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人工生态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多花黄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野生混交林的土壤和野生多花黄精为对照,测定黄桃、杉木林及竹林在人工生态套种多花黄精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多花黄精块茎生长量和黄精药材指标性成分含量。结果:3种人工生态种植模式能显著提升土壤物理性状及肥力,并提高多花黄精块茎生长量及药材品质,影响大小顺序为:黄桃套种>杉木林套种>竹林套种>CK。黄桃套种模式下,土壤含水量、pH值、孔隙度分别为20.42%、6.23和56.24%,容重仅为0.71 g/cm3;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分别为112.33、506.47、722.14和483.60 mg/kg;多花黄精种植3年块茎重量、块茎生长量和相对生长速率分别为378.97 g、354.22 g和1 433.78%;多花黄精块茎醇溶性浸出物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86.14%和15.53%。结论:人工生态种植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多花黄精产量和药材品质,其中以黄桃套种多花黄精的人工生态种植模式效果最佳,该研究为多花黄精人工生态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黄精粗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并建立蒽酮-硫酸分光光度含量测定法。方法:以黄精提取物中多糖得率为提取工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选黄精的水煎煮提取工艺;采用多级醇沉-Sevage法脱蛋白-活性炭脱色的组合工艺纯化黄精提取物以获得黄精粗多糖;采用蒽酮-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精粗多糖含量。结果:黄精提取物的最佳水煎煮提取工艺为:以8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时;黄精提取物经组合工艺纯化得黄精粗多糖,黄精粗多糖相对于黄精提取物、黄精药材计算其得率分别为42.30%和13.35%,粗多糖含量以无水葡糖糖计为98.60%;葡萄糖浓度在5.29~21.1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2%,RSD为1.99%(n=9)。结论:本实验优选的黄精粗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合理;建立的蒽酮-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精粗多糖的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黄精主要化学成分比较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材》2016,(3)
目的:对不同产地黄精原植物(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和主成分分析,为鉴定、筛选和保护优良黄精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黄精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HPLC测定薯蓣皂苷元含量。结果:广东韶关市多花黄精中黄精多糖含量最高为14.094%,湖北咸宁市多花黄精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为8.920 mg/g,河南卢氏县的黄精中总酚含量最高为0.045 mg/g,贵州贵阳市的多花黄精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0.040 mg/g;黄精的主成分为黄精多糖和薯蓣皂苷元。不同产地不同种间黄精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同一种内不同产地黄精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亦差异显著。结论:黄精优良种质的筛选应以黄精多糖含量和薯蓣皂苷元含量共同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对多花黄精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变化规律,通过采集全国多花黄精主要分布区25个种源(野生),每隔2个月采集1批次浙江庆元人工栽培的六年生黄精,采用蒽酮-硫酸法、醇溶性热浸法测定其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表明,种源、生理年龄和采收季节均显著影响多花黄精多糖和浸出物含量:不同种源多糖质量分数为6. 96%~20. 09%,浸出物质量分数为32. 08%~78. 99%;二年生龄节多糖和浸出物含量最高,第3年积累总量最为丰富,其后随着龄节生理年龄的增加含量明显下降;在地上部分刚枯萎时根茎积累的多糖与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5. 39%,78. 99%。不同种源间多花黄精药材多糖和浸出物含量的巨大差异直接影响药材的有效性、稳定性,同时也说明栽培品种选育的潜力巨大;历代本草记载"二月采"或"八月采",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春秋二季采挖",上述时期多花黄精的多糖与浸出物含量并非最高,根据物候选择在多花黄精地上部分刚枯萎时采收可能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别屏南产菝葜、重楼、黄精3种药材,检测黄精药材多糖含量,评价3种药材的品质。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相关规定对3种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以及黄精药材含量测定。结果屏南菝葜药材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屏南重楼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的相应位置在主成分含量上表现出差异;屏南黄精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建立了黄精多糖含量的UV测定方法,以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在3.34~20.05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4.47×10~(-2)C-5.64×10~(-2)(r=0.999 2)。结论建立了3种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及黄精多糖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为3种药材的品质评价及质量分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可排除黄精药材本身所含单糖干扰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建立合理客观地评价黄精药材的质量.方法:联合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苯酚-浓硫酸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黄精原药材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取两者之差即为药材中多糖的含量,并从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以及加样回收率等方面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不同产地的黄精药材多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云南产黄精药材中多糖含量较高.结论:本实验样品处理简单、方法的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可用于评价黄精生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测定多花黄精多糖的单糖组成。