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明病多口渴,阳明胃家有热是导致口渴的直接原因。小柴胡汤证患者如果阳明热重津液被伤,则口渴,张仲景去半夏之辛燥,加人参、栝蒌根生津液;如果患者风重,则不渴,仲景去人参之甘寒,加桂枝祛风。脾约丸证患者,胃气虚乏而生热,此热乃虚热,其病机以脾虚寒为主,所以患者口不渴。阳明经阳气的来复是疾病向愈之兆,阳气来复的表现为口渴,此时病人少量饮水,阴阳自和则痊愈;如果饮水过多则"不能消之",表现为"其腹必满,小便不利";对于"太阳有寒,阳明有热",加上饮水过多的患者,当阳气恢复必定"大汗出,小便利",阳明之热和太阳之寒随汗而解,体内蓄积之水随小便而解。  相似文献   

2.
小柴胡汤为邪留少阳之主方,因少阳经用药有汗、吐、下三禁,故用小柴胡汤以和之。方中重用柴胡轻清以透半表半里之寒,黄芩苦寒以清半表半里之热,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以开其气结,柴胡配生姜则肝脾之气升,黄芩和半夏使胆胃之气降人参、甘草、大枣益中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少阳邪解,必赖阳明水谷化精,脉气留经,则正气升达而邪解,故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贝由鲜龇街た梢钥闯?肝胆脾胃在病理(生理亦同)过程中相互影响,关系密切。 就肝胆来说,肝主升发,胆主降泄,互相配合,其经脉行于身之两侧,发病则可迫及胸胁,上至头…  相似文献   

3.
<正>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的组成是: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少阳为半表半里之证,法当和解,汗吐下皆在所禁,故又名“三禁汤”。柴胡味苦微寒,能升阳达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解;黄芩苦寒,能退热和阴,使半里之热,得从内清;邪在半表半里则阴阳争。半夏辛温,能和胃降逆而通阴阳,人参、甘草补正却邪;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奏和解少阳之功。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少阳病,伤寒,中风,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或汗后余热不解;或疟发寒热;或妇人伤  相似文献   

4.
本方出自仲景《伤寒论》,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中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为太阳主方;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为少阳主方。因为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表明太阳证未罢,而微呕,心下支结乃少阳证已见,故而以柴胡为君,使少阳之邪得以从太阳而解。少阳证必呕,而心下支结逼近胃脘,故小柴胡汤用人参、姜、枣通胃阳以助正气,防其邪之入府,开达驱邪仍从汗解。太少两阳合病或太少两阳并病为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李晓娟教授应用小柴胡汤医案三则:汗证,证属营卫不和,津液不固,治宜调和营卫,固摄止汗。郁证,证属热扰胸膈证,治宜和解少阳,清宣郁热。胁痛,证属少阳气机不疏证,治宜和解少阳,疏肝理气。指出:大凡邪入半表半里,以及少阳经气不疏引起自身和其它脏腑病变,或经循所过之处器官病变者,常用此方,而不必悉具少阳诸症。  相似文献   

6.
小柴胡汤与柴胡桂枝汤辨。小柴胡汤:主证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其他见证(如七或证)非必有症状。小柴胡桂枝汤:表证未解之发热微恶寒,四肢关节疼重。具育少阳之微呕,胸脘之间满闷不舒的见证。大柴胡汤与柴胡加芒硝汤辨:主证为小柴胡证兼有热邪内陷,热结与胃脘。表现心下急,郁郁微烦,或心下痞鞭,或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呕,热迫大肠而下利。柴胡加芒硝汤:妄狂用攻下,伤及胃  相似文献   

7.
名词解释     
1.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由于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即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 2.自汗不因劳动、天热或衣厚而汗自出者,谓之自汗。多因气虚不固或阳虚不敛阴液所致,故见于气虚或阳虚之证。 3.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谓之盗汗。多见于阴虚之证,阴虚则阳亢,入睡时  相似文献   

8.
问汗浅识     
汗为心液,是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即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阴阳别论》)。正常的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的作用,异常的汗出则见于多种疾病之中。如太阳病恶寒无汗,脉浮紧为表实证;恶风自汗,脉缓为表虚证。身大热,汗大出,烦渴,脉洪大为阳明经证;痞、满、燥、实。手足濈然汗出,脉沉实有力为阳明腑证。寒热往来,汗出而解,发作有时为少阳病。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舌苔黄滑为湿热。脉虚自汗,又当暑月为伤暑。温病初起则  相似文献   

