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气虚血瘀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辨证为寒湿痹阻、气虚血瘀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后行中医症状评分,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风湿因子(RF)和血沉(ESR)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F、ES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气虚血瘀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为(6.88±4.21)分,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急性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老年气虚血瘀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方法:80例老年气虚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组各40例。观察组常规予贝前列素钠、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两组均治疗3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变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65.0%(26/40),中药组总有效率95.0%(38/40),均有明显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ABI、足背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老年气虚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探讨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溶栓及改善脑循环等方面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吸附率、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降低,与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可明显改善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28例加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中医主要症状评分变化,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总积分及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ADL评分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半身不遂评分、总积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恢复期,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中选择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患者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中风后遗症,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两组疗程均为1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与对照组(65.8%)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恢复期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血瘀型中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确诊的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共治疗14 d,两组进行疗效比较。并运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基本痊愈例为27∶13,显著进步例为17∶13,(P<0.05);治疗组在治疗14 d后脑血流参数有显著提高。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4月中医科治疗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96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气虚血瘀型康复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康复期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50例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自理能力、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对于气虚血瘀型康复期脑梗死患者,可改善其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恢复期患者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康复训练、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捏脊疗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捏脊疗法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捏脊疗法治疗气虚血瘀证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9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提高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口服步长脑心通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口服步长脑心通的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高原地区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高原地区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随症加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高原地区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符合诊断诊断标准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以西药维脑路通、肠溶阿斯匹林、尼莫地平、维生素E治疗,并对症配合降压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降低血脂,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佐治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疗效及成本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并进行治疗成本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25±1.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2±0.51)分(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χ2=4.78,P=0.03);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人均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从整体上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临床上值得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用血栓通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加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