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风药在中医骨伤的临床运用广泛且疗效显著,本文归纳总结了历代文献记载的中医药在治疗骨伤疾病时的内服及外用方药,提炼出在骨伤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风药。总结出历代医家在运用风药时具有分期分经论治,外用水洗及与行气药配伍使用的特点,并对风药使用的作用机理及运用时机进行了分析,可为临床医家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探讨风药在小儿肺系疾病中的应用,风药味薄质轻、升浮发散,具有辛散、开发、走窜、宣通之性,可祛风升阳、畅气活血。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肺气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临证采用风药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常获显效。  相似文献   

3.
曾亮  周雯  李艳 《江苏中医药》2019,51(3):71-73
风药具有\"如风之性\"和\"治风之用\"的特点,临床运用常局限于\"治风之用\"。从风药的\"如风之性\"角度出发,对风药调畅气机、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协同增效方面,阐述了其在郁证中的运用,以期使风药得到更合理而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正>风药是指那些质轻气清,具有疏解宣透作用的药物,多具有辛、散、窜、透、动等药性,一方面能辛散透邪、化湿祛痰,以达振奋经气、宣畅气机、解瘀通阳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风药多具有发散、开郁、通阳、活血的作用,可以通过其温通走窜、善动不居的特性,直接推动气血运行,滋养血脉,消除瘀血。常用的风药有:川芎、白芷、荆芥、磁石、龙骨、石决明、珍珠母、丹参、鸡血藤、三七等。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又主血而  相似文献   

5.
风药是指一类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风药具有疏散表邪的功效,但风药不等同于解表药,不仅仅用于治疗表证,对便秘之证亦有效。围绕便秘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从升清阳、通表里、化湿邪、发郁火、疏肝气等方面来阐述风药在便秘治疗中的运用特色。  相似文献   

6.
根据风药特性,阐明其升发脾胃清气而治泄泻、子宫脱垂等脾不固摄的疾病,疏邪达表而治经期身痛、头痛,透达气机而舒解肝郁,又具祛湿止带、活血化瘀、引经报使等多种功效。指出灵活配伍风药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确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刘江凯 《新中医》2011,(10):129-130
风药,是指气味辛薄,药性升浮,具有发散上升作用的药物,如升麻、柴胡、川芎、羌活、防风、独活等。李东垣有云:“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风类药物具有升、散、行、透、窜、动等多种特性,在治疗肝胆疾病中配伍风药,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菊  胡久略 《河南中医》2009,29(5):506-507
风药在方剂配伍中有着广泛应用,藉此可宣畅肺气、疏肝解郁、发越散火、发越胜湿、升发中阳、引药上行等以提高疗效。通过配伍可治疗多种病症,合理使用常有不凡疗效。  相似文献   

9.
艾军 《广西中医药》1997,20(3):29-30
风药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艾军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关键词风药;温病;辨证论治风药常指诸治外风之药,具疏风散邪功效之品,如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羌活、独活、桑叶、菊花、柴胡、升麻、薄荷、淡豆豉、牛蒡子、蝉蜕、葛根等,为治疗温病邪犯...  相似文献   

10.
11.
风药是指在临床上用于祛风或治疗风病的药物,主要包括祛风药(或解表药)或熄风药。风药具有疏散表邪得功效,但风药不等同于解表药;风药具有升发脾阳及胜湿之效。本文阐释风药在儿科厌食、泄泻、口疮中的运用特色。  相似文献   

12.
风药是具有升发走散特性的一类药物,具有升发清阳、疏肝调气、疏风固表、助血行气、散结通络、祛除湿邪等功效。肺主司呼吸、行水、朝百脉、主治节,以宣发肃降的方式发挥作用。肺病多伴有气机宣发肃降失常,风药升发走散之性能调畅气机,在肺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周斌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1,(12):1495-1496
目的:探讨中药风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回顾性研究,结合笔者个人临床经验,分析、总结风药在上消化道疾病、下消化道疾病、脾胃病、肝胆病的应用。结果:风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合理应用,延伸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增加了临床治疗手段。结论:风药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解除患者的疾苦。  相似文献   

14.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易袭阳位,眼位于人体高处,故眼科疾病多与风邪相关,许多眼科疾病在命名上体现了风邪致病的特点,如绿风内障、青风内障、暴风客热、风牵偏视、风热不制之病等,因此内服方剂中配伍风药是眼科的一大特色.风药具有引经报使、疏肝解郁、疏风解表、祛风养血等多种作用.在治法方面有祛风清热法与祛风散寒法,祛风清热法常用...  相似文献   

15.
总结盛丽先临证运用风药治疗儿科肺系病、脾系病、肾系病的经验。指出风药之性与小儿生理特点相应,强调抓住小儿不同病种发病特点选用风药进行个性化治疗,准确运用风药以祛风胜湿、升发脾阳、疏肝理气、疏风理血,在感冒、慢性咳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泄泻、厌食、过敏性紫癜等儿科常见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风药”之名首见于李东垣之《脾胃论》:“如脉弦者,是风动之证,以风药通之。”目前有关风药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一般认为风药的定义应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升阳、宣散、通行、透达、渗利、解郁、开动等特性,行使祛除、疏散外风或平熄、搜剔内风功能,主归肺、肝经,主要用以治疗风病的药物[1]。目前风药的使用日趋广泛,不仅用于祛风散邪以治风病,更取其“轻灵”、“善行”、“主动”之性。由于其具疏通经络、调节脏腑、鼓舞正气之功,故或疏肝健脾、或活血化瘀、或除湿利水、或助他药增效、或作佐使收奇功,而妙用于各种…  相似文献   

17.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若脾气虚弱不能升清,水谷精微不能输布脏腑官窍,则诱发一系列疾病。李东垣认为风药升脾胃、肝胆之阳,风药泻火,并提出治疗某些官窍疾病可健脾与风药联用。黄柳向医师继承古代中医名家之经验,并结合临床,将风药升阳这一学术理念运用于脾胃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质量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中医理解为膏脂凝结,不能排出。风药其性多辛,轻清上升,向外趋表,可助膏脂从体内排出。笔者从风药可助健脾益气,升清化浊;可助补益肾精,利水除湿;助清热泻火,开郁通阳;助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等方面论述,认为在儿童肥胖症辨证施治过程中,恰当运用风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杨力强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1026-1027
所谓"风药"是指柴胡、升麻、防风、葛根、桂枝、羌活、白芷、薄荷等一类气味辛薄,药性升浮,具有升、散、行、透、动等多种特性 ,能从不同的角度发挥发散祛邪、开郁畅气、辛温通阳、燥湿化痰、通络开窍、活血化淤、升阳助补等多种作用,多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的一类药物.  相似文献   

20.
浅议风药在慢性泄泻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泄泻是临床常见病 ,本文结合临床病例 ,论述了风药在慢性泄泻治疗中具有健脾升阳、祛风胜湿、发散郁热而止泻的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