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间期是月经排净以后,血海空虚,冲任衰少,经气逐渐蓄积,由空虚渐充盛,由阴转阳,阴阳交接之转折时期,由于体质因素导致阴阳转化不利,而每于氤氲时周期性出现阴道少量出血。知柏地黄丸加减应用其有利于机体重阴转阳的变化,促进其转化过程而达到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沛霖主任治疗肾虚血瘀型经间期出血多以补肾活血化瘀为主,运用调周法,遵循月经周期的阴阳变化,经后期以滋补肾阴活血化瘀为主,经间出血期以滋补肾阴促排、活血止血为主,经前期以补肾阳活血化瘀为主,行经期以活血化瘀调经为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刘长英主任运用中药循周治疗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刘长英主任临诊,从月经周期的规律、阴阳的变化,认识经间期出血的病因及辨证治疗,并附验案。结果:刘长英主任认为经间期出血主要病因是肾阴虚,治疗的重点在月经后期,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规律,经后期益肾滋阴养血,重阴转阳;经间期平调阴阳,调理气血;经前期补肾养血温阳,重阳转阴;行经期行气活血益肾通经。结论:刘长英主任中药循周治疗经间期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月经周期节律正常的关键为阴阳消长顺利转化,月经病的调治需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而选用不同方药,经后期阴精渐长,重用滋阴养血之品,佐以温肾助阳药,充养阴精以达经间期的重阴状态;经间期重阴转阳,重补肾活血,方能顺利转化,产生氤氲时机;经前期为阳长时期,当补肾助阳,佐以滋阴之品,使阳气有所依附;行经期肾气充沛,为重阳必阴之时...  相似文献   

5.
经间期出血因肾阴不足,精血亏虚,经后期不能达到"重阴"状态,或湿热内蕴,或瘀阻胞络,阴阳转化不协调导致经间期出血。中医治疗以调周法为准绳,经后期滋肾填精为大法,同时牢牢把握经间排卵期氤氲状的气血活动特点及用药规律,见血而不止血,配合经前期补肾助阳、行经期活血通经,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6.
李教授认为免疫性不孕症病机属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本,以肝郁、血瘀、湿热为标.治疗应遵循标本兼顾的原则,在补益肝肾的同时,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清利湿热.李教授根据月经周期,提出以六味地黄汤加减分期论治免疫性不孕症,经后期肾阴不足,重在养血滋阴;经间期重阴转阳,在滋阴的基础上加入理气活血药物以益气活血,促进阴阳转化;经前...  相似文献   

7.
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或赤白带下,称为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会影响排卵、同房,是造成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需要积极治疗。顺应月经周期变化,运用丹栀二至方加减以滋肾阴,燥湿化瘀治疗本病,屡有治验。  相似文献   

8.
许小凤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以阳虚多见,阳气不足,痰湿内生,阻滞胞宫胞络,经间期重阴转阳不利,卵子排出障碍,故难以摄精成孕.治疗以温阳法化痰湿、交心肾、促排卵、健黄体、调节生殖轴,验之临床疗效较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在中医药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气血变化施以调周法。经后期给予养血滋阴,补肾填精;经间期为促使由阴转阳的变化,此时应在补肾阴的基础上加入温肾助阳及活血通络之品,有助于卵泡排出:经前期给予温补肾阳,行气活血通络,佐以滋阴药,促使阴血充盛,阳气旺盛;经期胞脉充盛,宜行气活血,引血下行,促使月经正常来潮。调周法能帮助患者恢复排卵,改善其月经周期,达到助孕的目的。同时改善患者高雄血症、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形成平调阴阳的学术思想,认为失眠是肾阴亏虚、心火亢盛的阴阳失衡所致,以"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为治疗总则,法当滋补肾阴、养心安神为主,佐以理气活血,运用六味地黄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中重用延胡索理气活血,使血脉通、营卫调和,魂归于肝,睡眠改善。  相似文献   

