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整体性研究方法,具有整体、动态、综合分析等特点。目前代谢组学已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中药复方防治ICVD的机制等研究中,为揭示ICVD中医证候本质,中医药早期诊断及防治ICVD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历经几千年发展,有其独特的科学内涵,而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难以被现代社会理解和接受。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读中医药内涵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中医药的精髓在于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即以整体的、动态的和辨证的观点去把握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它凝聚着历史的智慧,却缺乏现代科学阐释。伴随代谢组学的出现,与中医药的整体观、系统观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不谋而合,与中医药认识和解释疾病的方法相一致。若有效地契合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策略,基于系统代谢网络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变化来评价中医药整体效应,发掘特征性规律,将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从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复杂性,以往科技手段无法将其一一揭示并量化。代谢组学是近年来生物信息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组学,具有非破坏性、整体性、动态性、非靶向等特点。它通过检测生物体液的"代谢指纹图谱"和分析引起代谢谱变化的原因,可以整体评价中药对机体的生物效应和毒理作用。由于代谢组学自身的复杂性及局限性,还不能完整阐释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但随着各种"组"学数据的成功对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联合应用于中药新药研究中,它们之间相互补充,整合在一起可以比它们各自本身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结合代谢组学方法探究缺血性脑卒中阳虚证患者与健康平和质人群血清中的代谢产物差异,总结缺血性卒中阳虚证相关生物标志物特点,从而进一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0例缺血性脑卒中阳虚证患者作为观察组,10例中医体质为平和质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GC-TOF-...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有报道脑血管病是老年人三大主要死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因此,对缺血性中风的防治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在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流行病学、预防及诊断等方面有了不少进展,但在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该学科的应用跨越了生物技术和医药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者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概况,概述了代谢组学在中医学、中药品种资源、药理毒理及临床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在方法学上具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点,符合中医治疗疾病和中药作用的整体性原则。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和中医辨证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深层次理解中医脏象理论,预测疾病的发生,反应肠道内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整体性评价中药及复方综合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中药体内代谢物组的分析,可促进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阐明,建立科学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临床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代谢组学和中医药学的有效组合,一定能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桐生  谢鸣 《中医杂志》2006,47(10):723-725
从代谢组学的技术特征出发,分析了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模型复制、方药作用机制及中药安全性评价等领域应用的价值及可能性,认为代谢组学将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重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在方法学上具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点,符合中医治疗疾病和中药作用的整体性原则。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和中医辨证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深层次理解中医脏象理论,预测疾病的发生,反应肠道内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整体性评价中药及复方综合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中药体内代谢物组的分析,可促进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阐明,建立科学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临床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代谢组学和中医药学的有效组合,一定能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法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和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疾病,又称脑梗死[1](cerebral infarction,CI),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本论文在分析国内外有关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文献基础上,探讨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中医整体观、中药质量标准化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的研究以及中药方剂研究的关系,认为代谢组学能够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实现对活体组织器官进行无损伤、几乎接近生理条件的动态研究,这种研究特点与中医学的整体观、系统观和辨证论治思维相吻合,与中医认识和解释疾病的方法相一致;采用系统生物学的策略和方法,以基于疾病和药物干预下的系统代谢网络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变化来评价中药整体效应,用以解释中药方剂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使得代谢组学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中一个非常合适的方法。