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妙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1):744-745
偏头痛以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部跳动,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或发作前有视觉紊乱等。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偏头痛的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多指偏于头部一侧的头痛,属中医学"头痛"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与头痛相近,多为内伤所致。常见病机有肝阳上亢、瘀血气滞、寒饮蒙阻等。临床多为一侧头痛,或剧烈发作,或缠绵不断。头痛剧烈发作时痛不可忍,或欲撞墙而死,或欲哭欲嚎。剧痛过后多为头痛缠绵不断,时发时止,久治不愈。为探究治疗偏头痛的可靠方法,为偏头痛的相关治疗和临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系由颅内血管神经机能紊乱所致,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其特点为反复发作,以偏侧头部疼痛为主。剧烈时可波及整个头部,多呈搏动样跳痛、胀疼或刺疼,部分严重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对于偏正头痛的病因概括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为风寒湿热侵袭所致。内伤头痛则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对于偏头痛的治疗,目前还无理想的特效药物,而针灸对该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本人多来临床治疗偏头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在临床上属于阵发性头痛,常表现为头部一侧或双侧较为强烈的疼痛,其特点为反复发作性、间歇性及持续较久;严重时常可连累全头部,可伴恶心及呕吐等伴随症状,甚则引起失眠和健忘等。中医学中,偏头痛又名"首风"、"脑风"、"厥逆头痛"及"偏头风"等。笔者通过查阅近年中医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的相关文献,得出中医疗法相较于西医疗法的优势及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药治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于中医学“头痛”、“脑风”、“偏头痛”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头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病程缠绵,治疗困难,经久不愈。主要表现为一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多伴有恶心呕吐,往往反复发作或两侧交替发作,呈周期性、发作性、剧烈性、搏动性疼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称之“偏头痛”,是以头痛剧烈,或左或右,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年发病率为0.797‰。目前,西医对此病主要为对症治疗,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治法方面的进展概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头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近 5年来 ,我们采用活血通络汤治疗头痛 112例 ,取得满意疗效 ,并经动物镇痛试验表明该方有明显镇痛作用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观察1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12例 ,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3例 ,女 89例 ;年龄 2 2~ 80岁 ,平均 5 4 0 3±16 3 3岁 ;病程 3天~ 2 5年 ,平均 7 0 5± 7 42年。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 ] ,112例患者 ,其中偏头痛 42例 ,紧张性头痛 16例 ,高血压头痛 2 0例 ,神经性头痛 14例 ,外伤性头痛 12例 ,神经衰弱性头痛 8例。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参照《…  相似文献   

7.
针刺列缺穴治疗偏头痛35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偏头痛多因脑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所致,除表现为头痛症状外,还可伴有恶心呕吐、偏盲、闪光及其肢体感觉异常、轻瘫、失语等大脑功能障碍。我们采用针刺列缺穴治疗,镇痛效果显著。1 临床资料  35例偏头痛患者均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IHS)有先兆偏头痛和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12~46岁;病史3个月至13年。2 治疗方法2.1 取穴 双侧列缺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2寸毫针,针尖呈30度角向肘部方向斜刺0.5~1寸,均用泻法强刺激,针下出现酸麻胀或有传导至头部的通电样得气感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辨证法结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眩晕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偏头痛眩晕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医辨证法结合西药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痛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法结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眩晕患者,能让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对患者的头痛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发作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是内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属于头痛的范畴,目前尚无理想的根治方法,临床治疗多以预防发作及控制症状为主。川芎茶调是治疗头痛的经典方,为探讨川芎茶调颗粒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选择2007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病程缠绵,治疗困难,经久不愈,主要表现为一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多伴有恶心呕吐,往往反复发作或两侧交替发作,呈周期性、发作性、剧烈性、搏动性疼痛~([1])。本病以偏头痛最为常见,发病率为3.7%~13.5%,约占所有头痛患者的25%。女性略多于男性,青年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年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祛风活血方防治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从而通过试验研究来分析防治偏头痛的机制,并为临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西医组同中医组各60例。