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3—9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0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为主的中药汤剂或颗粒剂并联合美洛昔康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仅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关节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活动受限积分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活动受限积分及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U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U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23/4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为12.5%(5/4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UA水平,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味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西医风湿类疾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味辨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痛指数、血沉、握力、关节肿胀指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沉、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握力等观察指标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味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改善L患者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苗药痛风方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苗药痛风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血尿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血尿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2/35),高于对照组的88.2%(30/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苗药痛风方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朱灯  王颖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117-118
目的:探讨健脾通络方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碳酸氢钠等一般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佳,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结合针灸对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毫针刺法(取太白、三阴交、解溪、大椎、行间、丘墟等穴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积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沉、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针灸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对改善老年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痛风康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低嘌呤、低热饮食,大量饮水,口服苏打片,治疗组给予痛风康方颗粒冲服,对照组予以双氯芬酸钠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均降低;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服用秋水仙碱患者治疗组为2例,对照组为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肿痛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肿痛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康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有较好疗效,能有效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减少秋水仙碱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雪莲痛风康汤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上明确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2例,观察组予雪莲痛风康汤治疗,对照组予秋水仙碱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肿胀度、CRP、S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关节肿胀度、CRP、SU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雪莲痛风康汤可以有效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减轻受累关节红肿热痛,还具有降低血尿酸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作用,疗效明显优于秋水仙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方联合凉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及外敷凉性经筋通贴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口服清热凉血方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严重程度积分,试验室指标(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两组治疗2周后症状严重程度积分均降低,治疗组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清热凉血方联合外用凉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痹宁汤治疗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予痹宁汤治疗,对照组予秋水仙碱治疗,连续治疗10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血尿酸、白细胞、关节肿胀程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甘油三酯、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治疗后血尿酸、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均改善,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痹宁汤治疗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临床疗效,能降低血尿酸,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萆薢祛风饮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影响。方法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观察组在口服基础上结合针刺联合萆薢祛风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积分、血沉和血尿酸及炎性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1.11%)(P 0.05)。两组治疗后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积分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沉和血尿酸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血沉和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降低,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IL-1β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针刺联合萆薢祛风饮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可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络蠲痹汤结合痛风外敷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影响。方法:研究纳入10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由我院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4例)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通络蠲痹汤及痛风外敷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口渴热烦、小便赤黄等)、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红肿、关节活动受限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尿酸(UA)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8.15%)高于对照组(85.19%),P0.05;观察组患者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红肿、关节活动受限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口渴热烦、小便赤黄等中医症状积分、CRP、ESR、UA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口渴热烦、小便赤黄等中医症状积分、CRP、ESR、UA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口渴热烦、小便赤黄等中医症状积分、CRP、ESR、U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乏力,对照组出现1例腹泻,1例恶心呕吐,P0.05。结论:通络蠲痹汤结合痛风外敷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佳,患者关节疼痛等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培元化浊汤对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干预效果和症状改善程度。方法:将60例慢性痛风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节制饮食、中等强度运动量、控制血压的基础上采用培元化浊汤治疗,对照组在相同基础治疗同时予苯溴马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停药12周后血尿酸、甘油三酯、血沉、C反应蛋白变化,并将痛风发作频次和量化症状积分作为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停药12周后血尿酸水平、甘油三酯、血沉、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停药12周后血尿酸水平、血沉、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而甘油三酯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后、停药12周后甘油酸酯水平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停药12周后量化症状积分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两组间血尿酸、血沉和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元化浊汤能发挥类似苯溴马隆的效果,且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预防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疗效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黄散外敷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口服双氯芬酸钠50mg,2次/d;实验组(32例)外敷金黄散,1次/d,每次6~8 h联合双氯芬酸钠50 mg,口服,2次/d,5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VAS疼痛评分、局部肿胀度、局部皮肤温度、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关节肿胀度评分、局部皮肤温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组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降低,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金黄散外敷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缓解关节肿痛,可作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补充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顽痹清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顽痹清丸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秋水仙碱治疗。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尿酸、炎性细胞因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89.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及关节活动受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血尿酸、关节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痹清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临床疗效,可降低尿酸、缓解关节肿胀、降低血清IL-1β、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余文景  梁翼  李敏 《四川中医》2014,(5):104-106
目的:观察化瘀散结方联合别嘌醇治疗慢性痛风关节炎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慢性痛风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化瘀散结方组)21例,西药治疗组(别嘌醇组)2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化瘀散结方联合别嘌醇组)22例,疗程1月。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积分变化,实验室指标: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用于临床疗效评估,检测血常规、肝肾功指标用于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临床表现积分、血尿酸水平、血沉、C反应蛋白均显著性低于治疗前(P0.01);②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与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比较,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散结方联合别嘌醇治疗慢性痛风关节炎能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滋阴除痹汤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风湿科门诊收治的6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32人,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针刺联合李中宇教授经验方滋阴除痹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尿酸浓度、血沉以及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88%,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尿酸浓度和血沉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滋阴除痹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够降低血尿酸浓度,降低血沉,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有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火针刺血疗法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电针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等,每天1次,治疗6天;配合足部浅表静脉及阿是穴火针点刺放血,每3天1次,共治疗2次。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西药治疗。测定治疗前后VAS疼痛积分、血尿酸、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的疼痛积分和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火针刺血疗法比口服西药更能有效地降低血尿酸,缓解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6,(11):1483-1485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秋水仙碱,治疗组患者给予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两组患者均治疗7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症状、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症状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症状、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症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3%,P0.05。结论: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祛瘀清热汤在临床治疗瘀热阻滞型痛风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瘀热阻滞型痛风患者88例进行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治疗,60 mg/次,3次/d;同时口服苯溴马隆片,50 mg/d。治疗组口服祛瘀清热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共观察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为79.49%(31/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祛瘀清热汤口服后,两组体内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血沉以及总体VAS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等多项指标比治疗前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行祛瘀清热汤对瘀热阻滞型痛风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好,可有效地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减轻疼痛,且祛瘀清热汤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和VA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虎桂枝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药白虎桂枝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沉、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红肿、关节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沉值为(10.10±1.03)mm/h、血尿酸值为(303.72±6.49)μmol/L、C反应蛋白值为(5.76±1.02)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不良反应率为10.83%,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虎桂枝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