方法多花黄精多糖经提取后,用硫酸水解,用Carbo Pac PA1色谱柱(250 mm×4 mm,10.0μm)进行分离,采用梯度洗脱,HPAEC-PAD测定多花黄精多糖中单糖的组成。结果测得各单糖在1~100 mg/L线性关系良好(r0.999),最低检出限为0.015~0.025 mg/L,RSD为1.35%~2.80%,加样回收率为88.36%~111.3%。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多花黄精多糖均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组成。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多花黄精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测定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朱新焰  孙信梅  杜春华  丛琨  石亚娜  张智慧  王家金  钱均祥  季鹏章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1):61-64,I0013,I0014,I0015,I0016,I0017
目的对滇黄精及其习用药材轮叶黄精进行多糖组织化学和含量测定研究,明确两种药材多糖的积累和分布特征,比较两者多糖含量的差异,为滇黄精及其习用品资源的挖掘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两种药材不同器官的横切片,利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多糖进行定位分析。以醇提法提取根茎多糖,采用蒽酮-硫酸为显色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在两种药材不同的器官及组织中,多糖主要分布在根、根茎的皮层薄壁细胞、黏液细胞、维管束及其鞘细胞中;茎的维管束和纤维束环中;叶肉细胞及叶脉维管束中。根茎多糖分布最多,其次是叶片,根和茎中分布则较少。两种药材多糖含量差异不大,滇黄精多糖含量略高于轮叶黄精。结论组织化学定位和蒽酮-硫酸显色法适用于研究和分析黄精类药材多糖的分布和含量测定。民间习用轮叶黄精有一定的合理性,应加强对其化学成分、安全性及疗效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PMP-HPLC和化学计量学的黄精基原物种多糖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3种基原黄精的多糖指纹图谱,探讨黄精基原物种多糖的差异,为黄精药材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黄精药材中的多糖,经三氟乙酸(TFA)水解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后,采用HPLC建立3种黄精的色谱指纹图谱;并利用相似度(SA)分析,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研究3种基原黄精物种多糖的差异。结果:3种基原黄精的多糖PMP-HPLC指纹图谱存在差异,3个物种中均未检测到D-甘露糖,L-鼠李糖和L-岩藻糖,但均含有D-半乳糖醛酸,D-盐酸氨基葡萄糖,D-半乳糖,D-葡萄糖,D-木糖。PCA和HCA分析表明,黄精与多花黄精的多糖色谱指纹较为接近,而滇黄精与二者差异明显。结论:3种法定基原黄精物种的多糖组成存在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应考虑物种对临床应用可能产生的影响。所建立PMP-HPLC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3种黄精药材的多糖的差异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甘小凤  韦国良  李婷婷  屈曾义  徐胜  何敏  范宝磊 《中草药》2019,50(20):4932-4941
目的探究单一酶法与复合酶法提取黄精Polygonati Rhizoma多糖的最优条件;分析黄精九蒸九晒过程中多糖组分含量的变化,为黄精和其他中药材的炮制方法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方法响应面(RSM)优化酶法提取黄精多糖,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法和HPLC法对九蒸九晒的姜形黄精、蒸出液中的多糖进行分析,建立黄精古法炮制以及蒸出液的多糖特征图谱。比较不同酶对黄精中多糖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单一酶中纤维素酶提取效果最好,4种复合酶中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结合提取效果最好;通过RSM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纤维素酶在酶解温度为51℃、酶的添加量为2%、酶解pH值为5.40的情况下,精制黄精多糖提取物中多糖总量为(675.34±0.10)mg/g;PMP-HPLC检测炮制过的4种黄精,均含有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其中鸡头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姜形黄精P.cyrtonema、竹节黄精P. odoratum多糖均以葡萄糖为主,马鞭黄精P. filipes多糖以甘露糖为主。随着姜形黄精被炮制次数的增加,各单糖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再增加后趋于稳定,以甘露糖、半乳糖变化明显。蒸出液各单糖含量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其中甘露糖、葡萄糖的变化明显。结论研究表明纤维素酶参与的单一酶法和复合酶法提取黄精多糖,不仅可以提升黄精多糖的提取效率,也提高黄精多糖纯度;九蒸九晒会影响黄精中的多糖提取得率;PMP-HPLC特征图谱能够准确地表征黄精炮制过程中多糖含量的变化,可用于评价黄精及炮制药材的多糖组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南沙参药材的质量,测定贵州10个不同产地南沙参药材总多糖含量。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总多糖,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制作标准曲线,利用硫酸-苯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南沙参总多糖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纳雍和安顺产南沙参总多糖含量较高,分别为21.978%和19.901%,而六枝和水城产南沙参总多糖含量较低,分别为6.378%和6.738%。结论:纳雍和安顺产南沙参药材的质量较好,纳雍和安顺为南沙参种植的较适宜地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蒸制方法及时间与黄精中多糖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浓硫酸显色,在波长490 nm处测定常压蒸制和高压蒸制酒黄精样品中多糖的含量.结果: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常压蒸制和高压蒸制酒黄精样品中多糖的含量降低.