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从原发部位转移种植至骨骼,是一个动态过程,且骨转移具有靶向性,应用"癌毒传舍"、"痰毒流注"、"内风理论"等解释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前人未明确提出此动态过程的病因病机。现提出:肿瘤骨转移的定向过程本于水寒土虚,相火妄动。借此完善肿瘤骨转移的病机理论,为临床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滑膜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刘又文教授依据体表部位分类将其细分为"髋痹"。刘又文教授认为其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及生活环境等有密切关系,病机以正虚卫外不固为本,风、寒、湿、痰、瘀为标。文章通过总结刘又文教授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的用药特点及验案分析,将其依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分为"创伤劳损""风寒湿侵袭""瘀痰凝结""肝肾不足"四个证型,治疗上分证型辨证施治,同时针对不同的证型辅助以牵引、手法、中药熏洗等,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晓羽 《中医学报》2016,(7):992-995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痰浊""瘀血"范畴,为"血中之痰浊"。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但在临床上其症状表现常不典型,中医辨证论治常无从下手。因此,应详辨体质、详询病史,抓住病机根本,辨证施治,运用"潜证"的思想,临床早期干预,采用养生与药物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依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主治证候、配伍应用两方面,考查123条原文、76首经方中生姜的运用规律。结果发现:(1)生姜可对症应用于呕吐,主要适用于内有水饮或津液代谢障碍伴有表证未解的呕吐;(2)生姜不与甘草、大枣配伍时,常与半夏、橘皮等行气消痰药同用,主治呕、哕等病证,提示生姜在二陈汤中具有重要的配伍意义;(3)经方加减时,生姜主要用于标实为主的"呕""寒""痛"证,作用特点是宣通气机;干姜主要用于本虚为主的"寒""利""咳"等,作用特点是温中补虚,二者在经方中的区别运用有助于对《神农本草经》"生者尤良"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介绍并分析刘燕池教授运用中医处方方法学的思路和方法治疗阳痿的临床经验。围绕"虚""瘀""湿""郁""痰"五大关键病理因素,以证候为中心,分析阳痿复杂的病因病机;以法为纲,把握阳痿的治则治法;以方为例,选定阳痿的处方用药。从辨证论治着手,使理法方药有机的融为一体。为临床中医师治疗阳痿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陈士铎治疗痰证的学术思想。[方法]研读陈士铎著作《辨证玉函》和《辨证奇闻》中有关治疗痰证的内容,从病因病机、治法、用药特色等方面,对陈氏治疗痰饮进行解析。[结果]陈士铎提出痰证的病位在"脾""胃""肾",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四饮"分别和"胃气虚"、"胃怯"、"胃气壅"、"胃逆"有关,以及风、寒、湿、燥、火、食等多种因素都可以诱发痰证。同时治疗上以"痰在上宜吐,在中宜消,在下宜降"为原则,善用人参、肉桂、白术、山药、芡实等药物,并创立了治疗痰饮的一些特定方剂。[结论]陈氏对痰证辨证独到,为临床治疗痰证拓展了思路,值得现代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张念志教授治疗肺痿的临床经验,为临床辨证施治肺痿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跟师临床学习,收纳整理,归纳总结张念志教授在治疗肺痿方面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特色。结果张念志教授认为肺痿的病理要素分别为"虚""痰""瘀""毒",故临证时,以补虚、化痰、活血、解毒为治法进行治疗,疗效颇佳。并附验案举证。结论张念志教授治疗肺痿辨证思路清晰,用药精准,疗效优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崔云教授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崔教授诊治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例,结合其临证所谈所述,在充分认识病因病机和用药特点的基础上,对崔教授诊治此病的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并举典型医案进行论证。[结果] 崔教授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病因病机具有深刻认识,他认为肝肾受损、骨气内虚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根本,湿热痰瘀胶结癌毒是促进骨转移和诱发骨痛的关键,治疗上重视补益肝肾、扶正壮骨以治本,清除癌毒、祛邪止痛以治标,同时重视放化疗不良反应的调治,包括胃肠道反应、急性放射综合征、骨髓抑制和贫血、肝酶异常,深谙诸症病机,用药精简适宜。此外,崔教授重视本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主张身心同调,用药之余配以言语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认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综合手段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所举医案中,患者前列腺癌伴骨转移疼痛,辨为肝肾阴虚、痰瘀互结证,治以补益肝肾、化痰逐瘀,用六味地黄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化裁,坚持扶正祛邪一体观,灵活化裁,效果显著。[结论] 崔教授重视前列腺癌骨转移本虚标实的特点,治疗上坚持扶正祛邪兼顾,合理权衡用药,据证化裁适宜,药物多偏中和而不峻猛,为临证辨治本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吴敏教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辨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本甲状腺炎属于祖国医学"瘿病""水肿"的范畴,吴敏教授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提出了健脾益肾、化痰消瘀的基本治疗大法。临证用药,病证结合,中西并用,采用芪贝消瘤方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血细胞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为特征的异质性髓系肿瘤性疾病,预后具有明显异质性。原发者病因尚不明确,继发者多见于烷化剂、放射线、有机毒物等密切接触者。中医历代古籍中无本病病名记载,2008年10月在杭州召开的"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专题讨论会"上正式命名为"髓毒劳",中医治疗本病时注重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病机以"正虚""邪实"为主,故治疗多以"补虚"及"祛邪"为原则,以"补气生血""阴阳双补""健脾补肾""祛淤化痰""清热解毒"等为治法。因中医证型、疾病异质性及治疗时机等的差异,中医药疗效差异较大,故今后需探寻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之间的关联性,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提供依据,通过大数据病例分析,建立中医药辨治本病的规范体系,提高中医药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张念志运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张念志认为哮病缓解期多"虚""痰""瘀",本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治疗注重标本同治,即补虚固本,兼顾去邪。