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探《难经》对脉学的学术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9个方面探讨了《难经》对脉学的学术贡献:首创"独取寸口"法的诊脉方法并分析其理;首创寸、关、尺三部定位;初步拟定脏腑经络在寸、关、尺的相应部位;拓新了三部九候的含义及其所主;重视尺部脉;重视诊脉之"浮沉诊法";重视脉证相参的辨证;重视"四时脉";提出积聚痼疾之脉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反关脉的形成机理及临床诊疗中的辨证意义,寻求恰当辨证方法。[方法] 通过归纳中医典籍、现代解剖学对正常脉象和反关脉形成机理的认识,总结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家对反关脉临床辨证意义的不同观点,对反关脉的临床诊断提出新的见解。[结果] 中西医学均认为反关脉为脉道或经络偏行所致,而历代医家对反关脉诊疗取舍难明。笔者认为反关脉虽区别于寸口脉象,不能详尽提供三部九候各脏腑的信息,但能从气血上提供辨证依据,因此,笔者认为在临床诊疗中,针对反关脉患者,脏腑辨证并不十分适宜,选择气血辩证,以八纲统脉法并参合四诊诊疗更为妥当。[结论] 脉诊是中医特色诊断,把握反关脉的机理意义和临床辨证方法有利于完善中医脉诊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分析研究连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病案,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并附医案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根据平脉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尤重"关脉"。临证医案脉诊时常以"右关缓""右关大""右关虚大""左关弦"为主。右关脉候脾胃,左关脉候肝胆,两关相参,重调肝脾,认为该病多与肝、脾相关。并参合舌诊辨其夹杂之证,辨脉论治,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具有浓郁的中医思维特色,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脉诊研究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临床特色,脉象是诊病辨证的重要指征,也是治疗用药的主要依据。《内经》论脉从"三部九侯"到独取寸口,脉象描述形象易辨,脉理诊法细致全面。在《内经》的基础上,补充了众多病证的脉象,进一步揭示以脉象诊病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独取寸口是中医最重要的脉诊方法,由于其简便易行,可通过切寸口一脉而了解周身阴阳气血之盛衰,五脏六腑之病变,故而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最终替代诸法而成为临床上运用最广的脉诊方法。但是,目前对这一脉诊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过分夸大寸关尺分候五脏六腑法的作用,忽视寸口诊法所包含的其他方法之作用的倾向,并因而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正确应用。有鉴于此,个人认为有必要对独取寸口法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及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予以回顾与探讨。1独取寸曰理论的提出与完善众所周知,在秦汉之时,脉诊的部位颇不相同,仅(内经)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挖掘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频次和特征,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将符合标准的文献中的数据进行药的频次、主治的统计,并总结用药规律及特征。结果 检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献48篇,经过统计用药频次前3位的益气药的分别是黄芪、党参、人参。使用频次在前5位的活血化瘀药有丹参、川芎、红花、桃仁、郁金。结论 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可以从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临床试验文献中探索中医诊疗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及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育症中医证候学特征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清华同方数据库经计算机检索方法收集(其中部分经广西中医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料手工检索)查阅相关资料及专著。检索词"男性不育、中医、证候",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上述关键词的文献,然后筛除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单纯西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收集到101篇原始文献,有40篇与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相关。再次排除12篇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12篇单纯西医临床试验研究,共有16篇文献符合标准,进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1998年12月—2016年6月国内有关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文献。在检索结果中筛选并记录各腧穴的应用频次,对腧穴的十四经分布、所属部位、特定穴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描述。探讨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常用、少用腧穴及其归经、分部规律。结果:纳入文献91篇,涉及的穴位共有59个,腧穴涉及11条经脉,使用穴位数较多的经脉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等。其中特定穴42个,占71.19%;分部选穴是以下肢部远端选穴和下腹部、腰背部的局部选穴为主。结论:现代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常用穴位主要有三阴交、关元、中极、子宫等,选穴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腹部、腰背部和下肢部。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外周血管病变的中医命名及治疗,经过大量文献查询,无详细的记载,结合多年对中医理论的探索以及临床经验,我们将"脉痹"一词作为"高血压外周血管病变"的中医病名。以"脉痹"理论阐述了现代高血压外周血管病变的命名、病因病机、辩证施治,同时启发了我们治疗"高血压外周血管病变"的辨证理论,体现了中医一种新的从"血脉出发、注重血管保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中医"脉痹""股肿""瘀血""瘀血流注"等范畴。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报道如下。1内治法1.1辨证施治临床医家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进行分型辨证论治,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脉道湿热、瘀血脉络、气血虚(脾虚、阳虚)湿阻3种证型。  相似文献   

11.
杨一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5):2874-2875
目的了解和评价双黄连在感冒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以双黄连、感冒为检索词,按主题检索2000年1月—2009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记录患者年龄、双黄连剂型、用法用量、是否辨证施治、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0篇文献,1395份病例,用于风热感冒的病例数为477例(34.19%),用于风寒感冒的病例数为30例(2.15%),未辨证施治的病例数为888例(63.66%),所有注射剂均未按辨证施治的原则使用。口服制剂与注射剂疗效相似。不同年龄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双黄连治疗感冒,要辨证施治,用于风热感冒,首选口服给药。生产厂家应开展上市后临床研究及不良反应汇总分析,明确双黄连在特殊人群的用药资料。  相似文献   

