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手术治疗的87例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型钛板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手术前后患侧测量指标与健侧测量指标。结果术后3、6个月87例患者的最大张口度、髁突高度测定值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张口偏斜度术后3、6个月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前、术后3个月患侧的髁突高度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健侧(P<0.05),术后6个月两侧髁突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主诉严重程度指数Ai、Di分布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达到完全治愈标准的有50例患者(57.47%)。结论采用微型钛板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临床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76-277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95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实施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观察组实施LISS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骨折端恢复优良率为93.62%,与对照组91.49%无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恢复为优占74.47%,与对照组65.9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间及骨折端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ISS与股骨髁支撑钢板对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效果相似,但是LISS手术创伤小,可促进骨折端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成年人下颌骨髁突骨折不同类型进行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方法:对4年来髁突骨折267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病例治疗前均为咬合错乱,开口受限Ⅱ~Ⅲ度,且正侧位轴向髁突移位,但≤30°,或髁突向下移位,但≤5 mm。按骨折类型分3类:囊内骨折;髁颈骨折;髁颈下骨折。每类分2型:单侧骨折和双侧骨折。同类型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闭合性治疗组和开放性治疗组。结果:开放性治疗后的双侧囊内骨折、单双侧髁颈骨折、双侧髁颈下骨折咬合功能疗效评估满意度高于闭合性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骨髁突骨折伴有髁突移位者,开放性治疗有利于咬合功能的恢复,尤其是伴有双侧骨折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移位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钢板固定疗法,试验组施以手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骨折部位愈合时间(3.11±0.47w)明显低于对照组(4.04±0.90w),平均手术时间(86.20±12.3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97.41±12.6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2.42±62.72ml)少于对照组(432.32±64.71m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SS功能评分优良率(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67.6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股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SD大鼠右侧咬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探讨其对髁突软骨下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选取9周龄雄性SD大鼠32只,经随机抽样分成两组:实验组(A型肉毒毒素咬肌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6只,实验组SD大鼠咬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于术后2、4、8、12周时处死SD大鼠,每组每时间段各4只,获取髁突标本进行观察分析:1、HE染色后行骨形态计量分析,观察髁突软骨下骨的结构变化;2、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下骨OPG和RANKL的表达。结果1、HE染色后行骨形态计量分析显示:实验组骨小梁数目以及骨小梁面密度在术后2、4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8、12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骨小梁间隙在术后2、4周时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8、12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骨小梁厚度术后2周时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时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4、8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PG表达在术后2周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头颌部弹力套在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口腔医疗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头颌部弹力套;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相同骨折位置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普通弹力头套,评价两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患者舒适度和护士换药时间。结果实验组在以上3个评价指标方面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术后患者使用头颌部弹力套切口愈合好、舒适度高且换药操作省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锂盐对家兔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4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于左侧下颌骨体制作骨折模型,行钛板内固定。实验组于骨折模型制作3 d后每天腹腔注射氯化锂(Li Cl),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Na Cl。分别于术后2周、4周、8周处死实验动物,采用HE染色观察骨折区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骨折区新骨形成明显快于对照组,且术后2周、4周实验组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56.7%、73.3%)高于对照组(35.0%、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实验组(23.3%)与对照组(1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锂盐可促进兔下颌骨骨折区新骨生成,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7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术式不同分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均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实施手术,对照组行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64%(39/44),高于对照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4/44),低于对照组25.58%(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QO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改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新医学》1974,(6)
下颌骨髁状突颈部是下颌骨骨折较易发生的部位之一。髁状突骨折若无移位,或移位不大者,只要作颌间结扎固定,便可愈合良好。但髁状突骨折由于翼外肌的牵引,多向前向内移位,髁状头远离颞下关节凹,患者呈半开(牙合)状态,下颌偏向患侧,上下颌牙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处理方式治疗小型猪髁突囊内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进一步探索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机制。方法小型猪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10侧颞下颌关节),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双侧髁突囊内骨折,切除外侧部分关节盘;分别采用自然愈合、关节囊内注射生理盐水、关节囊内注射地塞米松、微型钛板内固定4种处理方式治疗囊内骨折,每一种处理方式治疗10侧。分别于术后3月、术后6月,大体、CT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比较四组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率。结果自然愈合组9侧、生理盐水组4侧与地塞米松组3侧均可见关节结构消失,关节间隙变窄,髁突增生膨大;钛板固定组2侧髁突变形,关节间隙变小。结论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和钛板固定三种处理方式具有减少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作用,至于哪种处理方式治疗髁状突囊内骨折更佳,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行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和肘关节活动度,两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携带角高于对照组,而线角和前倾角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肘关节屈伸度和伸展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较好,有利于患儿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体外低频低强度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高脂饮食加空气干燥法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后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对照组,6只)和4个超声组(每组6只),4个超声组根据超声的强度和时间分别为A组(0.5W/cm^2,5min/d)、B组(0.5W/cm^2,10min/d)、C组(1W/cm^2,5min/d)和D组(1W/cm^2.10min/d),超声作用每日1次,20d之后取颈动脉手术部位做病理切片。