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和其他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福建省老年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病房的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盐酸曲唑酮组)和对照组(艾司唑仑组),每组46例。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统一帕金森病评定UPDRS-Ⅲ评分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ESS)、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DS)及晨僵频率。结果:经4周治疗后,2组的UPDRS-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08,P=0. 94)。观察组的PQSI评分、ESS评分、FSS评分及HM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 91,13. 15,10. 03,5. 28,P均=0. 00);观察组的晨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 93,P=0. 03)。结论:盐酸曲唑酮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好,安全性较艾司唑仑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