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葡萄糖在16.32~81.6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结论:黄精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其药理活性不相符,其药效物质基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品质形成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黄精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布局、引种栽培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6个产区31个产地的多花黄精的形态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质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形态和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纬度、海拔、年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及无霜期对多花黄精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纬度和年均温对多花黄精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纬度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海拔和株高、叶长、叶宽及根茎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温与叶宽呈负相关,7月均温和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数量和日照时数、积温及无霜期呈显著性负相关,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有利于黄精株高、根茎和叶片的生长,水解性氮含量与叶长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分与地下根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进行多花黄精规范化种植过程中,应注意海拔、温度、无霜期、土壤酸性、生长期温度、磷肥及钾肥施用等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陶爱恩  杜泽飞  赵飞亚  夏从龙  段宝忠 《中草药》2019,50(10):2467-2473
目的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黄精3种基原植物中多糖的组成和含量差异,为黄精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和柱前衍生化-HPLC(PMP-HPLC)法比较3种基原黄精中多糖的差异;采用紫外光谱法(UV)测定总多糖含量。结果 3种基原黄精多糖的IR平均光谱和二阶导数图谱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聚类分析(HCA)分析均可将3种基原的黄精加以区分;PMP-HPLC图谱显示3种基原黄精中多糖的单糖组成存在差异,共有成分为D-甘露糖、D-核糖、L-鼠李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D-葡萄糖、D-木糖、D-阿拉伯糖和L-岩藻糖;结果表明,所测样品多糖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方法为黄精类药材的多糖组成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黄精炆制前后糖类成分变化差异探讨黄精炆制后“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精炆制前后的总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黄精炆制前后游离糖含量;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HPGPC-RI)法分析黄精炆制前后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PDA)法对黄精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黄精炆制后,总多糖含量下降约60%;游离糖中蔗糖含量降低35%,果糖含量升高22倍,葡萄糖含量升高4.4倍;炆制后相对分子质量2个峰均降低1~5倍;黄精炆制前后多糖均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生黄精单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10∶6∶25∶7∶1);炆制后物质的量比为7∶5∶1.7∶14∶1。结论 炆法炮制对黄精糖类成分影响较大,炆制后多糖发生水解及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黄精麻舌感消失,药效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及加工方法的多花黄精药材"味"觉变化的电子舌鉴别方法。方法采集安徽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药材和不同产地加工的样品,采用电子舌技术对各样品进行测定,获取各样品味觉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响应值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苦味和甜味是多花黄精主要成分;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味"响应值显著差异;通过蒸和煮的加工,多花黄精药材苦味减低,甜味增加。结论电子舌技术可用于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药材的区分,能够客观测定产地加工导致黄精药材"味"的变化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吉祥草中多糖含量的条件,建立吉祥草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不同地区吉祥草药材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地区吉祥草药材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葡萄糖对照品在22.56~112.8mg/L浓度范围内与其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RSD为2.5%。贵阳花溪、贵阳南明区、四川广元市、江苏沭阳县吉祥草药材中多糖含量分别为1.82%、1.19%、2.27%、1.58%。结论:四川广元市的吉祥草多糖含量最高,其多糖含量占吉祥草药材量的2.27%,建立的苯酚-硫酸法测定吉祥草多糖的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考察黔产太子参生长区域海拔高度及其总多糖含量,探讨海拔高度对太子参总多糖含量的影响规律,为该药材的质量评价及科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太子参总多糖,运用UV测定总多糖含量,硫酸-蒽酮法显色,检测波长626 nm。海拔高度采用手持坐标定位仪测定。结果:不同海拔基地太子参总多糖含量差异较大,含量(281 mg·g-1)最高为施秉县牛大场上坝小朝老,含量(23 mg·g-1)最低为清镇市王庄乡罗田村。相关性分析表明太子参总多糖含量与生长区域海拔高度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黔产太子参总多糖含量普遍较高,海拔高度对总多糖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但应避免在海拔过高区域种植。贵州虽为太子参非道地产区,但可作为太子参的主要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开发云南大理的药用植物资源,评价滇黄精的品质.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滇黄精多糖的含量.结果:滇黄精多糖含量为12.98%,实验提取分离所得的粗多糖中总糖含量为88.89%.结论:滇黄精品质优良,是道地的中药材品种.  相似文献   

20.
全蝎药材不同商品中总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全蝎种药材中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以评价其不同商品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乙醚脱脂,水提取后,苯酚-硫酸显色剂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10批全蝎不同商品中总多糖含量。结果:10批药材样品中总多糖含量以葡萄糖计的回归方程为Y=0.0045X+0.0012(r=0.9998),线性范围在18.5492.68μg,平均回收率为100.19%,RSD=1.23%。结论: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全蝎药材中总多糖含量的方法简便,方法学考察结果理想,可作为该药材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