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学"燥痹"范畴,"燥"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该病病程长久、迁延难愈、症状纷繁复杂,以及出现一系列变证、坏证的主要原因。综合历代医家对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论述,认为其"燥"具有以下性质:非单纯外燥和一般内燥,而是具有二者共同特点;来源广泛,如外邪、津伤、瘀血、痰湿、气机失调等均可致燥;致病性强,破坏力盛,且变化多端,可演变为其他致病因素,如瘀血等;具有毒邪性质,如燥盛成毒。本病后期燥、毒、瘀三者相互结合,可产生一系列更为严重的病理因素。故临证中应根据"燥"之来源及演变确定针对性的治疗原则,即活血解毒而清燥,且解毒宜早不宜晚,选药多用"甘寒",而不用"苦寒",并将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2.
李现林根据临床经验将痛风性关节炎分为湿热蕴结证和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治疗以清热除湿通络为主,瘀血阻络证治疗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为主,临床效果显著。该文总结其经验并附验案佐证。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将燥证分为内燥和外燥两个方面。"瘀血致燥"有很深的理论渊源,瘀血内停,阻滞气机,气不布津亦可形成燥证。在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中,也提示了瘀血对于燥证形成的主导作用。文章阐述了瘀血和燥证之间的病理相互影响,对临床治疗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府逐瘀汤治疗干燥综合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四逆散、桃红四物汤为基础化裁而来,其功效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使瘀血去而又不伤血,是其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为靶器官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属中医学燥证、痹证等范畴.SS初期多以口眼干燥为主要表现,病程日久则血行涩滞,瘀血内生.笔者临床观察到一些SS患者不仅可表现有瘀血征象,而且实验室检查也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例举2例.  相似文献   

5.
瘀血证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是多种疾病的病理产物,也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而活血化瘀法是瘀血证的主要治疗原则。瘀血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能引起各种疾病,临床中许多常见病、疑难病在其致病之因或疾病发展过程中,都可见到瘀血之证。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临证十法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石书才,朱秋群,丁锦霞,李健(050051)活血化瘀法乃临证治疗瘀血证的常用法则,它既可以单独应用于临床,又可以与其它方法联合运用,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瘀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采用多种方法与活血化瘀法配合应用,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种瘀血证,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治瘀十法     
瘀血是血不归经溢于脉外,或停滞于脏腑体腔,或留于皮肤肌肉的一种病理变化。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中富有特色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上瘀血证包括的疾病种类繁多,医家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掌握辨证施治原则,辨明瘀血的病因、部位和病机,根据其症候特点选方用药,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活血化瘀法可概括为和血行血、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9.
陈可冀临床经验举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燕 《中医杂志》1998,39(12):717-719
瘀血学说与活血化瘀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和治法。陈可冀教授对中医学文献中有关瘀血和活血化瘀理论及方药潜心钻研,临证擅长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常见病和难治病症,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干燥综合征为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金明秀教授认为燥毒、瘀血等病理因素相互为患,病久伤及肝肾,致肝肾精血亏虚,精液不足,官窍、脏腑失养,确立清燥解毒、活血化瘀、润燥生津的治疗方法。该文主要总结金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李金平 《光明中医》2012,27(7):1422-1423
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种瘀血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如何诊断瘀血证,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或虽有一定的标准,却有不少争论,而这一标准的确定,对临床辨证论治以及对活血化瘀的理论研究,均有一定指导意义.现以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为诊断瘀血证的主要手段,根据古人经验及近人诊察方法,将瘀血证的诊断方法叙述于后,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瘀血论治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明 《光明中医》2005,20(3):29-31
张仲景创制了一批疗效显著的活血化瘀方剂,较为全面地总结了治疗瘀血病证的规律,拓宽了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是瘀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近年来,对仲景瘀血论治的研究,在病因病机、证候、治疗规律、方剂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朱建贵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等疾病,病不同而证相同,均为瘀血阻滞,由于应用活血祛瘀法得当,其方配伍精,其药效力专,则瘀血去而痛自止.  相似文献   

14.
