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孙思邈关于医德医术修养的专论,也是我国古代第一次系统全面论述医德修养的文章。孙思邈关于医德修养的论述,既符合儒家的仁爱思想,又包含道家"少私寡欲"的成分。他的医德主张与儒道思想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对后世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医患关系复杂的今天,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仍具有引导和鞭策作用。  相似文献   

2.
"90后"医学生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主体,是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其医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从"90后"医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入手,立足于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影响"90后"医学生思想行为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医疗、学校和家庭环境,认为新时期加强"90后"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必须从其自身特点出发,尊重其个性发展规律,转变医德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医德教育方法,优化医德教育环境,才能提高医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届"国医大师"陆广莘研究员的成长过程、学术成就和医德医风.方法:从陆广莘拜师学医、临床实践、科研主张、学术观点、医德医风等方面,讲述了陆广莘的名医成长之路,评述了其诊疗思想、学术观点、科研成就等.结果和结论:陆广莘堪称当代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他关于中医药的论述,对当代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哲学的仁学思想闪烁在中医经典著作的字里行间,贯穿在历代名医大家的辨证施治中。仁学思想的仁者爱亲、仁者爱人、仁者爱物、忠恕之道等内涵为医学生医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医药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中国传统哲学的仁学思想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中,不断提高医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西北医学教育》2015,(3):461-464
儒家伦理思想及价值观念一直主导着中国古代传统医德的发展,从儒家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儒家的"仁爱思想"、"重义轻利"观念、人本理念、"自我修养论"等引入当代医德教育,对培养和规范从医者医德行为,构建中国特色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医德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医德是社会一般道德在医疗领域的具体表现。基于对生命的重视及对医学"治病救人"意义的认同,两种传统医德观都对从医者的职业思想和工作态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所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中西医的传统医德观在医术与医德的关系以及医德的养成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相比之下,中国传统医德观强调医术与医德的融合,并且具有更高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古有"医乃仁术"之说,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超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所谓医德,是指医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应具备的思想品质,它是调整医务人员和患者、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所谓医风,是医务人员应有的行业风气和风尚,它是医务人员的医德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医德医风建设,隶属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卫生系统行风建设的灵魂。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全国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开展,都对医德医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孙思邈的医德观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唐以前医家经典的基础上集其大成的医德思想,通过诊疗实践的检验、调整和总结,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与可操作的行为规范。本文从尊重生命、"医""文"通修、德艺双修、仁慈为本、清正为风、谦敬为法以及独重妇儿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剖析孙思邈的医德思想,挖掘其对当代的特殊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有必要打造一个能够"塑造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优质课程群",该课程群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史、卫生法学等课程,其中医学伦理学是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核心课程,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是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基础性、导向性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以医学伦理学为核心的医学人文课程统一于"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目标,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思想·心理·行为"医德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德教育过程是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当前,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只强调道德认知,而无道德行为的培养,客体化倾向明显,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思想·心理·行为"医德教育模式是以思想教育为主导,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以制度教育为保障,以德性行为养成为归宿,凸现"思想·心理·行为"三位一体的完全人格教育的德育模式,是对客体化模式的超越,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医学生医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德育规律,具有主体性、实践性、整体性等鲜明特点,是对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德育机制、德育评价全方位的全新构建.  相似文献   

11.
儒家仁学思想与中医医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思想的主干,"仁学"为其正统和源流.本文通过对仁学思想的分析,讨论其与中医医德的关系,一方面"仁者,人也",强调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仁者,爱人",是医者对外界的各种关系,医德完善.总之,医者以仁爱为怀.秉承传道、修身、济世的精神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之一,应扬弃地继承,使之有益于和谐社会下医德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论儒家"慎独"思想的医学伦理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儒家"慎独"思想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和境界,"慎独"伦理精神与医德要求具有契合性,因此,在医学界具有重要的现实伦理价值,从医者要达到医德的"慎独"境界,需要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坚定的道德信念,要做到慎隐、慎欲、慎省和慎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医德医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〇八医院以"强烈的为人民服务精神"为指导,通过加强思想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利用先进典型、法制和警示教育,创新宣传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强化监督职能;以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孙思邈医德思想探析武警青海省总队医院(810000)王莉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临床医学家,他不仅在医药学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是我国医学道德的倡导者和实践家。由于他终生淡漠仕途,养性修真,潜心医经,为民除疾,被人们尊称为“孙真人”。他关于医德的言行,成...  相似文献   

15.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为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医术精湛,是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学专家、麻风病专家。他精于妇科、儿科,开创了预防医学的先河。此外,他对骨伤科、针灸科、皮肤科、精神病学、护理学等诸方面的贡献至今仍不失指导意义。他系统的哲学思想和医德观使其成为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以及医学史上医德规范的开拓者之一。本文仅就孙思邈以从医为中心的医学伦理道德思想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仁和精诚"为核心的传统医德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深邃的哲学思想、深切的人文关怀、高尚的道德情操。撷取中华传统医德之仁爱济世、勤勉慎独、求实不欺、天人合一等思想精髓,融入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于培养医学生爱国为民的人文情怀、敬业精术的职业精神、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行、谦恭友善的处世态度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12年至1949年之民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和思想大发展的时期,岭南名医为适应社会变革形势发展了中医医德思想。在医患间利益关系上,岭南名医不再固守"正其义不谋其利"的思想,提出医者有其合理利益诉求;在医者间关系上,既重视相互合作,也强调相互竞争和批判;在医业与政府关系上,不再受"犯上非仁"观念束缚,与政府废止中医的行径抗争。岭南名医顺应时代发展、革新中医医德的思想和实践,对建构新时代中医药话语权、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合格医师应有的基本素质和必备条件,医学院校应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目前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把医德医风教育应该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课程中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学医院应该创造良好的医德医风教育氛围,带教医师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学校、医院共同构建医德医风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八荣八耻"的提出,使医德教育有了新的内容。通过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医德教育的内涵关系、关注当前医德教育的现状、探讨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医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仁”是儒家伦理的核心概念。儒医将儒家伦理与行医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医学史上丰富的医德思想。在这一思想体系中,以“恻隐之心”为原点的仁爱是儒医医德思想的根本依据;基于血缘关系而不断扩充的仁爱是儒医医德思想的情感机制;以“推己及人”为方法的仁爱是儒医医德思想的实践路径。儒医秉持这些理念和方法,在行医实践中形成优良的医德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