采用哮喘平方配合膏方、穴位敷贴治疗哮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肿瘤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证,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最常用方法之一。随着实验医学的发展,活血化瘀法被认为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而更多的研究认为活血化瘀法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是有利的。针对活血化瘀法,对恶性肿瘤治疗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在不断深化。1中医对肿瘤血瘀证的认识历代医家对肿瘤基本病机"虚、毒、瘀、痰"已经达成共识,瘀血是肿瘤的病理基础,并存在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古代认为"瘀滞内结"、"离经之血"、"污秽之血"皆为瘀,肿瘤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为病程长、预后差,而这一原因与痰瘀留着于络脉导致的"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密切相关。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型因感邪不同,有寒、热、虚、实之分,但均以脉络之气血或津液阻滞不通为共同的病变特点,中医发病机理离不开"痰瘀互结,络脉痹阻"。因而不管在任何证型当中,应遵循"络以通为用"。治疗则以化痰散瘀,通络止痛为主。可化痰通络,活血祛瘀,使痰瘀去而络脉通畅,气血运行恢复,从而充盈全身。若有外感之邪,则对症处理,若久病且用药史复杂者,同时应兼顾胃气以扶正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王坤根教授诊疗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经验。[方法]通过对王师论文、著作的学习,聆听教诲,以及对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分别从病名归属、病因病机、遣方用药三方面总结其MS诊治经验,并举验案予以佐证。[结果]王师研读经典、兼收并蓄,并结合多年临证经验指出:MS属中医"肥满"范畴,可合并"肝癖""脾瘅""消渴""眩晕""头痛""胸痹""历节"等病症。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情志所伤、年事增长为其发病原因;病位主要在中焦脾胃,而与肾、肝密切相关;脾胃运化失司、肾气虚惫、肝失疏泄为其基本病机;膏、浊、痰、瘀为其主要病理产物;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肾气亏虚为其本,膏浊痰瘀内阻为其标。治疗常以自拟方三术二陈一桂汤加减温肾运脾、调肝理气、化浊活血,随证加减既注重根据患者主诉进行辨证论治,亦强调参照发病机理辨病用药。所举案例,亦获良效。[结论]王师诊疗MS注重气化,标本兼顾,常取佳效,值得后学借鉴。  相似文献   

15.
毒邪所致肺系疾病的病机可以概括为以下6个方面:(1)温毒犯表,营卫郁滞;(2)毒犯肺窍,闭阻玄府;(3)温毒犯肺,肺失宣降;(4)毒壅肺脏,痰热相搏,气血壅滞;(5)毒损肺络,迫血妄行;(6)肺脏亏虚,毒邪干肺。表现主要为咳喘有痰、呼吸不利、红肿热痛等。故临床治疗毒邪所致肺系疾病不能拘于一证一法,需扩大视野,在复杂的临床症状中去归纳概括病证类型,进而立法选方,因证施治,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国医大师临证医案中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证机认识。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从已发表论文及专著中收集国医大师诊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医案,构建国医大师冠心病心绞痛临证医案数据库。联合应用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冠心病心绞痛医案中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舌脉信息、辨证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其证机特点。结果累计检索60位国医大师公开发表文献5967篇,出版书籍330本,最终纳入国医大师诊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病例166则。其主症以"胸闷"最为多见,其次为"胸痛"和"心前区刺痛",构成比分别为54.82%、23.49%、10.24%;血瘀、气虚、痰、阴虚、气滞、阳虚、浊、热为累计频率10%的证候要素。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总体呈现"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证候特征,其中,"血瘀""痰""湿"为其常见的实性证候要素、"气虚""阳虚""阴虚"为其常见的虚性证候要素,此研究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到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中医诊断依据和证治规律.方法:参阅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慢性呼吸衰竭文献研究,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探讨了慢性呼吸衰竭临床特点.认为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间杂,本虚多为肺、心、肾虚损,邪实多为痰、热(火)、瘀血.病情发作时,以痰(痰热、痰浊)瘀互阻为关键,时或累及脑窍、大肠;病情缓解稳定时,痰瘀减轻但稽留难除,正虚显露而多表现为肺、心、肾虚损.结果:提出了慢性呼吸衰竭常见证候为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兼血瘀证)、危重变证类(痰蒙神窍证、正虚喘脱)三证类七证候及其临床特征.拟订了有关证候诊断标准,并总结了辩证治疗规律.结论: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依据及证候标准的拟定为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第397条,主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证病机为余热仍炽、津气两伤、痰饮内停,其主证除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外,尚有发热、心烦、便秘溲赤、潮热盗汗、舌红少苔或苔白腻、苔薄黄腻等。临床应视"虚""热""湿"之盛衰而变化方中药、量,随证加减用之。  相似文献   

19.
关于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了解痰证的概念、病名来源、病因病机、分类及辨证要点,进而对痰证的常见临床类型进行详细的辨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临床治疗痰证时,不仅要认真分析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还应根据全身症状、痰的颜色、稀、稠、表、里、寒、热、虚、实、舌脉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则治疗痰证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王丁超  周素贞 《中医学报》2019,34(11):2358-2361
脏气虚损及痰瘀互结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主要病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发病之本,痰浊、瘀血积结为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李师临证治病以"虚损-痰瘀"统领机要,法随证立,治从法出,提出了扶正补虚、痰瘀同治的治疗策略。病初要痰瘀同治、分清主次;后期补虚为主、标本兼顾。同时,注重调气养神、安和五脏,体现了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以人为本等中医的特色诊疗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