李守然  范婷 《环球中医药》2012,5(9):699-701
张根腾老师继承了全国著名老中医李文瑞先生有关瘀血的学术思想,提出了肾性血尿的各个证型、各个阶段中皆有瘀血证的特点,主张在治疗肾性血尿时将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在辨证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疏解化瘀、清热化瘀、滋阴化瘀、益气化瘀、凉血化瘀、祛湿化瘀、活血化瘀、活血止血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中一份重要遗产,是治疗瘀血证的一种独特疗法。个人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要恰当地运用活血化瘀法,就必须首先正确诊断瘀血证。只有辨证准确,指征明了,才能对证择方选药,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区显维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师从多位中医顶尖名家、学习多学科各学派中医诊治疑难杂病的经验,善于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疑难杂症,临床经验丰富。区显维教授认为应用活血化瘀法,首先当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明确定位瘀血;在早期当以未病先防,不治已病治未病为原则,通过临床经验,早用活血化瘀之药物;在用药配伍上提出:新生瘀血配伍行气药、清热药,陈旧性瘀血配伍益气药,久病瘀血配伍通破药,顽瘀加通阳药,瘀块者加软坚药,瘀血兼水者加利水药。笔者有幸跟随其临证学习,将其治疗疑难病的学术经验应用于肛肠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治法在内伤咳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绍俭 《四川中医》1998,16(7):11-13
笔者认为,内伤咳嗽,多伴随血行不畅或瘀血内阻的病理,瘀血又可成致病因素,或直接于肺,或滋生痰。火于肺,或伤阴耗气干肺,或与痰、火互结于肺,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临证常兼挟出现瘀血征候或以瘀血证候为主,或胸部X线检查显示瘀血征,治疗宜配合运用活血化瘀治法或以活血化瘀治法为主。1痰湿蕴肺咳嗽多伴随气滞、阳虚血行不畅或瘀血内阻的病理,临证常兼挟出现气滞、阳虚血瘀证候,治疗宜配合运用理气温阳化瘀治法。脾湿不运,痰湿上渍于肺,塞遏肺气,肺失宣肃而作咳。“痰湿”为有形之邪,其性届阴,易阻碍气机,遏伤阳气…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如何诊断“瘀血证”,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或虽有一定标准,但尚有不少争论,而这一标准确立,对临床辨证,确定治疗,以及对活血化瘀的理论研究,均有一定指导意义。现根据前人经验及1982年全国活血化瘀第一次学术会议所订瘀血证诊断试行标准,将瘀血证的诊断归纳为以下几点,并结合我们及兄弟单位的研究工作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食管静脉曲张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典型临床表现,从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出发,对临床中所涉及到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进而指出瘀血证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病程中的重要性。最后论述了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治疗当以活血化瘀为本,兼顾扶正固本,并在此基础上对运用古方鳖甲煎丸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给出了辨证思路。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瘀血证形成与肝脾关系密切,且瘀血证贯穿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始终,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兼顾扶正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论燥证     
燥证的本质是阴津耗竭和输布情况异常,燥证的真假之分能够准确把握患者局部和整体的阴津数量和输布情况,真燥证的病因多为人体感受外界燥邪或因邪热太盛灼伤阴津或者误用汗吐下使阴津短时间损耗太多或年老体虚脏腑精血亏虚等,从而出现"阴竭则燥";假燥证的病因多为感受寒凉之邪、情志失调、劳倦体虚、饮食不节等,水饮停聚、瘀血内阻致阴津凝滞、输布不畅,造成燥证。对于真燥证的治疗,养阴润燥法应该贯穿始终;假燥证的治疗需要审因论治,慎用润法。临床上假燥证并不少见,因此临床上要仔细甄别,才能够避免临床上出现真燥用辛温之品加重阴津损伤以及假燥重用润药加重阴津凝滞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