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肠道超声评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价值。方法 纳入304例新生儿NEC,根据临床转归将其分为转归不良组(n=64,接受急性期手术治疗)及转归良好组(n=240,接受急性期保守治疗)。比较组间高频肠道超声表现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新生儿NEC转归不良的独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肠道超声征象预测新生儿NEC转归不良的价值。结果 转归不良组64例术中均见肠管坏死或穿孔;转归良好组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转归不良组患儿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门静脉积气、肠壁积气、肠壁增厚、肠管扩张及肠梗阻超声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转归良好组(P均<0.05)。相比转归良好组,转归不良组腹腔积液透声情况更差、深度更深(P均<0.05)。高频肠道超声检出肠梗阻、腹腔积液透声差及腹腔积液深度>18.1 mm是新生儿NEC临床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其联合预测新生儿NEC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5,敏感度为93.66%,特异度为82.32%。结论 高频肠道超声可用于评估新生儿NE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EC患儿84例,分别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及腹部X线检查,分析二者诊断及病情评估结果。结果疑似组腹部超声发现肠壁积气以及门静脉积气的比例显著高于X线平片(P0.05);确诊组腹部超声发现肠壁积气以及门静脉积气的比例显著高于X线平片(P0.05),腹腔积液、肠道蠕动消失以及肠壁增厚检出率无明显区别(P0.05);手术或病死组肠管扩张、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以及肠壁增厚的情况明显高于内科治愈组患儿(P0.05)。结论超声诊断有着无辐射以及动态显示的特点,在NEC诊断以及病情评估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以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40例,均分别采用常规腹部X线检查以及超声诊断检查。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腹部X线检查(P0.05);经超声检查,肠壁增厚、门静脉积气、肠壁积气检出率且总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腹部X线检查(P0.05)。结论: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采用超声诊断技术,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中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10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腹部X线检查、腹部超声,对腹部X线、腹部超声两种诊断技术在新生儿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的诊断阳性率。结果:腹部超声诊断肠壁积气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腹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腹部超声诊断门静脉积气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部超声和腹部X线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像学表现不一,相比之下,腹部超声的影像学图像质量更为清晰。结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新生儿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大,需要及时接受诊断和治疗。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上,采用腹部超声进行诊断可以获得较高的准确率,能够准确评估患儿的病情,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结果:4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X线表现以动力性肠梗阻为主,肠曲扩张30例,肠曲充气不良6例,肠曲内小液平面8例;肠壁增厚、内壁模糊20例,肠壁积气5例;胃腔扩大32例;结肠内无气体或仅有少量气体37例。结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临床上出现早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症状,首次或多次复查X线片发现胃泡影增大且内有网格状、条索状影;或肠管轻度扩张、紊乱、僵直,肠道充气分布不均匀,部分呈管状扩张、部分细小痉挛且肠壁有增厚、模糊,尤其在右下腹;或肠腔内有液平等动力性肠梗阻改变,即应提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应用价值及对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92例NEC患儿,根据修正Bell-NEC分级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疑似组45例和确诊组47例,另按照临床转归分为内科治愈组65例和手术/死亡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腹部超声及腹部X线表现。结果 (1)确诊组患儿中,腹部超声对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管扩张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死亡组患儿腹部超声显示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腹腔积液检出率明显高于内科治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X线平片显示手术/死亡组患儿肠管扩张检出率明显高于内科治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在NEC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相比于X线平片,其可以更加敏感的发现早期肠管坏死征象,对于判断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频超声与X线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不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并确诊NEC的患儿100例,男57例,女43例,比较不同分期NEC高频超声与X线影像学特征及检出率,比较高频超声与X线诊断不同分期NEC阳性率。结果:100例患儿根据临床Bell’s分期标准,Bell分期Ⅰ期50例,Ⅱ期37例,Ⅲ期13例。高频超声与X线比较,高频超声对肠壁水肿增厚、腹水、局部穿孔征象有更高的检出率,X线对肠管充气扩张及充气分布不均有更高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如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持续固定肠袢/超声表现为肠壁薄、肠蠕动消失,气腹,二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高频超声诊断NEC阳性率85.00%,X线诊断阳性率80.00%,二者诊断NEC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5,P<0.05)。