分别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和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dUTP)-生物素平移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增殖率(PCNA%)和细胞凋亡率(TUNEL%)。结果各超声组颈动脉内膜内PCNA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B、C、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超声组颈动脉内膜中TUNEL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B、C、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相互比较PCNA%和TUNE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低频低强度(0.5W/cm^2,10min/d)超声具有明显诱导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抑制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双柱锁定加压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治疗的82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实施双柱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检查结果与GartlandWerly评分。结果两组骨折良好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GartlandWerly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GartlandWerly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柱锁定加压钢板与外固定支架用于桡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中疗效相当,但较外固定支架相比,双柱锁定加压钢板短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并比较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与首尾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病例103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55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B组48例采用首尾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Harris评分,观察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并比较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骨折的疗效。结果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类型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头下型骨折:A组优良率为91.2%,B组优良率为62.5%,A组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经颈型骨折:A组优良率为83.3%,B组优良率为83.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型骨折:A组优良率为66.7%,B组优良率为95.0%,B组优良率高于A组(P0.05)。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与首尾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都可以达到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头下型骨折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效果更优,基底型骨折首尾钉内固定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术(SSPI)治疗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接诊的90例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行内固定手术进行,观察组使用后路SSP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参数、椎管侵占率、目测类比评分的变化情况,治疗后椎管面积改善值、内固定失效率以及手术治疗及术后出血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伤锥前缘高度比值(34.52±3.51)%低于对照组(39.56±6.03)%,椎管侵占率(24.73±5.08)%低于对照组(28.52±6.78)%,目测类比评分(5.07±0.12)也低于对照组(6.21±0.20)(P0.05);观察组椎管面积改善值(43.19±4.24)%高于对照组(27.42±2.67)%,内固定失效率0.00%(0/45)低于对照组13.33%(6/45)(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68.18±10.12)min,(54.25±12.31)ml]均低于对照组[(74.05±14.19)min,(89.21±17.2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SSPI在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但手术中需注意的问题较多,临床上应进行严谨的操作。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20-321
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以收治的C2/C3型胫骨Pilon骨折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30例,纳入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8例,纳入内外固定组,对比两组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6.67%高于内外固定组的64.29%、差率0.00%低于内外固定组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愈合时间5.8±0.6个月,与内外固定组的5.6±0.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低于内外固定组的5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均有助于骨折复位、功能恢复,切开复位内固定虽不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固定治疗儿童髁上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86例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患儿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固定治疗和单纯手法整复法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肘内翻畸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6、12个月的关节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固定使治疗儿童髁上骨折的有效途径,有着较好的疗效,可提升患儿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在口腔颌面部外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是下颌骨骨折,其中髁状突骨折又占较大比例,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0%~25%[1、2、3]。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颌面部外伤病人中,髁状突骨折13例,占同期下颌骨骨折的18.6%,其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难度。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髁状突骨折13例,其中单纯髁状突骨折6例,伴多发性骨折7例(其中1例双侧髁状突骨折)。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7~50岁,平均40.29岁。外伤原因:车祸伤7例,打击伤3例,坠落伤和摔伤3例,均为间接性受力骨折。二、临床特点及治疗13例髁状突骨折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早期应用神经妥乐平对相应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6只,所有大鼠均行双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立即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术。A组为对照组;B组术后予神经妥乐平治疗;C组术后予生理盐水治疗。按术后1d、4d、9d、14d、21d和28d6个时间点取L4~L6脊髓作Bcl-2、Bax免疫组化检测,以及TUNEL检测。结果B组术后9d、14d、21d的Bcl-2/Bax值较A、C组增高;B组与A、C组相比,9d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14d的TUNEL阳性细胞达高峰,其中B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少于A组和C组(P<0.05~0.01)。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外膜端-端吻合术后,神经妥乐平可以一定程度地保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避免其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伴并发症患者的细节管理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解放军第94医院五官科治疗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实施细节管理,如改进口腔护理方法、张口训练方法等。比较细节管理前(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和细节管理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细节管理前,有20例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共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牙龈红肿3例、牙周炎3例、龋齿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0%;有12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共有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轻度张口困难3例、中度张口困难2例、重度张口困难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而细节管理后,有29例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有15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有2例患发生并发症,均为轻度张口困难,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节管理可降低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