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功能锻炼辅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予倍利胶囊口服,治疗组65例予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两组治疗后肩部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Mell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Melle评分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外展、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等活动ROM评分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有较好疗效,能够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减少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治疗与浮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符合诊断条件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共计45例,将患者随机对照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对照组采用中频脉冲电治疗,观察组采用浮针疗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分,并比较分析疗效差异。结果:与中频脉冲电治疗相比,浮针疗法治疗效果更显著。通过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观察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观察组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通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得出,观察组的VAS评分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疼痛得到缓解,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种治疗方法对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都是有效的,浮针疗法相对见效快且愈显率76.0%,总有效率96.0%,浮针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电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浮针治疗法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对的效果更佳,有利于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肌电生物反馈组(肌电组)、超声介导药物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基础康复治疗,肌电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超声介导药物(祛湿止痛液)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上肢Fugl-Meyer量表(FMA)、量角器分别评价其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及肌电组(P0.05),肌电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FMA评分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及肌电组(P0.05);肌电组患者FMA评分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肌电组、联合组愈显率分别39.29%、65.52%、89.29%。联合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及肌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明显减轻卒中后肩痛,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上肢多关节本体感觉与运动控制复合体(Multi-joint system,MJS)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采用目测类比量表和肩关节功能评价表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定。治疗组采用推拿联合MJS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MJS能显著改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肩痛和肩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与分析针灸推拿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优越性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推拿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48/50),与对照组80.0%(40/5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推拿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十分显著,即能显著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并改善其活动功能,因而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桃花膏贴敷疗法联合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体外冲击波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桃花膏贴敷进行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CMS)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统计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治疗后VAS评分及CM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及C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及CM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花膏贴敷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效果显著,能够缓解疼痛,促进患肩关节功能恢复,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动痛点滞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动痛点滞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结果经Ridit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痛点滞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在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揿针痛点配合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揿针痛点联合CPM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配合CPM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外展、前屈、后伸)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及CM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及CM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痛点联合CPM可减轻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症状,增加其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内热针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进行治疗,分析该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利用传统针刺疗法辅助功能锻炼,观察组利用内热针疗法辅助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SSRD)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67.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SSR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用针灸、TDP照射、推拿、中药内服外敷、自我按摩、功能锻炼,对照组用中频、微波、西药内服外涂、功能锻炼。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天、治疗后20天、出院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onstant Murley标准评定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天、治疗后20天、出院后1个月两组Constant Murley标准评定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康复医学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的疗效。方法:将76例门诊肩周炎粘连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及对照组38例(中医推拿疗法联合针刺疗法、TDP局部照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Melle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0次后,治疗组Melle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四方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扶他林缓释片口服联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予佛山市中医院协定处方骨四方口服及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差异,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CM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CMS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骨四方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可缓解肩周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衡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平衡针联合Bobath治疗,对照组仅采用Bobath疗法治疗,均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评估VAS评分、水肿评分、上肢FMA评分、BI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48.4%,对照组愈显率为2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VAS、水肿、FMA、BI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平衡针与Bobath疗法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一号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院内中药制剂热敷一号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塞来昔布胶囊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VAS)、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缓解改善,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敷一号外敷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明显,有助于减轻甚至消除患者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治疗后的活动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瘀滞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进行评价,采用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对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74.0%,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及功能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评定(ROM)以及综合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OM均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齐刺肌筋膜扳机点配合温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齐刺肌筋膜扳机点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温针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及肩关节各项功能活动度数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各项评分(PRI、VAS、PP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肩关节各项功能活动度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肩关节各项功能活动度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5%和95.5%,对照组分别为52.5%和9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齐刺肌筋膜扳机点配合温针是一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予中医综合疗法(包括口服中药、针刺治疗、推拿治疗、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5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用针灸治疗,联合组60例用针灸及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93.33%,对照组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肩功能评分显著升高,且联合组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9/50),高于对照组的90%(4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