12.
人迎寸口脉诊法本质是辨别阴阳的脉法,"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治病的准则或要达到的目标,因此辨阴阳的虚实显得更为重要,进而知晓阴阳虚实的部位,病位明确才能有的放矢。《灵枢·四时气》记载:"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灵枢·禁服》云:"气口主中,人迎主外。"内属阴,外属阳,此阴阳为人体整体的阴阳,而且两处脉象极容易体会,让全身的阴阳信息集中在两处的三指之下,能直接确定病位,也能通过脉象来验证疗效,让医者对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效果心中明了。人迎寸口脉诊法,是独取寸口脉诊法的有益补充,特别是对经络辨证和针刺的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当然人迎寸口脉诊法也是有争议的脉法,其中的奥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研究文献的分析,总结其常见证候及一般症状的分布特点,探讨乳腺癌证候规范化模式建立。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2019年12月发表的乳腺癌中医证候相关文献,提取证候分型、常见症状及舌苔脉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进行二次验证。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47篇,涉及证型29种,主要证候见于冲任失调、肝郁气滞、正虚毒炽、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症状及舌脉类别共计86种,按累计频次其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烦躁易怒、腰膝酸软、月经改变、抑郁、五心烦热等;舌象依次为舌淡、舌苔薄白、红舌等;脉象依次为弦脉、细脉等。结论 通过文献分析乳腺癌常见证候及一般症状,为乳腺癌辨证分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铺灸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独特的疗效,综述近年来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6/2012—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铺灸,化脓灸,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描述内容应与灸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1篇相关文献,3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篇文献为meta分析类文章。符合纳入标准的30篇文献中,4篇涉及针刺疗法,3篇涉及温针,2篇涉及针药并治,1篇涉及牵引,3篇为艾灸,3篇为化脓灸,1篇铺灸后护理,13篇为铺灸治疗。资料综合:中医对AS从痹证角度辨证施治,对缓解临床症状、减缓病程有一定作用。铺灸疗法,取穴均从大椎到腰俞穴的督脉脊柱段,施以药物及艾灸,温督通阳,达到祛风散寒止痛的效果。结论: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疗效好、显效快、无副作用特点,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种有效途径,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就各类压力应激荷瘤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综述,对其特点进行评述,并分析了压力应激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2013),以"stress,animal model,tumor"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00~2013)、重庆维普数据库(2000~2013)、万方数据库(2000~2013)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以"应激,动物模型,肿瘤"为检索词。文章所述内容需与应激动物模型的建立、应用、评价,及压力应激与肿瘤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密切相关,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共收集596篇关于应激动物模型的文献,中文156篇,英文440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的研究,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论压力应激与肿瘤研究领域为进一步从抗焦虑、抑郁等角度筛选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遍身诊脉法     
中医的诊法,切脉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自秦汉以后,以独取寸口为主。对于内、难经,伤寒、金匮等经典著作中有关遍身诊脉法,日益疏远,深为可惜。其实切脉应以遍身诊法较为全面,内、难、伤寒、金匮等巨著屡见不鲜。仲景对此尤为重视,如伤寒论序言里指出:“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阳痿肝郁证相关文献的中医辨证论治现状,为规范化诊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检索中国知网1979—2015年阳痿肝郁证中医辨治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级和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献11篇,按照《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最后获得Ⅰ级文献1篇,Ⅱ级文献4篇,Ⅲ级文献1篇,Ⅴ级文献5篇。入选文献证候名称较混乱,单一证候较少,多合并兼证,其中肝郁肾虚证出现频率最高,占50.0%,治法以疏肝解郁为主。结论:关于阳痿肝郁证中医辨证论治的文献较多,但大多是中医理论的阐述,病例报道相对较少,导致文献评级普遍较低,高级别文献很少,应增加临床报道,以便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寸关尺"是中医脉诊的重要部位,通称三部.其取用的方法,一般均采用北宋医家丁徳用的所谓"密排三指"之法,即如宋代王贶<全生指迷方>[1]卷一<辨人迎趺阳九候五脏六腑脉法>中所述:"于腕上侧有骨稍高曰高骨,先以中指按骨谓之关,前指为寸部,后指为尺部."后虽有南宋朱熹曾对此提出疑义"至于徳用之法,则予窃意诊者之指有肥瘠,病者之臂有长短,以是相求,或未得为定论也"(<御纂朱子全书>卷六十五,<四库全书>721册[2]767),却于实际中沿用至今.但若进一步详究"寸关尺"何以命名,业内人氏则几乎皆茫然无知.笔者经搜罗查考相关资料,冥冥中似乎略窥端详,现特叙其大概,以抛砖引玉,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诊断疾病以望、闻、问、切四诊为手段和方法,其中切脉(脉诊)更具特色。中医师把病人的寸口,根据脉象了解疾病内在变化,从而得出诊断结论,辨证治疗,对症用药。这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独创的诊法,延续至今两千多年久盛不衰,为世界所特有。《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篇》对正常人的脉象与胃气的关系进行了具体论述,提出了"脉  相似文献   

20.
李家康教授系湖北中医大师,他在重症肌无力的辨证施治方面提出了独到的学术见解,认为重症肌无力属中医"亸证"范畴,为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及辨证施治开拓了新的思路,并应用针灸与中药相结合的方式治疗该疾病,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