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运用开阖枢理论的"少阳为枢"思想对源于《汤液经法》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载小阴、阳旦汤开展研究,以期对源于《汤液经法》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应的桂枝汤、黄芩汤有新的理论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王思农教授运用小柴胡汤治疗皮肤病的临床辨治经验。王教授在辨治过程中善于"抓主症",循经辨证施治,结合病程、审病求因辨证论治,结合病机施治。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开阖枢"理论对源于《汤液经法》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所载大小玄武汤开展研究,以期对源于《汤液经法》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应的真武汤类方有新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汤液经法》一书的相关记载首见于《汉书·艺文志》,目前学术界认为《汤液经法》为《伤寒杂病论》之源头,且为一部经方类著作。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与《汤液经法》的关系,认为《汤液经法》非经方类著作,亦非《伤寒杂病论》源头。考证先秦两汉"汤液"相关论述,认为《汤液经法》为一部以食疗为主的著作,认为"汤剂"不能等同于"汤液",由此佐证《汤液经法》是以食疗为主的论著。  相似文献   

5.
胡珂法仲景,师承"经方大家"陈瑞春,临证时善于抓主证、运用经方、合方化裁。本文对胡珂用小柴胡汤的学术理论、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并附以临床验案,为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开阖枢"理论对源于《汤液经法》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载大小朱鸟汤开展研究,以期对源于《汤液经法》的《伤寒杂病论》中对应的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人参干姜和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有新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绪论1.金匮的作者、年代及其起源:约在公元二世纪末,后汉张仲景作"伤寒杂病论"一书.后人将这本书的杂病部份分出来,名曰"金匮要略",据宋代孙奇、高保衡、林亿等校勘本的序文引晋皇甫谧甲乙经的序文说:"伊尹撰用神农本经枢以为汤液,汉张仲景广为十数卷,称为「伤寒杂病论」",就是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以伊尹的"汤液经"为根据的,而伊尹的"汤液经",又以"神农本草经"为根据;仲景伤寒论自序仅云:博采众方,未言及汤液;此在仲景著书时,是否根据伊尹的"汤液经"则难以查考了.  相似文献   

8.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一卷,于20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旧题梁代陶弘景撰。通过考证《辅行诀》中出现的"神识""默契"这两个佛教词汇,对《辅行诀》的成书年代提出了新的观点。《辅行诀》中的泻肺汤、调中补心汤出现了"神识"这一佛教词汇,书中指出这两个汤方抄录于《汤液经法》。《汤液经法》见于《汉书·艺文志》,当时佛教尚未兴盛,所以,泻肺汤、调中补心汤是否源于《汤液经法》,可疑。另外,"默契"是佛教禅宗词汇,根据禅宗兴盛于唐末以后这一事实,确认此必非梁代陶弘景之言,当为宋以后人所补入。最后,通过结合道教、佛教的发展史,解释了"辅行诀"取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对王自立经验方"清利通淋汤"进行方证知识规律分析,为继承和发扬其学术经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王自立"清利通淋汤"典型病例,录入数据库,进行方证分析。结果:清利通淋汤综合性味偏寒、平,综合药味偏甘、苦,主要归经为肺、胃经;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利尿生津,适宜于湿热蕴结、水湿内停证。结论:本研究实现了王自立清利通淋汤君臣佐使、气味归经、功效主治的数据挖掘。  相似文献   