NECⅠ期、Ⅱ期、Ⅲ期高频超声与X线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4.00%、83.78%、92.31%及90.00%、78.38%、46.15%...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导致小肠、结肠发生以肠黏膜甚至肠壁深层弥散性或局限性坏死为特征的疾病。活产儿中的发病率为0.1%~0.5%,病死率达10%~50%[1]。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呕吐、血便、精神差、拒乳,伴或不伴有体温变化,腹部平片可见患儿肠管扩张、肠壁积气或门静脉积气等,严重者可发展为肠穿孔、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存活的患儿可能遗留如肠狭窄、短肠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疾病患儿98例,回顾性分析其腹部X线检查和彩超检查影像资料,结合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探讨彩超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彩超诊断影像特征为门静脉内散在的颗粒状高回声区;肝静脉内斑片状的高回声区;肠壁增厚、腹腔积气及积液等。彩超单独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阳性率(75.51%)显著高于腹部X线单独诊断(6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部X线和彩超联合诊断阳性率(93.88%)又显著高于彩超单独诊断(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中早期应用彩超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腹部X线诊断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13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患儿腹部X线与US诊断资料,分析NEC早期患儿的X线表现。比较X线与超声在NEC早期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NEC早期X线检出117例,肠曲轻度扩张56例,明显扩张24例,部分扩张13例;肠曲狭窄、形态僵直62例,排列紊乱56例;肠壁间隔不规则增厚3 mm、内部模糊57例。肠壁积气35例,门静脉积气18例,膈下游离气体12例。X线、超声诊断出NEC早期例数为107、115例,出现漏诊18、16例,误诊10、4例。US正确检出率为85.2%,高于X线79.3%(P0.05)。结论腹部X线作为诊断NEC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早期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部超声与X线平片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协助诊断及预测临床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NEC患儿,根据修正Bell-NEC分级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疑似组(39例)、确诊组(41例),根据临床转归分为转归良好组(内科保守治疗,50例)和转归不良组(手术治疗或死亡,30例)。均行床旁腹部超声和X线平片,收集疑似组和确诊组两种影像检查结果,比较不同临床转归患者两种检查结果的差异,分析其预测NEC患儿临床转归的价值。结果:确诊组腹部超声对肠管扩张、门静脉积气检出率分别为58.54%(24/41)、36.59% (15/41),高于腹部X线平片的36.59%(15/41)、17.07%(7/41)(P<0.05)。转归不良组腹部X线平片腹腔游离气体、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管扩张检出率分别为13.33%(4/30)、16.67%(5/30)、20.00%(6/30)、50.00%(15/30),高于转归良好组的2.00%(1/50)、2.00%(1/50)、2.00%(1/50)、24.00%(12/50)(P<0.05),腹部超声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肠壁增厚、肠管扩张检出率分别为16.67%(5/30)、50.00%(15/30)、40.00%(12/30)、50.00%(15/30),高于转归良好组的2.00%(1/50)、24.00%(12/50)、14.00%(7/50)、32.00%(16/5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部超声检出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肠壁增厚,腹部X线平片检出肠管扩张、腹腔游离气体是NEC患儿临床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结果还显示腹部超声、腹部X线平片检查预测NEC转归不良的灵敏度分别为83.33%、63.33%,特异度分别为78.00%、72.00%。结论:与腹部X线平片比较,腹部超声对NEC患儿肠管扩张、门静脉积气有更高的检出率,可探察到NEC患儿肠道的细微变化,腹部超声在协助NEC诊断和临床转归预测中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门静脉积气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门静脉积气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年来超声发现肝门静脉积气的5例患者,分析肝门静脉积气的超声特点及其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5例门静脉积气的患者均由超声首先发现,其共同的超声表现为门静脉内随血液流动的气泡样或点状强回声以及肝实质内边界不清的条片状强回声区.5例患者的原发病分别为腹腔脓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肝移植手术和闭合性腹部外伤,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其中3例门静脉积气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并痊愈,另2例经保守治疗后出院.结论多种病因可导致肝门静脉积气,超声诊断具有早期、敏感、特异的特点.肝门静脉积气的临床处理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的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多发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往往表现为腹胀、血便、肠壁积气等。Caplak MS等根据患儿腹部X线平片诊断轻中重度NEC,病死率分别为18%、21%、62%;伴有门静脉积气者则病死率增加到65%;若肠壁积气与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道超声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后肠狭窄的价值.