9.
小柴胡冲剂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冲剂为小柴胡汤的中成药制剂 ,本方系《伤寒论》方 ,乃医圣张仲景为少阳病设治之传世佳方之一。方中用柴胡解少阳郁滞 ,黄芩清胸腹之热 ,二者相合 ,疏解半表半里之邪 ,生姜、半夏降逆和胃 ;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扶正。寒热并用 ,攻补兼施 ,具有疏邪透表、和胃降逆、生津和营、和解少阳之功能。其主证为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或咳者。成元已《明理论》说 :“伤寒邪在表者 ,必渍形以为汗 ,邪气在里 ,必荡涤以为利。其不外为内 ,半表半里 ,既非汗之所宜 ,又非吐 ,下之所对 ,是当和解…  相似文献   

10.
赵慧  全毅  袁红霞 《河南中医》2020,40(2):167-170
太阳烦证有太阳本经郁热不宣导致的烦证和误汗、误吐、误下、误火攻导致的变证,太阳本经烦证有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和五苓散证,太阳病误治导致的变证有误汗、误吐所致栀子豉汤证、误下所致大陷胸汤证、误用火疗和下法所致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误用汗、下所致干姜附子汤证和误用汗、下所致茯苓四逆汤证。阳明烦证有阳明热证、阳明实证和阳明变证,阳明热证为白虎加人参汤证,阳明实证为调胃承气汤证,阳明变证为栀子类方证和大陷胸汤证。少阳烦证有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柴胡桂枝汤证和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太阴烦证有小建中汤证和甘草干姜汤证。少阴烦证有少阴寒化证和少阴热化证。厥阴烦证有寒极致烦证和热极致烦证。烦证总病机为热扰心神,但热有虚热、实热之分,临证须审证求因,根据不同病因,抓主证、辨病机,灵活审慎论治方可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1.
邵家东  孙羿帼 《环球中医药》2023,(12):2505-2507
《伤寒论》第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提示少阳中风,不可吐下。据此后世多认为少阳禁吐禁下,如“少阳经,即有心下硬,不可下,下之甚,则下痢不止”(《医宗金鉴》)。其实少阳禁下的前提是外有风邪(火)上扰,根据《伤寒论》表里辨证的原则,本当先解表。少阳病位虽在半表半里,但少阳邪热有程度之轻重,治疗上需区别对待,古今医家均有此认识,吴谦即认为“但胸之邪未已,故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以外,复以小柴胡汤加芒硝,以下少阳之里”。其次,从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之病证特点分析可知当少阳胆火偏胜,煎熬胃之津液,可加大黄、芒硝等引少阳胆火从胃腑下行,防止津液进一步损伤形成胃家实的传变。在中医早期的文献中记载了加芒硝、大黄的柴胡剂,如柴胡发泄汤方、柴胡下热汤方及茵陈汤方,且芒硝、大黄用量较小,非承气汤之意。故少阳证并非禁下,少阳证合用清下体现了张仲景保胃气,存津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治疗八法在临证应用中,一定要掌握以下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汗法:要当汗而汗,汗不伤正。使用汗法要做到当汗则汗,使病邪随周身微汗而解;不当汗而汗,为误汗;当汗不汗则为失表。应用汗法,不能汗之太过,大汗必伤阳,过汗亦耗液。治疗外感热病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为度。一般而言,“咽喉干燥”、“淋家”、“衄家”、  相似文献   

13.
<正> 三、小柴胡汤的应用小柴胡汤是少阳气化之为病和部位之为病的主方,而少火被郁或邪入半表半里的症状甚多,何况这些症状在临床上又不一定同时出现。因此,运用小柴胡汤时就必须掌握其主要关键,随症加减。 (一)运用小柴胡汤的原则与禁忌 1.但见一证便是柴胡证的主证,或然证颇多,而又不一定同时出现,因此,运用小柴胡汤就应掌握一条原则:“但见一证便是”。“一证便是”,这一证是什么呢?临证时凡在伤寒或中风过程中,不必诸证悉具,只要见到一个症状,这个症状不需别的柴胡证作旁证就足以说明少火被郁或邪结在半表半里的就应当用小柴胡汤。如前面所讲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伤寒脉弦细”等都是。再如厥阴篇379条“呕而发热”也是柴胡证,因呕是邪近于胃的周围,发热是邪连于表,这说明病位已由厥阴之里,转为少阳之半表半  相似文献   

