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吐血一症,首当止血。张锡纯遵《内经》之旨,紧抓胃气上逆这一基本病机,无论其证或虚或实,或凉或热,皆以降胃之品为主,如代赭石、半夏、大黄等,使气顺吐止,则血不致奔脱;同时善用收敛之品如龙骨、牡蛎、山茱萸等,以敛补胃中血管破裂之处,遂成止血之功。张氏通过降逆、收敛二法,急则治标;血止之后,又须防其瘀滞,化瘀生新为其治疗吐血的第二步,常用三七、血余炭等防止瘀血产生。止血活血后进一步辨寒热虚实,为治吐血之第三步。张氏"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滋阴清降汤""保元寒降汤"等治吐血方的方名,可以体现其通过辨寒热虚实以治其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璐辨治血证以脏腑为本,用药顾及其间的生克顺逆,提出"证有虚中挟实,治有补中寓泻,从少从多之治法,贵于临病处裁",治以标本兼治,首重其本,如治疗吐血,提出宜补肝,不宜伐肝,以平肝气而令血有所归,伐肝则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矣。同时以各脏腑功能的不同,所发生血证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来辨证施治。治疗时,张氏尤重胃气,因血证伤及人身正气,虚劳百伤,不管见何样血证,治先量胃气虚实用药。如对吐血血暴涌如潮者,若脉见虚大,此火势未敛,不可便与汤药,急以热童便,或藕汁灌之滋阴降火,俟半日许,脉势稍缓,方可进调养之剂。而对见吐血一吐则倾盆盈碗,或鲜血中兼紫黑大块,吐后不即凝结的,盖吐血出于胃,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所以吐多而不即凝,以中杂水谷之气也,皆劳力内伤中气而得(亦有醉饱伤内而致者),治不可骤止,止则使败血留积,为瘀血之根,不时举发,为害非轻,亦不宜峻攻,复伤其血,只宜调治胃气以安其血。  相似文献   

3.
血证临床常见有吐血、便血、尿血、咳血、紫斑及衄血等。止血的方法颇多,辨证主要分虚实两途,治疗以补虚、泻实为多见。笔者师从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主任临证,牟师认为许多血证反复不愈,常与瘀血内阻有关,须配用活血化瘀以止血,验之于临床,获得一定效果,兹总结如下。1吐血吐血大都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常伴黑便,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晚期肝硬化及肿瘤患者。本病治疗,一般先辨寒热虚实,属实热者,用清胃降火以止血;属虚寒者,用补脾益气以统血。  相似文献   

4.
郑翔 《中国中医急症》1994,3(3):128-128
1 循脏腑虚实,探血证机理 遍览《本草纲目》,可以看出李时珍将血证分为吐血、衄血、血汗、嗽血、咯血、呕血、血淋、尿血、下血等,他认为,衄血、咳血出于肺;呕血出于肝;吐血出于胃;嗽血出于脾;咯血出于心;唾血出于肾,有火郁、虚劳之分;尿血主虚,血淋主热;下血则以血之清浊辨,血清为肠风,血浊为脏毒,血大下为结阴,属虚寒.李时珍条分缕析血证病因病机,从而提出逐瘀散滞、清热散火、理气导血、调中补虚、滋阴抑阳、疏风祛湿等治法,从中不难看出他对血证并非仅用止血药,而是探求病机,审因施冶,丰富了血证的治法.  相似文献   

5.
李梅  金季玲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107-1107
经行吐衄是指每值经前或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者,又称"倒经""逆经"[1]。经行咳血属"经行吐衄"范畴。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者肺肾阴虚,相火妄动,灼伤肺络;实者肝郁化热,迫血妄行,损伤肺络。治疗原则为虚者滋阴润肺,降火止血;实者疏肝泻火,降逆止血。经行咳血之证临床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6.
略论唐容川治血四法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容川在专著《血证论》中阐述的通治血证的四法大纲,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被公认为血证治疗的一般原则。笔者试就其治血四法之学术思想渊源,谈谈个人之管见。1血止血法之渊源 唐氏提出治吐血一证应以“止血为第一要法”。“……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他认为,在虚实辨证方面,“吐血一证,属实证者十居六七”,“况血入胃中,则胃家实……然其血积在胃,亦实象也”。治疗上“止血之法,独取阳明”,同时又必须分清轻重缓急。重者,“必亟夺其实,釜底抽薪,然后能降气止逆”。方用泻心汤为主,轻者则选十灰散。从唐氏…  相似文献   

