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岳甫嘉,字仲仁,一号心翼,明季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因髫龄多病,尤喜读岐黄家书,习举子业屡试不售,乃“一意攻医,全活颇众”。参脉考证,“汇二十余年之攻苦”,著《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二卷,男科、女科各一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思想特别适合男性求嗣及优生优育.明·岳甫嘉撰写的《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一书虽成书300余年前,但其将治未病思想作为其学术的精髓,强调摄生养精才是求嗣的根本,要求寡欲、节劳、戒怒、戒酒、慎味,本文试从其求嗣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及聚精、惜精、藏精、护精、补精和外治法等方面,探讨其对预防男性不育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论治思想略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邹淑凡杨松堤邹卫宁《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为明代医家岳甫嘉所撰。《正印编》凡16种,《种子编》为其中之一。本编对男性不育症的治疗独具匠心,确有新意。现从“成效举略”中择取验案三则加以简述,从中可窥知岳氏...  相似文献   

4.
傅兆杰 《新中医》1994,26(9):40-41
《医学正印种子编》男性不育论治特色傅兆杰主题词《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中医药学文献,不育症,男牲/中医药疗法,岳甫嘉,明(特征词)《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为明代岳甫嘉先生所著,是论男女不育症的专书。上卷专论男科,以男性不育为主,病种分精清、精薄、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种子求育医案中涉及祛邪种子的三篇医案,对岳氏种子案中体现的祛邪法进行重点分析。"邪"在此书中可归纳为"湿热酒毒"、"痰痫"、"痰火",祛邪方法可归纳为化酒毒、祛痰痫、清痰火,其运用的最终目标是种子成功。岳氏医案中体现出的祛邪种子的思想打破传统治疗不育专补肾精的固化模式,对我们临证治疗男性不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不育症心肾同治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不育症是男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中医认为不育病因病机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或滑精遗精,或肾虚邪实等所致肾精不足、精气不固或气血亏虚、心肾不交或肾阳虚损、精血冷清或肝肾阴虚、阴虚火旺或脾胃虚弱、肾气不固等,补肾生精是治疗不育的主要方法,但一味的补肾生精并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明*岳甫嘉认为"无子者,虽病在肾,而责本在于心",提倡心肾同治是求嗣的关键所在,本文试从其所撰《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中来阐述其心肾同治思想,供男科同道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医学正印》系明代岳仲仁所著,其中“种子全编“论述了男子养精、炼精、不育的脉象、辨证论治,文中所论外治之法,文献见之不多。拿编论述方治,对男子的续嗣,强身保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孔令青 《北京中医药》2009,28(9):698-699
明代医家岳甫嘉所著<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中记载了八个男性不育症治疗验案,依据主证,可以归为脾虚、心火和痰湿三类,而肾虚贯穿其中.岳氏的治疗思路可以概括为"先治后补",就是对于男性不育症切勿抢先补肾,而要首先察明有病变的脏腑,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即"先治"),待病变脏腑平复之后,再耐心、专心地使用补肾疗法(即"后补").上述医案证明这种方法确有良效.岳氏的治疗经验对于当代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仲景《伤寒论》中收载的所有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处方113首,药物共计84味。处方中频次最高的前4位药物,分别为炙甘草(67)、桂枝(43)、大枣(39)、生姜(37);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核心组合8组,前三位的组合为炙甘草-大枣炙甘草-桂枝生姜-大枣,挖掘了芍药,干姜,生姜,桂枝,大枣,附子等新处方4首。结论:张仲景《伤寒论》多用保胃气、扶正气、调营卫之品,善用群方之魁桂枝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其他药物,体现了其临证治疗疾病调和阴阳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郭付祥  薛韵  周丽  黄子彦  白强民  张春和 《河南中医》2019,39(11):1703-170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疮疡的用药规律。方法:统计《临证指南医案·卷八》中疮疡使用药物,并分别查出其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UCINET及NetDraw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疮疡的高频药物为牡丹皮、甘草、当归、人参、茯苓、夏枯草、连翘、金银花、栀子、生地黄、郁金、白芍、香附、水牛角、赤芍,多属清热药和补虚药,药性多寒,药味多苦、甘、辛,归经多属心、肝、脾、肺。结论:叶天士治疗疮疡以消散为主,兼以调和营卫、理气解郁、补益脾气、养血生肌等。  相似文献   