14.
汗证汗证是汗液异常外泄的一种证候,一般常出现在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但亦可单独出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 [病因病机]汗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有5个方面。1.营卫不和。体弱病后,营卫不和,卫外不固,营阴外泄则出现自汗;2.里热炽盛。感受阳热病邪,或寒邪入里化热,或过食辛辣炙煿,肺胃里热炽盛,蒸发津液外泄引起汗出。或湿热熏蒸而汗。3.阴虚火旺。热病伤阴,或久病阴亏,虚火内生,阴精被扰,外泄作汗,多为盗汗。4.阳气式微。素体阳虚,或病后阳衰,阴失阳固,汗液妄泄,甚则可成为绝汗。5.正邪交争。热病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证的形成多系外感邪气,侵袭人体,多日不解,或失治、误治而转入少阳;主症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病机为“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部位;用法可以遵“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旨。小柴胡汤主要治少阳病,但在太阳病、阳明病、三阳合病、厥阴病等疾病中,只要具备“正邪分争”,有和解可能的病证,均可用小柴胡汤治之。小柴胡汤证应与疑似证鉴别。小柴胡汤证治宜和解,汗、吐、下、温针等都应当禁用。临床多种病证只要具有“正邪分争”病机,有柴胡证“一证”表现,无论内、外、五官、妇产等科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渡舟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桂枝干姜汤在《伤寒论》中治“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未解者”的伤寒误治而致邪传少阳,气化失常,津液不布之证。刘渡舟老师根据本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实践用之治疗少阳病而兼太阴脾家虚寒的证候,每每奏效。刘老师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大柴胡汤治疗少阳病而兼阳明胃家热实的证候对比,恰有寒热虚实对照鉴别的意义。少阳不但为表里之枢,也为阳明之枢,故临近太阴。当少阳病内及太阴之时,则可见脘腹胀满,便溏不调,脉缓无力等证。如临床上某些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第165条即是因为伤寒发热汗出不解,邪热乘虚而入,入里化热影响到少阳枢机不利的同时,热伤津液使燥热充斥于里而造成阳明燥屎内结的里实证,燥热逼迫肠中津液下渗而出现热结旁流,故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的同时兼清阳明里热,诸证即安。第165条中的"下利"一证属于变法治利,即通因通用法。故在临床遇到下利患者是必定要辨证准确,如遇到本应下法而止利的一定当机立断,否则可能会因当下而不下导致亡津液引起诸多变证,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阳明的三急下之证而致亡阴,急下存阴亦体现了仲景顾护正气之大法。  相似文献   

18.
手足汗【原文】伤寒手足汗出,何以明之?四肢者,诸阳之本,而胃主四肢,手足汗出者,阳明之证也。阳经邪热,传并阳明,则手足为之汗出,阳明为津液之主,病则自汗出,其有身汗出者,有但头汗出者,有手足汗出者,悉属阳明也。何以使之然也?若一身自汗出者,谓之热越,是热外达者  相似文献   

19.
浅谈小柴胡汤与小柴胡汤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极广 ,除了小柴胡汤证的四大证的应用 ,还有 7个或然证的加减使用。现就谈谈临床心得体会。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 7味药组成 ,根据药物配伍具有苦降、辛开、甘补 3个方面作用。柴胡、黄芩合用 ,苦寒清热 ,解半表半里之邪 ,疏解少阳气机。生姜、半夏合用 ,调理胃气 ,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合用甘补中气 ,助少阳之枢 ,助正抗邪 ,使本方具有疏利少阳机枢 ,调达气机升降功用。其中少阳机枢包括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 ,即三焦的输布水液 (津液 )的作用。小柴胡汤的运用不仅是“和法”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0.
小柴胡汤功效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小柴胡汤的功效《伤寒论》233条论述详明,历代医家对此多以文释义,无专论方之功效者。笔者不揣愚味,就临床运用试谈管见,供同道批评。仲景《伤寒论》233条云:“阳明病,胸胁满痛,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论中所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实小柴胡汤之功效。历代注家对此不仅多以文释义,且多不一致,综其要有三:从药效注者,如《伤寒论译释》认为上焦得通句,是“服用小柴胡汤后的药效”;从病理机制解者如《伤寒论语译》认为“上焦得通以下,是解释服小柴胡汤后的病理机转”;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