代谢组学将会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较为合适的切入点而且非常有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干预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采用神经功能积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方法验证补阳还五汤干预缺血性脑中风的药效;采用UPLC-MS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给药组大鼠血清中的内源性物质的峰面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DA)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模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神经功能积分显著下降(P<0.05),半脑梗死面积显著降低(P<0.05);PCA散点图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分离良好;内源性代谢物质谷氨酰胺、异亮氨酸、次黄嘌呤、前列腺素2、谷氨酸、脯氨酸、焦谷氨酸、缬氨酸、胆固醇和吲哚丙酸在三组中变化显著(P<0.050.01),为缺血性脑中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和调节内源性代谢物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靖阳  韩立峰  张晨  赵亚楠  徐强 《天津中医药》2022,39(12):1502-1512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HPLC-Q-Orbitrap MS)对39例符合相应纳入、排除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通过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模式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患者用药治疗前后的血浆进行分析。[结果] 代谢组学共筛选出42个与治疗疾病相关的生物标记物,涉及22种代谢通路,其中磷脂生物合成、磷脂酰胆碱生物合成、卟啉代谢、组氨酸代谢、类固醇生成、嘧啶代谢为变化最显著的6条代谢通路。[结论] 通过代谢组学方法证实,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能通过调节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及能量代谢,进而发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作用。表明代谢组学对指导中医临床及机制研究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月芳  章正贤 《中医杂志》2011,52(10):885-888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辨证施治主要有3型:阴虚风动,气虚血瘀,痰浊阻滞。也有按病情缓急分型辨治。具体治则治法有活血化瘀,益气活血,祛风化痰,活血利水,化痰通络,解毒护脑等。存在问题:应重视科研设计,制定统一标准,寻找新的有效方法,加强新制剂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收集近年来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延缓衰老的实验文献,并进行归纳与总结。发现代谢组学技术在单味中药、中药复方、老年性疾病证候和药物干预等方面都开展了延缓衰老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物变化有实际意义。说明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中医药延缓衰老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今后研究应以"中医理论-临床实践-科学研究"为核心,在代谢组学技术的运用下,建立"中医理论指导临床,临床疑问启发科研,科研结果充实理论"的体系,进一步揭示中医药延缓衰老的实质。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16.
“证候”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石,证候的表型组学研究是回答中医药科学性问题的关键环节。肾虚证在临床各科疾病中极为常见,但其客观化研究仍存在物质基础认识模糊、评价标准不完备等难点。代谢组学符合中医学“整体观念”特征,为揭示证候理论实质提供新视角,可较好地结合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证候。本文梳理肾虚致病的复杂性、多样性与机体代谢网络失稳的相关性,认为氨基酸代谢、菌群代谢及能量代谢紊乱等是中医肾虚证的微观物质体现,且不同疾病的同一证型、同一证型不同表型间的内源性代谢产物均具备良好鉴别效应与诊断价值,可为进一步阐释中医证候学特征、肾虚证实质认识及客观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人类为探索生命体完整的代谢产物变化,尤其是针对生物小分子物质变化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发展为人类探索生命科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应用于多个领域,其整体思路与我国中医药学"整体观念"的特点相统一,这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对代谢组学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与中医药学的关系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人类为探索生命体完整的代谢产物变化,尤其是针对生物小分子物质变化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发展为人类探索生命科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应用于多个领域,其整体思路与我国中医药学"整体观念"的特点相统一,这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对代谢组学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与中医药学的关系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代谢组学研究发现与肥胖相关的主要代谢通路有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磷脂类代谢及肠道菌群代谢等,包括中药内服及外治疗法在内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治疗肥胖疾病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采用磁共振氢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代谢组学技术,对血清、血浆、尿液、粪便和器官组织等样本进行相关代谢组学分析,能够更为系统全面地揭示肥胖中痰湿证、脾气虚证、脾虚痰湿证、脾肾阳虚证和脾肾气虚证等5种不同的中医证型中主要的代谢标志物及代谢途径的差异,探究葛根芩连汤、益糖康、贞术调脂方、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和祛湿化瘀汤等7种中药复方以及藿香、苦瓜、苦地丁、茯苓、黄连、黄芪、西洋参和灵芝等8种单味中药或中药提取物和针灸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肥胖的作用通路与起效机制,发现肥胖的中医证型不同,其影响的代谢通路有明显的区别,不论中药内服还是外治等中医治疗方法对于肥胖代谢产物的浓度调节均具有显著疗效,而且中医治疗方法不同作用的通路也有所差异,在通路中起效的代谢标志物也各有千秋。故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为中医诊断不同证型的肥胖及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痛风的生物标志物、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以及中医药对痛风的调控作用3个方面综述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痛风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