11.
运用阴阳学说调治月经周期中的疾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阴阳学说,以“经后期滋阴养血,经间期调气活血,经前期补肾助阳,行经期活血调经”的法则调治月经病,取得较好的疗效。进而认识到整个月经周期确是一个阴阳消长的过程:经后期以阴长为主:经间期则是阴长至重,向阳转化的时期,体内气血活动显著;排卵以后,阳气逐渐旺盛,胞宫温暖,有待受孕,谓之经前期;随着时间推移,阳气至重,经血来潮,阳气下泄,新的周期复始。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抓住调治月经周期的主动权。现将我们临床调理月经周期的体会介绍如下:一、经后期滋阴养血以奠定物质基础经后期的含义,按女子七数的基点算,是经净后七天。此期是阴分的恢复和滋长,以奠定物质基础的阶段。临床所见之经后期的延长,甚或崩漏、闭经等大都由于阴长不足所致。我们还发现,因阳长不足而  相似文献   

12.
经间期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影响女性正常排卵,其发病机理未明了,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王小云教授认为,氤氲之期,阴阳消长失衡,肾阴亏虚是经间期出血发病的主因,肝气郁滞是诱因,常兼夹血热、血瘀,证型多变,治疗上应发挥中医特色,秉承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原则,以补肾疏肝、活血祛瘀、凉血止血、调周促排等为主要方法,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滋肾调冲汤治疗经间期出血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莲  孙忍乐 《陕西中医》2005,26(5):387-388
目的:探索滋肾舒肝类中药配伍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滋肾调冲汤(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当归、白芍、香附、柴胡等),治疗本病6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2%。结论:本方有滋补肾阴、舒肝调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郭海红  郭丽丽 《光明中医》2011,26(12):2538-2538
经间期出血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笔者在近年随师学习过程中总结出经间期出血的病因病机多为肾阴亏虚,虚火内扰,治疗以六味地黄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经间期出血临床特点为两次月经中间,约在周期的第12~16天出现规律性的少量阴道出血,出血持续数日,可伴有腰酸、少腹两侧或一侧胀痛、乳胀、白带增多[1]。1病因病机吴克明教授认为,经间期是月经净后,血海空虚、冲任衰少、经气由衰到盛之转折,由阴转阳之时,精血渐充。女  相似文献   

16.
庞丽香  王守信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56-857
行经期(月经期)为重阳转阴,治疗以活血养血通经为主,方用调周助孕1号方;经后期(卵泡期)为阴长期,宜滋补肾阴,培补气血,方用调周助孕2号方;经间期(排卵期)为阴长达重阴,以温煦益肾为主,佐以活血通络,促进阴阳转化,使胞脉通畅,已成熟的卵子突破表层,致顺利排卵。此期用调周助孕3号方。临床中如兼肝郁或兼肥胖或瘀血时,方药要随证加减,或调整某些药物的剂量。  相似文献   

17.
《易经》是一部研究阴阳八卦的“天人之学”。作者学习《周易》的阴阳消长变化思想,结合《黄帝内经》中的有关理论,应用于妇科临床,有如下体会:1.经间期出血,责之于阴阳转变失调;2.经间期腹痛,子午加重,乃营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经间期出血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付钧 《吉林中医药》2006,26(7):22-22
经间期出血是指妇女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在两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的阴道出血现象。临床常见有肾阴不足、湿热扰动、肝郁血滞3型最为常见。笔者自2000年以来,共治疗经间期出血患者52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52例,年龄在16~44岁之间,病程3个月~2年不等。已  相似文献   

19.
答:排卵期出血是指两次月经中间,基础体温高低相交界期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排卵期是继经后期由虚至盛,由阴转阳的转化时期,此期如因家庭、社会、自身等情绪因素的影响,导致体内阴血不足,不能涵养子宫冲任,其络脉失养,阳气内动,易热灼营络而致出血,性格外向,木火体质,具有神经质的人格特征的患者易致排卵期出血。  相似文献   

20.
国家级名医张良英教授认为经间期出血多因肾精不足,阳气易动,阴阳转化不协调,阴络易伤,损及冲任,血海封藏失职,血溢于外而致。张教授主张治疗重在月经后、以补肾滋阴养血为主、配伍补阴不忘阳三点,临床以补肾滋阴养血为法,自拟六味地黄加味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