7.
闭经的辨证论治经验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闭经是妇科疾病中治疗难度较大之疾,因其病因复杂,往往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相差甚远。下面就笔者多年来治疗闭经的临床心得作一概述,以供同道参考。1治疗原则对闭经的辨证应以全身症状为依据,结合病史及舌脉,分清虚实,遵守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泻中有养。切不可不分虚实概以活血理气通之,特别是虚者因血海空虚,源断无血可下,若一概泻而通之必会伤及脏腑、气血、经络,适得其反。治疗闭经的基本原则有三:其一,通经之要在于开源。经闭者,脉不通也,必通为治。然通经之法,绝非破气、破血之属所能囊括,气血虚者,养正为…  相似文献   

8.
肖培新 《河南中医》2000,20(4):14-14
1 心气不足 原文:“心气不足,吐血、血,泻心汤主之。泻心沥方: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惊悸吐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校文:“心气不定,吐血、血。泻心汤主之。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按:本条文是论述吐血、血的治疗。吐血、血可因气虚、气不固摄所致,也可由于火热内迫所致,泻心汤具有清热泻火作用,而无补虎之力,因此本条文之吐不是虚证。对于此条中“心气不足”,历代医家解释为心阴不足、阴…  相似文献   

9.
失血,即出血,又称血证、血溢。除外伤因素引起出血外,多由六淫、疫疠等损及脏腑,损伤血络所致;亦可继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包括眼、耳、鼻、舌、二阴及肌肤出血。《血证论·吐血》篇云:“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血二者互为影响,和则俱和,病则俱病。故失血治疗以“调气和血”为总则,以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为要法。临床分鼻衄、眼衄、齿衄、舌衄、肌衄、咳血、吐血、便血、溺血,  相似文献   

10.
王家兴  汪湃  冯晓洁  王媛媛 《河南中医》2023,(12):1830-1834
老年人体质多虚实夹杂,多脏虚损,对于老年呕血患者,若但止血,恐在止血过程中由于瘀血骤然形成,发生危急重症;若但消瘀,又恐正虚难复,再次引发出血,故止血与消瘀当同时进行。但若为急性吐血,吐血量较大,则以止血为第一要务;若吐血量少,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应加用水蛭、土鳖虫、地龙等辛咸之品,此类药物需合用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之剂,免伤正气。再者,老年患者应尽早扶正,谨防变证。张锡纯治吐血诸方,将消瘀、宁血及补血法寓于止血一法之中,一方多用,止血而不留瘀,补虚而不壅滞,冲、胃、肝、脾、肾往往多向兼顾,药用全面而重点突出,更适用于老年患者。但张锡纯止血之后,无补血专方,应宗唐宗海之意,血止之后予人参养荣汤、大补阴丸等补血方药以善后,同时配合脏腑辨证,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方可避免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1.
根据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的特性以及临床表现的双重性,认为其病机为邪毒与营血相抟,结成癥瘕,终成正虚瘀结之虚实夹杂证,表现既有因虚劳而致的脾肾精气之不足,又有血实瘀结之盛候,治疗总以补虚化瘀为主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汪文绮治疗吐血的经验特色。汪文绮认为"五脏之火,皆令吐血",提出吐血分为咯血、呕血,两者病机不同,且治法有异。其在诊断上注重辨清轻重、缓急、虚实,治疗上强调安脏去火、止血防脱。对于暴吐失血者,要速以补气;阴竭阳脱者,宜引火归元;实火吐血者,可清热凉血;虚火吐血者,需补之而安;血证既久者,以胃药收功。其治疗经验可为后世医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养阴化瘀法治疗崩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漏虽有气虚、血热、血瘀之区分,但在临床中却以虚实夹杂证为多见,而虚实夹杂证中又以阴虚血瘀为主。笔者在治疗过程中多采用养阴化瘀法,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前贤云:“久漏必虚”、“久漏必瘀”,崩漏日久,耗伤阴血,导致阴血亏虚,阴虚火旺,火热伤络,络伤则血溢于外,不循常道,聚结成瘀,而形成阴虚夹瘀之崩漏症。本证临床常见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基本病机是热、虚、瘀(郁)。热、虚、瘀(郁),可以是单独为患,亦可以合邪为患,表现在肌肤,病变脏腑涉及肺、胃、脾、肝、肾。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互见,病机为本虚多责之脾、肾,标实多责之血热、血瘀。治疗上遵循《血证论》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疗大法,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急性期以清热泻火,止血和血为法;慢性期以益气、养阴、和血、活血为法,重在调补脾、肾、肝。  相似文献   

