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邓铁涛(1916~)生于广东省开平县的一个名医世家,是我国的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物审评委员会首届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非典专家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我国中医药界的领袖人物。在临床上,邓老主张将"伤寒"、"温病"进行统一的辨证论治,在治疗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如今,邓老已经96岁高龄,但耳聪目明,思维清晰,仍坚持在临床上工作。那么,邓老有哪些养生秘诀呢?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国医大师葛琳仪(以下简称葛老)学术思想的总结,传承其学术经验,以供广大中医学者参考学习。[方法]亲身采访葛老,根据其本人的回忆及相关著作探求其治学方法;通过跟师抄方及葛老言传身教,传承其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收集临床病例,经过临床用药组方分析、归纳用药特点等方式总结其遣方用药特色;综合学生与患者对葛老的评价,展现其高尚的医德医风。[结果]葛老辛勤耕耘于杏林数十载,成果丰硕。治学上主张博采众长,知行合一;辨证上提倡三位合一,融辨病、辨证、辨体于一身;论治上善用“和”法以起沉疴;遣方上衷用药简练,力求量少轻灵、法捷效速;医风上崇以人为本,以德修心。[结论]国医大师葛老之学术思想内涵丰厚,值得后辈中医不断挖掘与传承,从中感悟医者治病、治人之一二。  相似文献   

3.
4.
总结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养生理念。邓老提出并倡导“养生重于治病”,其养生理念可概括为“德”、“静”、“动”、“杂”、“简”,具体表现为:品行端正,方可长寿;研习经典与练习书法以安定心神;恒习八段锦以助气血流动;饮食宜杂更应有节制;日常保健如冷热水浴、沐足、三步按摩法及综合摇橹法简便易行。养生要注重,同时养生应意志坚定,持之以恒,作息以时,娱乐适宜,如此方可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5.
王玉川教授为人谦和儒雅,平时言语不多,他对中医理论研究之深,对中医学术评析之严谨,不是一般学者所能相比,其文章笔锋犀利,思想敏锐,分析入理,展示了一代国医大师的风范,现将他的学术思想作一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现代中医治疗学思想的内容和现代中医治疗学思想的指导意义2个方面阐述了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关于现代中医治疗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整理和分析了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尊称邓老)运用调理脾胃方法"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邓老提出:"未病先防"重在"调",包括调饮食、调情志、防外邪、劳逸适度等,同时养生勿忘养心;"已病防变"重在"治",根据"脾旺不易受病"、"五脏相关防治脏腑传变"相关理论,在辨治各类疾病的处方中多加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之药以调理脾胃;"瘥后防复"重在"控",疾病恢复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饮食及练习传统八段锦等方式调理脾胃功能。邓老调理脾胃"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丰富了中医"治未病"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国医大师薛伯寿临证60余载,学术底蕴扎实,其和合学术思想在养生防病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指出不少疾病的核心病机乃是形神失和。形不和则气血失调,神不和则五脏不安,而和合状态是机体生命的最佳稳态。临证诊疗中常溯本求源,合其不和,尤重养生防病,常从饮食、情志、运动多方面给予患者综合指导,旨在形神同调,以致心身和合,百病不生。其自创的“修养四心饮”是和合养生思想的重要体现,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在中医治未病领域拥有高深造诣与丰赡经验。文章就何老治未病思想的学术渊源及学术内涵展开阐述,认为何老治未病思想的学术渊源有三,即中医经著、诸家学说、人生经验,学术内涵主要有六,即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修炼精神、节饮食慎起居、锻炼体魄、讲究环境卫生、防止传染。  相似文献   

10.
《素问·至真要大论》倡导诊治疾病“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以平为期”不仅是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遣方用药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原则。孙光荣教授将“以平为期”作为指导思想,从“理”“法”“方”“药”4个方面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倡导中西医感情相亲、真诚合作、互惠互利、开放包容,推进中西医结合;临证遣方用药,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用药清平轻灵,以平为期。深刻领会并临床践行“以平为期”学术思想,需要中医师着力提升文化与医学两方面修养。  相似文献   

11.
12.
13.
<正>阮士怡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曾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2012年被天津市卫生局评为天津市名中医。阮士怡学贯中西,擅长老年病、心血管内科疾患的治疗,对中医临床倡导扶正治本、益气养阴、益肾健脾法及软坚散结法研究有素。1946年,阮士怡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步入西医学习中医的队伍行列。作为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和董晓初教授一起组建了心血管疾病专科,推动了天津中医、中  相似文献   

14.
15.
2014年10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上,通脉养心丸的研制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7岁高龄的阮士怡教授荣膺国医大师称号。  相似文献   

16.
李士懋,男,1936年生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101中学,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二、三、四、五批高徒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药审委员,2008年被授予“河北大名医”称号。与老伴田淑霄教授撰写《脉学心悟》《濒湖脉学求索》《相濡医集》《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探讨》《中医临证一得集》《汗法临证发微》等学术专著16部。  相似文献   

17.
18.
治疗冠心病要通更要养
  治疗冠心病的“通”法和“养”法
  大家知道,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其狭窄、闭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并造成心肌受损的一种心脏病。因此冠心病患者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心肌缺血而出现的疼痛症状;另外一个就是由于缺血导致心肌受损,心脏亏虚而出现的心慌气短等虚症。  相似文献   

19.
毕业后,阮士怡辗转天津多家医院,从事西医内科临床工作近10余年。但他心中却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研习中医。正如林语堂之言:“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38岁的阮士怡,带着自己那颗幼年种下的梦想种子,奉调协助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的建院工作,全心投入到他喜爱的中医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徐景藩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著名脾胃病专家,在临床、教学、管理、养生诸方面均有较高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