方法 对50例新生儿行肠道超声检查,将其分为NEC后肠狭窄组(27例)和正常组(23例),记录两组肠管形态、血供,测量肠壁厚度及肠系膜上动脉(SM A)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组肠壁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 NEC后肠狭窄超声表现为狭窄段肠管形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腹超声与X线平片在协助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预测临床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NEC患儿,根据修正Bell-NEC分级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修正Bell-NEC分级ⅠA、ⅠB级39例(A组)和修正Bell-NEC分级ⅡA级以上41例(B组);另根据临床转归分为转归良好组50例(内科保守治疗)和转归不良组30例(手术治疗或死亡)。各组均行经腹超声和X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NEC患儿临床转归不良的X线平片和经腹超声表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X线平片和经腹超声对NEC患儿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B组经腹超声对肠管扩张和门静脉积气的检出率分别为58.54%(24/41)和36.59%(15/41),高于X线平片的36.59%(15/41)、17.07%(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归不良组X线平片对腹腔游离气体、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管扩张的检出率分别为13.33%(4/30)、16.67%(5/30)、20.00%(6/30)、50.00%(15/30),高于转归良好组的2.00%(1/50)、2.00%(1/50)、2.00%(1/50)、24.00%(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归不良组经腹超声对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肠壁增厚、肠管扩张检出率分别为16.67%(5/30)、50.00%(15/30)、53.33%(16/30)、50.00%(15/30),高于转归良好组的2.00%(1/50)、24.00%(12/50)、24.00%(12/50)、32.00%(1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腹超声检出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肠壁增厚,X线平片检出肠管扩张、腹腔游离气体均是NEC患儿临床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经腹超声和X线平片预测NEC患儿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95%可信区间:0.730~0.927)和0.702(95%可信区间:0.581~0.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6,P0.05)。结论与X线平片比较,经腹超声对NEC患儿肠管扩张、门静脉积气的检出率更高,可观察NEC患儿肠道的细微变化,在早期NEC诊断和临床转归预测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部X线检查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诊断的敏感性,旨在为NEC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拟于我院治疗NEC患者83例,根据Bell临床分期NECⅠ期与Ⅱa为早期组(n=41),NECⅡb期与Ⅲ期为进展期组(n=42),观察两组患者的X线表现,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对NEC的诊断价值。结果:早期组中小肠胀气扩张11例,部分肠管狭窄变细、形态僵直17例,局部胃肠道见"泡沫征"者13例,进展期组中肠壁囊样积气者15例,肠壁囊样积气及线样积气者19例,门静脉积气者5例,气腹者3例。进展组的患者X射线预测NEC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比早期组的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NEC的X线表现为肠管狭窄和僵直,进展期X线表现为门静脉积气和肠壁积气,进展期X射线预测NE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早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CT肠壁积气征对判断透壁性肠坏死或部分性肠缺血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38例临床有肠缺血表现和/或有肠缺血高危因素病例的CT征象分析,并与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无活性肠管组与有活性肠管组之间CT征象的差异,重点对照分析CT肠壁积气征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肠壁积气征、门脉积气征及腹腔游离气体征的发生率无活性肠管组明显高于有活性肠管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T肠壁积气征,尤其合并有门静脉系统积气征象时,与肠壁全层透壁性坏死高度相关.单个“气泡”型肠壁积气征多为部分性肠缺血.结论 在肠缺血病例中,CT肠壁气肿征并不一定提示肠壁已发生透壁性肠坏死.合并有门静脉积气及肠壁积气的病例较单纯肠壁积气的病例,发生透壁性肠坏死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北京协和医院(100730)孙建伟,吕昆贤,杨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上以腹胀、腹泻、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平片以肠道充气,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病理上以小肠和结肠的坏死为特点。临床上确诊此病后主...  相似文献   

19.
肠梗阻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肠梗阻的患者联合使用腹部常规扫查、高频定点扫查、直肠腔内扫查三种方法进行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或其他影像学(增强CT或MRI)进行分析,研究其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本组95例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包括粘连性小肠内疝)、肠扭转、肠套叠、肠肿瘤、肠道异物梗阻、局限性肠炎、肠结核等。本组肠梗阻诊断符合率为84.2%(80/95),肠梗阻的病因检出率为:68.4%(65/95)。肠梗阻的超声诊断特征为,梗阻部位近端肠管扩张伴内容物返流,梗阻部位远端肠管空虚。坏死性肠梗阻肠壁,早期明显增厚,晚期变薄,当并发穿孔时穿孔端肠壁变厚。结论超声对肠梗阻诊断符合率及病因检出率较高。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的一种补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严重威胁生命的消化道急症之一,是肠穿孔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三大主要表现。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常因败血症,循环衰竭,休克等并发症而死亡,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新生儿NEC临床特症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早期防治,是改善疾病与预后,提高患儿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