15.
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脏疾患的体会林超明(广州市中医院510130)关键词心脏疾患,中医药治疗心脏疾患临床上常见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则以气虚为主,标实则以血瘀为常见。本人根据祖国医学的“心主血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这一理论,运用益气活血祛瘀...  相似文献   

16.
王云铭老师治疗崩漏不囿一家之言而从临床出发 ,以阴阳、寒热、虚实、气血为辨证纲领 ,以塞流、澄源、端本为证治思路 ,抓住病机关键 ,灵活用药 ,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兹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辨证纲领1 辨虚实 “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崩漏是失血的病证 ,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随着精血津液的大量亡失 ,气失依附 ,因之而虚、而陷、而脱 ,致气血俱亏 ,所以崩漏多是虚证。虚可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不同。实 ,主要指瘀血。瘀血是崩漏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病理产物 ,又是导致崩漏反复不愈的病因之一。2 辨寒热 寒则滞留…  相似文献   

17.
自拟调肾方在治疗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竭早期病机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脾肾气虚为主,邪实以瘀血、浊毒、水气为主,有时兼有外邪等。自拟调肾方,以益气为主,佐以调血通经。有益气调血利湿之效。  相似文献   

18.
大宗伯董元宰有少妾,吐血蒸嗽。先用清火,继用补中,俱不见效。士材诊之,日:两尺沉实,少腹按之必痛。询之果然。此怒后畜血,经年弗去,乃为蒸熬,热甚而吐血,阴伤之甚也。以四物汤加郁金、桃仁、穿山甲、大黄少许。下黑血升余,少腹痛仍在。更以前药加大黄三钱煎服,又下血黑块如桃胶、蚬肉者三四升,腹痛乃止,虚倦异常,与独  相似文献   

19.
对内经基础理论研究发现,内经疾病理论是以虚实补泻论疾病的产生与治疗。现实的八纲辨证与阴虚证阳虚证理论,是没有完全认识理解内经疾病核心理论,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对内经虚实之证理论研究,与现实寒热虚实及阴虚阳虚之证病例研究,都证实了虚实之证理论是传统医学对疾病产生与治疗的理论。内经的虚实补泻理论可以解释八纲与阴虚阳虚之证所论述的疾病,从理论到病例都能验证虚实之证理论的合理完整性。结果:"百病之生,皆有虚实""处百病,调虚实""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疾病产生与治疗的理论。结论:虚实之证理论是传统医学对疾病产生与治疗合理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是较为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治疗手段存在局限,使得该病临床治疗存在瓶颈。陈斌教授从“虚劳干血”理论出发,基于该病渐化“虚劳干血”的动态趋向,认为其属虚实夹杂、虚瘀互结之证,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干血内结,治疗上主张以缓中补虚法贯穿疾病治疗全程,和调攻补,标本兼顾。附验案一则,旨在阐明该理论在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