10.
焦涛涛  郝建梅  呼涛  赵辉 《河北中医》2020,42(2):169-173
郝建梅教授根据中医经典书籍记载百合的药效及临床经验,提出百合"安心定胆以宁神,甘寒生津以养肺,土金相和以达木"的3个特性。其采用经方"百合地黄汤"合经验方"解郁合欢汤""疏肝化瘀汤"治疗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机失调,郁热相火上扰引起心不能主神明导致的失眠;经方"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合经验方"甲苓饮"治疗肝肾阴虚,肾不主水,肝不能通利三焦,水液运化失常,相火上扰灼伤肺金的鼓胀并发的咳嗽;时方"百合乌药汤"合"四逆散"、经验方"桃红化浊汤"治疗因肝气郁结日久化热,横逆犯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中阻导致的痞满,均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理法方药紧密结合的临床诊疗基础-辨证论治体系。书中所载方药简便廉效,在后世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及验证,被称为"经方"。书中常采用重镇安神的龙骨及牡蛎相须为用治疗神志心理疾患。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伤寒杂病论》所载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及桂枝去芍药加蜀漆加牡蛎龙骨救逆汤等"龙牡剂"的证治规律,进一步理解经方的内涵,便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降逆和胃汤"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呃逆病人采用"降逆和胃汤"辨证施治,每日一次。结果:经治疗52例病人中治愈44例,显效6例,无效2例。结论"降逆和胃汤"治疗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及《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学术文献,对经方治疗心衰各个方证与指南中"冷暖湿干"临床分型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急性干暖型心衰可对应茯苓杏仁甘草汤、生姜橘枳汤和桂枝甘草汤等方证;急性湿暖型心衰可对应苓桂术甘汤和木防己汤方证;急性干冷型心衰可对应桂枝人参新加汤方证;急性湿冷型心衰可对应真武汤和四逆汤方证。灵活运用经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予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严格遵守饭后30 min"少量频服"的服药方法和"饮食清淡,勿过饱,忌油腻,禁洗澡"等饮食起居禁忌。对照组予抗感染、抗病毒原发病治疗,同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5.
梅尼埃病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称为"耳眩晕"。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药少力专,被后世医家尊崇为"经方"。选取其中经方泽泻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小半夏加茯苓汤、真武汤治疗耳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周贤  梅国强 《光明中医》2013,28(2):252-253
本文旨在探析梅国强教授活用小陷胸汤的经验。梅师善用经方,并总结出拓展《伤寒论》方运用之八大途径,对拓展经方的运用意义深远。对小陷胸汤的运用也不局限于"心下",可拓展运用于痰热内结,部位在中上二焦者。本文从原方出发,并结合梅师运用的经验,以学习梅师的辨证和组方思路,以及处方用药的原则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经方"小柴胡汤"是《伤寒论》治柴胡汤证的代表方,《胡希恕伤寒论讲座》(简称《讲座》)集中体现了经方大家胡希恕论《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其对小柴胡汤有着深刻的见解.笔者通过《讲座》中胡先生对小柴胡汤相关条文的论述,从其学术思想出发,探析小柴胡汤源于《汤液经》之因,阐明小柴胡汤组方内涵,分析小柴胡汤所主之证及其与少阳病、半表半里证之异同,总结小柴胡汤之"和"义,从理论上对小柴胡汤之应用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胡晓蒙 《河南中医》2020,40(10):1469-1471
芍药甘草汤在《伤寒论》中本是治脚挛急,经误治后阴阳两虚之证;唐容川《血证论》以甲己化土汤名之,为治疗失血之主方;《朱氏集验方》以去杖汤名之,为治疗下肢痿证之主方;《症因脉治》以戊己汤名之,为治疗血虚腹痛之主方。从"甲己化土汤"之名认识到,芍药甘草汤所治脏腑关乎胆、脾、肝、肺,有治疗失血证的作用;从"去杖汤"之名了解到,其治疗下肢痿弱无力,腿痛有一定疗效;从"戊己汤"之名了解到,其治疗血虚腹痛有一定疗效。"甲己化土汤""去杖汤""戊己汤"包含赋予其名的医家对其独到的理解。古人立名以传世,今人辨名以得古人之意。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并无"六经"的提法,自朱肱<活人书>把<伤寒论>三阴病三阳病解释成经络病,首创"六经"之说,至张景岳、汪琥等推广开来,历代医家多有习惯地称三阴病三阳病为"六经病"者,并从不同角度对"六经病"进行解释.就<伤寒论>六经病的治法而言,通常认为<伤寒论>已涵盖八法,汗法如麻黄汤等,吐法如瓜蒂散等,下法如承气汤等,和法如小柴胡汤等,温法如四逆汤等,清法如白虎汤等,消法如五苓散、抵挡汤等,补法如小建中汤等.但笔者认为,这只是从方药作用功效归纳的治法,是普通的治法.依六经病的病机病势而确立的治法才是<伤寒论>治法的精神实质.兹予阐述于下,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四川中医》2021,39(8):22-24
古籍中关于蛇串疮发病自隋以来,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多有论述,其中多有心肝二经风火,临床或称热毒夹风证,本文以风毒论论之。治疗上古人提出了"化斑解毒汤"、"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三方为主的论治,但并没有深入论述其三方之间的关系和辨证选择,深入研究发现,古人的认识确有精妙之处,现通过系统深入研究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差异,以期完善病机并提升本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