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药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倒,口服中药温经汤(香附,当归、川芎、白芍、半夏、乌药、桂枝、吴茱萸、干姜、甘草等);a对照组36例,口服消炎痛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运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药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倒,口服中药温经汤(香附,当归、川芎、白芍、半夏、乌药、桂枝、吴茱萸、干姜、甘草等);a对照组36例,口服消炎痛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运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口服中药温经汤(香附、当归、川芎、白芍、半夏、乌药、桂枝、吴茱萸、干姜、甘草等);对照组36例.口服消炎痛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运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温经汤配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温经汤结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5%(58/62);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55.2%(32/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痛经症状积分及VAS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经汤配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可以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关元、子宫、三阴交、血海、膈俞)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5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VAS)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宫活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温宫活血汤,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月经前7d开始口服,连服7d。对照组采用口服芬必得胶囊300mg,每天2次,痛经开始时服用,疼痛消失停药。均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痛经症状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宫活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其他临床症状;与常规口服止痛药相比,采用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能起到根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全部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痛经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配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暖宫散瘀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给予口服暖宫作用的中药汤剂治疗本病;对照组以少腹逐瘀丸治疗。结果:观察了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对照组总有效率81%。结论:可见暖宫散瘀中药汤剂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良好效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法(加减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从治疗角度探讨寒凝血瘀型痛经与血管舒缩功能及生殖激素的关系。方法5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加减温经汤治疗,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并设56例正常对照组,测定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及雌二醇(E2)的变化。结果近期临床治愈22例(39.3%),有效26例(46.0%),无效8例(14.3%)。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血浆N0、E2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血浆N0、E2含量较治疗前增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ET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温经散寒法在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同时,有改善生殖激素、扩张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痛经贴治疗。以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减少,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中药,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以温经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对照组40例用消炎痛治疗.结果 两组远期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7.56%,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艾条温和灸法(以下称单纯艾灸法)进行干预,每个月经周期施灸7次,连续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腹部疼痛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隔药灸组与单纯艾灸组治疗前后腹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隔药灸组疗效优于单纯艾灸组(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隔药灸组和单纯艾灸组有效率分别为9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痛经症状的缓解情况。方法将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镇痛药治疗,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痛经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电针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4.28%,西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电针组临床疗效比西药组好,两组比较要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痛经症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电针组痛经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比口服西医镇痛药的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艾灸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门诊原发性痛经患者147例,予艾灸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疼痛持续时间、止痛药的使用、生活质量各领域指标的变化。结果 (1)治愈11例,好转55例,未愈8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44. 89%;(2)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患者的小腹冷痛、经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证候总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显著降低(P 0. 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患者的小腹冷痛、经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畏寒肢冷,证候总分较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显著降低(P 0. 05),面色青白与治疗2个月经周期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1个月后寒凝血瘀证小腹冷痛、经色黯而有瘀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证候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经量少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 0. 05)。(3)艾灸治疗寒凝血瘀证PD患者3个月经周期后,患者的VAS、CMS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止痛药物使用率显著降低(P 0. 01)。(4)艾灸治疗寒凝血瘀证PD患者3个月经周期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感受、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 01)。结论艾灸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的疗效,明显改善PD患者寒凝血瘀症候表现、痛经症状及生活质量,降低止痛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硬性痛经膏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温经汤治疗,治疗组采用硬性痛经膏敷贴关元穴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40/50),治疗组为90.0%(4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性痛经膏敷贴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胶囊。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好转(P 0. 05),两组病例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6. 0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4. 00%,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愈后继续随访3个月,治疗组治愈后复发率为14. 28%,对照组治愈后复发率为85. 7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施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方法 :以雷火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随机分为艾灸AM组、艾灸PM组各40例。AM组治疗时间为8:00-11:00,PM组治疗时间为13:00-16:00,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析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经期PFG_(2α)检测及痛经症状评分。结果 :AM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2.50%、92.50%,明显高于PM组患者27.50%、82.50%(P0.05)。结论 :上午施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经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 9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采用温经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49例,单纯采用温经汤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经期血清PGF2α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分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F2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显著(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经期外周血PGF2α含量而发挥止痛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经汤口服联合自制温宫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妇产科门诊就诊,确诊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1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2例),分别接受温经汤口服联合自制温宫贴穴位贴敷治疗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疼痛缓解程度;检测血清疼痛介质水平及计算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两组治疗后血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催产素(O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明显降低,β-内啡肽(β-EP)明显升高(P 0.05);治疗组治疗后前列腺素(PGE_2)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温经汤联合自制温宫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调节血清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21-123+127
目的观察中药序贯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研究组45例口服中药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停药3个月的VAS评分,子宫动脉PI、RI和血清PGF2α/PGE2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子宫动脉PI、RI以及血清PGF2α/PGE2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3个月,两组上述指标仍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序贯疗法可减轻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子宫动脉血流灌注,疗效显著而持久,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