12.
范孝盈  张伶俐 《光明中医》2022,37(4):604-606
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解析《傅青主女科》书中所载种子方剂的药物变化规律.采集《傅青主女科》中所记录的种子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通过频率分析方法、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式研究分析药物变化规律.《傅青主女科种子门》中最经典的8种药材为:白芍、党参、巴戟天、茯苓、当归、熟地黄、白芍、肉桂.得到了常见的药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从单味药支持度、多味药的置信度、Euclidean距离等角度出发,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的用药规律,揭示遣药组方规律,拓展更多临床应用渠道。方法:通过Excel软件,制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方剂数据库、药材数据库、煎煮法数据库3个数据库,制定标准化处理规则,引入衡量标准指标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物的支持度,选取高支持度的药物及药对进行置信度的计算,以SPSS软件进行Euclidean距离计算。结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共31首方,药65种,药味共使用259次,其中平性与寒性药物比例均占25%,归肝经、脾经的药物均占19%,苦味药为40%,甘味药为39%;出现频次前3位药物依次为:白芍、牛膝、赭石。高频项中,药材之间置信度为100%的规则中,单味药有19项,多味药有2项。结合支持度、置信度与Euclidean距离,最有价值的药对组合为:中风(脑充血)为白芍、牛膝、赭石;中风(脑贫血)为当归、黄芪。结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整体用药以平寒二性、苦甘二味、肝脾二经为多。药量方面,虽龙骨与牡蛎、乳香与没药、牛膝五味药用量规律明显,但其他药物用量规律不显著。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精研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月经后期医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处方用药规律,探讨叶天士治疗月经后期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为吴门医派经验传承及临床治疗月经后期开拓新思路。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所有月经后期医案,将处方所涉及药物标准化,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药物的出现频次、性味、归经、药物类别。结果:整理医案37篇,总用药频次267次,用药83种;出现频次较多的药物为茯苓、当归、甘草、白芍、桂枝等,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主,主要归脾、肝经;药物类别排前5位的依次是补虚药(31.84%)、解表药(11.61%)、理气药(10.86%)、活血化瘀药(10.49%)、清热药(8.99%)。结论:叶天士治疗月经后期注重调摄肝脾,擅用甘味药、补虚药,旨在调补气血阴阳、温经通络以调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痹证医案的核心用药情况,认识叶天士辨治痹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痹证辨治开拓思路。方法:通过分层切片算法的应用,进行《临证指南医案》痹证病案数据的目标关键词频率统计的计算。利用Cytoscape可视化,提取医案的中药及药物性味归经规律。结果:卷七痹所载55例医案,共有处方79条,共使用中药122种。叶天士常用茯苓、桂枝、白术、当归等药物辨治痹证。叶天士治痹喜用温药、寒药、平药维多,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次之。用药归经方面,叶天士治痹注重调肝、肺,其次为调脾、肾、胃、心。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及的4种痹证进行总结发现:4种痹证在补气、养血、健脾、祛湿方面存在共同之处,且各有特色及不同侧重。结论:叶氏在辨治痹证时,学宗《内经》,尊经不泥,重视脾胃,培补中焦,认为痹证多病久入络,善用虫药以通为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类证治裁》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整理《类证治裁》中治疗中风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所收集整理的处方进行分析整合.结果 《类证治裁》中治疗中风方剂共55首,包含121味中药,主要药性为温、寒、平;主要药味为辛、甘、苦;主入脾、肺、胃经;主要功效为补虚类、解表类及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类证治裁》治疗风湿病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类证治裁》收录治疗风湿病的方剂,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26和SPSS Modeler 18对中药的频次、频率、类别、四气五味、归经、聚类和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119首,涉及药物158味,用药总频次1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旴江医家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为今后便秘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旴江医学流派学术思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从旴江医家所著医籍中搜集治疗便秘的处方,进行中药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搜集202首处方,包含171味中药,高频中药有大黄、枳实、甘草、当归、火麻仁等35味,用药以补虚药、泻下药、行气药、清热药为主;四气为温、寒、平,五味以苦、辛、甘为主,主入脾、大肠、肺、胃经。关联规则分析纳入8组常用药物组合,其中大黄-甘草使用概率最高。药物聚类分析分为5类。结论 旴江医家治疗便秘以补益气血、润肠通便、行气消积为法,气血阴阳全面调理,攻补兼施,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喉科心法》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喉科心法》中的内服方剂建立数据库,分别运用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80首,涉及中药119味,高频药物(频次≥15)共24味;性、味、归经最高频的分别是寒性、辛味、肺经;药物类别中解表药使用频率最高;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对组合7项,3种中药组合5项;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方。结论:《喉科心法》中治疗喉科疾病善用辛苦甘味药,用药以解表、补虚、清热为主,且临证注重变通。  相似文献   

20.
<正>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1]。IS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主要病因为火、风、虚、痰、气、血,其发病机制常为多种病因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立足整体观念、重视辨证论治,治法多以益气活血、活血化瘀、补肾化痰、清热解毒、通腑泻热法等方面为主[2]。因此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整理现各中医医家治疗IS的临床文献,得出中医药治疗IS的用药规律,为IS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