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建军  陈文霖  陈礼平 《新中医》2024,56(7):186-19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畲药逐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畲药逐痰通络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水平,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舒张压(DBP)、收缩压(SBP)、IMT、baPWV均降低(P<0.05),ABI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DBP、SBP、IMT、baPWV均低于对照组(P<0.05),A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畲药逐痰通络方能改善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血管弹性,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减大黄牡丹皮汤对颈动脉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易损斑块痰热血瘀证的影响。方法:将60例CAS易损斑块痰热血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治疗组(n=30),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加减大黄牡丹皮汤。观察Lp-PLA2、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的变化,测定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在Lp-PLA2、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方面,有下降的趋势,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减大黄牡丹皮汤能够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痰热血瘀证患者的LpPLA2的水平,调整脂质代谢,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58-2560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散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筛选合格的符合标准的63例研究对象,按纳入标准,以平行、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自拟益气活血散口服治疗。两组疗程为6个月,观察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中医症状及体征、hs-CRP、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方面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在中医症状及体征、hs-CRP、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方面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散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具有明确疗效,可以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症状及体征、hs-CRP、HCY,减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脑络通颗粒对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型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仅予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脑络通颗粒,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斑块、血脂、血流变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2)2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阻力指数、血脂、血流变、炎症因子等指标均获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2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脑络通颗粒治疗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型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可通过改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阻力指数、血脂水平、血流变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等达到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临床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消斑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变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O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消斑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观察组减少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斑胶囊可显著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缩小的趋势,表明消斑胶囊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脉管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脉管通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和血清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管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可显著增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使粥样硬化斑块减小,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调节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急性期中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 11%,高于对照组的75. 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运用加味化痰通络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清痰化瘀方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55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予以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内服清痰化瘀方,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压下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部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长度及斑块总面积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痰化瘀方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痰通瘀除痹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选择128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痰瘀困阻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化痰通瘀除痹方口服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皮素-1(ET-1)、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栓素B2(TX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白介素-10(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值、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总分高于对照组,中医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31%(61/64)高于对照组的76.56%(4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痰瘀困阻证疗效较好,能促进患者恢复Th1/Th2平衡,改善高凝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元醒脑汤对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80例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元醒脑汤口服4周。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分别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斑块数量、Crouse积分,抽血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ox-LDL、IL-18、Lp-PLA2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和血清ox-LDL、IL-18、Lp-PLA2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提高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动脉硬化斑块IMT、斑块体积、Crouse积分和斑块数量均明显变小(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元醒脑汤可以改善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抑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可能与降低血清ox-LDL、IL-18、Lp-PLA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法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条件的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痰瘀同治中药参红化浊通络方,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在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瘀同治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间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型患者10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每次20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3、6个月后判定中医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 0%、90. 0%,均高于对照组的64. 0%、76. 0%。两组治疗6个月IMT及Crouse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 0. 05);治疗6个月治疗组IMT、Crouse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血清TC、TG、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 05)。两组治疗6个月较本组治疗3个月患者TC、TG、LDL-C均明显降低(P 0. 05)。治疗6个月治疗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母通络化瘀汤对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益母通络化瘀汤。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中医症状积分、Rankin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并参考评分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ankin评分、巴氏指数、各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通络化瘀汤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刘洁  王宝亮  徐晓妍 《新中医》2019,51(3):114-116
目的:观察涤痰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涤痰通络汤。评估2组临床总体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7、14、28天及对照组治疗14、28天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14、28天NIHS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7、14、28天,2组mRS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28天,观察组mRS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偏身瘫痪、肢体麻木、失言失语及面色白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后观察组偏身瘫痪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涤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cI)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以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74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中医的辩证分型以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个证型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硬化程度、斑块发生率等比较。结果:风痰瘀阻的IMT与阴虚阳亢型、风痰火亢型、气虚血瘀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风痰瘀阻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气虚血瘀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型的斑块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但各个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不同,风痰瘀阻型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痰瘀阻络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活血通络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2.50%(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NIHSS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而BI评分显著上升,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NIHSS评分下降和BI评分上升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活血通络汤可提高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症状体征、神经功能及血液状态,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相关因素。方法:取9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先明确其中医证型,再比较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关系,中医证型与硬化程度关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各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亏虚型患者78.57%有斑块,痰湿型患者85.71%有斑块,血瘀型患者92.31%有斑块,气虚痰瘀型患者84.61%有斑块,这几种证型有斑块率最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最为严重。其它证型患者的硬化程度较轻,各证型的有斑块率均在60%以下。所有证型有斑块率差异比较(X2=2.245,P0.05),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靶器官损害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因素呈现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8种中医证型:即气虚型、肝肾亏虚型、痰湿型、瘀血型、气虚痰湿型、气虚血瘀型、气虚痰瘀型、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型,各证型有斑块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率不能区分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上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方法运用四诊方法收集150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病史资料、客观指标数据,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为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等分别对其进行辨证,得出辨证结论。结果中医证型中,气虚痰瘀型的斑块阳性率最高,达81.13%;气虚血瘀型次之,占59.52%;而气虚痰浊和痰热型的斑块阳性率最低,均为33.33%。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时以气虚血瘀为主证,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时以气虚痰瘀为主证。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气虚痰瘀证和气虚血瘀证为最主要的证型,其次为气滞血瘀证、气虚痰浊证、阴虚证和痰热证。  相似文献   

19.
康善平 《山西中医》2009,25(4):25-2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c-反应蛋白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丹红注射液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明显降低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中医药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应用中医药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的240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病历资料完整者作为治疗组,予以养阴清热活血方药,每日1剂,水煎服,8周为1疗程;与对照组86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3次口服;辛伐他汀5~20mg,每日1次口服;血脂康胶囊(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29)2粒,每日2次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监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TC、TG、HDL-C、LDL-C、脂联素等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颈动脉内径增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显著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明及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及预防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使颈动脉内径增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血清脂联素等指标显著降低;显著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症状体征等,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