西医组发作期以及和缓解期均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中医组发作期以及缓解期均口服祛风活血方,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偏头痛症状都有改善,其中中医组在治疗后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头痛程度和头痛强度方面显著优于西医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活血方用来防治治疗偏头痛有着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头痛 ,表现为一侧、双侧或全头部疼痛 ,以颞额部为主 ,呈搏动性跳痛 ,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笔者在近几年临床过程中发现 ,偏头痛患者多在风池部有明显压痛和异常改变 ,采用针刺风池为主治疗偏头痛 56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中 ,男性 2 2例 ,女性 34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6 0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12年。2 治疗方法  取头部腧穴为主 ,单侧偏头痛取患侧腧穴 ,双侧偏头痛取双侧腧穴。以风池为主穴 ,配取太阳、角孙、外关、合谷等。针刺方法 :取风池或压痛明…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病 ,为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头痛 ,单侧或双侧发病。笔者近 3年来应用针刺加推拿治疗偏头痛 2 7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7例中男性 1 0例 ,女性 1 7例 ;年龄 1 4~ 65岁 ;病程 4个月~ 1 1年 ;其中每月发作 1~ 3次者1 1例 ,月经来潮前后发作者 5例 ;左侧头痛者 9例 ,右侧头痛者 1 2例 ,双侧头痛者 6例。多表现为头痛白天发作 ,持续 2 h~ 2天 ;疼痛多为钝痛或搏动性痛 ,部分呈针刺感 ,常因头部活动、咳嗽及头部受震动而加重 ;头痛常伴恶心、眩晕等症 ;多数患者有头皮触痛 ,因紧张、焦虑、睡眠少及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紧张型头痛是由多种精神因素所致的持续性头部肌肉收缩性头痛,又称肌收缩性头痛、应激性头痛及心因性头痛。临床资料[1]显示,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超过66%的人曾发生过紧张型头痛。太阳穴为经外奇穴,为治疗三叉神经痛、头痛、偏头痛等的常用穴。笔者采用斜刺太阳穴为主治疗43例慢性紧张型头痛,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43例均为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在我校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  相似文献   

15.
<正>1前言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以发作性的一侧或双侧中、重度搏动样的头痛为特征,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症状,一般持续4~72 h。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属于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1]。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痛”范畴,是以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另有“脑风”“首风”“头风”“厥头痛”之名[2]。偏头痛是影响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的主要原因[3]。偏头痛虽然不是致命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王军红  冯艳奇 《河南中医》2016,(10):1746-1747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次1片,早晨、中午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天麻钩藤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个月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头痛持续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每个月头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头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偏头痛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毒通脉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国际头痛协会(HIS,2004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偏头痛诊断标准的106例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4例,给予天乐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对照组52例,给予正天丸,每次1袋,每天3次,疗程均为4个月。以头痛强度、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次数为观察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乐胶囊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控制偏头痛发作、减少发作次数和缩短发作时间,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祛风法治疗瘀血挟风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瘀血挟风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偏头痛症状(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和头痛持续时间)和中医证候总积分。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在降低头痛发作次数(P0.05)、头痛持续时间(P0.05),头痛程度(P0.05)和中医证候总积分(P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临床控制8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临床控制3例,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祛风法可显著改善瘀血挟风型偏头痛患者的偏头痛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分型辨治偏头痛70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偏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临床以反复循环性发作性头痛为特征。女性多见 ,常于青春期前后发病。近年来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偏头痛 70例 ,取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0例中 ,男性 2 4例 ,女性 4 6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5 8岁 ,其中 17~ 4 0岁者共 5 2例 ,占 74 % ,表明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病程最短者1年 ,最长者 30年。有 32例女性患者头痛发作与月经期有关。1 2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全部排除了颅内占位性病变、三叉神经痛等引起的头痛 ,均具有偏头痛的 6个特点 :①周期性反复…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病,常为搏动性,呈一侧或双侧疼痛,常伴恶心、呕吐,少数有视觉、感觉、运动障碍等先兆.近年来,笔者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5月国际头痛学会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2版第1次修订本(ICHD-ⅡRl)偏头痛分类和诊断标准.选取符合无先兆偏头痛、先兆偏头痛、慢性偏头痛诊断标准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