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痹证的分期、分型及辨证论治作了详尽的论述。痹证之治有发汗祛湿、轻清宣化、固表除湿诸法。  相似文献   

2.
仲景论治身重一证,首辨虚实表里,虚则多补,实则泄之,郁者畅之,滞者通之,标本兼顾,治法随机应变,用药环环相扣,值得临床效仿。  相似文献   

3.
张永宜 《河南中医》2013,33(4):475-477
《伤寒论》中对不寐的论述甚为详细,并给出了大量治疗不寐的治法,主要包括温阳安神法、养心安神法、交通心肾法、滋养阴血法、清宣郁热法、除湿和胃法、滋阴清热法、清热育阴利水法、阴阳双调法等.以上诸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结合,充分体现了仲景审征求因、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芦培峰 《光明中医》2007,22(11):6-8
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家奉为经典,其所确立的辩证论治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兰英 《陕西中医》2004,25(7):667-667
呕吐是指胃气上逆 ,迫使胃内容物从口中而出的病证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其论述极为详致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及症状而立法遣方 ,极尽变化之妙 ,至今仍被临床广泛应用。笔者将其归纳为 1 5法 ,予以分析探讨 ,以飨同道。1 温中降逆法 肝寒犯胃 ,浊阴之气上逆 ,证见呕而  相似文献   

6.
王雪利 《河南中医》2011,31(7):705-706
张仲景将心理障碍性疾病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有蓄水证、蓄血证、热扰胸膈证、奔豚证、热入血室证;虚证有少阴热化证、百合病、脏躁病、虚劳证,分别予五苓散、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猪苓汤、百合地黄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奔豚汤治之.  相似文献   

7.
张艳艳  姜萍 《河南中医》2014,(7):1211-1212
张仲景认为痹证的病因是外感、内伤,即感受风寒湿邪为发病的外在因素,正气不足为发病的内在因素,治疗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其治疗痹证的方法有:祛风解表、透邪于外法;散寒除湿、通经活络法;清热燥湿、化痰逐瘀法;调和营卫、宣痹通阳法;补血荣筋、扶正祛邪法。  相似文献   

8.
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RA).汉代医家张仲景对痹有诸肢节疼痛,身体赢,脚肿如脱……、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等描述,张氏治痹,辨证立法精当,处方用药独具匠心,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笔者试将仲景论治本病归纳为七法,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汗法是张仲景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不仅用于外感病还可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祛风湿散水饮是张仲景汗法的一大特色。张仲景汗法论治湿、水、饮病的机理在于宣发腠理给水液以通路,病在表者汗而发之,肺与皮毛相通,发汗宣肺互相为用,其汗法的论治思路在于微汗祛湿,发汗散水,宣肺化饮。张仲景发汗善用麻黄,随证配伍,功用各异。  相似文献   

10.
仲景辨治,颇重脾胃,调胃保津以祛邪,理脾益气以补虚,均属之.仲景认为脾胃在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中起着主导作用.所谓"阳明居中","万物所归","四季脾旺不受邪",为其立论的主旨.论治则以"补"、"泻"二字演绎化裁.例如:1."调胃"祛邪.强调"无犯胃气",于诸治法中配以人参、甘草、枣、姜及米、蜜等品,与驱邪之药,融于一炉,以调胃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在《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对黄疸病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其治则和方剂都沿用至今。现对张仲景论治黄疸病临床体会如下。1解表散寒清热利湿《伤寒论》263条(参考版本,宋刻本):“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论治不寐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寐之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不寐之论治,源于《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对不寐类病证的认识以阴阳为纲,以六经为辨证体系,注重阴阳平衡,把握阴阳消长,和脏腑经络的联系更加紧密。与《黄帝内经》对不寐类病证广泛抽象的论述相比,《伤寒杂病论》对不寐类病证的论述更加详尽准确,其创制的多首有效方剂,理法方药完备,更具临床指导性。笔者从理论升华、治则治法、方证运用等方面对不寐的临床诊疗进行探讨,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慢性结节肿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后期常累及肾脏而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盐性肾结石的形成.痛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又称为历节病、白虎风、白虎历节、痛痹、脚气等.关于痛风发病的机理,诸多医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如内外因说、痛风非风论、毒邪致病说、因虚所致说等.笔者从内湿致痹角度立论,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型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结合临床体会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有关血证的诊断、治疗、预后等诸方面内容甚详,千百年来,它有效地指导着医者的临床实践,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如清·唐容川著《血证论》,其有关血证的不少论述,即是明显地受此书启发而成。故讨论《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血证的部分原文,于今天仲景学说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运用,无疑会有所裨益。仲景论血证的病变和诊断方法甚详,本文仅就其辨证治疗和临床预后而论之。  相似文献   

15.
李文君 《河南中医》2009,29(5):422-423
水气病是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运行障碍,致使水湿停聚,泛溢人体各部而形成的以水肿为主症的疾病。仲景根据水气病的病位、病势,提出发汗、利尿及攻下逐水的治则,即"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结合临床,本文提出仲景论治水气病的特色有:因势利导、不伤正气、养护脾胃、顾护阴液、重视温阳、兼顾脏腑特点、畅通气机、不忘理血。  相似文献   

16.
赵惠  周春祥 《河南中医》2011,31(12):1342-1343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归结为风邪留恋、湿热郁滞、热盛津亏、瘀血内结4方面。临证时当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17.
多寐之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对多寐病的记载较少,主要从阴阳失衡而致神志病变立论,治疗从六经辨证入手,注重阴阳平衡,把握阴阳消长,创制多首方剂,理法方药完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证运用等方面对多寐的临床诊疗进行浅析,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简称 RA )。汉代医家张仲景对痹有“诸肢节疼痛 ,身体赢 ,脚肿如脱……”、“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等描述 ,张氏治痹 ,辨证立法精当 ,处方用药独具匠心 ,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笔者试将仲景论治本病归纳为七法 ,浅析如下。1 疏风解表除湿法本法适用于 RA初期风湿偏重型。症见晨起手指微僵 ,全身关节游走疼痛 ,以小关节为甚 ,伴发热 ,微恶风寒。检查 :RF阴性或阳性 ,血沉多增快。中医诊为风寒湿痹 ,寒湿伤表 ,用麻黄加术汤以表里分消。若见身重疼痛 ,身热不畅 ,午后为甚等湿热之象者 ,选…  相似文献   

19.
20.
论治湿温病     
湿温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而发病较多的是夏秋季节。凡诊断为湿温病的病人,经实验室检查都发现有伤寒杆菌,都有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大小便或血液、骨髓细菌培养阳性。通过多数病例证实湿温病即现代医学所指的伤寒。本病的初期症状表现,据薛生白《湿热病篇》指出:“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说明湿温病开始是邪在卫分。卫外的阳气被湿邪阻遏,因此虽有壮热,体温在摄氏四十度以上,脉反濡缓,舌上白苔,是湿郁卫阳的表证。“在卫汗之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